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冯景元:钢之歌,展翅,被诗界高度赞赏

冯景元:钢之歌,展翅,被诗界高度赞赏

时间:2024-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冯景元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钢之歌》、《展翅》。从臧克家的多封信中可知,冯景元的钢铁抒情诗何等被诗界看重、欣赏。殷之光曾朗诵冯景元的《锤》,多次被热烈掌声打断。同年复刊的十二期《诗刊》,有六期刊登了冯景元的诗作。《假如……》诗是冯景元1977年1月1日写的缅怀、歌颂周恩来总

冯景元:钢之歌,展翅,被诗界高度赞赏

第三节 冯景元、白金

冯景元,笔名一汝、子吉。天津市人,中共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天津作协理事。1941年出生在贫苦家庭。16岁(1957)读初三时发表第一篇诗歌。1957年毕业于天津市第三十六中学。后进汽车修理厂钳工。先后在天津和外地报刊发表作品,在工厂引起轰动。1959年11月,他18岁参军,带着天津作家协会会员证,走进海军某直属大队基地。历任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184部队及9472部队文化干事、新闻干事、宣传股长。在海军服役期间,曾率一宣传队走遍东海沿岸,历经14年军旅生活磨练。1973年复员回津,任天津冶金实验厂干部、天津冶金局劳资处干部、天津文化局创评室干部、天津自动化仪表六厂党办主任。在工厂企业生活10年,真正补上“和百姓在一起”的生活一课,对后来创作产生较大影响。1987年调到《天津文学》编辑部当编辑。历任天津文学杂志社一编室主任、杂志社副社长、通俗小说报主编等职。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冯景元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钢之歌》(天津人民出版社版,1976年)、《展翅》。此外,在军报及全国报刊发表千余首诗尚未搜编成册。还有报告文学集《钢珠之歌》、散文集随笔杂文自选集》(1994)、《甲子人语》(百花文艺出版社版,2007年)、《爱情箴言卷》《人生誓言卷》。专题片《永恒的瞬间》、《九河一海四面城》、电视连续剧《古牌楼下》《天津卫》《四号女监》《为了平安》等,计约300万字。

冯景元

根据冯景元工作环境的变换,下面依次展现他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

第一种是海军题材的诗歌。他在海军服役14年期间,创作了以海题材、兵题材为主的诗歌、快板剧,先后在《解放军报》《海军报》《解放军文艺》《新港》《天津日报》的显著位置发表。主要有《海测兵的家》《海岛生活短章》《水兵之歌》《海岛炮兵散记》《海边抒情》《向北京问好》《渔家女》《放鸭女》等。在这类诗中歌唱海测兵、舰艇水兵、海岛炮兵等,描绘海防战士工作、生活的艰苦环境和刻苦操练的情景,表现海防官兵建设海防、保卫祖国的凌云壮志、坚强决心和乐观精神。这些诗颇受部队领导和诗界重视。锣鼓词《海测兵的家》演出后,罗瑞卿大将高声叫好。这诗开头是:“海测兵,家在哪?/海测兵家在脚底下。/祖国把四海交给我,/艰难困苦一步跨!/标杆水尺肩上扛,/水壶弹药腰中挂,/兜里带着毛主席的书,/心里装着党的话。/翻山,越岭,/过海,穿峡,/顶风,冒雨,/经冬,历夏。/哪测水深哪里走,/放下背包就是家。/海测兵,住在哪?/浪中驱小艇,/潮上把船驾,/滩头支帐篷,/山脚把营扎;/海南岛边/宿船头,/渤海湾里/住渔家。/……”全诗130多行,开头这20多行就把海测兵的形象、工作、生活展现在读者、观众眼前。在《海岛生活短章》里,我们不仅看到海测兵的工作、生活情景,“背枪携号的战士”在“小雾濛濛的山顶”执勤的英姿,看到岛下舰艇甲板上“操练的水兵”,更看到驻岛炮兵“劈山脊为坑道,凿山洞为营房”,垒石墙为“工事”,喊着号子,拉重炮,上山岗的场面,水兵趁着“弥天大雾”“巡逻出海”的景象。此外,在有的诗中也能看到,红领巾小姑娘“放鸭三十下池塘”、渔家女“赤臂光脚赶海潮”的民间生活画面。

