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力的民族
受香港机场管理公司邀请,到日本做了一次访问。时间不长,却感慨良多。明治维新后只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实现了现代化的日本,其实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不同。如今,它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交叉点上,它面临的问题,它可能的走势,都值得中国注视,也可供中国借鉴。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但又最不了解的国家。历史上,日本的倭寇在明朝时就严重侵犯骚扰过中国的东南沿海。福建莆田等地的居民,至今仍记得几百年前祖辈的深仇大恨,至今仍保留着因倭寇春节进犯,家家有人亡,家家逃进山,倭寇撤退后又重新过年的习俗:初四过大年,挽联上贴春联。现在红色的春联上,仍一直保留着一道白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然而,日本又是中国的邻国中,与中国交往时间最长、受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历史上,日本有不少人到中国求过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回日本。20世纪初,则有不少中国人到日本留学,学习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在不少中国人心目中,对日本可谓爱恨交缠,痛恨、鄙视、羡慕、敬畏,各种情感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中,都混杂在一起。
到达日本首都东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繁华:这个有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建筑物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如过江之鲫,人流如潮水涌动,一派热闹兴旺的景象。看得出,东京无愧是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我慢慢发现,东京其实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它将古朴幽静的宫殿园林、寺庙神社,气势宏伟的摩天大楼、现代商厦,通过花草、树木、道路,有机地混合交织在一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融合保存了传统的精华。
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部、东京湾东北部的东京,古称江户,原先是个小渔村,只有几个渔夫在此居住。到1457年,才在这里建起了江户城。1603年,当时掌握实权的将军德川家康,把江户城选作居住地,并在此设立了幕府,于是各色政治人物趋之若鹜,使江户城成了实际的政治中心。天皇所在的首都京都形同虚设。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他坚信只有采用西方做法,实现现代化,才有出路。第二年他便实施了明治维新。明治天皇废藩设县,废除武士特权,德川幕府被推翻。同年,他决定将首都从京都迁到江户,因其在原首都京都的东面,故改名为东京。自此,日本进入了急速现代化与西化的时代。长期享有特权的武士阶层,不希望改变触动自身的利益,于是多次发动叛变。为了维护中央政权的权威,天皇在全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组建了一支国家军队。为支撑新政的财政开支,天皇推行了新的农业税制,并实行了十进制的流通币制。为了促进经济成长,天皇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积极建设铁路和船运网,并着力兴建钢铁厂。与此同时,政府还进行了教育改革,实行男女生同校义务教育。明治天皇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日本经济蓬勃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在经受几个世纪的幕府统治后,帝国皇位终于被抬到最重要的位置。到明治天皇逝世时的1912年,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实现。日本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用一百多年时间才完成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系列改革的进程中,东京也随之快速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明治维新造就了今天的东京。
