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争端的石油大图谋:挑战中国崛起

中国争端的石油大图谋:挑战中国崛起

时间:2024-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有的数据表明,东海油气储量至少够中国使用80年。随后,日本总理府成立了“尖阁列岛视察团”,其另一项职责则是在钓鱼岛海域的实地调研。日本目前的政策有使东海资源局势复杂化的倾向。4月,日本政府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

中国争端的石油大图谋:挑战中国崛起

第二节 日本“抢占”东海石油的背后:遏制中国崛起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日两国关于能源的角力几乎是锱铢必较。围绕“安大线”和“安纳线”所展开的利益博弈,仅仅是一个开端,双方围绕东海油气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争执使得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此前日本一直是亚洲的第一经济强国,但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腾飞,中日间的这种竞争关系更加激烈。任何两个毗邻大国间的矛盾与冲突,从来不会只是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

一、东海——“最富有”的地方

东海,向南与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向北与黄海、济洲岛相邻,向东则是九洲、琉球群岛,而向西就是中国。南北长约550~750公里,东西宽约260~520公里,总面积达75.2万平方公里。

目前东海的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巨大。预计石油资源量达63.4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4.04万亿立方米。有资料显示东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与黑海油田相当,其含量总共有72亿吨价值数万亿美元。作为东海问题的专家,哈里森认为,在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大陆架上,天然气储量约为5万亿立方米,这一储量是美国天然气储量的1.5倍,是沙特阿拉伯已经探测发现的天然气量的8倍有余。而东海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就是冲绳海槽附近,是中国东海大陆架延伸的最东端。在这个地区范围内,原油储量可达1000亿桶,相比之下沙特阿拉伯与美国分别有2671亿桶和220亿桶的原油储量。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在东海中部无争议海域进行石油勘探活动。到1978年,中国初步查明:东海具有“盆地面积大、沉积岩厚度大、构造规模大、局部构造多和含油气远景好”等特点。1980年至1988年中国在东海钻了14口石油普查探井,均发现油气显示或工业性油气流。至此,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生前关于“中国海上石油远景在东海”的大胆预测得到了证实。

同样是在1980年,中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夏教授关于对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按西湖名胜命名的提议,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赞同。这样,在东海大陆架盆地上发现的凹陷被命名为“西湖凹陷”,在“西湖凹陷”发现的8个油气田或油气构造被分别命名为平湖、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孔雀亭。这些名字均是取自富有诗意的西湖美景

二、石油诱发的海洋权益之争

中日在东海大陆架上的争议海域约30万平方公里。现有的数据表明,东海油气储量至少够中国使用80年。而按照日本的划界主张,东海大陆架整个范围中的天然气资源足够其100年之用。

1961年,日本新野弘教授关于东海可能蕴藏石油资源的建议直接触动了日本在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上的敏感神经。

五年后,日本与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的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勘探亚洲近海区域的矿产。随后,日本总理府成立了“尖阁列岛视察团”,其另一项职责则是在钓鱼岛海域的实地调研。接着,日本又先后成立了“尖阁列岛海底地质调查团”、“尖阁列岛周围海域海底地质学术调查队”等组织,共同对钓鱼岛周围海底进行资源的调查。为了实现对钓鱼岛的长期占有,日本通产省于1970年下半年制定了关于东海大陆架的5年勘探规划。与此同时,日本佐藤荣作内阁加快了从美国手中“收回”冲绳的有关工作,并从政治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日本目前的政策有使东海资源局势复杂化的倾向。日本《关于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构想》的文件中规定:2004—2009年,投入1000亿日元,运用一切方法,在2009年5月底,用可靠的资料作支撑,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交大陆架划界申请,实现其扩宽350海里大陆架的目的。日本的“大陆架调查推进议员联盟”指出:如果日本关于延伸大陆架范围的主张获批,其国土将增加到目前的1.7倍,同时也将成为资源大国。

东海海洋资源的问题已经由资源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任何一方的刻意炒作和单方面强硬行动都将使局面失控。因此,为两国长远的友好发展大计,两国政府和民间都应该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三、春晓油气田——中日东海能源战的核心

春晓油气田位于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的东海海域,距日本所谓的“中间线”约5公里。它所在的位置被称为“东海西湖凹陷区域”。春晓油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海上油气田,已经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以上。中国1974年开始在东海进行油气探测,先后发现了多个油气田。1995年,新星公司在春晓地区试钻探成功。

2003年5月,日本提出:由于春晓气田距离日中“中间线”仅5公里,因此中国在该地区的大规模开采活动,会导致吸管效应,使得日本的利益受损,因此日本抗议要求中国停止开发活动。中国则并不承认日中“中间线”的合法性,并指出:两国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应该位于冲绳海槽。同年8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英荷壳牌、美国优尼科等多家石油企业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联合开发包括春晓油气田在内的西湖凹陷油气资源的合同。

