首页 百科知识 德国莱茵河之旅:探秘异城之门

德国莱茵河之旅:探秘异城之门

时间:2024-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莱茵河之旅到德国未去柏林,也没有抵达东部,虽然有些遗憾,但这次旅行,经过的城市都在莱茵河流域,不在干流,也在支流,却使这次旅行突显了特色,颇有收获。莱茵河流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地坡度不大,气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栽种葡萄。穿越科隆市的莱茵河岸边,有长达一公里的博览会建筑群,这里常举行各种大型世界博览会。

德国莱茵河之旅:探秘异城之门

莱茵河之旅

德国未去柏林,也没有抵达东部,虽然有些遗憾,但这次旅行,经过的城市都在莱茵河流域,不在干流,也在支流,却使这次旅行突显了特色,颇有收获。

我的莱茵河之旅是从斯图加特开始的,它和随后到达的海德堡,都在莱茵河支流内卡尔河附近;接着,我又到了科赫姆和特利尔市,这两个城市则在莱茵河的另一条支流摩泽尔河;离开摩泽尔河,有五六十公里路程,是沿着莱茵河干流前进的,先后到了波恩、科隆这两个著名城市。一路所见所闻,使我对莱茵河的风光及它在历史与现实中对德国的难以估量的影响,产生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莱茵河,全长1320公里,是欧洲最重要的内陆航道,也是景色最美丽的河流。它虽然流经了好几个国家,但流域主要面积在德国,对德意志民族的孕育和发展,对德国的历史和现实,都一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德国人对莱茵河有很深的依恋,亲切地称它为“父亲河”。

莱茵河从美茵兹到科隆的地段,被称作“中莱茵”,据说这里是莱茵河最有魅力的区域。我虽然未走完这段路的全程,但也沿河岸行进了几十公里,饱览了两岸风光,深感“中莱茵”的确名不虚传。沿途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处处都如诗如画,虽然是冬季,但山上仍然草木茂密,很少见到裸露的地方;每隔几里路,就能在河岸山脚遇到漂亮的小城镇建筑物大都是结构精巧的两三层白墙青瓦小楼。城镇里遍植枝叶繁盛的阔叶林,道路用磨平的青石铺就,显得异常幽静整洁。有的城镇附近的小山头,还能看到造型奇特的石砌古城堡,看上去颇有些神秘浪漫气息,引人遐思。

导游杨志刚告诉我,中世纪时,现在的德国境内到处是小公国,每个公国为了防御外敌,都建有大大小小的城堡。现在见到的城堡大都是当时留下来的,至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更古老的则有上千年历史,虽然规模已今非昔比,但仍依稀可见当年的景象。

波恩贝多芬雕像

莱茵河是大自然对德国的最好馈赠,德意志民族的成长发展都有赖于它的哺育。莱茵河流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地坡度不大,气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栽种葡萄。德国15个葡萄酒产地都分布在莱茵河干流和支流。这些产地的葡萄全栽种在面对河流的山坡上,除了可以从酸碱适当的土壤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还能得到河面被太阳蒸发的水蒸气的滋润,因而葡萄不但长得颗粒饱满,而且酸甜可口。

在摩泽尔河旁的小城科赫姆,我访问了一家葡萄酒厂。主人彼德自豪地告诉我,他这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已有102年历史,每年可生产150个品种的200万瓶葡萄酒。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他家的葡萄酒在许多国家都很有名气,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中国打开市场。他希望我能提供帮助。

为了增加我的信任感,他特地带我到他家地下室酒窖,品尝自酿的葡萄酒。我晃着专用的水晶杯,浅斟慢饮,尝了八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葡萄酒,深感他所言不谬。莱茵河流域出产的葡萄酒,的确别有风味,非但清香爽口,而且有一种独特的新鲜果酸味。

我说了自己的感觉,彼德非常高兴,他说:“看来你对葡萄酒很有鉴赏水平。莱茵河流域的德国葡萄酒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葡萄酒相比,的确有独特的风味。莱茵河流域的土壤土质与别的地方不同,每年夏末几场清新的细雨后,葡萄只要再生长几周,就成熟了,不但可口,而且果味独特,酿出的酒也不同寻常。”

莱茵河带给德国人的又岂止是葡萄酒。它蜿蜒流淌的地带,不是繁荣的城镇,便是葱郁的森林,肥沃的农田,成片的果园,其间还散布着一座座依稀可见往昔辉煌的古城堡。这一切组成了最典型的欧洲田园风光,让人神往遐想,流连忘返。

莱茵河流域还是德国工业的摇篮。位于莱茵河支流内卡尔河河谷盆地之中的斯图加特市和位于莱茵河干流西岸的科隆市,经济都十分发达。

斯图加特虽然只有60万人,却是德国西南部最大的工业中心,也是沟通莱茵河流域与多瑙河流域及德国北部的铁路枢纽所在地。这里的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举世闻名,世界最早的汽车制造厂奔驰汽车厂就孕育于该市郊区的下蒂克海姆。如今这家工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佼佼者,年产各种汽车100多万辆。

