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崔振宽:山水艺术与安康之美

崔振宽:山水艺术与安康之美

时间:2024-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夜访崔振宽安康的特点,我觉得就是很朴实的一种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有一种和自然很和谐的美。崔振宽,1935年生于西安。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举办“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出版有《崔振宽山水画集》数种。但接到我们的采访请求之后,崔振宽先生还是连夜接待了我们。面对着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安康原生态文化的逐渐消亡,崔振宽在一幅作品中写道:“不禁怅然,此行是美的发现,也是美的告别。”

崔振宽:山水艺术与安康之美

夜访崔振宽

安康的特点,我觉得就是很朴实的一种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有一种和自然很和谐的美。

崔振宽,1935年生于西安。陕西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被列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课题山水卷核心画家。作品参加第六、八、九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等。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举办“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出版有《崔振宽山水画集》数种。

【主持】

近代画家黄宾虹以焦墨著称,陕西画家崔振宽被人们誉为“最能领悟黄宾虹精髓的人物”。今天的“文化名人与安康”,我们就一起领略崔振宽的绘画艺术,讲述他与安康之间的故事。

【解说】

身为陕西国画院的专职画家,崔振宽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接到我们的采访请求之后,崔振宽先生还是连夜接待了我们。

【实况】

记:崔老师被誉为是咱们陕西继石鲁和赵望云之后,陕西画坛当中的领军人物,并且呢被认为是真正领悟了黄宾虹精髓的一个人物,您怎么觉得?

崔:这个当然是别人的一种评论,大家可能有这种感觉,同时也有舆论家他概括出来的这几个方面。所以我个人来说的话,我觉得这个对长安画派来说,当然我是长安画派之后,受长安画派影响这是很自然的。另外呢,我觉得这个历史的发展中,长安画派也是要不断地再向前推进向前发展,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感觉到除了长安画派的影响之外,你不能老是画这个像某某人,比如说这个像石鲁啊像赵望云那也不行。后来我就吸收了一些黄宾虹的一些东西,技法啊,一些艺术特点,这个我觉得是这样的。黄宾虹当然是大师了,近代的一位大师,这是公认的。他这个画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笔墨特别苍茫浑厚,他就是实际上也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创新。所以我感觉到他有些画得很厚重的一些画,跟北方的这种气质比较接近,跟我个人的审美也比较接近,所以我吸收了这些东西。这个就说有一些长安画派的影响,又有些黄宾虹的影响。所以现在有人这么说,这个当然作为我个人的风格的一种概括吧,我觉得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记:说到长安画派啊,让我想起了我曾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则评论,有人说长安画派只是时代的产物,把现在所有西部的画家都通通划入长安画派是一种偏差,您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崔: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因为任何一个画派都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一个画派都有它一定的时间的局限和地域的局限。因为所谓一个画派就是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时期形成这么一个画家群体,它有一个共同的一种艺术追求,一种共同的特点,这就叫画派。当然长安画派已经过去,从这个石鲁、赵望云来说的话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这个影响是一直存在,这个影响也是影响了当代一些画家,这也是事实。但是也不能说是现在这个地区的画家到现在来说他都属于长安画派的范畴,这个说法也太简单化了,我觉得更主要的应该是强调画家的时代性和他的个人的一种风格特点。

记:那您觉得现在的画家应该如何去打造自己的绘画风格?

崔:这个就恐怕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了,所有的画家都应该说是用他毕生的精力在追求一种个人的风格、个人的面貌。因为你这个艺术本质就是创造性的,它不是这个继承性的。因为你继承的话就跟前人一样,跟其他人一样,跟古人一样,那东西艺术就不会发展了。艺术之所以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就是每一代画家都有它自己的面貌,都有它自己的创造,这样的话那才行,才能把艺术不断地往前推进。当然这个东西也不是说全部的创造,它有它的继承性。所以说这个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创新这始终是一个很难处理的矛盾,处理得好一点的话,那你就说艺术上比较成功;处理得不好的话,那这个东西有时候还需要继续地再探索吧。

记:崔老师的画一般都着重表现于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类拥有的共同的精神,您似乎非常注重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呼应关系?

崔:这个我觉得是一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观念的一种体现。人在这个自然环境里边生活,是一种亲和的关系,是一种协调的关系,不是一种对抗的关系。如果说你太强调对自然的一种改造的话,到时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特别最近几年大家都看到这一点了,这个自然环境的破坏那是与这个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对艺术家来说的话,表现这个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一种亲和关系、天人合一的关系,应该是符合这个人类发展和自然发展的规律。

【解说】

上世纪50年代,正值年少的崔振宽选择了绘画作为人生事业。为了写生,这个生长在关中平原上的人,第一次来到陕南,来到安康,接触到了完全不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象。从此,这里的一切开始出现在他的画笔之下,记忆当中。

【实况】

崔:安康我从小就印象非常深刻。过去安康虽然不像现在经济这么发达,交通这么方便,但是那个地方物产很丰富,我小时候就知道安康的土特产特别有名。

记:知道些什么?

