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春与安康:文化名人的故事

青春与安康:文化名人的故事

时间:2024-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春的岁月我的青春就是在安康山里边铸造起来的青春,我现在血管里流着的是安康的一些东西。歌词代表作《我们这一代》《青春献给伟大的党》曾唱响全国。当我们在西安见到党永庵时,他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难忘的青春的岁月。◎鬼谷岭青春的岁月,那样深刻地留在脑海,那样深情地拨动着心弦。

青春与安康:文化名人的故事

青春的岁月

我的青春就是在安康山里边铸造起来的青春,我现在血管里流着的是安康的一些东西。

党永庵,1938年生于陕西大荔,1959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诗人、歌词作家。现任陕西音乐文学学会主席,《词刊》编委。歌词代表作《我们这一代》《青春献给伟大的党》曾唱响全国。出版有《党永庵文集》(4卷)等20多部专著。

【主持】

咱安康人提起《汉江龙舟节节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党永庵。他曾在安康工作和生活了20年。当我们在西安见到党永庵时,他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难忘的青春的岁月。

片花:党:我的青春就是在安康山里边铸造起来的青春。所以我觉得我不能忘记安康。

   音:大型系列节目“文化名人与安康”本期讲述《青春的岁月》。

(音乐: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汇成歌,汇成歌……)

【实况】

党:感谢你们这么远,到西安来采访我。现在借你们来采访我的机会,向我在安康的朋友,宣传文化界,我在其他方面的朋友问好。

记:好的,党老师。请问您是哪一年,是什么原因到的安康呢?

党:我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分配到安康的。

记:那又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离开安康呢?

党:因为我在安康时一直在(安康日)报社做记者工作。在做记者的过程中间呢,在业余时间我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后来,因为省上需要文学创作干部,1978年就把我调过来了。

记:能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首先应该是高兴。但是我还想问一下有没有留恋?

党:留恋就是我觉得我对新闻工作还是很有感情的。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在秦巴山里。可以这么给你讲:安康十个县的山山水水我都走遍了。你比方说当时我步行三四天,我步行走到镇坪。我就穿着草鞋在山里边走,我现在说不清穿过的草鞋有多少,我经常房子墙上挂的都是草鞋。我是山里边的农活都会干。你比如说山里边那个插秧、育种、打秧把子、薅头道秧、薅二道秧。薅二道秧时我还领着农民唱《薅草歌》呢。你像“紧打鼓,慢敲锣,干的心里好热火……”我一直忘不了这种生活。

记:不仅用脚在丈量土地,而且也在用心和农民交流。

党:对,你说得好!没有安康20年,就不会有我的创作,不会有我的生命,不会有我的现在,我把我的青春留在那儿了。所以我的青春就是在安康山里边铸造起来的青春,我现在血管里流着的是安康的一些东西。山里边种的包谷、山药(洋芋)、水稻红薯等等养育了我;喝山里边的酒使我陶醉,吃山里边的米使我神情勃发。所以我觉得我不能忘记安康。

记:一定有一些难忘的故事吧?

党:比如说我在岚皋采访的时候,就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一个人离开县城走一百多里去采访,晚上就住到一个贫农家里。他那个家非常穷,晚上没被子盖。他就让他老伴和女儿在那儿烤了一夜火,我和他睡到他们那个床上。我们要走了,给发洪水了,他把我的包背上,一送几十里。这个时候我就觉得,那个时候我向山区里边的那些山民学习了很多东西。后来你看我写诗呀,写歌词呀,当时我采集歌谣、民歌、山歌、茶歌,对我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觉得我最后能写那些东西,和安康父老对我的哺育的确是分不开的,我深深地怀念他们。

片花:音:他是一位多情的诗人,

   党:我一直忘不了这种生活。

   音:他让青春岁月浸润人生

   党:我现在血管里流着的是安康的一些东西。

   音:大型系列节目“文化名人与安康”之《青春的岁月》正在讲述。

鬼谷

【解说】

青春的岁月,那样深刻地留在脑海,那样深情地拨动着心弦。它像永不停步的小溪,汇入人生的长河,融成一首思乡的歌儿。(www.xing528.com)

(音乐: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汇成歌,汇成歌……)

【实况】

记:党老师,人们都爱说这样一句话:“距离产生美”。那么现在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与安康都有了距离。您重新去审视或者说重新去看安康,安康给您留下什么印象或者说是思考呢?

