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时期卷:谷应、詹岱尔、秦文虎等人的儿童小说

新时期卷:谷应、詹岱尔、秦文虎等人的儿童小说

时间:2024-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谷应、詹岱尔、秦文虎等成为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谷应的儿童影视剧改编与创作也是颇有成绩的。图片散文集《中国孩子的梦》荣获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谷应以她儿童文学创作的成绩,被载入《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小传》《儿童文学辞典》等工具书中。

新时期卷:谷应、詹岱尔、秦文虎等人的儿童小说

第四节 谷应、詹岱尔、秦文虎等人的儿童小说

改革开放新时期,天津的儿童文学创作也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崭新面貌。谷应、詹岱尔、秦文虎等成为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不仅创作出众多富有童心、充满爱心、寓教于乐、脍炙人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而且,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探索儿童文学理论,使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他们的创作成果是丰硕的,他们的理论探索是有益的,他们为繁荣和发展天津的儿童文学创作作出了奉献。

谷应,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祖籍贵州安顺,1937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5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同年分配到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任美术陈列设计员,五年后任教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70年调到天津市作家协会,先后任《新港》《小说导报》《天津文学》编辑。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

谷应自70年代初期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了《空心孩子》《海豚号在起锚》《从滇池飞出的旋律》《“太空总督”和他的小兵》《困惑》《危险的年龄》《白魔祭坛上的童男童女》《中国承诺》《中国孩子的梦》《青春百年巡:中国百年青春情感调查》以及《一个孩子的大地震》等儿童文学作品。此外,她的很多单篇作品还被收入《中国儿童文学大系》《中华儿童文学作品精选》《儿童文学20年优秀作品选》等大型作品选集中。

谷应的儿童影视剧改编与创作也是颇有成绩的。为纪念人民音乐聂耳(1912—1935)诞生80周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她根据自己所著的长篇传记体小说《从滇池飞出的旋律》,改编了聂耳的童年故事《人之初电影文学剧本。1990年,她应邀为湖北省电视台完成了儿童片《一个小孩子的大灾难》的文学脚本。90年代中期,受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委托,她还完成了电视专题片《中国承诺》的文学脚本。

谷应在少年小说、散文、纪实文学领域多题材、多文体的广泛涉猎与成功尝试,使她的作品逐渐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也赢得了专业作家、评论家的肯定和好评。1980年,她的短篇小说《伶俐与笨拙》获得第二届(1954—1979)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优秀作品三等奖;《阿灼的小刀》《两道杠》分获1979、1981年《儿童文学》小说奖;短篇小说《阿薇》获得1984年度宋庆龄基金会《儿童时代》征文奖;报告文学《他们都是小英雄》、短篇小说《过客》分别荣获1983年、1988年度“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电影文学剧本《人之初》获得1992年第一届长春电影节“长春杯”华语故事片银奖及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童牛奖最佳影片奖。长篇传记体小说《从滇池飞出的旋律》、长篇纪实小说《危险的年龄》分别获得天津市鲁迅文学奖。图片散文集《中国孩子的梦》荣获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谷应以她儿童文学创作的成绩,被载入《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小传》《儿童文学辞典》等工具书中。1999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播放了“孩子们的作家——谷应”专题片。该专题系列片所介绍的儿童文学作家,全国总共只有20人。

谷应儿童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年至1981年,业余文学创作阶段。谷应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业余作者的身份跻身文学界的。从1971年发表处女作《海燕与黑丫》始,至1981年出版中篇小说《空心孩子》止,她的创作一直处于尝试阶段和业余状态,作品以短篇小说、报告文学为主,因此,这一阶段可视为谷应文学生涯的初始阶段。其间,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十来岁的孩子为描写对象和拟想中的主要接受群体,以有趣而具真实性、典型性的形象、故事,反映孩子的生活。在这一阶段,谷应已经开始将文学创作定位在少年文学方面,其中《空心孩子》成为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空心孩子》是谷应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凝聚了她对青少年成长问题和国家命运的严肃思考,倾注了她全部的爱心。作品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迟新(外号二蛮)为主人公,通过贴切、生动的叙事,讲述了他“厌学—逃学—失足—获救”的故事,反映了“文革运动后,社会生活复苏、改革初度萌动背景下,一代少年所经历的生活和思想变化的过程。该作品受到著名作家严文井的肯定与赞赏。他认为,《空心孩子》没有用来说教,而是“靠形象取得成功”,作者“对二蛮的理解是客观而深刻的,因而对他的评价也是公正的”。他指出,作者“对特定时代所造成的特定环境也做了准确的描写,引起人痛心,引起人思考,但并不导致失望和灰心”。因此,作者在“歌唱痛苦和灾难的时候,仍能用一个诙谐的,甚至是欢乐的主调”[2]

