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平发展:大国责任下的苏丹达尔富尔危机

和平发展:大国责任下的苏丹达尔富尔危机

时间:2024-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必将有利于苏丹全国民族和解进程,有利于维护苏丹国家统一,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中方支持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进程。2010年2月23日,苏丹政府和主要反政府组织“正义与平等运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签署停火协议,旨在结束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长达七年的武装冲突。

和平发展:大国责任下的苏丹达尔富尔危机

七、案例——人道主义关怀的精神化解苏丹达尔富尔危机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有600多万人口,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这里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50]当地是苏丹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和生存资源匮乏,这一地区的民族和部落矛盾严重,冲突频发。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相继组成“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攻陷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要求实行地区自治,政府军与阿拉伯部族武装随即与之开战,大规模冲突正式爆发。实际上,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内部的治理危机和发展危机,其根源在于气候变化造成的食物和水资源缺乏等资源冲突和生态危机

中国是苏丹的友好国家,同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有责任为妥善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处处担当起大国责任,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展现出和平形象、发展形象和合作形象,设立中国政府特别代表,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维和工兵并提供人道援助,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好评。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盖埃诺赞赏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寻求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共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和具有建设性的作用”[51]

第一,坚定和平立场。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主张维护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推动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解决。正如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对苏丹进行友好访问时指出的,通过谈判早日实现达尔富尔的和平、稳定与经济重建,是中国政府处理达尔富尔问题的基本出发点。(1)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必将有利于苏丹全国民族和解进程,有利于维护苏丹国家统一,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2)坚持对话和平等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3)非盟、联合国等应该在达尔富尔维和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支持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进程。(4)促进地区局势稳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当务之急是实现达尔富尔地区全面停火,加速政治谈判进程。[52]中国采取“双轨战略”,一是强调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混合维和部队,二是通过和平的外交手段积极推进达尔富尔地区政治进程。中国政府在苏丹问题特别是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洲国家、非盟、阿盟等的广泛认同。中国一贯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对非援助”,而西方一些媒体叫嚣,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相关,认为中国与苏丹现政府合作,忽视人权,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任命特别代表。自2004年起,中国派遣高级外交官吕国增、翟隽和刘贵今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访问苏丹和其他有关国家。2007年5月10日,中国政府任命资深外交家刘贵今担任非洲事务特别代表。[53]这是中国首次设立这一职位,主要任务是处理苏丹达尔富尔事务,此举表明中国对非洲事务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同时也显示出中国愿意在非洲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更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特别代表数次会见苏丹国家领导人和多位部长,实地参观了达尔富尔地区,并出席了中国政府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提供第二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交接仪式。

第三,派遣维和部队。自2003年2月达尔富尔危机爆发以来,共有20多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武装冲突,至少200多万人无家可归。[54]2007年,中国在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促使安理会通过第1769号决议,授权向达尔富尔派遣混合维和部队。2007年4月,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访问苏丹时,鼓励苏丹政府接受三阶段部署计划。2007年4月16日,苏丹外交部部长拉姆·阿库勒宣布苏丹政府接受联合国—非盟“强力支持”一揽子计划,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国在“这项协议的达成上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55]。同年11月,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先遣分队140名官兵率先抵达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成为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主要担负为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南达尔富尔战区在尼亚拉建设新营地的任务,承建长2公里、宽1.5公里的“超大营地”。2008年7月,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后续人员172人抵达。几年来,在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部队以出色的表现,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联合国苏丹特派团高度赞赏中国维和部队的贡献,并于2007年9月分别授予中国维和部队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集体特殊贡献奖”,同时向22名中国维和人员颁发“个人特殊贡献奖”。

第四,加大经济援助。消除贫困,发展经济,重视达尔富尔地区的重建和经济复兴,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为缓解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中国前后分四批,承担了总额1 000多万美元的援助,其中一半物资已经转交给达尔富尔地区。此后,中国决定再次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价值4 00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2008年11月,为帮助苏丹实现南北统一,中国向苏丹提供了300万美元的拨款。此外,中国政府还为北达尔富尔州修建大坝项目投入了近3 000万美元的资金,中国的石油公司在苏丹的勘探、冶炼也帮助苏丹从贫油国发展到拥有相对完整石油工业的国家,为苏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中国还将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至少120所学校的活动板房、运输工具、发电机水泵以及恢复生产和发展所需的物资。另外,中国还为苏丹免除债务,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建立农业示范中心,建立防治疟疾中心,提供更多的官方发展援助、更多的人力资源培训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经贸合作和发展援助是推动达尔富尔问题彻底解决的最佳途径。

2010年2月23日,苏丹政府和主要反政府组织“正义与平等运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签署停火协议,旨在结束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长达七年的武装冲突。这是为结束达尔富尔冲突而签署的第一份具有实质意义的文件,在中国的帮助和影响下,达尔富尔问题迈出了走向和平道路的重要一步。

目前,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解决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平相处的局面也初步形成。事实再次证明,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有效的。

注释

[1]参见郑永年:《中国:大国思维与大国责任》,载《同舟共进》,2008(8)。

[2][3]Rep.Hyde,“China’s Responsibility in a Multipolar World”,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Published on December 3,2004.

[4]Anver Versi,“China Is Good for Africa”,African Business,March,2007,p.11.

[5]参见王新俊:《军事透明,中国的郑重承诺》,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9-07。

[6]Bates Gill,Dan Blumenthal,Michael Swaine,Jessica Mathews,“China as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Monday,June 11,2007,Washington,D.C.,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events/?fa=eventDetail&id=998.

