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平发展:中国的大国责任

和平发展:中国的大国责任

时间:2024-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但还不是一个充分负责的国家,中国应该承担与其实力相称的责任,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对于中国的国际责任,美国各界推波助澜,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跟进。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国际责任。

和平发展:中国的大国责任

二、如何看待中国的大国责任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国际责任具有相对性的特征,不同国家对此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对大国责任的认识,主观性更强,国际社会亦有新的解读。特别是中美对大国扮演何种角色、承担怎样的国际责任,各有不同的认知、判定与期待。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在肯定中国成就的同时对中国提出了更高的责任要求。

这可能是国际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中国提出的责任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予中国对世界贡献的一种肯定。2005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在“中国向何处去”的著名演讲中,呼吁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此后,美国所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成为国际社会谈论中国时的一个时髦用语。美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但还不是一个充分负责的国家,中国应该承担与其实力相称的责任,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这表明,一方面,美国认可中国实力快速上升的事实,并视中国为世界大国。美国认为,中国“浓缩了亚洲引人注目的经济成功”,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和平发展,强调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有利,美方希望同中国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还是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甚至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存有疑虑,认为中国还不是一个充分负责的国家,还没有真正融入国际社会,中国还必须努力“像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那样行事,履行其承诺并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努力,促进为其成功提供条件的国际体系”。

从本质来看,美国的“中国责任论”反映了美国的利益需求,即通过转移责任降低其霸权成本,从而更长久地维持其霸权周期。美国对中国的“一揽子”责任需求很多。具体来说,就是经济上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一些行业的外资企业准入门槛,享受国民待遇,改变中美贸易逆差关系;政治上加速推进政治改革,实现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军事上增加军事透明度;外交上帮助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及热点问题,如朝核、伊核、达尔富尔问题等;环境上减少废气排放量使之符合国际排放标准;等等。就其本质而言,美国的“中国责任论”就是要以美国模式来塑造中国,要求中国切实维护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并为美国分担责任。对于中国的国际责任,美国各界推波助澜,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跟进。霎时间,关于“中国责任论”的期待与责难相互交织,外部压力和注意力也开始向“大国责任”靠拢:“金融责任”、“人道主义责任”、“全球治理责任”、“国际安全责任”、“气候责任”、“汇率责任”、“债务责任”等此起彼伏、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气候变化、能源消耗、人道主义危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中国置于靶心,似乎世界围绕中国转,一方面认为中国举足轻重,溢美之词、捧杀之力令人不寒而栗;另一方面夸大中国的责任,混淆视听、愚弄民众、棒杀之语甚嚣尘上。

综合以上各种关于责任论的言论,反映出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式的,即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公共产品)。我们知道,国际社会需要很多公共产品,过去一直由美国承担,欧洲、日本等基本上都是“搭便车”。现在美国认为中国再也不能“搭便车”了,得“买票”。另一种是非洲式的,即希望中国为其提供更多的援助、更多的支持,以抵挡美国的压力。所以说,责任论是很复杂的,既有防范,也有期待。从事实上看,中国被推到了国际舞台中心,并非我们主观设计,而是客观形势发展的结果。不管主观意愿如何,中国现在被迫在国际上承担某种责任,主要是因为中国力量在增长,国际社会的期待随之上升。

中国在努力践行负责任大国角色的同时,更强调应承担与自己地位、实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而不能超越国力的承担限度。

21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融入全球体系的程度越来越深,对国际责任也是愈加重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多边场合,中国都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负责任大国,愿意承担国际责任。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但还要厘清该承担哪些责任、如何来承担,怎样把握自我能力与他者期望的平衡,需要确认有无足够的“支付能力”和“支付”之后的效果问题。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国际责任。这意味着,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水平还不高,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只能与自身国情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中国的国际责任,必须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对本国人民负责,让全体中国人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这一目标能够以和平发展的方式来实现,那么中国不仅对本国,而且对全人类的贡献将是空前的。因此,中国的大国责任,必须秉持发展中国家视角,在谈中国责任论时,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考虑中国的特性。就目前而言,中国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各项改革的要求也相当迫切,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一些社会矛盾有所激化。这都要求中国政府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此基础上再更好地履行国际责任。因为,过分承担国际责任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30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经济政治实体,中国正在履行国际责任,并且将以更大的力度和深度参与国际体系,为国际社会建设持续贡献正能量。(www.xing528.com)

