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芬兰:绿色王国、圣诞老人故乡

芬兰:绿色王国、圣诞老人故乡

时间:2024-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爱过节的芬兰到过芬兰的人都会承认,它是一个绿色王国。最难得的是,芬兰有69%的国土被茂密的森林覆盖,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没到过芬兰的人,由此会想当然地认为,芬兰的气候一定十分寒冷!圣诞节也因此成了芬兰人最重视的节日。但芬兰拉普地区仍是目前全世界基本公认的圣诞老人的故乡。1995年圣诞节前夕,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给圣诞老人写的一封致节日问候的信,也是寄到拉普兰省的省会罗瓦涅米的。

芬兰:绿色王国、圣诞老人故乡

爱过节的芬兰

到过芬兰的人都会承认,它是一个绿色王国。这个面积33.7万平方公里的欧洲第五大国,有三分之一的区域位于北极圈内。最难得的是,芬兰有69%的国土被茂密的森林覆盖,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们是由俄罗斯圣彼得堡乘国际列车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抵达芬兰境内,从车窗看出去,望不到尽头的郁郁葱葱的森林,随着铁路一直不断延伸;不时还可看到镶嵌在森林中的大小湖泊,湖水碧绿清澈。芬兰是森林王国,也是千湖之国,全国有18.7万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与江河、溪流、运河相连,织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这张网便利了水上交通,使芬兰的水运业十分发达。广袤无际的森林,星罗棋布的湖泊,与沿海众多的岛屿,合成了芬兰独特美丽的自然景观

看到我出神地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导游小康告诉我,芬兰的景色美不胜收,让游客流连忘返。但更奇特的是,在这个国家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昼夜不分的景象。由于芬兰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在北极圈内,地处北纬60摄氏度至70摄氏度之间,这里虽有四季,而高纬度使芬兰的冬季十分漫长,一年达六七月之久,夏季却甚为短暂。严冬时节,最北部的地区,有50天见不到日出的超长之夜;五月至七月的盛夏,则能见到太阳终日悬挂于天空的奇观,真可谓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没到过芬兰的人,由此会想当然地认为,芬兰的气候一定十分寒冷!其实不然,芬兰的气候比人们想象的要温暖宜人得多。由于南临波罗的海,加上内陆水域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芬兰的年平均温度比处于同一纬度的其他国家要高出6摄氏度。在冬季最寒冷的月份,平均温度也仅为零下7摄氏度至15摄氏度,比我国的黑龙江要暖和得多。

我问小康,听说圣诞老人来自芬兰,是否与芬兰地处北极有关?他顿时来了兴致,立即回答说,那当然!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原先周游在世界各地。一天,他来到位于芬兰北部北极圈内的拉普兰地区,被眼前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的壮美景象吸引,决定放弃周游,在这里的耳朵山定居。自此,芬兰北极圈里的耳朵山便成了圣诞老人的居住地。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年纪很大,满头白发,过膝的银须有些弯曲。他出现时,总是头戴白边红软帽,身穿红皮袄,脚蹬长筒靴,带着一个红布袋。每年圣诞之夜,他都乘着八匹驯鹿拉的雪橇,来到各家各户,从红布口袋中掏出糖果、点心玩具等包装精美的礼物,分送给孩子们,让他们过一个开心的圣诞节。圣诞节也因此成了芬兰人最重视的节日。

圣诞老人定居的拉普兰地区的土著居民拉普人,一直以圣诞老人定居在耳朵山为荣,圣诞老人也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寻访圣诞老人,也因此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拉普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北极圈内,目前总数还不到一万人。他们身材矮小,肤色偏黄,颧骨突出,与高大的北欧人有明显的区别。拉普人喜爱红黄蓝三原色搭配的服装,上衣大都为蓝色,但衣领、袖口、前襟、下摆和肩部,则要用红黄色镶边。在皑皑雪原,这样的服装,显得格外艳丽。