[7]参见赵小卓:《季北慈:我们正加大对中国研究力度》,载《环球时报》,2009-04-10。

[8]参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年“中国蓝盔”名扬海外》,载《解放军报》,2010-04-26。

[9]参见田进、俞孟嘉等:《中国在联合国——共同缔造更美好的世界》,40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10]参见[美]伊莉莎白·埃克诺米、米歇尔·奥克森伯格主编:《中国参与世界》,57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1]参见赵磊:《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199~201页,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12]参见《中国维和官兵亮相世界20年打造“窗口”和“名片”》,载《人民日报》,2010-04-02。

[13]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eacereeping Operations Department of Field Support,“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Operations:Principles and Guideline”,January,2010,p.31,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url=//pbpu.unlb.org/pbps/Library/Capstone_Doctrine_ENG.pdf.

[14]参见马晓春、吴旭:《回望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见http://www.chinamil.com.cn/item/peace/txt/19.htm。

[15]参见王靓:《中国用维和行动锤炼摔打部队》,载《东方早报》,2007-06-19。

[16]参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年“中国蓝盔”名扬海外》,载《解放军报》,2010-04-26。

[17]参见郑南:《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庆祝八一建军节和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周年》,见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detail/139918.html。

[18]参见红梅、王雷:《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载《解放军报》,2013-10-31。

[19]参见《联合国秘书长期待加强联合国与中国伙伴关系》,见新华网,2008-06-28。

[20]参见黎弘:《回暖中的国际核裁军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见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外交》季刊,2010(95)。

[21]参见胡锦涛:《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在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上的讲话》,见人民网,2009-09-25。

[22]参见刘振民:《积极推进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进程确保核能造福人类》,载《求是》,2010(11)。

[2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白皮书,见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12/03/content_1211988.htm。

[2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见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4912/n11296257/11936718.html。(www.xing528.com)

[25]参见《中国对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贡献》,见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hcj/860967.htm。

[26]参见《朝核问题》,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

[27]参见《朝核问题》,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08/content_683434.htm。

[28]参见《武大伟谈六方会谈三大任务》,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3/09/content_5824396.htm。

[29]参见《朝核问题》,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

[30]参见《国际观察:赖斯亚洲之行首重朝核问题》,见新华网,2005-07-13。

[31]参见傅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周边外交关系》,载中宣部《时事报告》,2003-12-18。

[32]参见朱威烈:《中国热点外交的机制与经验》,载《国际观察》,2009(1)。

[33]参见《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朗核问题新决议答记者问》,见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dt/fyrbt/。

[34]参见《伊朗核问题六国外交部政治总司长会议上海召开》,见新华网,2008-04-16。

[35]参见《六国在安理会散发制裁伊朗决议草案不意味着关闭外交努力大门》,见新华网,2010-05-19。

[36]参见《中方称安理会讨论伊核问题并不意味着放弃外交努力》,见新华网,2010-05-19。

[37]参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载《人民日报》,2002-01-22。

[38]“藏青会”成立于1970年,公开主张“西藏完全独立”,是一个鼓吹“藏独”、分裂国家、进行暴力活动的恐怖组织,制造了骇人听闻的“3·14”事件。据统计,在“3·14”事件中,“藏青会”暴徒共砸烂、烧毁车辆56辆,烧死或砍死无辜群众13人,有数十名执勤公安民警受伤;纵火300余处,焚烧民宅、店铺214间。“藏青会”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

[39]参见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见http://www.fmprc.gov.cn。

[40]参见《联合国反对恐怖主义》,见http://www.un.org/chinese/terrorism/。

[41]参见《中国反对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见中国法院网,2005-09-06。

[42]参见《胡锦涛倡议:“标本兼治”以彻底铲除恐怖主义》,见华夏经纬网,2003-10-22。

[43]参见《公安部称恐怖主义出现新特征中国面临恐怖威胁》,见中安网,2005-08-30。

[44]“东伊运”全称为“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又称“东突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伊斯兰真主党”、“东突伊斯兰党”,为“东突”恐怖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东伊运”恐怖组织多次在国内外制造流血恐怖事件,社会危害极大。

[45]参见杨洁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载《求是》,2008(18)。

[46]参见胡锦涛:《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06-04-23。

[47]参见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官方网站,http://www.cascf.org/chn/gylt/#b。

[48]五点主张是:尊重历史,彼此兼顾,把握和谈方向;摒弃暴力,排除干扰,坚定和谈信念;全面推进,平衡发展,营造和谈氛围;重视发展,加强合作,夯实和谈基础;凝聚共识,加大投入,加强和谈保障。参见《杨洁篪阐述中方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见新华网,2007-11-28。

[49]参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温家宝总理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载新华网,2009-11-07。

[50]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8/24/content_1871528.htm。

[51]《联合国高官赞扬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的作用》,见新华网,2007-09-11。

[52]参见《胡锦涛同苏丹总统巴希尔会谈》,见新华网,2007-02-02。

[53]参见《2007年5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举行例行记者会》,见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dt/fyrbt/t317761.htm。

[54]参见联合国中文网站苏丹达尔富尔网页,http://www.un.org/chinese/ha/issue/sudan/un.shtm。

[55]《美国大使力挺中国在达尔富尔地区扮演的角色》,载《中国日报》,2007-04-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