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海洋石油开放冲击:背后的石油大图谋

中国海洋石油开放冲击:背后的石油大图谋

时间:2024-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以康世恩同志的“荷花精神”为指导方针。198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为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将进行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招标。

中国海洋石油开放冲击:背后的石油大图谋

第三节 激动人心的报告:海洋石油全面实行对外开放带来的猛烈冲击

一、心态复杂步难行

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初创阶段,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脚步可谓步履蹒跚。不过,中国石油人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去直面大海了。当一簇油气苗从那片名不符实的海域——没有莺歌,只有海涛的——莺歌海汩汩跳荡的时候,一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史诗便写下了一篇序言。

走出国门考察先进国家的海洋石油工业,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开展对外合作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早在1972年,燃化部副部长唐克便带领海洋石油勘探局副局长钟一鸣等人访问法国与加拿大,考察国外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法国、加拿大之旅使他们大开眼界。

1975年10月,中国石油代表团赴挪威参观访问。代表团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先进经验,有效地发展中国海上石油工业。在挪威期间,他们先后访问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石油研究部门、西北大学,实地考察了石油海港城市斯塔万格、卑尔根和海上石油基地、钻井平台及海上工作船制造工厂;到海上考察了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的艾克菲斯克油田、斯塔福约德大油田和弗里格大气田。

1978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石油代表团出访美国。代表团访问了华盛顿、休斯敦、新奥尔良、达拉斯、俄克拉荷马和洛杉矶,历时25天,参观了9个油气田、4个科研单位、3个炼油厂、2个工程设计承包公司、10家石油机械制造厂、4条钻井平台,在回国途中还在日本考察了机械、船舶制造和石油化工企业。这次访问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参观考察项目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代表团全体人员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在管理理念、思想方法、新技术运用等方面都学到了许多东西。

1979年5月,康世恩副总经理和石油部长宋振明分别率团访问美国,参观了各大石油公司,对他们开展对外合作的做法很感兴趣,并逐步明确自己的思想——集中国外石油公司的力量,由他们单独出资,对中国大陆架展开大规模的地球物理普查。

1980年石油部接连组织几个代表团到墨西哥湾和欧洲北海油田进行考察,在那里他们耳闻目睹了世界先进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发现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与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同时他们也找到了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通过考察他们知道了海洋石油工业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技术、资源,进行共同开发,实现双赢的工业领域。在当时的国情之下,我们要想要加快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单干蛮干不是理性之路,唯有走对外合作的道路,才可以真正地促进中国海洋工业的发展。

中国的海洋石油基地设立在军事禁区——古老的大沽炮台。当时的国外专家在这里只要一举步,都会碰上“外国人未经允许不得超越”类似的禁令。有时候明明近在咫尺,但是基于“保密”政策,就要绕道几十公里。国外的专家在濒海的办公室内和坐直升机出海都得拉上窗帘,不许往外窥视;对于当时与日本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的渤海双边协议,国内和国外华人的反对之声遍布当时的大街小巷,这些阻碍都使得合作的道路充满了坎坷。

海洋石油工人一夜之间由原先的主人变成了外国投资者的“雇工”,他们很多人在思想感情上一下子转不过来,认为我们是那些投资者的“奴隶”,同时他们对国外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很难理解,众多的原因造成了他们对国外投资者的抵触,这些也大大减缓了中国海洋石油业对外开放的进程。1980年,“渤海8号”钻井平台受雇于英国BP公司,在南黄海钻两口地质参数井。其中,有不少的钻井工人认为服从外国人的命令是一种降低国人身份的表现,而把敢于直面对抗外国投资者指令视为“爱国行动”;与此同时受雇于法国道达尔公司的“南海2号”钻井平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一些钻井工人因为故意蔑视外国作业者禁止在平台吸烟的规定,而被解雇,由于国人的这些“爱国”情怀,使得基于双赢的海洋石油对外开放业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二、胸怀四海大开放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海洋石油事业开始采取对外合作的方式,希望用国内的海上油气资源和市场优势,吸引国际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1979年11月25日,渤海海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次大事故:从日本进口的渤海2号钻井平台在拖航途中突遇大风,不幸翻沉。船上74名海洋石油工人,仅两人幸存,其余都牺牲在冰冷的海水里。渤海2号钻井平台的翻沉,用悲剧的形式,结束了一个悲壮的时代。这次事故可以总结很多深刻的教训,其中有一点很重要:海洋石油这种集中了现代高新技术,需要实行广泛国际合作的现代产业,墨守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产方式,关起门来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1981年3月,在邓小平的倡导之下,由国务院总理亲自主持的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主要围绕“盲目的自尊并不能赢得尊严,只有承认落后而不甘心落后,才是清醒的爱国者”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扩大会听取汇报。会议的结论是肯定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中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以康世恩同志的“荷花精神”为指导方针。