他们讲的拉普语,属芬兰乌戈尔语系,词汇十分丰富,仅与驯鹿有关的词就有上百条。这与他们的生存方式离不开驯鹿有关,就像蒙古人离不开牛羊一样。驯鹿是世界上唯一的雌雄都长角的鹿种,靠吃荒原上的植物和菌类为生,有超凡的忍饥挨饿能力。冬季食物稀缺时,它们能用长而坚硬的鹿角在雪地刨食。为了找到食物,它们能用角翻开厚达一米的积雪。这种耐寒的驯鹿一身是宝:鹿肉、鹿血和鹿骨髓,非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是拉普人的主食;鹿奶成分不逊于牛奶,除可饮用,也可制成奶酪;鹿皮可用于缝衣制靴,充当被褥,搭建帐篷;鹿角、鹿骨,则可用于炮制药物,为拉普人治病驱寒。鹿肉、鹿腿经过熏制加工,能制成熏肉火腿,供他们长期食用,也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驯鹿还是拉普人的主要工具,驯鹿拉的雪橇,在雪原上可以奔走如飞。

过去,拉普人与蒙古人一样,以游牧为生。近些年,他们改变古老的生存方式,实行定居饲养。在食物充足时,进行季节性放牧。为避免认错,每家每户都在自家的驯鹿耳朵上,用刀刻一个自己可以识别的特殊的标记,和邻居的鹿群一起放到野外,让它们自行觅食、繁衍。这些驯鹿在芬兰北部辽阔原野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繁殖得很快。到每年的10月,大家才把放养在外的驯鹿聚拢在一起,各家各户根据耳朵上的标记,清点自己的驯鹿,并把它们繁殖的小鹿也做上标记,一起赶回各家的鹿圈。在鹿群中选定需要淘汰食用的鹿后,便开始忙碌地屠宰加工,准备过圣诞节。这是拉普人最开心的收获季节。来年2月以后,他们再把驯鹿重新放回原野,又开始新一轮的等待。

在芬兰,驯鹿和圣诞老人的形象总是连在一起的,都是芬兰人的骄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芬兰旅游局和拉普人所在的拉毕省政府一起制订了“圣诞老人计划”,并于1985年在拉毕省的省会罗瓦涅米市建了个圣诞老人村。罗瓦涅米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北极圈内的城市,圣诞老人村建在那里显得顺理成章。随后,他们又逐步在周围建了10个各有特色的以圣诞老人命名的旅游景点,其中有滑雪度假中心、驯鹿公园和北极野生动植物园。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计划。自“圣诞老人计划”实施以来,芬兰旅游局和拉普省政府联手推出的“圣诞老人故乡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欢迎。如今,每年到拉普地区的游客都有100多万人。由于拉普地区终年积雪,全年都能让人看到圣诞老人故乡的风貌,因而这里的旅游也一年四季长盛不衰。为了增强吸引力,这里还每年以圣诞老人的名义举办世界淘金比赛和钓金鳟鱼大赛,使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参赛。以圣诞老人和驯鹿为内容的旅游纪念品,也备受游客青睐。拉普地区所有的旅游点和旅游纪念品上,都印着一只鞋尖翘起的红色靴子。这是拉普地区的旅游标志,它既是圣诞老人一年四季都不脱下的长靴,也是芬兰文圣诞老人的第一个字母

虽然世界上其他靠近北极的国家也想用圣诞老人做文章,宣称圣诞老人的家乡在他们国家,并举办了不少活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芬兰拉普地区仍是目前全世界基本公认的圣诞老人的故乡。1995年圣诞节前夕,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给圣诞老人写的一封致节日问候的信,也是寄到拉普兰省的省会罗瓦涅米的。这说明,联合国也承认圣诞老人的家乡在芬兰。

小康饶有趣味的介绍,增添了我们对芬兰的兴趣。抵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我们虽然只逗留了几天,但也已使我们对这个特色鲜明的城市有了足够的了解。人口100多万的赫尔辛基,位于芬兰弯北部维洛尼埃米半岛上,三面被波罗的海环绕,素有“波罗的海的女儿”的美称。我们漫步城中,发现这座城市很有特色,所有建筑物都巧妙地利用了半岛上的自然风貌,融合在了自然环境之中,因而城内没有太高的楼房,大多数屋宇都只有四五层,且都掩映于树木花草之中。

通过小康的介绍我们得知,赫尔辛基是16世纪时由瑞典国王格斯达夫兴建起来的城市,当时芬兰隶属于瑞典。到18世纪时,它已发展成为当时波罗的海重要的海上要冲。1803年至1809年,俄罗斯与瑞典爆发战争,瑞典战败,芬兰成为俄国的属国。1812年,赫尔辛基被定为芬兰首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芬兰才获得真正的独立。(www.xing528.com)