第二种是“钢”诗。从1973年到1987年间,他除了在冶金局和文化局工作外,多半时间在冶金实验厂,感受钢与火的冶炼。因而1975年前后,他写出一大批以钢厂生活为素材的诗歌,著名的有《钢之歌》《炉台赞》《炼钢人》《钢丝绳谣》《大潮歌》等,并出版了诗集《钢之歌》。在这些“钢”诗中,歌唱发展钢铁生产的重大意义,描绘炼钢炉台的火红场面,描绘取“钢样”、“扒渣”、抢修“炉墙”、“浇铸”、“轧钢”、“送钢”等工序的轰隆隆、欢腾腾情景,更赞美各个岗位的“炼钢人”。

他的钢铁抒情诗震动了中国诗坛,在诗界享有很高地位。当时写工业诗歌的冯景元一度与写工业小说的蒋子龙齐名,“蒋冯”并列,名扬全国。1975年发表在《光明日报》的《锤》和同一时段发表在《人民日报》的《炼钢人》,是“文革”后期在这两家报上最早出现的诗歌,在全国造成很大影响。其中,《锤》诗尤其受到老诗人臧克家的赞誉。臧克家1975年5月6日给河北诗人尧山壁的信中说:“4月13号《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首诗《锤》,我颇喜爱,望查阅一下。”同年5月19日,臧克家给尧山壁的信中又说:“《锤》一诗,好处在:现实与理想融成一体,字句锤炼得颇凝炼,有气势,朗诵起来,令人气壮。”臧克家1976年11月24日给冯景元的亲笔信说:“景元同志:您赠我的诗集,昨日转到,甚谢!我是您的作品爱好者。记得前年(?)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你的《锤》,我一再吟诵,高兴万分,逢人辄道。为它特辟一袋,封面上题上一句杜诗:‘人间要好诗’。并向尧山壁同志大力推荐,殷之光也能背诵它了。后又在《人民日报》读到另一首,不及《锤》。《诗刊》筹备期间,李季、葛洛同志到我处,谈约稿事,我大力推荐两个人:你及尧山壁同志。你的诗,生活底子厚,刚强有力。……”从臧克家的多封信中可知,冯景元的钢铁抒情诗何等被诗界看重、欣赏。他的“钢”诗也受广大民众欢迎。殷之光曾朗诵冯景元的《锤》,多次被热烈掌声打断。1976年《诗刊》《人民文学》复刊,先后在这两刊的重要位置发表了冯景元的《钢丝绳谣》和《大潮歌》。他的长诗《时间之歌》激情澎湃,打破《人民文学》惯例,以头条隆重推出。同年复刊的十二期《诗刊》,有六期刊登了冯景元的诗作。1976年成了冯景元诗歌创作的辉煌年!当然此后十年里,他仍不断有钢铁诗、工业诗发表,如《钢厂的火》《沸腾的生活》《上升的水银柱上》《电的爱·爱的电》《改革者吟》《工厂情思》等诗,都是有思想深度、有艺术魅力的工业诗。

第三种是对大写的“人”的颂歌。他歌颂革命伟人。《死,不属于伟大的领袖》诗,是悼念和歌颂领袖毛泽东的诗,发表在1976年《诗刊》上。1976年岁末,北京召开纪念周总理逝世周年诗歌朗诵会,要在全国选一首悼念毛泽东逝世的诗歌放在最前面,就选中了冯景元的《死,不属于伟大的领袖》这首诗。《假如……》诗是冯景元1977年1月1日写的缅怀、歌颂周恩来总理的挽诗,发表在《诗刊》增刊上。诗中至哀至悲地挽留为我们“积劳成疾”的周总理,如泣如诉地悼念“为我们操劳过度”的周总理。诗中字字皆血泪,声声皆痛哭,沉痛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仰、缅怀之情!

