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国责任:和平发展的思想指导

大国责任:和平发展的思想指导

时间:2024-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的外交思想分不开,正是合作观、外交观、安全观、时代观与和谐世界观等外交思想直接影响和促进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行为。中国领导人逐渐认识到,“战争与革命”并不是时代永久的主题。

大国责任:和平发展的思想指导

二、外交理论的思想指导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中一支反对强权、崇尚和平正义力量,中国曾经遭受过沉重的历史灾难,历经战争摧残,饱受贫困和饥饿煎熬,外部强权采取炮舰政策,使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这样一段历史记忆更让中国懂得国家和平相处、主权平等的重要性,所谓“国强必霸”的逻辑既有悖于中国的历史,也有违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不畏强权,更不会欺负弱小,在国际社会率先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国强不必称霸;同时,中国一直走经济优先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理论在国内已经深入人心,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信任。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的外交思想分不开,正是合作观、外交观、安全观、时代观与和谐世界观等外交思想直接影响和促进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行为。

第一,平等互利的合作观。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重视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而且也愿意与西方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更是秉承“平等、和平与和谐”的国际合作观。中共十七大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13],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不设定任何国家为敌人,不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愿意同世界所有国家成为朋友,发展各种层次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等,以自身发展带动并造福别国。中国人有与人合作的意识,有推动合作的动力和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主张相互尊重,认为合作能够互通有无,能够消除猜疑,能够共谋发展。在合作观推动下,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国家间合作,参与WTO、APEC、G20、“金砖国家”、发展中五国、东盟地区论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东亚峰会、亚欧会议及其他多边经济协调与合作,并积极发挥作用。中国强调国际安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处理各种国际争端。在国际维和行动、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以及应对恐怖主义、朝核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缅甸危机等方面发挥作用,合作对话成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主要手段。特别注重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发展区域次区域合作。特别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友好合作,有效维护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中国还积极发展公众外交,拓展民间交流,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合作。60多年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全面推进,建交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现在的170多个,形成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

第二,独立自主的外交观。中国遭受奴役、丧失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记忆,让中国充分感知到独立自主的珍贵,因此,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压力的干扰,不屈从外来意志,坚持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标准去做负责任的事情,捍卫国家利益与主权安全。新中国一成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60多年来,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压力多么巨大,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无论是冷战时代,还是在当前时期,中国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在对外政策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始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客观的、积极的、不偏不倚的作用。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它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对国际事务的立场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公认的独立力量,践行着负责任大国的职责。中国将继续在国际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与各国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地球家园。[14](www.xing528.com)

第三,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当今世界国际安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安全的内涵不断扩大,领域正从高级政治逐渐向低级政治发展,经济安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安全问题已经涉及包括军事问题在内的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在多边、双边场合多次呼吁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其内涵是:互信,指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各国应经常就各自安全防务政策以及重大行动展开对话与相互通报。互利,指顺应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互相尊重对方的安全利益,在实现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时,为对方安全创造条件,实现共同安全。平等,指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干涉别国内政,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协作,指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消除隐患,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我们应该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既维护本国安全,又尊重别国安全,促进人类共同安全。[15]在新安全观指导下,中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积极拓展军事外交,普遍关注全球与地区性的裁军与军控议题,参与区域性安全行为准则的建立,同时强调与大国之间的战略对话与磋商,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成为负责任的国际安全事务协调者和解决者。上海合作组织正是中国新安全观实践运用的成功典范。

第四,休戚与共的时代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当时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冷战的时代背景下,“战争与革命”的判断成为当时中国对时代主题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东西方矛盾的缓和以及中国开启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国与大批国家建交,国家安全形势大为改观。中国领导人逐渐认识到,“战争与革命”并不是时代永久的主题。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就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判断。30多年来,中国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而不懈努力着。新时期,中国第一次提出不仅是针对国内,而且也针对全世界的新时代观的中国主张,主要包括深刻变革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和积极参与论五个方面的内容。[16]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认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社会要“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7]。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必须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国际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努力,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多方入手,携手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承担应尽的责任。“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18]

第五,和谐共处的世界观。中国开始尝试着在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提出具有深厚中国文化背景的理念、观念和发展方式,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19]中国坚持倡导和弘扬包容精神,维护文明多样性,追求和平、发展、平等、公正等普世价值,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进步与安全,建立包容和睦的和谐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