赫尔辛基在我国只能算中等城市,但它却拥有上百家博物馆剧院画廊,这是我国任何规模相当的城市都不可能有的。因而,这里的文化艺术活动一年四季都很兴盛,人们任何时候都可去听音乐、看歌剧、逛画廊。这座历史并不长的城市,虽然几经改朝换代,但历史上的各种建筑和遗迹,保存得都比较完整,值得一游的景点很多。

登贝里奥基欧岩石教堂给我们的印象就很特别。世界各地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很多。这个教堂却别具一格。它是1969年利用住宅区旁的岩石高地建造的。为了不影响自然景观,设计者斯欧马拉涅兄弟将教堂的主体部分放在了岩石之下,通过开凿,在岩石下建成了巨大的空间。教堂顶部为圆形,由100条放射状梁柱支撑,上面镶嵌着透明玻璃,采光很科学。教堂内室也呈半圆形,直径24米,高10米。墙壁仍保留了原始的岩石风貌。只有入口的隧道式走廊,装修用了水泥材料。整座教堂形状很像科幻片中着陆的飞碟,不靠近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

赫尔辛基市中心南码头广场和它周围的建筑,是最吸引人的去处。广场上有一个露天自由市场,排满了活动店铺和摊档,一年四季都有小贩在这里叫卖瓜果、蔬菜、鲜花、禽蛋、肉食、海产、小吃,游客在此还可选购挂毯、陶瓷、泥塑、首饰和芬兰刀、钥匙链等芬兰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逛累了,还可到露天咖啡馆或啤酒屋歇脚。我们和各国来的观光客一道,顺着市场里的小径,挨家挨户地闲逛,看到合意的商品和纪念品,便停下来观看选购,每人都小有收获。小康提醒我们,现在已是下午7点多,正好是逛夜市。此刻市场上尚未有一盏灯亮起,怎能算是夜市?小康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笑着对我们解释,在别的许多地方,天已早黑。但赫尔辛基地处北纬60度,夏季昼长夜短,仲夏时节,天黑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现在是6月下旬,日出日落间隔的时间最多只有4小时,市场离天黑起码还要3小时。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在灿烂的阳光下逛夜市,望着市场兴旺的景象,追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算得上是一段奇妙的经历。

我们没有时间仔细参观广场周围的建筑,只能走马观花,在总统府市政厅大楼、最高法院大厦和赫尔辛基大教堂等主要建筑物前转了一圈,留了几张影。赫尔辛基大教堂给人的印象最深刻:除顶端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整体呈乳白色,建筑结构精美,气势非凡;四周还有几座淡黄色的建筑,更突出了教堂主体。小康告诉我们,这座教堂建于1852年,是芬兰建筑艺术史上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巅峰之作。由于它的高度和色彩,航船驶近港口,一眼就可以看到它。

随后,小康带我们来到南码头广场上的圆形喷池前,指着池中的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塑像说,可别小看这座不起眼的塑像,她叫哈维斯·阿曼达,是赫尔辛基的象征,被当地人称作“大海女神”。这尊少女青铜塑像端庄清秀,神情闲雅,她面向芬兰湾,一手托腮,仿佛在静静地凝望大海。接着他讲了阿曼达的来历。这尊塑像是20世纪初由旅居法国的芬兰著名雕塑家维莱·瓦尔格伦在巴黎创作的,当时他已年满50岁。瓦尔格伦自22岁到巴黎留学,在法国生活了近40年。随着年事渐高,他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于是,1905年他以一位在巴黎求学的芬兰少女为模特,塑造出了阿曼达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眷恋。1907年,这尊塑像在巴黎展出时好评如潮。第二年,瓦尔格伦将其送到赫尔辛基展出时,引起的骚动却出人意料。塑像在市中心南码头广场揭幕后,不少妇女和保守分子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在公开场合展示少女裸体塑像,伤风败俗。但大学生们却对这尊少女塑像表达了由衷的喜爱,认为她神情端庄,造型优美,生动地展示了一位纯情少女内心和外在的美。在大学生们的捍卫下,阿曼达这尊青铜少女塑像从此便一直保留在南码头广场上。如今,她已成为赫尔辛基的象征,到此一游的观光客,都会和她合影留念。