2004年6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提出:中日两国应该合法开发东海资源。7月,日本派测量船在“中间线”日方一侧进行资源探测。8月,韩国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开始为该项目铺设管道,全长470公里。2005年2月,日本再次敦促中国中止该项目,但被中国拒绝。4月,日本政府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2005年9月19日上午9点19分,中国春晓油气田的井架烟囱喷出了第一把火,这意味着春晓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同年10月,春晓油气田日处理天然气910万立方米,当时主要供宁波市区使用,将来扩产后,天然气将输送至上海等地。(www.xing528.com)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个国家对其领海及自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以内的水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和管辖权。中日间关于东海划界的争议就是因为东海的最宽处仅有360海里,不能同时满足双方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要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一国的专属经济区应在该国家所在大陆架范围之内。因此,沿海国的大陆架既包括领海,还包括据大陆架自然延伸所到达的大陆架外缘的海床和底土。另一方面,切断大陆架的深度标准是2500米。

东海大陆架地势平缓,面积广阔,一直延伸至冲绳海槽。按照2500米水深的标准,2940米深的冲绳海槽理应是中国大陆架和晒琉球群岛岛架间的自然的界线。如此一来,中国专属经济区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范围是包括钓鱼岛所处的海床在内的、冲绳海槽以西的整个东海。中国1958年就开始了对海洋区域地质的综合性普查。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宣示对东海享有主权。而春晓也完全位于中国所属的海洋区域范围内。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条款,日本提出的“中间线”原则,是得不到任何法律支持的。但日本又为何要拿着得不到法律支持的“一纸空文”与中国纠缠呢?

首先,资源匮乏的日本早就对东海大陆架所蕴藏着的丰富自然资源垂涎三尺。据估计,中国东海埋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航空航天器材和高精密器械等高科技产品需要相当数量的锰、钴、镍等稀有金属,而日本基本上没有这些资源。

其次,日本欲借机遏制中国的崛起。冷战结束后,中日走了不同的崛起之路。进入竞争协调期后,中日两国在有关历史认识、钓鱼岛以及远东石油管线等问题上,产生了大量的摩擦和争议。基于这种背景,面对巨大的海洋权益,日本逐步摆出强硬的姿态,不惜损害中国的权益,从而达到遏制的目的。

再次,这是由日本政治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所决定的。自从20世纪80年代始,日本不顾一切地要实现“入常”(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足见其实现政治大国的“雄心”。为了迈向“军事大国”之列,一方面,日本继续加强日美安保军事同盟、修改和平宪法,并积极充当美国在亚洲的治安助理;另一方面,日本则采取了包括重整自卫队军备和加速向海外派兵等在内的一系列行动。

作为中国的邻邦,日本并没有采取合作的态度,不仅不客观看待中国崛起的事实,到处宣传根本就不存在的中国“军事威胁论”,而且曲解了中国的海洋战略。在日本看来,出于军事需要而确保海上通道和勘探开发海洋资源,都是中国海洋战略的内容。而这些所谓的内容对日本构成了威胁。

四、中国崛起引发的石油紧张

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8年,中国赶超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供应短缺是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同样是能源问题,对中日两国的战略意义却不尽相同。

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已经100多年了。在这一个多世纪里,除了北美、欧洲、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前殖民地外,独有日本步入了发达国家之列。而日本经济强国地位的确立,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日本依靠的是其在历次战争中对中国、朝鲜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肆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美国的支持,日本不但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到迅速恢复了国力,至今仍是世界经济强国。在日本看来,能源和木材钻石、铜以及其他重要的金属矿藏,都是“可掠夺性资源”,故而其本质仍是经济利益问题。

保障安全、充足的能源供应关乎中国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失去世界领先地位也只是中国在最近二三百年内发生的事情。历史哲学告诉我们,中国从失去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领先地位起,就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中国在近20年间一直保持着8%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经济总量已赶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泡沫经济已经崩溃有十余年了,但却始终未能走出低迷。成功加入WTO,也正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实力的最好证明。这是对日本的威胁吗?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大西康雄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给日本带来了无穷的利益。

中国2009年石油进口量为2.0379亿吨,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3.6%,其中原油进口依存度52.5%。东海大陆架的开采权将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第一,中国的石油进口大多源于并不太平的中东,而且遥远的海上交通线也降低了石油供给的安全性;第二,虽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相对容易,但此条供应线却也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安全问题堪忧。

如今,海上贸易已成为更容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新途径。1978年以后,中国积极开拓海路贸易。此外,中国非常重视东海海域的战略价值。但中国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在海外寻求石油供应的举动却引起了某些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恐慌”。在他们看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这必将带来石油资源消费的急剧上涨;另一方面,支持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资源将主要依靠进口,而这也将严重影响世界石油消费形势,甚至引发新的市场混乱。此外,日本认为,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资源,中国甚至会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石油进口的安全与稳定。而通过与中国争夺东海油气田进而控制钓鱼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的发展,使日本长久处于优势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