负责接待我们的张先生在日本生活多年,对日本情况很了解。带我们在东京参观时,每到一处都会给我们做一番点评。他带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皇宫。它位于东京火车站附近,占地面积很大,宫殿屋舍都掩映在大片树木与花圃深处。这里本是德川幕府居住的场所,明治天皇迁都后才改建成皇宫。在一座灰色的双拱石桥前,他告诉我们,这座桥很出名。原本护城河上有一道桥,因水位上升,便在原桥之上再搭建了一道桥,故得名二重桥。因为过了桥就是皇宫,所以,这座桥便被人看作皇宫的象征,游客也喜欢在此摄影留念。桥东侧有一座三层城楼,无论从哪个方向望去,它都是同样的造型,故被人称作“八方正面城楼”。皇宫分为内外两苑,内苑的建筑是日本民族风格,房屋一律是白墙绿瓦黄柱。这是皇宫的主体建筑,共有七座殿堂,被称作新宫殿,系二战后重建。中间的正殿是天皇会客与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丰明殿是皇家的宴会厅,靠里的吹上御所是天皇的起居场所,外侧的长和殿是天皇生日时接受群众祝贺的地方。四周是大片花草树木,据说光是树木就有十万株之多。寻常人不得随便进入。外苑被称作东御园,建筑都是欧式风格,除住房屋外,还有皇家小博物馆、棒球场、体育馆。现在外苑已开放,成为市民休憩的场所。
游览时我注意到,来这里的日本人,对皇宫似乎都怀着一种敬畏之心,神情严肃,轻声细语,表情没有外国游客放松。张先生肯定了我的发现,他说,不到日本,你不能体会日本人对天皇的拥戴。日本天皇自古至今,“万世一系”,家族的血统从未有过改变。在日本人心目中,天皇是神的后裔,无论世纪如何更替,武士的势力多么强大,他们都不敢从根本上挑战天皇的权威。他们把爱国与拥戴天皇、忠于天皇已合二为一。了解天皇在日本文化中的影响和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你才可能对日本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性格有一种正确的理解。
在东南亚,很长时间,日本人一直给人一种凶狠、蛮横、残忍、傲慢的印象。但到日本,很多人又会发现他们的另一面:谦虚有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内向害羞。这次到日本前,一天在广州一家日本料理店用餐时,见到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女老板。一起去的朋友见在店里用餐的日本人居多,便好奇地问:“日本人好打交道吗?”她回答:“好打交道啊!中国人对日本人不太了解。多数人以为日本女人贤惠,男人野蛮,不顾家。这是一种误解。我多年和日本人相处,知道多数日本男人其实很顾家,他们性格内向、腼腆,不太爱说话。这和他们压力大有关系。”
到日本后发现,这位女老板的话有一定道理。我们见到的日本人都很客气礼貌,话也不多。日本虽然是个发达国家,但物价很贵,男主外女主内的工薪族,一人要挣够全家人的费用,压力不可谓不大。日本人崇尚纪律秩序资历,等级森严,资历浅的人在老资格同事面前,都十分谦虚,不敢越雷池一步。日本有句谚语说“竖起的钉子必须锤下去”,就是要求人们遵守次序,注意排列,决不许违背,否则就要受到惩罚。毕业三五年的大学生除非跟长辈在一起,一般都不会单独到饭店吃饭,怕被人说是张扬奢侈。像现今中国的青少年经常举办庆生宴会的情况,很少发生。要聚会,也是一群人在公共场所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吃自己带来的食品。