赫尔辛基的“大海女神”雕像

小康告诉我们,每年4月30日的大学生戴帽节,是这里最热闹的日子。说起这个节日的来历,也很有意思。20世纪有一年的4月30日晚,一群大学生聚在离阿曼达塑像不远的凯沃霍恩酒店彻夜狂欢,本意是庆祝第二天的五一节。酒酣耳热之际,有人突然想起酒店外在寒夜中独处的阿曼达,大学生们乘着酒兴来到门外,给阿曼达披了一块台布,为她御寒。有位小伙子觉得似乎还缺点什么,他灵机一动,从头上取下芬兰大学生才戴的白色圆顶黑沿帽,将其戴在了阿曼达头上。从此开始,每一年的4月30日的夜晚,都有大学生为阿曼达戴帽子,聚拢来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便成为一个固定的狂欢的日子。为便于治安管理,20世纪70年代中期,芬兰警方提议,将为阿曼达戴帽的时间提前到4月30日的下午。大学生戴帽节于是便正式成为一个节日。

如今,它已成为大学生们才有资格参加的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每年这天的下午,整个南码头广场和附近的街道热闹非凡,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广场上空飘荡着一串串鲜艳夺目的彩色气球,自发组织起来的许多小乐队,开始在广场各个角落演奏轻松欢快的乐曲,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广场聚满了大学生,也有一些当年就要报考大学的小青年,他们每人都带了一顶大学生用的黑沿白帽子。人群中也有一些气度不凡的中老年人,从他们随身携带的已洗得发黄的白帽子,可以猜得出,他们是曾经的大学生,是到这里来重温青春岁月的。

下午6点整,早已准备好的一辆乳白色的吊车伸出长长的吊臂,将8名围成一圈身穿鲜艳运动服的大学生徐徐吊起,平稳地移送到阿曼达塑像上方。这8名大学生便开始用带长绳的小桶,从喷水池中提起一桶桶清水,泼洒在阿曼达身上,为她冲洗尘埃。这几位大学生完成任务后,吊车又吊起一名手拿白帽的帅小伙,他不停地挥动帽子,向人群致意。到塑像跟前,他庄重地将帽子戴在阿曼达头上那一刻,广场上所有人同时也将白帽子戴在了头上,广场顿时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狂热的欢呼声也在此刻同时响起。

人们纷纷打开事先带来的香槟酒、葡萄酒、啤酒,开怀畅饮。芬兰法律是禁止人们在公共场所饮酒的,卖酒也得有专门的牌照。但这一天却一切开禁,商店里各种酒敞开供应,广场上几乎人人都手持酒瓶、酒杯,互相碰杯,同庆节日。有游客经过,有人还会热情地邀人共饮。到处都可见到三五成群的大学生手拉手,一边有节奏地摇晃,一边合唱着悠扬动听的民歌。更多的人则随着节奏欢快的乐曲,跳起了迪斯科。平时内向沉稳的芬兰人,这一天全放开了,敞开喝酒,放声歌唱,不停跳舞。戴帽节的狂欢,每年都要延续到第二天凌晨。

小康生动的叙述,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亲历了一次大学生戴帽节。从他口中我们还得知,如果我们多呆几天,就会遇到芬兰人的另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仲夏节。芬兰人非常重视夏季,认为它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把6月下旬开始的那个星期六定为仲夏节。这个节原是为纪念施洗者约翰诞辰日而举行的一个古老的宗教节日,后来宗教色彩慢慢淡化,演变成了一个迎接仲夏来临、欢庆太阳普照、大地回暖、万物繁衍的全民参与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按芬兰风俗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首都赫尔辛基的塞乌拉岛则是欢庆仲夏节活动的中心。这座小岛是芬兰的古建筑博物馆,岛上的绿树丛中,散布着许多从全国各地搬来的各个时期、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只有一座白色长桥与赫尔辛基相连。仲夏节那天,全国各地都有人到此来参加欢庆活动,平时宁静的小岛顿时人流如潮,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景象。

由于访问时间有限,我们无缘亲身感受芬兰人过节的气氛。但通过别人的转述,我们对这个热爱生活、充满情趣、欢乐友善的民族也有了不少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