他也歌颂科学伟人。《一个老人去了》就是悼念大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陈省身的诗歌。诗中歌颂了陈省身对数学科学的贡献和高尚人格,说他在数学领域“用寂寞登峰造极/一生追求‘日新日日新’”,赞美“他不时尚,不张狂,不媚世/不刻意别人的追逐认可/甚至不留意天上那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星”。

冯景元诗更歌颂中华民族的英雄们。在长诗《抗日胜利的日子——为纪念1945年9月3日而作》中,诗人概述了中华民族“洗却近代百年屈辱”的十四年抗日战争经历,歌颂了全中国的抗日军民和将领,缅怀了3500万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每一个人。全诗通过记述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惨的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歌颂了苦战救国、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冯景元还歌颂当今国家称职的领导者和高尚的平凡人。《春》诗中说:“在看到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作风那样务实、低调,国家主席深入抗非一线,讲话达意、诚朴,当朝宰相为民工讨债,与艾滋病人握手的时候,/我写着你的名字。”《赞聋哑人的〈千手观音〉》诗则赞美了有“圣洁的心灵”的聋哑人。在《拟新劳动圣言》中更歌颂普通农民和打工者,说“支撑城市天空的……是那些沉然无语,蔬食简单,穿着粗糙,海潮般进城劳动的打工人。”冯景元就这样用真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歌颂着该受尊敬的人们。

冯景元在《端午诗思》中说:“诗不宽容恶。”所以,在他的诗里行间也不乏对小人的“假恶丑”行的鞭笞。《血气》诗说,他的血不献给“世上吸血的罪恶者”。《父亲,我是你的儿子》说,劳动“摒弃战争、奴役和权力寄生者/卑蔑天下的吃骗拿要、贪赌蒙混”。

第四种是对宇宙世事和人生道理的参悟,哲理的思考。例如《素笺》《旋转》《感悟空灵》《偶感——诗火花一束》《再生吟——蛇及其它》《思方行圆——实用定律卡》《劳动》《面对风的时候》等。

《面对风的时候》诗中蕴含着关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联系、转化等哲理思维。“所有最高的山上/都有最下面的石//游戏告诉我们/上来的都要下去//每个季节都在说/转过去,一定回来”。这里便讲了上面和下面、上来和下去、去和回的辩证关系、转化规律。《思方行圆——实用定律卡》中的“自然定律:无论就积极意义而言还是就消极意义而言,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动词‘吃’的连接”。这诗也反映了自然界相生相克的一条基本规律和客观存在。

作者也有参悟人生之道(道理、道德、道路)的诗歌。《岁月真情》中说:“不论世事多么流光溢彩/在人生棋盘上/布局较真的/依是黑子和白子。”这是告诉我们,世间的人们基本上只分为光明正大的“白”和阴暗丑恶的“黑”两类。善良、正直的大多数人当然站在“白”一方,但也要防“黑”方的侵害和腐蚀。《劳动》诗指出人生基本道理、道德、道路就是“劳动”:“它(劳动)是最道德/最基本的一种精神”,“它又是最真最美/最良最善的”,“真正人生的金字塔/事业的长城/无不源自于它”。此外,《思方行圆——实用定律卡》还有“吃苦定律:少时不吃老来吃,30岁以前没吃,30岁以后加倍吃”。“智者定律:不做绝事,不夸耀自己成功,不在同一个地方跌两次跤”等,都是总结人生经验、人生之道的诗篇,对人们有着指导意义。(www.xing528.com)

