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近海石油大图谋:揭示争端背后的挑衅

中国近海石油大图谋:揭示争端背后的挑衅

时间:2024-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地质盆地模拟法计算,中国近海海域的10个含油气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南海海域位于研究特提斯和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交互作用以及东亚季风重建、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部位,并且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备受地球科学界的瞩目。目前国际海洋油气勘探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其次是鉴于海洋油气勘探的高投入和高风险,深海油气

中国近海石油大图谋:揭示争端背后的挑衅

第二节 近海有油气:“拧毛巾”理论的支撑

一、近海油气追踪——近海有油气?

根据地质盆地模拟法计算,中国近海海域的10个含油气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截止1999年底,共发现52个油气田及百余个含油气构造,但其油气田及其探明的油气储量的分布在区域分布上极不平衡。到2008年已在近海的9个沉积盆地进行过油气普查与钻探,并在其中的6个含油气盆地找到油气田并进行开发。已探明的9个特大型油气储量达亿吨级石油当量油气田中,渤海湾盆地就有6个、珠江口盆地东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各占1个,而面积数倍于上述盆地的东海陆架盆地,目前尚未发现亿吨级石油当量的油气田。

中国近海主要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为93.68亿吨,目前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仅23.68亿吨,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为25.28%,储量发现总体处于高峰阶段前期,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达70亿吨,它们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珠一坳陷、涠西南凹陷三大成熟探区,可以预测,未来三大成熟探区仍会发现一批大中型油田。

看看那蓝蓝的海域上,那点点的钻井平台,夜晚灯火通明,似乎在昭示着,煮海并非荒诞不经,煮海恰恰是中国沿海存在丰富油气田的历史明证。

南海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北部为华南大陆,南靠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临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为界,整个海几乎全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南海海域位于研究特提斯和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交互作用以及东亚季风重建、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部位,并且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备受地球科学界的瞩目。多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南海形成了类型不同、数量众多的沉积盆地,从北向南依次有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等一系列沉积盆地。

按照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盆地生油理论,可以大胆地预测,如此多的海洋沉积盆地,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南海南部的传统疆域内,已发现的大、中43型油气田众多,据统计,到2008年已发现油气田数量达到350个,其中处在中国传统海域内的120个;其中南海南部共发现深水油气田数量达19个,而处于中国传统海域内13个。至2008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活动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经过30多年的艰苦探索,在珠江口、北部湾、琼东南和莺歌海4个盆地共发现油气田数量达51个,年产量可达2000万立方米油当量,其中石油主要出产在一系列大中型油田中,这些油田成群成带分布,油质轻、采收率高,天然气主要产出在崖城13-1,东方1-1和荔湾3-1等大型气田中。

经过了30多年的勘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现了惠州凹陷、涠西南凹陷、西江凹陷等诸多富油凹洼陷以及莺中、崖南和白云凹陷等等富气凹陷。虽然这些凹陷经过多年的勘探,但是总体勘探程度仍较低,比如说发现石油储量最多的惠州凹陷,其资源量达到50亿吨。这无疑为该凹陷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他富烃凹陷也存在评价程度低的情况。另外,到2008年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浅层,如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文昌B凹、惠州26洼、陆丰13洼等凹洼陷油气层多分布于珠海组—珠江组底部,而文昌—恩平组深层和浅层韩江组则发现相对较少,前第三系则没有发现。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多分布于涠州组,始新统长流组以及流沙港组发现较少。崖南凹陷除在渐新统陵水组发现了YC13-1大气田之外,而且其他层系至今未有大发现。但是,南海北部油气藏和断裂关系密切,复式成藏模式多次被证实,非构造圈闭勘探亦方兴未艾,所以有必要以“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富成藏体系理论”为指导,应从立体勘探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这些领域的勘探潜力仍需要充分发掘。

而且从中国近海油气田的分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对南海的勘探开发基本处于较低的阶段,勘探主要集中的南海北部,南部,中部,西部,东部的勘探开采相对较少。从当前的状态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得出,“小波斯湾”之名实非虚构。

二、挑战重重——直面海洋石油开发的难题

海权主义从陆权主义中萌芽,然后一步步发展,最终超越陆权,这是一个历史的趋势,得海洋者得天下。曾经的被征服者英格兰掌握世界海洋霸权以后,缔造了庞大的大不列颠帝国,而曾经的征服者大陆主义者法国则面临了不一样的命运。波斯湾这个以富饶的波斯帝国命名的海湾,充满了石油,然而,几百年过去,作为不可生的石油资源还能维持多久呢?也许大英帝国的崛起会给我们点启示。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多么广袤的领域,而人们对它的了解却实在太少了。当然,从海权主义的萌芽,到争夺海权各种行为博弈的井喷,是必须跨越一个巨大的瓶颈——技术的发展,指南针,远洋技术的发展。看看我们走向海洋的步伐,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步伐与当初我们的祖先走向海洋有多么的相似之处。这是海洋石油井喷的时代,这么一个激荡风云的年代,我们缺的只是技术的积累。

