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案例——援外医疗与中国大国责任担当
“挥泪告别了孩子和父母,带着国家的神圣使命,怀着壮士此去何日归的别绪和献身贝宁不思返的豪情,行色匆匆第一次踏上了远征西非的行程。”这是邹光珍1978年随队前去非洲贝宁进行医疗援助时写下的日记。现在70多岁高龄的她仍是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回想起30多年前这段特殊的医疗经历,邹光珍不由得感慨万千。1978年1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响应国家号召,组织了首批援外医疗队共23人,代表中国奔赴非洲贝宁共和国执行医疗援外任务。邹光珍就是第一批援助贝宁的医疗人员。尽管队员们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缺乏病房和基本医疗设备,甚至连水电都没有的工作环境着实让他们意外。在那个环境艰苦、物质匮乏的地方,以邹光珍为代表的医疗队员们正是因为内心充满了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也正是因为身在异国他乡时刻谨记自己的名字叫“中国”,才在艰苦的环境和各种困难面前,不畏艰险、攻坚克难。[33]
2008年是宁夏向贝宁共和国派出医疗队30周年。30年来,宁夏援贝宁医疗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6批364名优秀医务工作者为国家援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王舒拉、刘玉荣、李书峰同志更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30年间,宁夏援贝宁医疗队共诊治病人200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4.7万余例,诊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疑难手术抢救危重病人。[34]30年来,医疗队成功进行了心脏损伤手术、颅脑外科手术、肝叶切除、乳瘤根治、巨大肿瘤切除、人工晶体移植和大面积异体植皮等手术。[35]同时,宁夏医疗队还为贝宁培训医务人员,举办“硬脊膜外麻醉”、“小儿中毒性痢疾”、“正常分娩过程”、“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肝功能检验”、“胸部透视”和“无菌操作”等讲座,将撰写的《非洲小儿脑型疟疾100例防治经验》留给贝宁医生参考,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医疗队”。[36]正是这一批批医疗队员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挽救了大量生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中贝友谊长存的动人篇章。
贝宁只是中国40多年来开展援外医疗工作的国家之一。自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截至2008年,中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69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人员达20 679人,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在五大洲48个国家仍有中国50支援外医疗队,1 278名医疗队员工作在123个医疗机构提供无偿医疗服务,全国有27个省区市承担着派遣援外医疗队的任务。[37]广大援外医务人员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充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设备简陋、药品缺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为促进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40多年中,已有近900名中国援外医疗队员获得所在国总统授勋的荣誉。中国医疗队被称为“白衣使者”和“最受欢迎的人”。可以说,就援外医疗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覆盖国家数量之多和援助效果之显著而言,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的成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在国际关系史中实属罕见。
40多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治愈了受援国的大量患者,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医疗队还利用自己精湛的技术、求实创新的精神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受援国医学史上的空白。1985年7月,中国赴利比亚医疗队的黎波里组成功地为一名患者施行了完全性断脚再植手术。1991年,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成功开展第一例开颅手术。赴摩洛哥医疗队塔扎点骨科医师为一名左前臂畸形屈指屈腕呈90度的男青年实行了手术,获得成功,填补了塔扎地区治疗先天畸形使手致残的空白……[38]尤其是中国的针灸技术在受援国获得了良好口碑。比如援尼日尔医疗队在2006年诊治57 330名病人,其中用针灸治疗5 120名病人,多位政府部长对中医针灸产生了浓厚兴趣。[39]除此之外,中国医疗队还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援助,从援建医疗中心到举办各种专业培训,从提供医学技术咨询到开展日常研究,大大提高了受援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自我医治能力。早在1965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桑给巴尔时就告诫医疗队员:“中国医疗队迟早要走的,我们要培训桑给巴尔医务人员,使他们都能独立工作,为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给当地人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40]
回顾中国援外医疗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谓硕果累累。中国在自身极度贫困、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时候就主动承担起了力所能及的国际人道主义责任,显示出中国对人类健康福祉的关心,对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平贡献良多。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规模不断扩大,能力大为增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援外医疗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树立起中国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总之,广大援外医疗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对大国责任的理解,而受援国家的高度评价则是对西方“新殖民主义”论调的最好驳斥。
注释
[1]有关中国经济能否拯救世界的相关争论参见Bill Powell,“Can China Save the World?”,TIME,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913638-1,00.html,Aug.10,2009;Michael Wesley,“Made in China”,Griffith REVIEW,http://www.griffithreview.com/edition-25-after-the-crisis/227-essay/688-wesley25.html。
[2]有关“中国威胁论”的研究参见陈季冰:《下一站:中国》,129~175页,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陆钢、郭学堂:《中国威胁谁:解读“中国威胁论”》,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施爱国:《傲慢与偏见——东方主义与美国的中国威胁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有关中国“搭便车”论的研究参见Minxin Pei,“China:The Big Free Rider”,Newsweek,http://www.newsweek.com/2010/01/21/china-the-big-free-rider.html,Jan.22,2010。
[4]身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弗雷德·伯格斯腾在2008年夏季出版的《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平等的伙伴关系》一文,首先提出G2构想。他认为中美不应纠缠于双边关系中的众多问题和相互抱怨,而应该发展出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以实现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共同领导。参见C.Fred Bergsten,“A Partnership of Equals:How Washington Should Respond to China’s Economic Challenge”,Foreign Affairs,Vol.87,Jul/Aug,2008。
[5]Niall Ferguson,“Buy Chimerican”,Los Angeles Times,http://www.latimes.com/news/printedition/asection/la-oe-ferguson5mar05,0,3424390.column,Mar.5,2007.