在东京最繁华的街区银座,我就注意到,这里虽然饭店、咖啡厅、西餐厅、料理屋比比皆是,但很少见到青少年独自进去享用。在地铁口和百货商店门口等较宽敞的地方,我才见到好几批身穿制服的中学生,背着书包,围站在一起快乐地交谈,每人手中都拿着一瓶矿泉水,仿佛是旅行者。张先生告诉我,这是日本青年很典型的一种聚会方式。银座可以说是东京的中心区,有十五条大小街道纵横其间,主街银座通有两公里长,是旅游者来东京必经之地。银座交通十分便利,是五条地铁线的交汇处,有一座日本最大、世界也罕见的地铁站,共分三层,有43个进出口,每天有40多万人由此进出。银座店铺林立,挤挤挨挨,到处灯红酒绿,流光溢彩。张先生说,这里是消费者的天堂,有多少家饭店、酒楼、酒吧、舞厅、画廊、店铺、商场、夜总会,连东京人都说不清楚。但据有人估计,大约有4家大百货商店,500多家专卖店,20多家旅馆,30多家剧院,100多家画廊,和近2000家酒吧、舞厅、夜总会。至于可以用餐的场所,就多到难以数计了。有许多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因始终保持传统特色、坚持质量为本而一直备受日本人青睐。专门制作和服的老字号“新松”,从绸缎、布匹染色,到裁剪、缝制,全部靠手工一气呵成。制作出的和服样式合体、质量上乘,一直受到日本上流社会女性的追捧。日本的姑娘出嫁时,都以能穿上这家店缝制的和服为荣。“新松”的和服,已成为日本妇女身份的象征。像“新松”这样的百年老店,在银座可谓比比皆是。卖杂货的“大野屋”,卖炸猪的“炼瓦厅”也是其中较出名的两家。银座之所以能保留许多百年老店,除了战火从未在东京燃起外,也与日本人尊重传统、有浓厚的怀旧情结有很大关系。(www.xing528.com)
银座的大道后街,是酒店食肆最集中的地方。这里首先是日本各地菜系集中展示的平台,要想品尝日本其他城市最具特色的风味食品,在此均可找到专门的食店。如京都风味的“董酒藏”,爱知县风味的“沙西买唉亭”,鹿儿岛风味的“萨摩杯”,宫城县风味的“仙台酒场”。这里既是喜好各色美味的食客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外地到东京工作的人怀旧的场所。其次,这里也是日本人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一个展示区,用几天时间,就可遍尝世界各地的美食。各国游客在此都可寻找到合自己口味的佳肴。有法国大餐、俄式大餐、德国咸猪手和意大利面,也有巴西烤肉和中国菜、泰国菜、印度菜。为了吸引食客,各种餐厅的装饰都富有特色。法国餐厅除标有法文外,门口还摆了一座埃菲尔铁塔模型。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国饭店,迎面是中国古代的斗拱式门楼,门额上是斗大的中国字店牌,屋檐下挂着一排大红灯笼,一望便知是中国饭店。路两旁还有许多售买小吃零食的小摊档,各种风味食品应有尽有,许多游客受美味诱惑,忍不住驻足档口,不顾体面,站着就开始狼吞虎咽。
张先生介绍说,银座是成年人的天堂,你无论需要何种享受,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但是日本的青少年在成家立业之前,却很少有人敢光顾银座。这似乎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日本人的压力由此也可见一斑。日本是个岛国,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却有一亿两千多万人口,而且境内地势崎岖、地震频繁,河道短小,矿产资源缺乏。自古以来人们的生存压力就很大。有人形容说,日本人就像一群勤劳的蜜蜂,在一片花儿不够繁盛的土地上,为了取得生活资料,不停地勤奋劳作着,生活异常辛苦单调。为了工作,许多人放弃了生活中的许多享受。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则是个劳动强度最大的国家。日本的公司普遍要加班加点,给的加班费也不高。
据统计,日本是世界上“过劳死”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与日本公司劳动强度大有直接的关系。张先生告诉我,他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到他们生活中的压力的确太大了,他们非但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还要承担社会的责任。为了这些责任,他们什么都得忍着,不敢轻易宣泄自己的情绪,为了生存,他们克制欲望,隐瞒感情。因而他们崇拜忍者,创造出了“忍者龟”的形象。
然而,祖祖辈辈生活在岛国的日本人,其人性又明显带有两面性。因生活压力而形成的过度的压抑克制,造就的是表面的忍让谦恭,到特定的时机与土壤,另一面就会被极端地释放出来。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现,就很典型。在军国主义分子的煽动蛊惑下,二战中,许多在国内很羞怯内向、善良胆小的日本青年,走上战场好像变了个人,立即成了穷凶极恶的魔鬼。他们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甚至以杀人为乐。世界上受过日本伤害的国家,看到日本人如今谦恭多礼的形象,都难以置信。