海洋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成本相对较高、难度相对较大,同样一口勘探井的钻井成本:陆上石油、浅海石油与深水石油的成本比例一般在1∶10∶100,甚至更高。随着海上油气勘探的投资大幅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财力与技术支持。正如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所言,“海洋石油,无非就是陆上石油上面多了一层水。但多了这一层水,所有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对地质情况的了解不足等造成了“三高”,即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例如现在适合2000米至3000米水深的钻井船,光租金每天就要40万到50万美元,并且还奇货可居。正因为“三高”,因此除中国海油之外,世界上没有一家专门的海洋石油公司。因为人人知道,纯粹的海洋石油勘探,成本过高,风险过大,这需要陆上石油分担海上开发的风险成本。

目前国际海洋油气勘探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大部分费用花在海上平台上,海洋石油平台的建设费用非常高,减少平台的建设是提高效益的重大课题。“海上的事陆上办”,钻井方面尽量采用大位移井、多底井、分支井等,这大大提高了深海油气勘探生产的效益。其次是鉴于海洋油气勘探的高投入和高风险,深海油气勘探一般都立足于寻找大圈闭,发现大油气田。这也是对待三高问题的无奈之举。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从浅海、半浅海向深海的延伸,难度逐步增加,对先进技术的要求显得格外的突出,一项难点的突破,一项技术的革新,也许就是海洋石油勘探成本上的一场革命,例如海洋勘探上广泛使用三维地震技术以及海上多维多分量勘探技术等,这使得海洋油气勘探效率的大大提升,又如“优快钻井”法提高了常规生产井的钻探速度,使得每口井降低成本千万美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石油要走向海洋,要把中国波斯湾里的石油挖出来,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没有勘探技术的革新发展,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就只能够被局限在陆地,望洋兴叹。

1984年3月24日,油轮“爱克森·瓦尔迪兹”号在阿拉斯加水域撞在了布赖礁上,1090万加仑的北极原油从船体缺口喷涌而出,遍布在海峡洁净的水面上。尽管工人们为保护海岸线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缺少应急设备,在起风的时候,无法有效阻止住油污的扩散,这造成该海域的贝类、海獭和海鸟大量死亡。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码头发生的储油罐输油管线起火爆炸事故造成大量原油泄露,而且当晚21点多,火场附近下起了一场很大奇异“污雨”,降雨范围只分布在爆炸火场周围的这个最先污染的区域,大量的油污覆盖着平日湛蓝的水面,污浊的原油粘着海鸟的翅膀,片片的贝壳浸在黑黑的油污中,令人惊心动魄。(www.xing528.com)

更不消说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所造成的危害。海上石油钻探水深不断增加以及钻探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国法律法规对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环保组织活跃在全球各个角落,任何小的钻勘、开采过程中失误或者意外造成的危害可能都是全球性大问题的,这就使得石油企业不得不对环保进行空前的投入,这样现实需求对任何一个石油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石油钻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倾倒的原油对海洋生物有着严重的毒害,其次井口喷出的石油以及随意丢弃的装备都可能杀死海兽和海鸟。一些关键地区,如白鲸生活的环境、海鸟的繁殖地等比较容易受到海上开采和运输活动的侵害。海上石油的勘探、生产活动以及油轮发出的噪音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勘探的时候,人工地震可能会导致某些海洋生物的死亡。当然现在这种方法已被仪器发出的声探方法所替代了。

在挪威和苏格兰北部,大规模建筑活动破坏海鱼的繁殖场。为了能在北冰洋上采油,石油公司建冰路、堤道和砂砾岛,所有这些活动都局部改变了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有可能破坏鱼的产卵过程和改变海洋生物的洄游路线。2001年9月23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作业者和承包者在实施石油作业中,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并参照国际惯例进行作业,保护渔业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防止大气、海洋、河流、湖泊和陆地等环境的污染和损害。”同期,国务院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海洋环境保护做出了相关明确规定。

任何产量不变而投入的增加,都是成本的增加,对任何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处于海洋的复杂环境中更是一种挑战。

1947年,国民政府以“十一段条断续线”又称“U形线”作为中国南海的疆界线,并将其收入了当时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并公开发行。但是,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内外政等多方面原因,中国政府都没有在整个南海区域内完全行使其主权,这给后来的南海争端埋下了隐患。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通过各种手段,暗地侵蚀中国南海诸岛。各种手段主要包括:1.抢占岛屿并宣示主权。抢占南海的岛屿,进行军事占领以达到其目的。如菲律宾政府侵占中页岛等岛屿;越南政府出兵侵占中国珊瑚岛、甘岛、南威岛等岛屿;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则是利用其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采取了悄无声息占领的方式,对邻近其领土的南海海域和岛屿进行小规模占领;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以总理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该片领土。2.开发并经营。在岛屿上修筑军事设施以及建设民用设施,开发岛屿资源并形成其长期经营岛屿的态势。如越南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并在国际上公开招标,将主权问题复杂化。3.理论论证其主权的正当性。如菲律宾提出“安全原则”、“邻近原则”、“发现无主地”等理论强行将其侵占的岛屿主权合法化。4.国内法加以确证。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的制订,以成文法的形式,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律宾领土。岛屿领土主权问题是南海争端中最为重要或最为根本的问题。主权产生的基础是领土,只有领土存在才具有现实性,一旦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一国的其他主权也就难以幸免,甚至于荡然无存。自1975年4月14日以来,越南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几个岛礁后,不断侵占中国岛屿达29个之多。