党:我隔上个三五年回去一次。我2004年和西安文艺界的一些同志回安康。安康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市区的建筑物到街道上匆匆的行人,我感觉到大家朝气蓬勃的样子,和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比,人们的那种情况的确是不可同日而语。我还要说的就是山区,最偏远的山区里面还是有很穷的人。我回来以后把这个情况和有关方面反映了一下,就是这个怎么搞,扶贫怎么办?现在农村大部分变化很大,还有一些地方还是有点穷苦,这个还值得我们去思考。

【解说】

聊过去、聊现在、聊未来。党永庵聊的最尽兴的还是紫阳民歌。

【实况】

记:您喜欢紫阳吗?

党:我喜欢!

记:您喜欢紫阳民歌吗?

党:喜欢!

记:会唱吗?

党:会唱。先给你说一首我写的:“未到紫阳想紫阳,到了紫阳爱紫阳。家家都有留客意,小住三日成故乡。”这是我到紫阳采风第三天写的,把紫阳当故乡了嘛!

记:那您对紫阳民歌有什么总体的认识呢?

党:紫阳民歌我觉得需要思考:咱们西安音乐界和文化界,为什么对陕南的东西有时候关注不够。陕南的民歌在三秦里面应该占到三分之一的地位,但是现在我们这个文化界对这个东西的定位好像不够好。

记:您觉得应该怎么样来寻找这个出路呢?怎么样来突破这个瓶颈呢?

党:我觉得第一,咱们安康的朋友应该自己组织起来,把一些陕南、安康的民歌的搜集、整理、提高,做出成绩来,搞出好作品。这个问题第一首先是咱们安康的人要有自信心

记:珍视自己的文化。

党:对,珍视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有自强的这种心态。我们也可以搞,也可以请省上的,包括你刚才提到的赵季平,也可以请北京的专家会诊,好好研究方案,好好搞上一组歌;再一个就是舍得投入、录制。我在电视台打(播),往北京送,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的东西结合起来搞那么一下,这种东西我觉得打响了人家就认了嘛。我也愿意尽我的努力做一点事,如果需要的话。

记:党老师,您曾经写了大量的反映安康风俗民情、安康人民生活的歌词,包括诗作,安康人民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汉江龙舟节节歌》。但是我还要说的是,很遗憾啊,近一二十年来呢,您很少写反映安康的作品了。

党:你提到这个问题,我很惭愧。写作就要(有)生活、要采风、要体验。为什么少,就是我调到省上来以后,在省上文化界工作,好像大家主要的聚光、目光都集中在陕北地区,因为毛主席在那儿呆了13年,延安在人们心目中很重啊。所以我到这儿来以后,陕北跑得多,经常到陕北去,所以到陕南相对就少。

记:但是我觉得啊,党老师,您刚才说的这种情况呢,是一种文化趋向,从内心来说,从情感上来说,您更愿意把您的目光投入哪里?

党:我希望到陕南,秦巴山区。

记:那希望您多回陕南。

党:我想是这样。我出版了我的文集,我写了篇后记《山风》,写安康的。我简直想给你朗诵一下我的后记:“那樵歌、渔歌、茶歌,那秧歌、纤歌、情歌,那哼出来的歌,那吼出来的歌,那笑出来的歌,那语言、那韵致、那节奏、那旋律,都因了多情的山风,一下子变成了我的血肉与风采。”

(音乐: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