历史上,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对东亚世界的秩序与安排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影响并推动了整个区域的文明进程。但是近代以后,中国的发展滞后于西方,渐渐陷入了半殖民化的境地,面对列强,只能被动挨打,更遑论国际责任。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作为盟国对日作战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战后的一系列国际体系与制度安排中,中国也积极发挥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在国家建设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还积极支援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赖于与外部世界的良好互动,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稳定亚洲经济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新形势下,在国力快速上升的态势与国际社会不断增长的新期待环境中,中国坦然面对责任论。实际上,中国倒不怕责任要求,因为中国人历来责任心强,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一向认可“不只要世界为你做些什么,而更要你能为世界做些什么”。面对作为大国所肩负的责任,中国既毫不回避、温文尔雅,也不贸然亢奋、逞强好胜,而会毅然承担与自身的国力、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量力而行、视情而动。理念上,中国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新安全观”、“睦邻、安邻、富邻”、“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新型大国关系”等体现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先进观念,体现出中国负责任的姿态和维护国际秩序的良好意愿。实践上,中国更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和地区热点难点问题上,着力寻找正确的途径,认真拿出有效的办法,努力解决实在的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比如,维持世界经济平衡,形成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机制,如中国开始在朝鲜核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愿意在全球事务上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就其责任承担本身而言,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体系责任,即整体发展战略是在现行国际体系框架之内,而不是打破这个体系另起炉灶。如果中国采取另一个体系,那么现在的国际秩序将非常不稳定。此外,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外部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中国的发展持续平稳强劲,其本身就是在承担国际责任,比如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于2009年超过了50%。所以,中国加入现行国际体系,并且在既有体系中运用规则、参与规则,其本身已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的发展还体现了治理的责任。中国过去30多年使得4亿人脱离了绝对贫困,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根本的、整体性的摆脱贫困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中国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事实对人类社会治理实践具有开创性贡献,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又一大贡献,充分说明了中国结合国情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对世界其他地方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外交上来说,中国目前在具体的领域承担了很多国际责任,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殚精竭虑,积极体现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主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坚决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推动核裁军;积极斡旋,促进和平谈判、对话协商,推动公正平等地解决朝核、伊核两大核问题,倡导对话代替对抗、和解代替无解、外交力代替武力;设立特使,多方协调,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着力化解地区冲突,致力于解决人道主义危机。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设身处地、亲力亲为,努力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共谋发展之道。为此,中国协调其他发展中国家立场,在国际多边场合争取发展中国家权益;加强南南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对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减免关税与债务,提供援助与贷款,与之一道,力所能及地为人民谋福祉,改善人权状况,通过消除贫困来体现谋发展的责任。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与诸多非西方新兴国家并起,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参与国际机制和国际体系,从G8到G8+5,再到G20,中国正逐渐影响着国际决策机制并逐渐掌握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话语权,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作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机制,加入并认真遵守国际条约,改革并维护现有国际体系;在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上,比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流行疾病、环境问题等,中国与世界休戚与共,一起寻找解决之策,强调要对全球治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越来越体现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的趋势。

当前,21世纪已进入第二个十年,国际金融危机依旧发酵,国际局势依然复杂多变,各国都在各忙各的事。中共十八大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接,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内政外交也显示出新的气象和特点,其中尤为明显的是外交战略的全球性转向,在应该履行的大国责任面前,不会缺位,也不会失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有益于整个世界,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愿意为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贡献。

中国的总战略仍然是和平发展,但新的动向表明中国将更具进取性,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2013年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2013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时指出,“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指出,“在半岛和本地区挑事生事,会损害各方利益,也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王毅外长针对朝核问题,警告称,“不允许在中国家门口生事”。驻美大使崔天凯就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有关钓鱼岛的不实言论,暗劝美方“勿搬日本这块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些都展现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更加自信、更加自主、更加负责的大国风范与更加质朴、更加直白的外交风格。

外交战略之所以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大态势,主要由于:第一,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也在提升,对于国际事务,总不发言是不行的。第二,中国的国内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市民社会崛起,社会不断开放,民意对外交的压力变大。第三,中国的国力增强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交的主动性增强了,由原来被动反应型的外交变得更加进取。中国外交更加全方位,地理范围上到达了一些之前没有到过的地方,比如加勒比海地区;在外交内容上,更加重视全球治理和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底线原则更加凸显,中国政府在阐述对外政策的时候,在说完“坚持和平发展”这句话之后,都会加上“决不牺牲核心利益”。最后,外交中频频展现领导人的个人风格,特色比较明显。

必须承认,责任承担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权力地位的提升,西方国家却片面地认为中国只应该承担责任,而不愿意接受由此带来的权力变化,甚至拒绝给予中国更高的国际地位认可。因此,一旦中国因承担一定责任而地位上升和表现自信时,它们就很不舒服,大谈中国傲慢。对这种要求中国被动接受外来责任标准并为之埋单的行为,中国当然要时刻保持警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