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方家评论:安康古老神奇的文化名人预言家

方家评论:安康古老神奇的文化名人预言家

时间:2024-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方家评论安康,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李启良安康是汉水流域一个颇为神奇的地方,地理学概念叫做赤色盆地,而生态面貌则完全是绿色。历史上安康是多种文化交汇地,人口播迁不已,五方杂处。沿汉江东西走向的线形经济文化传播方式,使安康人的文化心理始终与江海密切关联。古称安康为秦头楚尾,历史上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上水城,天下安康,古老神奇,饮誉四方。安康的贫困、后进形象正在改变。文化名人则成为预言家。

方家评论:安康古老神奇的文化名人预言家

方家评论

安康,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李启良

安康是汉水流域一个颇为神奇的地方,地理学概念叫做赤色盆地,而生态面貌则完全是绿色。秦汉时期在盆地中有过汉中郡的行政建制,以后较长时间称为金州。古金州城有汉江穿心而过,碧波涌动,人皆呼为西部水城。

这里山岳雄尊,川流盘萦,自然风光至为优美,湖泽、洞府、草甸、云海、峡谷、飞瀑,一景接一景,招得四方游客心仪神驰。

历史上安康是多种文化交汇地,人口播迁不已,五方杂处。但是,上古时期的文化形态早已泛化,其影响难以觅踪,而战国以后楚的影响持续加大,特别是清代中期的湖广移民,大量湘鄂地区居民涌入陕南开发生息,成为居住人口的主流,所以现在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是楚文化元素,甚至深山之中目前还保留着较早的楚地生活习俗。

盆地中浩浩汉江东西横贯,素有舟楫之便,是商贸往来的黄金水道。史书形容安康的地理形势为“东接襄沔,西连梁洋”,就是指一脉汉江的作用。汉江是古代中国人最早认识的四条河流之一,通常称江、河、淮、汉。我国古代地理著作《禹贡》有“江汉朝宗于海”的赞语,而汉江之畔犹有传说的大禹治水遗迹。通江达海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古老的大河文明。沿汉江东西走向的线形经济文化传播方式,使安康人的文化心理始终与江海密切关联。这从当地人的口头语言就能看得出来,比如小孩夜间溺床,大人们就逗趣地说“你昨晚下老河口了,下汉口了”,反映出江河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江河使安康人信息灵通,显得很洋气,饮食追求精美,喜欢穿时尚衣服,关注时髦事物。早在抗战时期,安康城里有钱人家就使用着自制冰激凌的设备,在其他很多地方做梦都想不到。

古称安康为秦头楚尾,历史上素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经是淝水之战的西线战场,东晋坚守月余,苻秦军不能克;宋金战争时,汉水中上游地区全部沦陷,唯安康一地始终未被金军占领。否则安康失守,然后敌军沿江浮槎东下,形势就会大变。蒙古灭金就是借道安康,大军由汉江水道抵达均州再迅速北向夹击,于三峰山一战而使金政权臻于败亡。

安康盆地的北面和南面分别是秦岭巴山东西方向横亘,幽壑长林,崇峰峻岭,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南北方向的交往。从战国以后虽然有几条翻越秦岭巴山的路径,但行走非常艰难,几千年间只是交易贵重物品的孔道和用于军事的险途。因此安康较少为外界所了解,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只是一个神秘的概念。

近年来,安康已是铁路交错、高速纵横的交通枢纽,人们可以很便捷地到达安康领略其神秘风采。最早到安康收获幸福和喜悦的是一批文化名人。他们汲取明山秀水的艺术营养,以绘画、文学音乐各种艺术形式,解读安康、描绘安康、展现安康,把山水秀丽、风情浓郁的安康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安康电视台以电视专访的形式,记录了文化名人对安康的欣赏赞叹和对安康发展的思考,在“文化名人与安康”栏目系列播出。现在算起来已专访了40多位,他们的印象是:

“安康山美水美人更美”;

瀛湖就跟仙境一样”;

“正是因为有了汉江,安康就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

“一来到安康就有一种亲切感”。

汉上水城,天下安康,古老神奇,饮誉四方。文化名人眼光敏锐,观察深刻,名人名言,传播广远。

一次会间休息,程云女士拿来一大摞书稿,说是安康电视台已把文化名人访谈录结为集子,准备正式出版,要求我浏览一下并为集子写几句话。我翻开书稿一看,感觉很不错。这真是有心人做事,细致入微而经世用,文化价值不菲。它将有助于外界快捷地了解神奇的安康,由之产生无限憧憬和美好向往。我祝贺这本集子顺利出版,广泛流传。