崔:你像比如说漆啊、桐油啊、什么蜡烛啊、什么火纸啊这些东西,都非常多的。

记:那么第一次去到安康有什么感觉?

崔:第一次去的话我就感觉到非常亲切,因为那个地方去了以后,看着那个地方的风景非常美。特别是,一个是那个山的那个山形和这个房子建筑,特别是那个江边的那个帆船,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那时候从关中来说还没见过那些东西。

【解说】(www.xing528.com)

在绘画人的眼里,安康的山水总有着别样的美丽:老房屋参差交互的结构,古树扭动延伸的线条,远山近岚此起彼伏的层次,还有河流小溪跌宕纵横的节奏,这些无疑都是入诗入画的极佳对象。

【实况】

记:您在很多作品当中都表现了我们安康的风景。尤其是我记得有一组叫做《紫阳系列》的作品,还被多次拿到国内国外的一些大型展览中去展出。您给我们谈一下当时创作的一些情形。

◎《紫阳系列》之五

崔:那是在1999年吧,冬天到紫阳去了。因为紫阳那个江边那种建筑很有特点,很错落的,很多的曲里拐弯的小巷子。然后那个木结构的那个楼,叫木牌楼,那个街道特别好、特别入画。所以我当时看了以后情绪非常高、非常激动,感觉到这个地方行,从画画(的角度)来说,形式特别美,很感动人。

【解说】

长久地亲近,总会让人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怀。随着安康的景物越来越多地进入崔振宽的笔墨,崔振宽的情感也渐渐融入这片山水,他开始关注画作以外的安康。面对着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安康原生态文化的逐渐消亡,崔振宽在一幅作品中写道:“不禁怅然,此行是美的发现,也是美的告别。”

【实况】

崔:对画画的(人)来说,其根本就是在生活里面发现美,美的(事物)发现以后才表现它、反映它,所以说我说是“美的发现”。但是呢因为当时已经听到说是这个地方要(改建),城市建筑要拆迁,有些东西恐怕要变成那个,把那个木牌楼变成那个大楼,改成现代化的建筑。作为一个城市发展来说这恐怕是很难避免的。但是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说就感觉非常遗憾。因为是刚发现了这个美,但是又要和这个美就要告别,所以说我说这个“不禁怅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这个事情也不幸被我言中,听说后来有些建筑也是自然地倒塌了,之后要么就是改造了。

【解说】

凭借对艺术的追求,凭借着艺术家的责任感,崔振宽的艺术之路走得越发坚实。随着崔振宽的作品蜚声海内,安康的山水也被介绍到了国内外,人们通过崔振宽的画作,知道了“安康”这个名字。

【实况】

记:咱们安康自己应该如何去宣传自己?

崔: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的一点,还是一个是保持安康的传统的特点,自然的特点。你如果没有这个传统的特点的话,那人家外地人也就对咱们兴趣不大了,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要把其他地方的(人)吸引到安康来,必须把安康本身的特点凸现出来。

记:您觉得安康的特点是什么?

崔:安康的特点,我觉得就是很朴实的一种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比如说紫阳那边的建筑,它就是利用那个自然的环境,利用自然的条件建立起来的,它这个有一种和自然很和谐的一种美。

记:您觉得安康的画家,在技法上和关中、陕北的这些画家相比,有什么不足,或者说有哪些值得保持?

崔:这个我觉得,安康的画家应该是注意表现当地特点。经常有这么一些情况,山区的话总感觉到自己太闭塞,总是向外界看齐,他就老想表现水乡啊江南的什么。这个我觉得,当然从一个艺术家个人来说那无可非议,但是总体来说的话,还是应该立足于自己所在的那个地域比较好一些,一个你容易熟悉它,再一个那个地方确实也有它很大的优势、很大的特点。往往是那个画家在那个地方时间长了,他反而感觉到平淡了,感觉看不出这个地方有多美。

记:崔老师最近还打算去安康么?

崔:最近我还很难说,因为今年还有些创作任务,反正有机会就去了,很近。

记:欢迎您以后多到安康多画安康,对外多宣传安康。

崔:是,那是肯定的。

【解说】

采访完,已经是深夜了。在路边和我们道别后,崔振宽的背影匆匆。后来,我们才从别人那里听说,那天,正是崔振宽忙着出嫁女儿的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