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郭荣章:让石门国宝石头说话

郭荣章:让石门国宝石头说话

时间:2024-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型系列节目“文化名人与安康”本期播出《他让石头说话》。但他上任后却并不轻松,看到国宝级的“石门十三品”并不为世人所知,郭荣章暗下决心:让这些石头开口说话。

郭荣章:让石门国宝石头说话

他让石头说话

我希望今后能在安康和汉中两地的文化交流中做一个文化使者

郭荣章,原汉中市博物馆馆长,1935年出生在安康,并在安康度过少年时期。40岁起从事“石门汉魏十三品”及石门石刻研究,以卓著的研究成果蜚声海内外金石界。出版有《石门石刻大全》《石门摩崖刻石研究》《石门汉魏十三品》《汉三颂专辑》等专著。

【主持】

有人说,到了汉中不看“石门汉魏十三品”,等于没来汉中,因为“石门汉魏十三品”是汉中的文化品牌。如果你到了汉中,汉中人还会告诉你:一位叫郭荣章的老人是“石门十三品”的品牌。这位享誉国内外金石界的学者,以卓著的研究成果让世人去认识和了解了“十三品”。今天我们就走进安康籍学者郭荣章的精神世界。

片花:音:他赋予石头生命,

     他让石头说话,

     他是金石专家郭荣章。

     大型系列节目“文化名人与安康”本期播出《他让石头说话》。

【解说】

见到家乡来的人郭荣章先生十分高兴

【实况】

郭:我生长在安康,我在汉中工作,我老觉得,我对家乡没有什么贡献,我感觉非常惭愧。我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的教育使我念念不忘,尤其高中时候刘寅初老师,在语文课上对我的教导和培养,我终身难忘。

【解说】

接下来的采访,我们得知,他的双耳在30年前就已经失聪。我们无法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事“十三品”研究,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还是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吧。

1967年,汉中要建水库,将地址不恰当地选在了古褒斜道上的石门隧道附近。褒斜道位于汉中古城之北褒谷西侧七盘山下,是古汉中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东汉明帝永平四年即公元61年开通,并同时凿通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段隧道。明帝诏书中称其“石门”。自汉代起,便在石门内外镌刻了今人已无法确知的多方摩崖石刻,记载了褒斜道和石门通塞、变迁、修治等大事,具有极高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修建石门水库,势必淹没全国最早的石门摩崖石刻群,造成毁灭性损失。当时的一批有识之士多方奔走、呼吁,将石门隧道内及附近山崖最有价值的《石门颂》《大开通》《杨淮表》《石门铭》《衮雪》等十三通汉魏石刻开凿下来,封存在汉中历史博物馆。

◎郭荣章在研究文物

1975年,已逾不惑之年的郭荣章先生因双耳失聪,被组织上安排到相对清闲的汉中历史博物馆任馆长。但他上任后却并不轻松,看到国宝级的“石门十三品”并不为世人所知,郭荣章暗下决心:让这些石头开口说话。从此,他走上了30年的漫漫求索路。

(场景:汉中郭老家中)

【实况】

记:在我们很多人看来,“石门十三品”只不过是十三块石刻,那它为什么值得您倾注30年心血呢?

郭:这些石刻它本身是当时的人记当时的事,它没有经过版本翻转参抄,没有发生这种误会。它是古代人直接就留下来的石头书,所以它的史料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石门十三品”现在有国内外的人把它称为“书法宝库”。为什么是书法宝库呢?它是中国文字以石刻为载体,两千多年的文字它贯穿下来,所以书法艺术价值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艺术品,所以它的魅力现在越来越大。

记:当您介入石门石刻研究的时候,已经是41岁了。在这样一个年龄段,去面临一个全新的领域,您认为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郭:这个实实在在地说,我是个半路出家,隔行如隔山。

记:当时您畏惧过吗?

郭:我不是说没有过畏缩,开始也觉得恐怕我未必能搞得清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从小着手,慢慢地有一点进展以后,我就有了一点信心。这里头你说有什么诀窍,我没有,我就是反复地探索,吃苦嘛。另外,从一些前人探索的成果当中,也得到借鉴。

(场景:汉中博物馆“十三品展室”)

记:郭老,我们从这些拓片上可以看出来,有些字和石花已经混到一起了,已经无法辨认了,那您是怎么来证字的呢?

郭:在考证的时候有三种办法:一个是详其上下文意来看;还有一个参照其他的同时代的石刻,从中找出那个时候刻石刻的惯例,互相比较就能够把它补出来;还有一种,石花很重的字要用手摩挲,分清字和石花。三种方法交织,就能把字认全。

记:案头工作很辛苦呀,而且,搞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您觉得,这种寂寞是您事业成功的一种压力呢,还是一种动力?

