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影响中国责任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洲级别的巨型国家,在地理面积上相当于整个欧洲,比大洋洲略大,其规模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天然的大国。一方面,由于心理上的认知差异,外界会放大中国的行为,有时候会对中国抱有疑虑,会突出甚至夸大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中国更应在国际舞台上谨言慎行。另一方面,中国本身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共同解决,如疾病、气候灾害等。
1.发展的责任与挑战
中国有足够的内部市场和人力资源:一是人口规模大。中国人口超过13亿,相当于22个英国或法国、10个日本、4个美国的人口,很多人口指标都位居世界首位,这必然要求中国要对世界1/5的人口负责,在国际上担负起消除贫困、富裕国民、共享和谐的责任。二是国土规模大。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需要经营好、治理好和发展好庞大的国土,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生态的完整性以及海洋生态等责任,要对地球7%的陆地负责。三是经济规模大。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24 542.7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据中国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据2013年4月世贸组织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为38 670亿美元,在全球的货物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这些都表明,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程度空前加深,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相应加大,对于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中国具有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四是能源依存度高。中国各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消耗量大,如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了51.3%[22]。在资源使用上,中国需要国际社会提供稳定的市场和架构。经济对外联系大、依存度高,必然对贸易和能源进口通道安全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马六甲海峡、南海、印度洋亚丁湾和波斯湾等重要海洋通道需要中国去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国际合作也必不可少,因此中国负起国际责任也就理所应当。
2.气候灾害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名副其实的最大受害者。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干旱、洪涝、酷热、暴雨、山火、严寒密集“扎堆”,经常是南部暴雨侵袭、洪涝成灾,北部高温酷暑、干旱难耐;冰川融化,沙漠化严重,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强度也越来越大,经济、财产和人民生命损失惨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国认识到了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维护这些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国内实行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行动。中国不仅仅要对本国人民负责,而且要与全世界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坚持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出发,以身作则,推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合作,扩大了国际影响力,赢得了国际尊重。
3.非传统安全因素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各种场合谈到“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明确提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人口众多,农村地区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很差,城市公共卫生体系也不健全,容易爆发流行性传染疾病,如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艾滋病等,特别是SARS、禽流感一度造成全国性的流行传染。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正极大地影响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健康,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各国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全球疫情监控领域面临严峻的形势,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许多困难,因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安全威胁,既关系到公众福祉和社会稳定,也有助于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生物恐怖活动。同时,中国正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以一部分分裂势力为主体的“东突”分子,以制造流血事件、残害人民生命为手段,欲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2008年的“7·5”事件就充分暴露了恐怖主义势力残害生命的真正面目。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将威胁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方面中国在积极行动着,这既是责任,更是对生命的关爱和珍视。
注释
[1]《论语》,张燕婴译注,19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同上书,250页。
[3]同上书,241页。
[4]同上书,2页。
[5]同上书,44页。
[6]同上书,47页。
[7]同上书,275页。(www.xing528.com)
[8]同上书,83~84页。
[9]参见《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见http://www.china-embassy.org/chn/zt/231432/xw1/t657032.htm,2010-02-09。
[10]《论语》,张燕婴译注,195页。
[11]同上书,58页。
[12]参见陈向阳:《务实王道睦邻外交——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民族传统战略文化资源》,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6(4)。
[13]《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44页,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14]参见杨洁篪:《共和国部长访谈录——谈新中国60年外交》,载《法制日报》,2009-08-25。
[15]参见胡锦涛:《同舟共济 共创未来——在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见新华网,2009-09-24。
[16]参见张晓彤:《胡锦涛时代的中国主张》,载《瞭望》,2009(47)。
[17]张晓彤:《胡锦涛时代的中国主张》,载《瞭望》,2009(47)。
[18]《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见新华网,2008-12-18。
[19]参见《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43页。
[20]参见《世行发布报告称中国贫困线与国际标准差距悬殊》,载《中国青年报》,2009-04-09。
[21]参见《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军参团举行建军八十六周年招待会》,见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dt_611265/zwbd_611281/t1062230.shtml,2013-07-05。
[22]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0年2月3日报道,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达到了51.3%,首次超过舆论认为的50%心理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