(作者系原安康市政协副主席,安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听取回声———评介《文化名人与安康》

田尔斯

读着这本访谈记录,眼前是轻松的文字,耳边漫起亲切的声音,这声音来自于四面八方,我握住客人的手,那手是温暖的,缓缓的暖流进入我的心底。名人们,朋友们,你们说对了,咱们是一样的感同身受。我已四十余年,你才一会儿,你新鲜,我深刻,深刻到透骨入髓。我也是外乡人,长安。外乡人看安康,谈安康,有着别样的眼光和语音。陈忠实说:“人的心灵真的会被那种铺天盖地的绿色所颤动。”这是一句很重很重、很有分量的真话,我赞同。

绿色是美,是生命活力的展现。

现在兴起一门美学分支,叫生态美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它是一门显学,正热,记者同志,你应该请徐恒醇、曾繁仁这些先生来安康看看。(www.xing528.com)

对于面前的这本书,我必须做一做评介。我有兴趣,也有这份责任。

书体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一问一答,口语交谈,即兴式的,亲切又自然,使得我们这些读者同记者、名人一下子融为一体,没有隔阂。为文之风,古人赞雅,我更重白。白,明白的意思。直言无忌,口无遮拦,如流水一般为好。这些名人不摆架子,不讲套话,语气真诚,且露个性,我们就爱听。面对发问,答话扼要,切中话题,不絮叨,不空泛,不回避,不躲闪。名人对记者的尊重,实际上也是对电视观众和读者的尊重。

名人的答话时出警策之语。这当然是名人睿智的表现。文化名人嘛,缺乏思想,缺乏见识怎么行!例如陈忠实对安康地理风貌的概括,谢有顺对安康作家的期望,雷涛谈故土与创作的关系,王蒙对安康的祝福寄语,都极为精辟。闪耀光芒的短语,胜过汪汪洋洋的水话。为文如此,谈话亦如此。抓不住核心话题,绕圈子回答,言不及义,不好,听者会厌倦的。有时记者热切的提问,等待的又是迅速的问答,若能够言必有中,自会赢得掌声。所谓回答是高水平,不仅仅包含识见,还带有果敢。果断和勇气属于工作作风问题。虽是谈话,也见其风。

本书为《文化名人与安康》,所采访的对象多是文学艺术界代表人士,就此范畴而言,算得上宽了。显要人物的谈话,影响力大。谈安康就是宣传安康。王蒙之行已见效果。安康的贫困、后进形象正在改变。安康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安康的生态良好,山水环境很美,明日汉江清水将流经万里,送进北京、天津,一路播下的是清,是甜,是美,必然在亿万同胞兄弟的心田中开出亿万朵鲜花,那时安康人的心头会泛出什么滋味?文化名人则成为预言家。陈少默、钟鸣善、赵季平、邢庆仁诸位的谈话,可谓指点迷津,他们的诚恳衷言,给安康艺术界以鼓舞,必然促进安康艺术创作,升华美感境界。金玉良言,汇编成书,供我们细读精思,我们深感幸运,谢谢编者和印书人。

记者的功绩大焉。记者替我们发出询问,花费脑筋,道出心声,做了大众的代言人,表现出职业的责任心,我赞佩,我感动。须知,采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先得查阅资料,列出提纲,重要问题还需反复思考,反复修改,方可问得到位。不明底细的人往往以为记者是随口发问,那是一时误解。对于艺术专业问题,争论焦点,记者还得下功夫学习,细细辨析。遇到突然采访任务,记者更是见忙,哪有心思望一望车窗外的美景。不过,我还想说,采访的每一发问,也考验着记者的知识面,学力度,思考的层次。采访名人可以造就名记者。

瀛湖是仙境,神河源是净土,城里人常到这里走一走,将在不会散失的梦中,化身为自塑的神仙。再回忆从前自己的身影和心态,当庆幸一个人的变化。浮躁转为沉静,卑污转为圣洁,心灵的病症被大自然医愈,这将是多大的收获!文化名人带你前行,你只会赢得欣悦。

