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挑衅中国:钓鱼岛石油战略的惊人图谋

挑衅中国:钓鱼岛石油战略的惊人图谋

时间:2024-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对日本来说,除了政治原因外,其更看重的是钓鱼岛的战略价值。依据其中的有关规定,若以日中“中间线”为准,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将在大陆架划分和海域划界中产生重大影响。钓鱼岛是其理想的位置。

挑衅中国:钓鱼岛石油战略的惊人图谋

第三节 利益的诱惑:钓鱼岛的战略价值考量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东部边缘,距中国台湾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该海沟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从地质水文形势来看,中国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其他邻近中国的浅海海域大陆架一起延伸到钓鱼岛以东,以日本九州、冲绳(古称琉球)的南面与西面、西太平洋的一道洋流所形成的巨大黑潮和深邃的“琉球海沟”把中日两国的大陆架完全隔开。

一、钓鱼岛历来为中国领土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南京。明太祖是中华思想的继承者,他以天下最高统治者——天子的身份,下诏要求四夷来华朝贡。洪武元年(即1368年),明太祖派使者出使高丽安南等国。洪武二年,明太祖又派遣使者出使占城、爪哇、日本,并要求各国奉表朝贡。同年,高丽、安南、占城、爪哇等国均遣使来朝献贡。太祖也都一一赐礼回赠,并派使者赐予其国王以《大统历》,颁印诰书,行册封之礼。此后,明太祖又陆续多次派遣使者出使各国,敦促其来华朝贡。明朝并将来朝献贡的琉球(即现在的冲绳)、日本等周边各国编入了以明朝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中。

因为封贡体制的实施,使得中琉之间开拓出了一条封贡航道。福州——那霸间的封贡航道则成为实行中硫封贡体制的唯一通路。另一方面,由于钓鱼岛群岛就在这条唯一的封贡航道上,也自然就成了册封使节的重要识别目标,直至近代琉球为日本吞并止,存在达500年之久。钓鱼岛群岛虽是无人岛,却为中国所熟知,是历代册封琉球国王的必经之地,绝非近代西洋国际法上所谓的“无主地”。

二、钓鱼岛海域“鱼儿”真多

钓鱼岛上植物丰富,有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多种名贵药材。附近海域水深不足100米,为东海重要渔场,中国台湾、福建等地渔民常在此捕鱼。长久以来,中国台湾等地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捕捞了大量的、包括飞花鱼在内的多种鱼类。钓鱼岛海域所产鱼也超过中国年产鱼总量的1/10还多,在中国的海洋渔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1966年美国对中国领海进行调查后,国务院认为中国必须对领海进行自主的全面调查。由此,中国当年就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支海上地球物理调查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始用渔船改装成调查船进行海洋调查。据了解,中国从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近30年中,仅在东海的勘探调查就已经先后投入了至少30亿元,还不包括引进一部分国外设备所花费的外汇

通过全面勘查,中国得出的结论是:东海是一个具有良好油气远景的盆地。其地质构造被学界称之为“三隆三凹”,即整个东海盆地由三个隆起带和三个凹陷带共同组成。第一条“隆”是浙闽隆起带,其连接的一个“凹”就是东海大陆架盆地;再往东是从钓鱼岛一直往北直到韩国济州岛的钓鱼岛隆褶带,“凹”也就是紧邻它的冲绳海槽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再往东就是琉球隆起带。因为考虑到当时中日两国对东海的分歧,而且受当时国内勘探技术和相关条件的限制,所以中方的勘探活动主要在近海也就是东海大陆架盆地这一区域。

如果包括春晓、断桥、残雪、天外天以及平湖共5个油气田在内的油气田都开发使用,天然气产量大概可达700万立方米/天,一年可达25亿立方米。因为那个地方沉积岩厚度很大,且连接东海盆地周边的春晓油气田产量可观,那么位于盆地中心位置的钓鱼岛海域应该油气资源更加丰富,可谓宝藏中的宝藏。从地质角度分析,钓鱼岛周围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油气资源前景非常好。2003年,在国会上就大陆架调查问题进行答辩时,时任日本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表示:该海域埋藏着价值几十万亿日元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仅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藏量就高达1095亿桶,这相当于曾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的原油储藏量。(www.xing528.com)