仅从上述“海”、“钢”、“人”、“事”四方面诗歌内容中,我们已能略见冯景元诗的非凡思想价值。他的诗是几代人生活的录像、历史的表述、人生的指南。

首先,冯景元诗的诗体形式自由活泼,语言凝炼质朴。他以写自由诗为主。根据所写题材、内容需要,采用基本整齐匀称的诗体外形。句式长短参差错落,章节多少不拘一格。例如《炼钢人》全诗分6节,第1、3、4节为12行,第2、5、6节的行数不等,每行句式长短也有变化。这从诗的头一节就能看到:“钢手钢心,/钢骨钢筋,/浑身冒钢劲,/整天钢里滚!/抬手钢包钢斗天车叼,/甩臂钢钎钢锹火中抡,/举肩钢锭钢坯座座山,/过眼钢轨钢轴千万吨……心比钢铁坚,/志比钢铁硬三分!能叫钢铁听命令,/——这就是炼钢人!”这里炼钢人的形象坚强有力,动作忙碌,配以基本整齐的诗节、时长时短的句式,使诗从内容到形式给人均衡而又活跃的美感。此外,他也写散文诗,那形式就更加自由活泼。例如《海岛生活短章》《拟新劳动圣言》,不分行,不押韵,但仍是诗。因为它仍反映生活的节奏,语言的声调、节奏、旋律变化,有一定句式和章法。拿句式和章法来看,就常用排比句式,复沓章法。《海岛生活短章·帐篷》的头一章就用了三个排句式“那……是……”。此诗的章法也有排比、复沓结构。其第2至6章的开头都是“当我们……”这种排比和复沓也给诗歌造成行进的力度和回环的美感。

他的诗语言凝炼,通俗质朴,平实自然,韵律、节奏分明,读之朗朗上口。适应抒情内容和描绘形象需要,语句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运用语言的技巧纯熟,排比、对偶、夸张、比喻、反复、回环、象声、顶针等等,应用自如。从《海测兵的家》开头部分,就可见一斑。这诗中很少用形容词,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语气时促时缓,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势不可挡。

其次,诗的意象繁密,意蕴明朗。诗人常把一连串事物形象或动作鱼贯推出,令人目不暇接。例如写海运码头的《都属于》中的意念、意象密不透风:“都属于/那紧张那繁杂那平安那快乐那焦灼的生活。”但后面能将题旨简明道破。例如《改革者吟·在我的炉里》:“太阳,群星,风雷,在我的炉里/岩石,矿砂,金属,在我的炉里/峰岭,山岳,崖壁,在我的炉里/赤河,紫瀑,红泉,在我的炉里∥……/哦,没有不可解的,没有不可熔的/在我的炉里。”这结尾处点出题旨,意义双关。不仅指天地间一切坚硬大的东西可以“在我的炉里”熔化,也可引申为在改革者的胸怀里可以容纳和化解一切难题和矛盾。《钢丝绳谣》虽是实写钢丝绳被拧成的状态,但又明显点出“人民团结力无穷”的寓意。

第三,冯景元诗具有雄健豪放、直率袒露的风格。诗中激情澎湃,大气磅礴,阳刚之气十足。这种风格的形成,首先与作者从军、进厂的生活环境有关。因为,海军战士作风雷厉风行,斗志昂扬;在海阔天高、惊涛骇浪中磨砺的诗人自当含纳刚气雄风。钢铁工人力量强大,豪气满怀;在炼钢炉前行动节奏难容迟缓;演唱快板书、锣鼓词,是要“悦众耳”,而非“娱独坐”,不容隐晦难懂和疲沓。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写的诗,必是雄风直露,气势昂扬。他的《战士和钢》诗,正好衔接了军人和钢工的两种生活:“昨天在钢铁边防线,/手不离——/钢的枪,钢的炮,/钢的刺刀手榴弹;/今天登炉台,/又拿起——/钢的锹,钢的钎,/为钢而战!”此诗的风格也显露豪气雄风。其次,诗中歌唱的对象、创造的意境,多具崇高、雄健、壮阔的美感。《海测兵的家》诗中,海测兵的豪迈气魄、雄健姿态、迅猛动作、坚强意志、勇敢精神、爱国情怀、卫国壮志,都给人豪放、雄健、崇高之感。那辽阔海疆、千顷海波、万股潮流的景物描写也给人壮阔的美感。《锤》诗中那巨锤猛砸,“打铁,锻钢”,“铁皮四溅”,“火星飞迸”的剧烈动态、火热场景,那“风吼雷鸣”、“铿铿!铿铿!”的震响之声,也给人震撼、壮美之感。诗人悼念伟人和英雄的诗如《假如……》《抗日胜利的日子》则体现了崇高的美感和悲壮的风格。此外,诗人的语言技巧也有助其风格的形成。他善用排比、夸张,善于连用描写动态的凝炼、短促语句来增强气势。例如“翻山,越岭,/过海,穿峡,/顶风,冒雨,/经冬,历夏。/哪里水深哪里走,/放下背包就是家”。用几个双音节的动态词组,顿挫、蓄势后,突然变成多音节的七字句,如流水下滩,势不可挡,显出雄健奔放风格。