文化人谈安康,着眼于人与自然的融合;美学家望环境,期望于诗意的栖居,他们吐露出的都是当今地球人生活的大主题。安康人保护好青山绿水,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说是为世人立起高高的标杆,它昭示着后人,呼唤着今人。青山绿水是无私的,它回报给人们的是无穷尽的好处,是回肠荡气的长诗浩歌。

我曾问过:“三秦净土在何方,汉水绕安康。”

我曾吟过:“山水安康是乐园,信栖久心安。”

我也思考过:“福自何来,月照长青岭。”

安康的父老兄弟们,我的心声该和你们一样吧。

(作者系安康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山水人文两增辉——简评《文化名人与安康》

戴承元

20世纪80年代国内兴起了地方文化研究热潮,受此风潮的浸润,安康自90年代始,先后出版了《安康文化概览》《安康艺文大观》《安康碑版钩沉》等地方文化著作。21世纪伊始,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县一个文化品牌的文化建设思路,汉阴县的“三沈”文化品牌,石泉鬼谷子文化品牌等应运而出,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2005年,安康电视台开辟了“文化名人与安康”大型系列访谈节目。这一系列节目的主创人员多次走出去,克服各种困难,采访了众多与安康有关联的文化名人,陆续在电视台播出,社会反响良好。现在他们将多年的采访录整理结集出版,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在市委宣传部出版的《文化名人看安康》一书的引言中曾有这么几句话,这里不妨再转录一下:“经济的贫困源于精神的贫困,富裕的经济社会不可能建立在精神的盐碱池上,只有丰盈饱满的精神才能培育出繁荣富裕的经济,安康要发展就要有自己的精神文化,就要培育出地方文化的现代精神,从而为经济社会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文化和精神的支撑。”安康电视台所做的这项工作,其初衷是“用文化包装安康,借名人推介安康”。其实,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安康电视人万水千山,辛苦奔波,采集来的正是安康奋起的精神财富。一大批文化名人以他们独特的视角解读安康,凸显安康的精气神,他们用理性光芒对安康的观照,可能正是对安康的准确定位;他们饱含深情对安康的赞美,能够激发300万安康儿女的自豪感,从而昂扬安康儿女建设美好家园,创造锦绣未来的壮志豪情。

完好的自然生态是安康重要的表征,也是安康潜在的巨大财富。但自然不是原始,不是粗野,而应该是一种文化。如画江山、人文修化两相辉映,才有历久弥香的魅力。《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湖崇文,千年风雅;曲阜宗圣,名高天下。没有文化的渗入,自然山水就没有灵魂。安康的自然生态禀赋优良,但品位并不高,其原因还是文化的缺失。文化需要营造,需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的共同努力,并且代代相因。安康电视台所做的这项工作,就是在为安康营造文化,提高安康自然山水的品位。他们用文字,用生动的画面记录了王蒙、赵季平、陈忠实、贾平凹、雷珍民等一批文化名人对安康倾情的描述和礼赞。渐渐地,安康的山水添了风雅,有了神韵。——他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文化也是城市的灵魂。要考量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一要考察这座城市里的学校、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文物典籍、文化人物等,二要估量市民的阅读水平,三要剖析市民的精神向度。安康电视台所做的这项工作,正是为提高安康作为一个现代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采访的文字结集成书,将访谈的影像制成光碟出版发行,走进书斋,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浸淫其中,文化名人的智慧、境界也就自然地影响着安康市民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文化品位也自然地日渐提升。

安康电视台所做的这项工作,甚至是一次抢救性的工作。人生有涯,谁都无法超越。像他们采访的陈少默先生现在就不可复制(少默先生已于2006年作古)。陈少默先生是大书家,但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愿接受采访。没有安康电视人的努力,我们现在就很难看到那个深邃的、机智的文化老人的生动影像。而且陈少默先生是安康人,安康习书者对少默先生崇敬有加,少默先生认为:“先甭忙写字,先读书,先把知识基础打牢。读书是第一位的,做人是第一位的,写字,我认为用一生的力量去写,不应该。”这几句话,对习书者来讲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我不懂书法,但我对这几句话印象深刻,不知电视观众、读者诸君意下如何?从这个角度来讲,安康电视人的功劳就大了!

安康地方的文化建设固然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更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安康才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安康才真正安宁康泰。

(作者系安康学院中文系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