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返文化名人与安康,作者和谷的灾难揭示

重返文化名人与安康,作者和谷的灾难揭示

时间:2024-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和谷写安康历史的灾难已经被深深地掩埋,今天的生活,就象鲜艳的花,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以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闻名全国的作家和谷,真正被安康人民记住,还是因为那部真实记录了1983年“7·31”水灾的报告文学《安康城沉浮记》。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和谷的内心世界,听他讲述创作《安康城沉浮记》前后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欢迎您再到安康,写一写现在的安康。

重返文化名人与安康,作者和谷的灾难揭示

和谷写安康

历史的灾难已经被深深地掩埋,今天的生活,就象鲜艳的花,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和谷,生于1952年,陕西铜川人,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出版《和谷文集》(六卷)等40多部作品。《无忧树》获中国作家协会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代表作《市长张铁民》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

【主持】

以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闻名全国的作家和谷,真正被安康人民记住,还是因为那部真实记录了1983年“7·31”水灾的报告文学《安康城沉浮记》。虽然我们都不忍心再揭开那惨痛的一页,但有时候,回忆过去是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更好地展望未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和谷的内心世界,听他讲述创作《安康城沉浮记》前后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实况】

记:很多安康朋友都读过您的那部报告文学《安康城沉浮记》,而且我们能从中感到您作为一个作家那种悲悯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道义感。所以我们都很想了解,您写那篇报告文学前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您的心路历程。那部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出来的?

和:那是1985年。1983年前后,我和路遥呀、贾平凹呀去安康搞文学讲习所的时候,当时就听文学界包括一些安康人说起,当时83年水灾刚刚过去。一直到85年的12月赶到安康开始写这篇报告文学。

记:为什么在事隔两年之后才动笔?

和:因为当时对水灾,政府呀党的纪律呀,对一些问题的处理都有一些争议。既然有争议,可能沉淀一下更好。

记:问题千头万绪,那您是怎样开展工作的?比如说怎么寻找线索?

和:当时我首先把安康的县志包括周边汉江上游的城市县志翻了很多,采访当事人有上百人。线索就是按照当时(关于)水灾的报道,也基本上、具体上提供了从一些领导层,尤其是水灾中的一些英雄人物的感人的事迹。

◎水漫安康

◎紧急转移

记:采访人包含各个层面,他们什么态度?配合吗?

和:还可以吧。难度比较大一点的也就是当事人,特别是地委班子里承担着一定责任,受过处理的人,相对难度比较大一点。我记得你像当时那个县委书记那是非常配合……(www.xing528.com)

记:县长张子美?

和:对,张子美。他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而且,讲到一定的时候也是泪流满面。这一点使我非常感动。我过去以为他们都是官僚主义,也就抱着一种不是很愉快的心情采访。然而,后来张子美这些人给我提供了资料,我和他们谈了之后,让我们想到:确实身临其境的,在水灾暴发的那么一个时刻,他面对那么多群众的生命安全,他的确心灵上是有过挣扎的,绝大多数是尽职尽责的。所以你看我当时比较感动的是,当时还没有电视,广播就坚持到最后一刻。县长张子美就直接作为播音员在那喊:水马上要来了,大家赶快逃命呀!声嘶力竭的、含着泪水的那种呼唤。

记:有没有震撼您心灵的事情?

和:还是人面对自然的这种报复,在自然力面前所体现的这种精神,这种抗争的精神。它从主旋律上来讲,从民族精神上来讲,从这座城市的精神上来讲,从领导层到普通市民,面对危难是临危不惧的,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我觉得这是应该肯定的。其他的,你像不负责任呀、玩忽职守呀,毕竟是极个别的。

记:在这之前您对安康的了解并不多。通过那次采访,您对安康人的性格、精神是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

◎险象环生

◎家园不再

◎万里视察

和:安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那以后,我走过一些地方,写了一些文章。因为,我是生活、生长在渭河平原,见了水就喜欢。因为渭河平原是干旱地带,一到陕南到处都是水。尽管那条江水曾给安康带来过灾难,但毕竟是乳汁多于血泪。

记:我想到了那部作品里的一段话:“安康枕流设城,这就注定了她要么是乳汁要么是血泪的历史命运”。为什么会发出那样的感慨?

和:感谢你还能记得我作品里的这些话。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就是讲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必须掌握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然后,人才能和自然和谐地相处,人民才会有和谐、安康的生活。安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整个的变化和水是有关的。但是,她和水的关系是什么?是若即若离的。因为我翻了一些资料就发现:几百年、上千年,一会儿城在江边,一会儿又搬到山上,一会儿又搬下去。人在和自然相处的时候,住得远了,挑水呀、生活呀不方便,他就想亲近她;当他亲近了,他又忘却了历史的教训。

记:就像古人说的:“人以巧胜天,天以直取人”。那场灾难的确时刻警醒我们:要善待自然、善待汉江。我还想问一下,采访过程中,当血淋淋的灾难一层一层地揭开,呈现在您面前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受?

和:我当时的确也陪采访对象流过眼泪。现在,历史的灾难已经被深深地掩埋,今天的生活,就像鲜艳的花,象征着美好的生活。那以后我写安康写的更多的是歌颂、描写人在自然的生存状态下的一种感受,我的确也是受益匪浅。因为我觉得不管是生活也罢、人生也罢、创作也罢,安康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记吧!

记:是啊,23年过去了,那惨痛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一座崭新的安康城崛起了。欢迎您再到安康,写一写现在的安康。

◎江城灯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