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珍民的安康记忆
现在的安康是一个和谐的,繁荣的,使人能够感动的一个安康。
雷珍民,号雷工、雷公,1946年生于陕西合阳。陕西国画院高级工艺美术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由他题写的碑文、匾额遍迹20多个国家和城市,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多家单位收藏。出版有书法集《水滴石穿》。
【主持】
在安澜楼、滨江公园这样一些代表安康形象的景点,如果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些署名“雷珍民”的题字。身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用书法寄情已经成为雷珍民惯有的表达方式。而我们今天要为您讲述的更多的是他与安康之间的故事。
【解说】
雷珍民第一次到安康是上世纪80年代,目的是参与安康的灾后重建工作。然而那一次普通的出差经历,却给他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实况】
雷:当时安康大水灾刚过后不久,恢复重建的工作也刚开始,加之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多年的生活(状况),影响到人的精神气质。看到满街拥挤的(人们),衣着破烂不堪的情况,作为我们炎黄子孙,作为我们同胞,感觉非常痛心。因为在人们想象中,安康还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解说】
那一次的安康之行,雷珍民只呆了短短三天,就匆匆离开了。因为安康当时的情况,让他不忍心呆下去,更没有心情去参观游览。
【实况】
雷:我心情就非常沉痛,情绪就非常差,因为不愿意再过多地感受那种境遇,看到那些同胞们那样的(生活现状)。
记:离开之后,心里有什么想法?
雷:心中一直在想,我们在改善当时安康那种面貌的时候,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我们还能否给安康人办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回来我把我这种感受,汇报给我们的同行,汇报给好多省市领导,希望他们关注安康,支持安康。
记:您当时是怎么向他们汇报的呢。
雷:当时我回来找到省委副书记董继昌,把我对安康之行的感受,给他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和描述。董书记就介绍我去见徐(山林副)省长。徐省长跟我说,政府正在这一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过五年过十年,我陪你一块再去安康,到那个时候,你这种情绪肯定会逐步地减轻,你这种忧伤肯定会逐步地分解。
【解说】
带着满怀的感伤,雷珍民告别了第一次匆忙的邂逅,就一直没再踏足这块让他既为之心动,又为之心痛的土地。然而,正如当年期许的那样,时隔近20年后,雷珍民终于第二次来到安康。
【实况】
雷:第二次一跨入安康,就给我一种惊喜。我也想到安康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第二次去了之后那种变化,可以说是我想象未及的。我的心情一下子随着那一种变化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观了安康的几个点,我看到安康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
◎雷珍民为汉江公园题字
记:从哪几个方面,您感觉出安康发生了质的变化呢?
雷:第一个,原来给我那种印象已经不复存在,包括原来好多街道的拓宽,都使我认不得原来那个地方了,也就说市政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个对于河道治理,原来那一种土的,不规整的河流已经成了一个加固了堤防,而且规划得非常漂亮的环城河;第三个方面,我看到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从人的穿着,从人的步伐里面,我已经看到那(里的)人是一种安定的心情,是一种喜悦的心情,是一种能够安居乐业的心情。
【解说】
心中的震撼带来的是心情的改变,曾经的满怀伤感变成满怀喜悦,雷珍民在参观安康,流连驻足。他不仅游览了安康的城市,还深入到县乡之中。所到之处,给雷珍民印象最深的是岚皋县。
【实况】
雷:最早接触岚皋的名字在书上,是我当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画院收一个学生,叫谢荧,是岚皋人。他拿了一本图册,跟我很全面地介绍了岚皋。他就说我们岚皋,山有多么漂亮,水有多么清澈,山上植被有多么好,春天是什么样,到夏天、到秋天、冬天,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风味变化。(www.xing528.com)
记:那您亲身到了岚皋之后,这种感觉和您学生给您介绍的一样吗?
雷:比我听到的那些还更动人。原以为一般人讲自己的家乡,都会(用)好多润色的语言,都会(用)很多夸张的语言,但是我真真正正感受到岚皋的时候,确实山清水秀。
记:当时都去了岚皋的什么地方?
雷:去了南宫山,去了漂流,还去了神河源。从窗外看到山上那种绿色的植被,看到那种独特的建筑,这都使我受感染非常深,好像觉得有一种诗的境界,是一种画的境界。像是一个蓬莱仙境,像是一座仙山,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同时,岚皋人的文化素养,正像安康地区的整个文化素养,他不但接受秦文化,而且有巴蜀文化对他的影响,这两种文化的结合,使安康人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既有雄浑的秦人气质,又有细腻的灵秀的川派气质,给人一种轻快的愉悦的感觉。
记:面对这么美丽的风景,让您有了这么愉悦的感觉,那您作为一个书法大家,有没有给安康书写什么?
雷:一般情况下我们出门就写三两幅东西,我记得第一次我在岚皋时候,最少写过20多幅作品。
记:是什么让您那天的状态这样好呢,是风景的优美还是人们的热情?
雷: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一个好山好水给人们精神的享受,岚皋人的那种文化素养和细腻的生活习性,使我们又增加了对人文的感觉和理解。所以当时那种心情是愉悦的,激动的,所以一开了笔之后,就不可收拾。
【解说】
如同那次笔会,雷珍民对安康的兴趣和情感,开笔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到安康的次数越来越多,印象越来越深刻,而雷珍民的书丹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安康大地上。这其中就包括对江北安澜楼的题名。
【实况】
记:当您站到了安澜楼下,看到自己的题字,被安康人民永远地悬挂在这里,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雷:有一定的欣喜心情,为啥?我想多多少少还是为安康人民尽了一点微薄之力。主要的是一种震惊,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就是原来那些歪歪扭扭的建筑物已经不复存在了,原来那么浑浊的水已经变为一道清江。
【解说】
雷珍民替安康骄傲,在这块土地上,美好的未来已经开始;他也在替安康思考,如何才能更加长久地发展。
【实况】
雷:我自己想,安康人民有勤劳的一面,智慧的一面,和谐的一面。但是安康要发展,它毕竟受到地域的限制,应该从物质和文化的结构上找我们自己的亮点,通过这些亮点去带动全局的工作,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比方说旅游开发,比方说山里那些农果资源的开发,比方说我们文化遗产的开发。
记:雷老师最早从事的工作是设计工作,能不能站在您设计专业的角度,给咱们安康的未来设计一幅蓝图?
雷:我想现在这个蓝图基本上框架已定,将来如何去完善它,去修饰它,去充实它,我觉得这是主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光有外壳,里面没有充实的内容,那时间一长,随着岁月的转移,这种亮点就会渐趋空洞。如果把现有的亮点再增加了内涵,使大家都能够去向往它,享受它,开发它,最终这个点,一定会不断地添光,不断地加彩。
记:要为既有的形式,注入永恒的文化。
雷:对。安康可以说文化积淀还是比较厚的,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陈少默先生,在文坛、在书坛,在我们陕西及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我看安康人整个的文化素养,在全省范围内应该排在前列,使我对安康人又增加了很大成分的敬仰。
【解说】
从雷珍民第一次到安康算起,距离现在20多年了。这20多年正是祖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年份。这一时期,安康和全国所有地方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雷珍民关于安康的每次记忆,恰好忠实地记录和见证了安康的沧桑巨变。
【实况】
记: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您第一次到安康,给您留下的是一段灰色的记忆,那么现在的安康,您所了解的新安康,您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色彩去形容呢?
雷:应该说是七彩斑斓。现在的安康是一个和谐的,繁荣的,使人能够感动的一个安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