[6]参见金灿荣、刘世强:《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载《美国研究》,2009(4),43页。
[7]Robert B.Zoellick and Justin Yifu Lin,“Recovery Rides on The‘G-2’”,The Washington Post,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9/03/05/AR2009030502887.html,Mar.6,2009.
[8]Elizabeth C.Economy and Adam Segal,“The G2Mirage:Wh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not Ready to Upgrade Ties”,Foreign Affairs,Vol.88,May/Jun,2009.
[9]Morton Abramowitz,“Triple Threat”,The National Interests,http://nationalinterest.org/article/triple-threat-3110,May.1,2009.
[10]参见蔡微微:《中国缘何不认同G2说》,见http://www.cass.net.cn/file/20090602234664.html。
[11]联合国:《2010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前言3页,见http://www.un.org/chinese/millenniumgoals/pdf/MDG-Report2010Zh-lowers.pdf。
[12]参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9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经济危机——影响及获得的经验教训》,见http://ftp.fao.org/docrep/fao/012/i0876c/i0876c.pdf。
[13]参见范小建:《60年:扶贫开发的攻坚战》,载《求是》,2009(20),36页。
[14]参见《联合国高官说中国在世界减贫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见新华网,2010-02-17。
[15]参见《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见商务部网站,2009-11-04。(www.xing528.com)
[16]有关西方“新殖民主义”的论述参见张顺洪、孟庆龙、毕健康:《英美新殖民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7]Tunde Adelakun,“Is the Influence of China Growing in Nigeria?”,http://www.helium.com/items/439062,Aug.23,2009.
[18]这八项措施的内容如下:第一,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第二,今后三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第三,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第四,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援助建设非洲联盟会议中心。第五,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第六,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第七,今后三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第八,今后三年内为非洲培训培养15 000名各类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帮助非洲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中心;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学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由每年2 000人次增加到4 000人次。
[19]中国政府为推进中非合作采取的八项新举措包括:第一,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方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第二,加强科技合作,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实施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第三,增加非洲融资能力,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金额为10亿美元的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第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第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增至20个,向非洲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 000名农业技术人才,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的能力。第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为非洲培训3 000名医护人员。第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培训1 500名校长和教师;到2012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将增至5 500名;今后三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总计2万名。第八,扩大人文交流,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促进学者、智库交往合作,交流发展经验。
[20][21]参见《扩大对非援助规模 全面发展中非经贸合作》,见http://www.gov.cn/gzdt/2010-01/06/content_1504272.htm。
[22]转引自陈季冰:《下一站:中国》,163页。
[23]新中国宣布的对外援助八项主张包括:第一,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做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三,中国政府以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五,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设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政府能够增加收入、积累资金。第六,中国政府提供自己能够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并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议价。如果中国政府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不合乎商定的规格和质量,中国政府保证退换。第七,中国政府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的时候,保证使受援国的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第八,中国政府派到受援国帮助进行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资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的特殊要求和享受。
[24][25]参见张清敏:《从“国际主义”到“平等互利”: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见http://www.china.com.cn/news/60years/2009-08/28/content_18422630.htm。
[26]周琪:《中国的对外援助与人权关注——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引起的思考》,见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xsdt/xscg/t20080611_364239.htm。
[27]参见《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周年获得八大领域成就》,见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10/08-13/2466843.shtml。
[28]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545.htm。
[29]参见王晨:《中国人权事业实现历史性发展的60年》,载《求是》,2009(21),12页。
[30][31]参见王晨:《中国人权事业实现历史性发展的60年》,载《求是》,2009(21),13页。
[3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见http://www.humanrights.cn/cn/rqsy/tj/1/t20090413_438878.htm。
[33]参见闫院平:《在贝宁的那些日子里——宁夏医疗队援非洲贝宁共和国30年侧记》,载《共产党人》,2008(24)。
[34][35]参见《宁夏援贝医疗队:走进贝宁 大爱无疆》,见http://www.nxnet.net/zhuanti/2008zt/gaige30/gaige18/200812/t20081216_394161.htm。
[36]参见吕书群、吴琼主编:《走进贝宁》,29页,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37]参见《高强同志在全国援外医疗队派遣45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见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6774/200901/38875.htm。
[38]参见中国卫生部:《中国卫生改革开放30年: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见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9453/200901/38681.htm。
[39]参见《中国驻尼日尔医疗队热心为当地居民服务》,见http://www.acucn.com/sub/zhongfei/zhenjiu/200611/1961.html。
[40]江苏省卫生厅编:《辉煌的足迹——江苏省援外医疗队派遣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转引自李安山:《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规模及其影响》,载《外交评论》,2009(1),3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