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重身份的困惑
身份是行为主体对自我的一种认知和定位,是区别于他者的重要标识。国家身份具有多重性,因关注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多重国家身份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在紧张和冲突,如果不能很好地驾驭,将造成难以预料的麻烦和困惑。国家身份既相对稳定又处于变动之中。相对稳定是因为一国身份的确定往往根植于该国的历史传统和核心特性,而环境的变化、社会进程的发展、互动频数的增减都会导致国家身份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些变化经过行为体在实践互动中的反馈,就会使行为体对原先的身份进行反思、修正或改变。[6]国家身份决定着一国的利益认知和政策行为,不同的定位会导致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战略选择。因此,对国家身份的判定一定要慎重,错误的身份认同将会为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要么过高估计自我能力,追求无法达成的目标;要么战略定位过于保守,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
崛起进程中的中国面临着多重国家身份带来的巨大挑战。一方面,中国处于急速的社会转型之中,多种力量、议题和观念同时存在、相互竞争,造成了自我认同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整个世界也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力量与旧秩序、新议题与旧规则之间充满着张力和斗争,为中国的身份塑造带来了困难。简单来说,对于中国的国家身份存在以下四种说法: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在很多方面又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重要的地区性大国,但在世界范围内又具有广泛利益和影响;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市场体制、社会价值和消费观念上极具资本主义特征;古老的儒家文明国家,但传统遗产在市场洪流中被冲刷殆尽,现代性标准充斥着整个社会。(www.xing528.com)
如前所述,多重国家身份并不稀奇,而且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但中国几乎在所有的身份类型中都具有两面性,并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这就造成了身份定位的模糊,增加了外部世界认识中国的难度,“中国未定论”、“中国处在国际体系的十字路口”等论调时有出现。具体来讲,国家身份定位的模糊使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战略选择和未来走向难以预知,这既加剧了潜在对手对中国的战略疑虑,又使中国可能因此失去重要的合作伙伴,进而为本已复杂的中国崛起环境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国家身份定位上的模棱两可还可能为外界留下机会主义的不良印象,不利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面对多重身份带来的困惑,中国首先需要反思传统的一些外交主张和原则,比如如何平衡“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怎样处理不干涉别国内政与国家利益国际化的矛盾,等等。进而言之,中国在无法消除多重身份的前提下应确定自己的主体身份。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确保13亿中国人的基本福祉是中国内部治理和对外战略的根本内容,这就决定了中国责任承担的面向主要是对内而不是外向。其次,中国需要寻求在各问题领域相对稳定的身份定位,避免不同身份之间的完全自由转换,这有助于中国确立在同一问题上的一贯政策,从而增加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可靠预期。最后,中国在国家身份定位中需要注入更多的国际主义因子,在坚持国内优先的前提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国际公共产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这有助于树立中国敢于担当、追求共赢的国际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