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近海石油争端揭示的背后石油大图谋

中国近海石油争端揭示的背后石油大图谋

时间:2024-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自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美国对南海政策就开始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他们宣称希望维持南海的航行自由,而且他们同时认为南海争议应该进行多边的谈判。

中国近海石油争端揭示的背后石油大图谋

第二节 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背后

一、从“不介入”到“介入”

冷战结束以前,由于南海正处于美国东亚政策的边缘地带,因此美国对于南海问题一直采取不介入政策。美国的传统倾向是避免卷入南海争端,毕竟,南海离美国1.2万多公里,太遥远了。然而,自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美国对南海政策就开始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

1995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反对威胁或使用军事力量解决争端的南海政策。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政策具体表现为:确保和加强军事存在,努力争取对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构建多边安全机制;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加强在南海地区对中国的侦察和监视。

美国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大因素考虑,促使其介入南海问题:

一是对盟友的安全承诺。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从菲律宾撤军,东南亚国家就开始担心会失去美国的安全保护伞,而美国国内一些保守战略人士则主张为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活动撑腰。假如中国对这一地区主权要求与中国海军的发展相适应的话,那美国10年后将面临真正的危机。

二是经济利益问题。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南海出现领土权益争端,则会威胁到美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美国一直强调的南海地区的所谓航行自由权力,主要是想确保其海上商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运输能够畅行无阻。此外,美国还担心,如果中国能在资源丰富的南海区域占据优势,美国公司对南海资源的开采将会受到限制,而且对南海石油的购买也无法按理想价格交易。尽管现在美国的原油进口仍主要还是依靠中东,但中东动荡不安的局势,促使美国不断寻求多样化的能源产地,南海石油就是其潜在目标之一。

三是处于战略考虑。这也是中美在南海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从战略上看,南海处于美国对我战略封锁的第一岛链上。美国的战略人士认为,如果中国能在南海上取得优势,则美国对华封锁的第一岛链将会被突破。“岛链”一词最初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的,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冷战结束后,美国构筑的岛链并没有消失,反而不断加长,兵力也不断增加。

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有三条岛链。“第一岛链”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等地的基地和驻军组成,是美国和日、韩等国向西部署的最前沿,也是美国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条线。由于中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战略对手,美国对中国在“第一岛链”特别是南海地区的举动都十分关注,近年来还不断增加侦察活动。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和2009年的“无瑕”号事件,都与此有关。对美国而言,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动向是其窥探中国“远程军事投射能力”的窗口。

从表面上看,2009年3月8日南海“无瑕”号事件的发生,是因美中对有关国际法存在不同解读,然而,其本质是美国对力量不断增长的中国的战略遏制和防范。有专家认为,中美都在试图为双方的行为寻找法律依据,但由于有关国际法界定不明,这种纠纷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由于此类摩擦的实质是中美的海上力量遏制与反遏制,因此这种事件今后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发生。在美国军方眼中,中方的行动是想使美国势力进一步远离其领土,因此美国也不可能做出让步。(www.xing528.com)

“无瑕”号配备了两个声呐装置,功能是侦测外国静音柴油动力和核动力潜艇,并为未来反潜作战绘制海底地图,因此其在南海附近活动的意图就是侦察中国潜艇的动向。虽然在此事件上,美国和中国都按照自己对法律的解读行事,但只要双方都“安全行事”,只要双方的行动都是可预测的,就不会引发冲突升级。美国当前并不愿看到因南海问题而出现中美对抗态势。

二、中美局势三岔口之迷局

2009年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拥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但进入2010年以后,中美关系的政治气氛在日渐冰冷。在双边关系上,美国做了一些触及中国敏感的事情。例如美国向中国台湾出售包括爱国者三型导弹在内的高性能武器,借谷歌事件美国国务院指责中国方面限制民众的言论自由,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美国指责中国政府人为降低人民币汇率损害了美国利益,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的“特保案”不断增加等。中美关系似乎再次走进了一个“三岔口”式的迷局,令人不禁对其未来有所担忧。这背后固然有中美关系“接触-摸底-调整-再接触”的历史周期怪圈在里面,亦有新的利益冲突

三、蓄谋已久的高调介入

自去年以来,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促使南海局势再度紧张起来。2010年上半年,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访问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时,借着答记者问之机,畅谈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他们宣称希望维持南海的航行自由,而且他们同时认为南海争议应该进行多边的谈判。7月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外长论坛上发表言论,认为南海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利益,美国有意主持召开国际会议,以解决南海问题。8月8日,美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抵达越南岘港附近的南海海域;10日,美国海军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亦到达岘港,并与越南海军一起,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联合训练。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阮芳娥也曾公开宣称,美国军舰进入越南港口,对越南来说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显示了国防事务上的地区平衡。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开始公然插手南海。2009年9月24日,借着第二次美国—东盟峰会,奥巴马在纽约就加强美国和东盟关系举行会谈后,就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呼吁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的主权争议,同时强调南海的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在会谈开始之前,奥巴马还强调其将深化美国在亚洲事务方面扮演的角色,并且加强美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10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越南时也声称,亚洲国家解决领土争端应该通过多边渠道。他向亚洲国家保证,美国仍将为保护东南亚国家安全而参与亚洲的安全事务。在10月于河内举行的“首届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上,盖茨又表示,区内的核心问题包括领土纠纷、恐怖主义活动、打击海盗,但这些问题依靠双边关系已经很难解决,因此需要由多边组织共同处理。

而在此前,美国历届政府对待南海问题的立场一直都是保持中立,直至2009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马尼拉时仍向新闻界表示,美国对南海的领土争议问题采取不介入的态度。那么,奥巴马政府为何要改变以往的政策,高调介入呢?

事实上,美国企图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已经蓄谋已久。近年来美国一直有意将外交重心由曾经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区转回到亚太地区。奥巴马2009年初上台后,为了促进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上升,不断加强与东盟的接触,如2009年首次在新加坡与东盟领导人举行会谈,2011年又决定参加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东亚峰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