日本人因压力而形成的性格特征,很早就渗透在了他们的文化与习俗之中。日本尽人皆知的《桃太郎》《一寸法师》等民间故事,讲述的全是矮小英雄打败高大敌人的事迹。《桃太郎》是一个最典型的日本童话:一位没孩子的老妇,外出捡到一个大桃子,带回家后,桃子开裂,蹦出一个非常小的孩子。他见风就长,很快变成一个壮实的小伙子。他认老妇为母,并主动去鬼岛讨伐巨魔,一路上收服了猴子和鸡、鸭、狗。靠他们作帮手,桃太郎打败了高大的魔鬼,带着夺来的金银财宝,兴高采烈地乘船回家。《一寸法师》故事中的主人公,身高只有一寸,却武艺高强。他坐在小碗里,用筷子作桨,划到京城,当了宰相的武士。一天,他随宰相的小姐外出时,遭遇红蓝二鬼。二鬼见小姐长得漂亮,想打她的主意。不料他们根本没放在眼里的一寸法师奋力出手,大败高大威猛的红蓝二鬼,还夺得二鬼的神奇小宝锤。小姐拿着宝锤边敲边喊,让一寸法师快快长,一寸法师就长成一个高大漂亮的小伙子。宰相便把小姐许配给了他。从这些故事中,不难看出日本民族卑微而又不服的民族心理,他们很早就在传播以弱胜强、以小压大的童话。20世纪初到日本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接触到这些故事都十分反感,认为这是当年非常矮小的日本人在美化自己,所谓鬼岛与高大的魔鬼,都有影射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味道。
世界许多生存压力很大、危机感严重的民族,骨子里其实都有一种悲怆情怀。在日本民族身上,这一点尤为突出。张先生告诉我,日本的小说、戏剧,多数是以悲剧结尾,这与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悲剧情结有很大关系。他们总是带着淡淡的哀愁注视前途,看待变化,不相信结局的美好。以世态剧闻名的日本江户时代的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他的剧作无一不是悲剧,总是在男女主人公双双自杀时闭幕,至今演出仍常使观众潸然泪下。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藤原氏女官紫式部写的长篇小说,它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描写了日本的宫廷生活,深受日本读者喜爱。但作品中也贯穿了浓郁的悲剧情怀。正是这种心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日本人喜爱凄美的故事,崇尚凄美的结局,因而喜欢象征着凄美的樱花。到距东京80公里的富士山游览,加深了我的感受。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最著名的火山。富士山的名字,在日本少数民族阿伊努族语言中,就是“火之山”的意思。这座突兀屹立在平原中的高山,海拔3776米,山体呈圆锥形,没有任何支脉余峰,山顶终年积雪。远远望去,富士山显得雄伟而奇特,很难想象它是如何从平地耸立起来的,难怪日本人将其奉为圣山。张先生边走边介绍说,富士山是一座较年轻的休眠火山,自日本有记载以来,共喷发了18次。最近一次喷发,距今已有300年。这些年,它虽未喷发,但该地仍时有地震发生,说明富士山目前仍处于活跃期。沿途有不少湖泊、瀑布、温泉,景色异常秀美,位置好的地方,都设有观景点、小卖部与神社。在富士山下,我从各个角度拍了不少照片。归途,我们路过一大片樱花树林,只见凋零的樱花像雪一样,落了一地,这雪仿佛还带点血丝,显得有些凄凉。驻足观望这难得一见的景色,似乎能闻见一丝伤感的气息。
浅草神社外景
老张不无遗憾地对我说,你们来得不巧,早几天来,你们就赶上了日本的“樱花节”,从东京到富士山下,到处是烂漫的樱花,场面美艳而又动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樱花盛开的这个月,是日本人的盛大节日,朋友、情侣、夫妻、祖孙都相携出来赏樱花。樱花树下,还可看到文人们在饮酒作诗,画家们在对景画画,孩童们在玩乐戏耍,老人们在感慨惆怅。晚了几天,就只能看到这种凄凉的景象。不过,也总算看到了落花残景。樱花与其他花最大的不同,就是齐开齐败,非常一致:开时灿烂一片,败时落英缤纷。也许正是它这凄美的特性吸引了日本人,将其奉为国花。
老张这番话,说出了樱花的象征意义。一个压力大的民族,外表即使再自傲,再强悍,骨子里却很难消除危机感与自卑感,他们对前景的迷茫,很自然便化作了对凄美的崇尚。他们喜爱樱花,与它上述特性有很大关系。在日本人看来,樱花开时接天连地,象征了集体主义,一个有压力的民族,没有这种精神难以自立;樱花败时飘零如雪,则象征了武士道精神,那种悲壮、凄婉,正是日本军人上战场时的共同心理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