骞国政的山水情
绿色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字眼。所以,安康依附绿色这样一个天赋的资源,发展的潜力非常大。
骞国政,生于1941年,陕西周至人。原陕西省广播电视厅厅长。现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著有论文集《记者的探索与实践》,散文集《前面就是芳草地》等。电视剧剧本《永远的初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新闻作品获1991年全国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
【主持】
用作家的视觉看安康,他感到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无处不美;用领导的思维说安康,他认为发掘山水资源是推进安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是骞国政对安康的悉心感受和真情解读。
片花:音:作为统领三秦的电视艺术家,他却牵挂着安康事,
作为全国闻名的奇石鉴赏家,他的最爱是汉江石。
大型系列节目“文化名人与安康”为您讲述《骞国政的山水情》。
【解说】
骞国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陕西电视台台长、陕西日报社社长、陕西省广播电视厅厅长;现任省政协常委、省广播电视学会会长。近年酷爱赏石、收藏,兼任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赏石文化研究会会长。作为文化官员,他与安康多有往来;由于包县扶贫、新闻采访、学术交流等关系,他与安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进骞国政的办公室,引人注目的是他所珍爱的奇石藏品,他所编著的赏石画册。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这里入手。
【实况】
骞:汉江的奇石,还是很有特点的,质地比较细腻,造型也比较奇特。汉江有一些蜡石,还有一些化石。最近这几年,好像安康收藏石头的人越来越多了,礼拜天下河边捡石头的人越来越多了。
记:那您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得到的汉江奇石呢?
骞:我是去年到旬阳,利用工作间隙呢,还到旬河里边去捡石头。在旬河那个桥底下捡了块硅化木,挺好,我现在还保留着。
记:我们汉江奇石还是有它独特的韵味的啊。
骞:对。
【解说】
骞国政对安康的感情不仅仅是奇石,他对这里的人民和民风,有着深入的了解、深刻的感受。
【实况】
骞:我去安康的机会不少,去过多次。最早是1972年,30多年前,那是到紫阳去采访。安康的这些县区,我都去过。在陕(西日)报,在(省)广播电视厅的时候,每个县区都去过。安康,确实是个好地方!
记:都去过,哪个县呆的时间比较长呢?
骞:最长的,就是宁陕。因为在宁陕扶贫,是1985年9月到(19)86年8月,接近一年时间,我们在那儿下乡。那时候在广电厅,我带队,和十几个同志一起,在那儿工作了近一年时间。所以,和宁陕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对宁陕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到现在,已经20多年过去了,大家还经常回想起当时在宁陕的情景,非常留恋。好几个同志,这几年经常说,啥时候到宁陕再去一趟,再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乡亲。很怀念。(www.xing528.com)
记:在那儿有哪些经历让您难忘呢?
骞:在那里,我确实才了解了中国农民。一个是,农民本身非常朴实,非常勤劳;同时,农民的生活也是非常地困难,很值得同情的。所以,当时我就觉得,省委提出扶贫这一个措施非常好,我们应该对山区有更多的关注,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帮助山区尽快地发展起来。另外,在那个地方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我觉得贫困山区不光是缺少物质文明,同时缺少精神文明。就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情况下,人的思想也受到各种各样的禁锢,人的精神面貌,包括生活习惯,包括一些文明程度都有待提高。所以,当时我就在陕报发了一篇文章,就是《贫困山区更需要精神文明》。就是我们扶贫不光是给他们支持,给一些钱,给一些物,物质上给一些支持,同时也要帮助山区的群众提高他的文化素质,提高和改变他们一些过去生活落后的习惯,提倡一种文明的新风。我觉得,这和现在提的建设新农村的这个要求也是吻合的。
记: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因为您对那片土地、那里的人民有了真正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写照。
骞:是是,确实有感情。
记:我想,您对宁陕的感情应该是很真切的。因为,您的散文集里面,有好几篇写到了宁陕。比如说《山中听水》,写的是宁陕的山水。那么宁陕给您整体的印象是什么呢?
骞:宁陕给我的印象,是非常难忘的。宁陕那块土地山清水秀,资源非常丰富。从经济方面来讲,发展的潜力很大;从文化这个角度看,它那个特色也很明显。我们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特别是觉得宁陕的群众很好,非常朴实、非常勤劳、非常好客。
记:您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骞:我们是每到一个地方,群众都非常热情。有一次,我记得在宁陕吃那个熏肉,扶贫队里有几个小女孩儿,她们不吃肉,那老乡就非常想让她们吃肉,就把肉埋到米饭里边,上面是米饭,下面是肉。群众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她们吃),对大家非常热情。希望大家多吃肉,就采取这样的办法。我们都很受感动的。
记:后来那些姑娘们吃了吗?
骞:她们吃了,吃了也觉得挺好的。
记:用山里人那种纯朴、那种厚道的方式,表示对远方客人的欢迎。
骞:对对对,是的。
【解说】
因为熟悉,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更加关注。几十年来,无论采访,还是考察,骞国政始终关注着安康的发展变化。
◎秋池秋韵
【实况】
骞:安康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我从1972年到现在,大概去过十多次,每一次去都有每一次的变化。比方说安康的经济发展,确实是非常快速的。安康的资源开发利用,像中药材、矿产,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非常快的。比如瀛湖,我们最早去的时候,那就什么也没有,就是个水库。过了几年去之后,那里边盖了很多房子,设施都非常齐备,成了风景名胜区,而且在西安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
记:现在我们安康可是西安的后花园。
骞:去的人很多,咱安康发展还是挺快的。
记:我觉得,我们安康要发展,需要全体安康人民的共同努力,还需要一大批像您这样的文化名人,借您们的妙笔来宣传和包装安康。
骞:这当然也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应该的。我本身也喜欢写一点散文,这也是我的爱好,今后如果有机会去,我还会写的。过去我在(省)广电厅工作的时候,安康整个广电网络的建设,我都从头至尾参与了,而且我们也比较关注,当时也是省上根据省上的条件和可能,尽可能给了安康一些支持,让山区的老百姓都能看上电视、听上广播。今后如果有机会,只要安康群众需要,我会尽一切努力来支持安康的发展。
我觉得,绿色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字眼,象征着自然,象征着纯净,象征着健康,它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字眼。所以,我觉得,安康依附绿色这样一个自然条件,这样一个天赋的资源,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像现在的中药材,还有水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利用青山绿水来开发旅游事业,把旅游和药材资源、矿产资源利用起来,经济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