白金生于1937年,原名白景仁,笔名文淦、汲沐、雷火。满族,原籍黑龙江海伦县。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协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从1954年起,在天津染料厂、第一机床厂工作24年。1980年后历任天津市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兼第二工人文化宫主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干部,天津画院院长、党组书记。出版诗集《五月原野》,《廉镜百吟》等9部。《企业家的独白》等多篇诗作在全国获奖。另出版有关于文化、艺术理论、书画故事著作3部,及诸多书画作品流传于海内外。

白金的诗作

白金以工业诗人闻名全国诗坛。早在1963年,他的组诗《血铸的檄文》等工业题材诗连发于《诗刊》,被人惊呼“河北出了个白金”,“以工业题材见长的青年诗人”。其中的《石板深辙》一诗,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66诗集》。

“文革”浩劫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白金继续深入工厂生活,偕同诗“奔进时代的激流”。从1978年开始,白金走访全国20多省市近300家工厂、工地,发表新时期工厂抒情诗300多首。出版工业诗专集《五月原野》、《爱的呼唤》等。

白金新时期工业诗的内容,主要歌颂新时代、机械化的施工场景、壮丽成果和建设者的崇高心灵。如《天职》:“绝不能再盲从那些空头政治,/不能再容骄夫,惰子,白痴。/什么是我们铸铁工人的天职?/火,让生命之火在宇宙飞驰。”工人们要挽回“十年动乱”的损失,“奋起直追”,“开创新业”!

白金工业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把世间物象和主观感悟糅为一体,创造诗的意象意境,表露诗的灵魂。《石板深辙》写旧社会天津三条石留下的车辙:“载着多少铁匠的血汗,/驰进老板的金柜银盒”,“车轮引泪水入海河”。这诗句是客观事物在诗人心中黏合再造的“灵魂之形与象”。

白金工业诗艺术特色之二,是视角新颖,注视工人的产品,从中发现某种哲理,或向人的本质寻进,抒发诗人(亦是工人)的思想感情。《龙种,驮起造山运动》诗,从推土机想到“世界存在的事情/常常是阻碍重重/没有阻碍,要推土机干什么”。

白金工业诗的特点之三,是用幻化、拟人等多种抒情手法,避免了复杂的机器和生产过程描述。例如写在啤酒厂的诗《发酵的醉和醒》:“你把时间和麦芽/掺在一起发酵/情绪的海立时膨胀起来/泛出香喷喷的浪/向迷蒙走去的醺醉/和有意保持的清醒/都在大喊:干杯,干杯/碰撞着不安宁的神经//不知山涛,浪峰/和麦田,草滩,大森林/发酵了全是什么样/会涌出多少浓绿,金红/不知老人、中年、幼童/和鳏夫、寡妇、大男大女/如何找到发酵的机会/酿造幸福的激情//时间、空间/变幻的人生/将有多少发酵的起伏/孕出多少失意得意的梦/每个清醒,每次烂醉/都有一根长缰绳握在掌心/牵拽着发酵的生命/去奔往未来的前程。”这首诗就幻想、幻化出符合啤酒和啤酒工厂特点的诗歌意境、意象,幻化出自然界生态的膨胀和人生状态的膨胀。白金诗的艺术风格朴实明朗,刚健奔放。这从上引例诗例句已可见一斑。

白金除了写工业诗外,还写作、出版了反腐倡廉诗集《廉镜百吟》,山海诗集《苍岩魂影》《钟情盘山》《山的依恋》《海的音响》,读书哲理诗集《诚笃的伙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