三、钓鱼岛战略价值不容小觑

钓鱼岛列岛在世界地图上也不过是一个难以标明的小点而已,但为了钓鱼岛及其资源,日本相关行动的步骤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对于钓鱼岛,为何日本会从最初的“非我方之土”发展到现在的180度大转变呢?其实,对日本来说,除了政治原因外,其更看重的是钓鱼岛的战略价值。

第一,钓鱼岛的经济价值令日本垂涎。钓鱼岛群岛位于新生代第三纪(65000万年~200万年前形成的)的沉积性盆地上,故而具有生成和储藏石油的理想地质构造条件。然而,钓鱼岛本身不具备人类长期生存的条件,因为那里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因此,在19世纪60年代前,甚至到了二战前后,日本也并没有正眼看过钓鱼岛。

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钓鱼岛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不只是其产出的大量名贵药材和富饶的渔业资源,而且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这对于日本来说,无疑是一块极大的“肥肉”。一旦日本把钓鱼岛争夺到手,那么以该岛屿为依托,不仅是半径为200海里的庞大海域,而且包括周围海域内的海底石油、矿产、海洋渔业等资源和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以及未来潜在的资源等在内的物、地、所有权等都将全部归日本所有。当然,钓鱼岛所蕴藏的大量油气资源也包括在其中。石油触动了日本的神经。1972年3月8日,日本外务省在冲绳岛回归之际,发布了“有关尖阁列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宣布对钓鱼岛“重新拥有主权”。

第二,在海洋划界中,钓鱼岛群岛的作用不可小觑。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之日起,各国在海域界线划分的过程中就出现了部分的重叠区域。依据其中的有关规定,若以日中“中间线”为准,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将在大陆架划分和海域划界中产生重大影响。但日本一旦独占钓鱼岛,则其所拥有的海域面积将扩大7万~20万平方公里。日本海洋产业研究会曾编著了《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在此书中,作者“任意地”将一些有主权争议的岛礁视作其“扩大与周边的俄、朝、韩中等国海洋经济区间的边界发挥作用”的关键之所在。

第三,钓鱼岛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令日本“眼红”。钓鱼岛直接或潜在的军事价值,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国土地形狭长,其内陆距海岸的距离都在120公里以内,防御纵深十分短浅、战时极易遭受袭击,故急欲扩大军事防御的范围。钓鱼岛是其理想的位置。

在地理位置上,钓鱼岛位于中国与日本冲绳之间,与日本琉球群岛隔海相对,在台湾岛的东北方向。在军事上,岛屿是大陆的前沿,是战时内陆的天然屏障。中国早在明清时期就长期将钓鱼岛与琉球、台湾连成一线,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自然屏障。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曾把钓鱼岛作为战略防线的重要组成。而日本却以保障1000海里航线作为其海权扩张战略中的首要任务,钓鱼岛的战略地位也就成了“实现”日本这一战略的关键。钓鱼岛一旦落入日本手中,其势力范围就将向西南方延伸。这样,钓鱼岛海域不仅会成为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的战略之路,也会成为位于日本赖以生存的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上最西南端的一个战略点。

由于不忍放弃钓鱼岛这个天然的屏障,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提出了保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和“海上歼敌”的战略,从而扩大其军事布防范围。到80年代末,日本就因其高位的海军经费而位列世界海军强国的队伍。日本认为,一旦控制了钓鱼岛,其防卫范围将沿冲绳西方延长400多公里。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小山内宏认为:可以考虑在钓鱼岛群岛建立电子警戒装置或者导弹基地潜艇基地。果真如此的话,日本的军事力量会向西扩展,随之扩大的还有其军事控制范围。

第四,地缘政治致使日本寸土必争。多年来,日本做梦都想着使其从经济大国变身成为政治大国,实现其在东亚的主导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日本不断散布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暴涨过程中的作用,并指责中国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干涉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的目的,最终有效地遏制中国的崛起。此外,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骤升,在东北亚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也在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开始崛起。这些问题都引发了日本的恐慌。如果东海油气田成功投产,势必将有效地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压力。所以,这些问题都致使日本不惜代价,与中国争夺海域空间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