郭:好多来自国外的、国内的专家,大家看了以后总觉得它好,好在哪里呀,我们也说不清,人家也说不清。这种客观形势迫使我在这方面需要加紧学习,要探索它,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这就是一个动力吧。(www.xing528.com)

【解说】

郭老拖着带病的身体,废寝忘食地正字、补字,精解石刻文意,一步步攻克了学术难关。一篇篇学术论文的发表,《石门摩崖刻石研究》《石门汉魏十三品》《汉三颂专辑》等五部60万字专著的出版,让国内外学者惊讶和叹服,也奠定了他在国际上石门石刻研究首屈一指的地位。他还在汉中组织了四次国际性石门石刻研讨会,使“石门十三品”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一时间,汉中历史博物馆门庭若市。

◎郭荣章野外考察摩崖石刻

【实况】

汉中市文化局局长王磊:郭老倾其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态度,对石门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中博物馆馆长冯岁平:他不仅是我们“石门十三品”对外宣传的一个品牌,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石刻的价值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记:我觉得看古物是需要人来搭桥的,正是因为您的努力呢,使我们更多人能够去认识石门石刻,了解石门石刻。您认为您这个桥搭得怎么样呢?

郭:我不敢说我是搭桥,因为石门石刻的探索,古代已经有很多前贤做了很多工作,而我是接过他们探索的许多成果,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另外,石刻在汉中博物馆,我和它朝夕与共,我有这个便利条件,因此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才能给全社会的研究、欣赏提供一个条件。这个搭桥也只能说做到这个地步。

记:您太谦虚了。现在人们普遍评价说,“石门十三品”是汉中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您呢又是十三品的一张名片,您个人认为呢?

郭:不敢这样说,我不敢说我在这方面算什么名片呀,我达不到那个境界,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我个人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很多人在这方面也有不同的贡献,我不敢掠人之美,据为己有,大家都有一份。

记:我在想,苦和乐总是相生相伴的。那您觉得,在您做学问的过程当中,是苦多还是乐多?

郭:我有一个苦乐观,我曾经写过一个条幅,就说:“何以为乐?飞黄腾达、花天酒地皆不足为乐。”我认为“在苦苦求索的时候,有所悟之际,才是乐之所在”。我的苦乐观,就是在苦中求索,明白一点就是乐了。

记:您写的《石门汉魏十三品》那本书,为什么不署您自己的名字呢?

郭:因为这个书是个大部头的,要花很多钱,是单位出的钱;再一个,研究这个也不是我一个人,也有好多人帮助。所以,署单位的名字,也就包括我自己在内了,我也在其中了。所以,我对这个看得很淡。

记:您不在乎名利吗?您的名利观是什么?

郭:人生在世,为社会服务,多做一点事是真的,对名和利的问题来讲,不要贪的多了。这样的话,才不是一个累赘,人生才能轻装前进。

【解说】

或许正因为有了这样豁达的心境,郭荣章先生才能摆脱世俗的干扰,踏踏实实做学问。1994年,正处于事业高峰期的郭老谢绝组织上的再三挽留退休了。很多人不理解,但郭老却很淡然。

【实况】

郭:退是个很高的境界。在古代,我们汉中就有个张良,他就是决然隐退,他不贪婪,他万户侯都不想了嘛。这是前贤传给我们的很高的精神境界。我不敢比张良,我是普通人。但是,退是高兴的,退了以后才能做更好的事嘛。

【解说】

退休后的郭老也不轻松。在经历艰苦的寻找后,考证出177通散落在褒谷的石刻,结集出版《石门石刻大全》一书,再次震撼了金石界。时至今日,他也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场景:石门水库山中)

【实况】

郭:搞研究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每当有新的发现,就摆出一个新的课题,那要从头到尾去进行新的探索。所以,听说有新的石刻发现了,心里就痒痒,非得下来看看不可。

记:这些年来,您的很多研究也涉及到咱们家乡,比如说有关《空城计》的研究,就在咱们家乡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所以,安康很多文化人也都在惦记着您,我们也希望您有机会能回家乡看一看。

郭:那好嘛。我是出生在安康,安康的人民养育了我,我写那个《空城计》也是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情。但是我在这方面浅尝辄止,我今后如果还有余力,再给家乡做一点有益的事。我们馆里头,和我本人要很快在安康要办一个石门石刻展览,希望这次展览能够给家乡人民带来一些新的文化信息。而且,也希望今后能在安康和汉中两地的文化交流中做一个文化使者。

记:那我们相信,您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使者。

(字幕:不久,《石门汉魏十三品》在安康历史博物馆展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