我访问了这家公司的汽车总装厂。厂内先进的设施,自动化的程度,干净整洁的环境,井井有条的秩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公司的公关经理安雅洁告诉我:“奔驰汽车之所以能在一个世纪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靠的是质量。奔驰车可以说是汽车工业中质量上乘的代表。为了保证质量,作风严谨的奔驰员工对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连对汽车座位的面料,都有严格要求。纺织面料一定用新西兰进口的羊毛,羊毛粗细还必须在23微米到25微米之间;皮料则必须选用德国南部最好的公牛皮,皮面不能有一点损伤,加工时也只取牛皮最好的部位。”

车椅的面料尚且如此,别的方面就可想而知了。在车间参观时我注意到,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有专人进行检查,最后还有专门技师进行总体验收。一些笨重的劳动,如喷漆、焊接、发动机装入等,在这里都完全由灵巧的机器人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操作的准确性。(www.xing528.com)

斯图加特除了汽车制造和电子工业外,也生产纺织品、精密仪器、木器和皮货。

位于莱茵河干流的科隆市,其工业发达程度也令我大开眼界。公元前38年,凯撒大帝与日耳曼民族乌比尔部落结盟时即已建城的科隆市,中世纪曾有过400年繁盛期,如今它又再次成为德国经济的重镇,是欧洲著名的工商业中心。由于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因而商业活动十分活跃。穿越科隆市的莱茵河岸边,有长达一公里的博览会建筑群,这里常举行各种大型世界博览会。科隆市还有各种批发公司4000多家,大中型零售商店6000多家。德国最大的百货连锁集团公司考夫霍夫总部就在这里。此外,德国的许多全国性的经济商业机构,如德国工商会、联邦外贸情报所、德国钢铁建筑协会、德国零售商总会、德国外贸商协会,也设在这里。

科隆的工业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它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电力、医药等行业,都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份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化学工业,其产值已占全国六分之一。科隆香水更是同行业的翘楚,已成为闻名世界的名牌产品。

最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城市竟是德国一个非常发达的通讯中心。德国最大的公营广播公司德意志电台、德国对外广播电台、德意志之声,以及德国的几家主要的商业电台,均设于此。该市中心还有一个占地20公顷的“媒体公园”,公园里容纳了200多家从事技术产业的媒体机构。

除了物质文明外,可以说莱茵河流域还为德国孕育了精神文明。好几个举世闻名的思想家都成长于此。斯图加特是辩证法创始人、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诞生地,这里的居民至今仍非常重视求学和研究问题。市里有七八所大学,几十所中学,180多家出版机构和许多书籍协会。这在中等城市中是很罕见的。在该市逗留期间,因时间关系,我仅匆匆从黑格尔的故居经过,未能有机会进去仔细参观。从外表看,孕育这位著名哲学家的地方,只是一栋只有两层的普通小楼。

特利尔市则是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故乡。这个小城靠近法国和卢森堡边境,风景优美,称得上碧水流淌,青山环绕,蓝天笼罩。清澈的摩泽尔河从市区静静流过,巍峨的艾费尔群山屏立四周。

公元前400年,相传这里是条顿人特来弗里部落的发祥地。公元前15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在位期间,在此兴建了特利尔的前身奥古斯塔特雷韦罗姆城,这是当时德国第一个属于罗马的城市。因制陶业与纺织业的发展,特利尔很快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3世纪末,特利尔成为西罗马帝国的都城,先后有包括君士坦丁大帝在内的六位罗马皇帝这里居住过。

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科隆教堂

导游告诉我,正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据说这里是除罗马外,古罗马遗迹最多的地方。我访问的时间虽短,但也看到了古罗马留下的尼格拉城门、罗马桥、圆形露天剧场、长方形会堂、帝国公共浴室等遗址。

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想必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出于对马克思的敬仰,我专门瞻仰了他的故居。马克思诞生的地方位于特利尔布吕肯大街(现已改名为马克思大街)十号,是一座很不显眼的三层小楼,淡黄色墙壁,棕色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窗扉,这是当年莱茵河地区的典型建筑。1818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这座小楼,同年5月5日,马克思就诞生在这座楼里。

当年,楼下是马克思父亲办公的地方,全家人则住在楼上。马克思一岁多时,亨利希因经济拮据,为节省费用,又把家搬到了西缪尼路。以后,这所房子几度易主。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近10万马克的价格,将马克思的这所故居从私人手中买回来,改建成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出于对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的仇视,纳粹分子没收并破坏了这座小楼。为建纪念馆而收集的大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物、文物,也被洗劫一空。

纳粹政权垮台后,这所故居被恢复为马克思纪念馆,再次对外开放。1968年,在弗里德里希·爱伯特基金会支持下,纪念馆被加以扩充,除原有故居纪念馆外,又新建了图书馆和研究所,同时增加了许多新收集到的马克思的文献史料。1983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馆又重新进行了修缮,并扩大了展览面积,增加了展览内容。

没有想到德国人对马克思这样敬仰,而且用这样一种朴实庄严的方法来纪念这位伟人。这说明他们重视文化,尊重历史。

我在莱茵河流域虽然仅逗留了三四天时间,但所见所闻足以久久回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