1979年,中国海洋石油正式实施了对外合作,当年就与13个国家的48家石油公司签订了8个地球物理勘探协议,从此全面铺开了中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工作。通过对外合作,我们引入世界先进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海洋石油业前进的步伐。仅在1980年中国就发现了一大批有利的局部构造:南黄海盆地74个、莺—琼盆地47个、珠江口盆地169个。紧接着又在渤海发现BZ34-2油田、BZ28-1油田,在琼东南发现崖城13-1大气田,在北部湾发现W10-3油田。从1984—1988年间中国在珠江口相继发现了流花11-1大油田、惠州21-1油田、西江30-2油田、惠州26-1油田,在渤海又发现绥中36-1大油田、锦州20-2凝析气田等。(www.xing528.com)

198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为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将进行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招标。数十家外国公司做出投标响应,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同年,中国海油应运而生,代表中国执行对外合作业务。

1987年,中国第一个对外合作油田——渤海埕北油田顺利投产,这个油田总共由8座平台构成,其中最大的是24腿的导管架储油平台,甲板负荷达13000吨,能够经受1.7米厚冰的挤压,年产原油达到40万吨。紧接着位于南海东部、南海西部对外合作的油田很快相继建成投入生产。

此后,中国的海洋石油开发取得长足进展。到1996年,海上原油产量达到1718.4万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与部分国外公司合作相继在渤海湾发现并开发“蓬莱19-1”等特大型油田以及曹妃甸油田群,在渤海湾实现年产原油超过1500万吨,成为继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之后中国东部第三大油田。

1979—1999年是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高效高速发展的时期,与前20年相比,这20年来中国的海上原油年产能力提高100倍,石油地质储量提高16倍。

三、对外开放结硕果

自从1979年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施对外合作以来,海油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中国大陆架各盆地的油气生成、聚集和运移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更有信心能寻找到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在南到南海的珠江口、北起渤海的辽东湾,莺歌海和北部湾钻探的137个构造上,总共发现43个重要的油气藏,初步预计勘探的成功率约为31%。发现这样大规模的油气藏,这就说明中国近海海域各主要沉积盆地,是十分有利的含油气区域。通过钻探、试油等作业已证实北部湾凹陷、惠州凹陷、辽东湾凹陷、东沙隆起、等都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之后在此陆续找到一批大、中、小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特别是几年以来先后在辽东湾自营区和珠江口合作区找到了较大的油田。

例如,在南海珠江口东沙隆起的阿莫科29/04合同区构造上打出的高产油井流花11-1。该构造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油层厚74.5米,经试油折合后预计产量可达357立方米/天。它的发现,充分显示了南海北部大陆架中央隆起带第三纪具有丰富的油气藏。又如在ACT16/08区块的惠州26-1-1井已获重大发现。经过试油,单井可达日产量4200立方米,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砂岩储集层中得到最高单井日产量,同时也是目前中国海上最好的一个高产优质中等油田。这口井的发现,说明了在惠州凹陷与东沙隆起边缘连接的地区有油气藏的存在。

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又在渤海辽东湾发现了绥中36-1含油气构造,该构造面积130平方公里,油层厚达160米,地质储量亿吨以上。这个构造的发现,证实了渤海区域油气地质资源丰富,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上述发现开拓了中国找油的新领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海洋大陆架勘探开发上新的突破与巨大潜力。在油田勘探开发建设方面,当时已投产了两个油田:1987年6月12日,渤海中日合作区埕北油田;1986年8月,南海北部湾中、法合作区涵10-3油田。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些其他油气田正在进行勘探开发:南海珠江口西江24-3油田(与美国菲利普斯和派克顿公司合作),渤海BZ28-1油田(与日本中国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合作),渤中34-24油田(与日本中国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合作),惠州21-1油田(与阿吉普、雪佛龙、德士古合作),南海北部湾涸n-4油田(白营开发),莺歌海崖13-1气田(与美国阿科公司合作),渤海锦州20-2凝析气田(自营开发)。

对已发现的较大的油田:涸6-1油田、流花11-1油田、惠26-1油田、绥中36-1油田于1990—1993年相继得到开发。截止到1990年底,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油生产能力达达到了11300万吨左右(60000桶/日)。

在对外合作的几年中,部分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海上未找到商业性油田,少数外国公司打了若干口干井,未有发现,终止了合同,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海域辽阔,迄今钻的探井还很少,有前景的构造,钻探过的还不到1/3,尚不足以评价资源潜力。世界海上勘探探井成功率比较来看,中国已达30%,是不低的。那种认为中国海域找不到大油田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