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祈财民俗:农村春节跳财神活动解析

祈财民俗:农村春节跳财神活动解析

时间:2024-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跳财神”有的地方送财神时并不是送一张财神像,而是由送财神之人自己装扮成财神的模样,到别人家中去跳弄舞耍一番,这就是所谓的“跳财神”。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中,跳财神活动常常成为春节期间人们社会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2]上海松江地区过去农村中每逢春节时,也十分盛行这种“跳财神”的活动。在四川,旧时每逢正月初一民间也有“跳财神”活动。当地在跳财神时还要分扮“文财神”和“武财神”两个角色。

祈财民俗:农村春节跳财神活动解析

“跳财神”

有的地方送财神时并不是送一张财神像,而是由送财神之人自己装扮成财神的模样,到别人家中去跳弄舞耍一番,这就是所谓的“跳财神”。与送财神像的方式相比,跳财神更具形象性,更容易给人造成财神进门的感觉,因此这种活动很久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中,跳财神活动常常成为春节期间人们社会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以前在江南地区,跳财神活动从农历十二月下旬便开始进行了,一直要跳到正月初五接财神后方才收场,有的地区甚至一直要跳到元宵节。当地跳财神的具体做法是:一名男子头戴黑色文帽,身穿大红袍,腰围护底白玉带,下穿彩裤,足蹬高帮黑底粉靴,脸戴金色面具,左手托一金元宝,右手执一把金折扇,扮成财神的模样。另一名男子则携红桌一张,上置烛台、台炉,两支红烛高照,数柱香烟缭绕,供以果品若干。两人挨家挨户到各家的房内,或商店的店堂、厅堂中,表演各种模仿财神招财进宝的动作。扮成财神的人伸出双手,左抓一把,右抓一把,然后忽地亮出一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在主家的柜台、账台、银柜、衣橱、斗桌等处这儿放一放,那儿放一放(此举称为“招财”)。在表演这些动作的同时,一边还要走出各种生动有趣的舞步,口中唱着各种祝吉祈财的祝辞。哪家如有跳财神者进门表演,便要点香燃烛,鸣放鞭炮,举行隆重的接财神仪式,仿佛真的财神降临一般。有的人明知这是在做戏,但是却不肯信其无,偏要信其有,将这些跳财神的人当做真的神灵,虔诚至极。他们除了要赏给跳财神的人一些吃喝外,还要赏赐一定的“红包”。直至20世纪50年代,这种春节跳财神活动仍然在江南地区的广大农村中频繁进行。表演者见到有利可图,便相互仿效,甚至有请较富有的人合作购置道具、衣物,表演后坐地分赃的。[2](www.xing528.com)

上海松江地区过去农村中每逢春节时,也十分盛行这种“跳财神”的活动。到了腊月底,一些穷人或乞丐便要身穿红官袍,头戴旧官帽,脸涂油彩,肩披“加官赐福”的红布条,来到商店门前边跳边唱:“嗬嗨!财神到,生意好,老板洪福大,金银财宝滚滚来……”时至民国时期,这种活动仍然广泛盛行于整个松江地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逐渐消亡。[3]

在江苏海州地区,以前每到春节时也十分盛行跳财神的活动。届时一些穷人到戏院里租一顶官帽和一件红袍,再用金箔糊成一个金元宝,打扮成活财神的形象。另一些人则敲锣打鼓,簇拥着“财神”走向各家各户。每到一户家门前,“财神”便要走上几个方步,并将金元宝向门内空扔三次。当地的居民,特别是商人在正月初五财神节那天最爱讨吉利,因此这一天各商店门口跳财神的活动也最为兴盛。跳财神的穷人掌握了商人想发财的心理,于是便竭尽全力地表演出各种有趣的动作来讨商家喜欢,以便能够得到更多的赏钱。有些人甚至大摇大摆地走进住家或商店的堂屋正厅中,在那里坐上一会,让人以为财神真的已经进门,于是这家的主人便要多给跳财神者一些赏钱。有的人家还要额外再给一些钱,作为请活财神向屋内多扔几次金元宝的报酬。在四川,旧时每逢正月初一民间也有“跳财神”活动。《新繁县志》卷四记载:“(元旦),乡里无赖以粉墨涂面,执鞭为优伶,立于庭中。主人必给钱乃去,谓之送财神。”此俗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尤为盛行。当地在跳财神时还要分扮“文财神”和“武财神”两个角色。文财神文官打扮,身穿红袍;武财神武官打扮,脸涂黑色。表演时敲起锣鼓,两位财神由众人簇拥着进入各家各户。文财神坐在椅上,口说吉利话,武财神则高举神鞭,作骑虎状。表演后,主人还要给钱币酬谢,并赐以茶酒。此时扮财神者须一饮而尽,然后再到另一家中进行同样的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