近年来日本、印度等区域外的大国力量日益加强对南海局势的干预,这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艰难程度,而且也加剧了南海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南海是海盗活动相对猖獗的地区之一。海盗不仅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南海航行安全增添了隐患,从而对南海安全形势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东南亚、南海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的膨胀也成为南海安全形势趋向恶化的重要因素。除了与“基地”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外,南海地区恐怖主义势力还成为过往南海地区商船、油轮的“杀手”,甚至袭击过往的军舰。该地区成为美国观察员眼中的“恐怖主义活动的滋生地”的事实说明了地区非传统安全因素已对地区的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众所周知,海洋领土的划分以海洋岛屿为主要依据,如果岛屿被对方长期占领,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失去领土,则该片领土以及周边的专属经济区也为占领国所有,那么这片空间的资源都为占领国所有。称为小波斯湾的中国南海,是世界最油气储量有希望媲美中东的地区,如果我们不能捍卫主权,南海的油气资源就会慢慢的流失,最终这些资源就无法为民族崛起担负其应有的责任。

三、求索——“拧毛巾”理论的应用

“中国这片国土上有没有石油?”这是整个近代都盘旋在国人头上的一个问题。建国后,为摘掉贫油帽,很多石油人以及学者献出了一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而支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李四光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根据自己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认为,生油是一个方面,储油又是一个方面。有生油条件的地方,未必都能找到可供开采的油田。因为石油生成之初,是点点滴滴混杂在泥沙中的。只有经过各种地质变动,才能把原来分散的点滴石油集中起来,汇集成可供开采的油田。他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一条湿毛巾如果平整地铺开,它所含的水分是均匀分布的;如果我们把它折起来用手一拧,淙淙水流马上就出来了。

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而如何选定可能的含油地区,对中国普查勘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的东部,包括附近海域,由东向西平行排列着两个构造带: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松辽平原—华东平原—江泽平原—北部湾。这两个构造带在地质史上都是沉降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沉降,周围隆起的地区则不断提供泥沙在这里沉积下来,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大量低等生物被泥沙埋藏起来,使这里具备了很好的生油条件。与此同时,由于地壳运动,使含有石油的地层发生扭动,这样石油就聚集在某些地方,成为有开采价值的油田。

1956年中央根据李四光的意见,找油工作进行了战略转移,由原来仅局限于西北—隅开始向东部转移,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石油大会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和科技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冰天雪地的东北大草原。经过几年奋战,终于拿下了大庆油田。而后又在华北取得了勘探的胜利,东营(即现在的胜利油田)形势看好,大有希望。捷报传来,李四光心里感到由衷的喜悦。给地质部党组的一封信中,李四光在肯定了东北、华北石油勘探的成绩之后,又展现了南方石油勘探的前景。他认为继松辽之后华北几处又见油砂,这不是孤立的现象,它进一步表明整个新华夏系有光明的远景。在新华夏系的江汉平原应加强力量,如有余力,越过南岭到广东西南部的北部湾,也应开展工作。此时他已看到了深埋在中国国土下面的丰富石油宝藏。而且这时的李四光已不仅仅局限于陆地,他已面向茫茫的大海。1961年秋季他曾不顾汹涌的波涛登上“金星号”考察船驶向大海。他深信辽阔的海洋有着丰富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利用,造福人类。

2005年接替张富士夫成为丰田新总裁的渡边捷昭,被誉为“成本杀手”,他要求员工千方百计寻求节约成本,“拧干毛巾上最后一滴水”。从而创造了丰田的奇迹。

面对海洋的复杂的环境,所造成的勘探开采石油的三高情况,决定了必须采用现代的管理思想来管理整个勘探开采经营过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国开油,为民减负。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石化公布的业绩让投资者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困局,当时公司董事长在一次业绩会上,就炼油业务亏损带来的业绩下滑向股东致歉,称中国石化的现金流目前非常紧张,资金困难已影响到主营业务实施,为此公司管理上将坚持“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的精神,相信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现代精细管理理论给企业带来的改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精细管理,就是从方方面面对成本进行控制,降低成本,降低消耗,挤出生产、管理各项领域中的“水分”,拧高员工收入,增加产出。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设备、工艺还是人,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可改善的地方。就像我们从脸盆中拎出一条毛巾,你拧一下,挤出一点水,再拧一下,又挤出一点水。实行精细管理,其实就是在拧毛巾,不断去改善每一个可改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