第二阶段:1982年至80年代末期,专业文学创作阶段。1983年,谷应加入了天津市作家协会,自此,她的文学创作转入了专业写作阶段,直至80年代末,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渐入佳境,成果丰硕,并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可视为谷应文学创作的第二阶段。其间,她创作并出版了《海豚号在起锚》《从滇池飞出的旋律》《“太空总督”和他的小兵》《困惑》《危险的年龄》等作品。这期间,她仍然将写作对象锁定在十多岁的少年人群,并沿着贴近儿童生活、真实再现儿童情感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以教育、陶冶、启迪为目的,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8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由于起步于“文革”十年后的文学荒漠,因而亟须文学观念的重建和艺术积累,充满着突围、探索的呼声,涌动着变革的激情与众声喧哗的亢奋。谷应受新时期文学潮流的影响,创作题材和体裁从以小说虚构叙事体逐步向传记体小说、报告小说和中篇纪实文学发展,继续沿着现实主义道路推进其儿童文学写作的进程,同时,开始突破以往的局限性,摒弃过于意识形态化的框架和僵化的语言模式,尝试在艺术表现上突出人物个性化特征,关注小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以他们的情感活动、心理变化为线索结构作品,表现自然真实的心理状态。

谷应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从滇池飞出的旋律》自1985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后,先被收入“小鲁儿童小说”系列,1992年由台湾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接着,又与儿童文学作家袁静的代表作《小黑马的故事》一起,被收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2007年1月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谷应的作品

《从滇池飞出的旋律》是一部以音乐家聂耳的童年、少年时代生活为题材的长篇传记小说。作者曾广泛采访过聂耳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在掌握了大量翔实素材的基础上,以酣畅秀美的笔墨,塑造了少年聂耳的艺术形象。把少年聂耳音乐天才的开掘和在革命风浪中成长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从纵向有层次地展示了少年聂耳的性格发展,使得这一艺术形象既忠于生活原型,又高于生活原型。评论家孟繁华认为,“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这部长篇应当归属于传统的表现方式一类。它注重情节的完整和时间顺序的发展,注重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整体特征。但是,在这传统的表现方式里,作者显然也注入了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明快的叙述语言,富于主观抒情的叙述角度。”他认为,“一个作家找到了这些,在艺术表现中也就基本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3]。评论家何镇邦指出:作者“善于用形象的比喻和美妙的联想把抽象的音乐旋律具体化、形象化,写出音乐的意境,渲染音乐的艺术魅力,并从少年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音乐欣赏”,这就“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形成了它那清丽流畅,富于诗意和旋律感的艺术风格”[4]

谷应是作家,又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员。出于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心与关注,她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困境中的少年儿童为主人公,反映了少年儿童成长中的烦恼,如1988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危险的年龄》,就是集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美学教育学社会学三重价值的长篇报告小说。它包括互有关联的上、中、下三个中篇,分为“青春期感情”、“少年诸类心态”和“破碎家庭子女状况”三个专题。作者说:“这不是纯文学的小说,也不是纯社会调查报告,是一种小说笔调的社会调查,姑称之为‘报告小说’。”谷应以其作家、母亲的双重责任感,调查、分析、探究了形成困惑、无常的原因,寻找了摆脱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并以“小说”的形式来报告处于“危险年龄”的少年情感心态,可说是别出心裁,却又恰到好处。尤其是对那些青春故事的独到分析和议论,深刻而精辟。作品中除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少年形象外,还塑造了各种类型的教师、家长形象,在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该书以它开放的观念和新颖的思路,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评论家的关注,被誉为“辛勤采撷的一束智慧之花”[5]

第三阶段: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期,以纪实文学为主的青少年“成长文学”的创作阶段。在此期间,谷应创作出版了《白魔祭坛上的童男童女》《中国承诺》《中国孩子的梦》《青春百年巡:中国百年青春情感调查》等多部纪实作品,还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个孩子的大地震》。这就是谷应在第三阶段的创作实绩。这一阶段,也是谷应创作成果最为丰赡、创作风格趋于成熟的时期。她将独特的创作视角锁定在“当下”,即反映当代社会中的少年问题,诸如青春期情感困惑、价值观念危机、边缘性犯罪等,让最具说服力的事实,通过文学传播手段,使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传达出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人文关怀精神。

1999年1月,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谷应的图片散文集《中国孩子的梦》。这是作者花了将近20年的工夫,走遍祖国南北的边疆地区,精心撰写的包括56个民族孩子们梦想的书。该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民族大家庭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以及民族风情、地域风光等,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心灵手巧和无边的想象力。该书内容丰厚,富有东方美感和中国文化特色。“这56篇讲述孩子故事的散文,都充满着纯真的童趣”,是“一本用真诚和智慧写的书”,“更见作者的性情和功力,也更见作者的耐心和执著”[6]

当年已经97岁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称《中国孩子的梦》“是一本值得珍爱的书!这书里所提供的作品,充分地显示出当代我国各族儿童、少年的智慧、审美情趣、手工创作能力,同时也表现了这些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这本书能够给予广大阅读者以美感,更能够给予艺术家以创作启示和借鉴。对于民族学、民俗学、儿童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它还能提供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我诚恳向这书的编著者和出版者致以敬意和感谢[7]。”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认为该书的可贵之处,“是它将各民族失散中的文化珍珠收集起来。它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

2006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青春百年巡:中国百年青春情感调查》,是谷应纪实文学的代表作,被称为“青春心灵的实录”。“她选择了百年里的‘青春时代’作为自己挖掘的入口,把几代人的青春面貌,尤其是青春期的情感借助大量的调查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详尽地描述了出来。这些青春的记忆在过去被淹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使得我们几乎忘了年轻人的面貌往往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8]。评论家张春生认为,谷应的“《青春百年巡》强化了历史,强化了对青春的解读”。作家王家斌认为,该书“不光是因其触及到当今最敏感的一些问题,仅其集百年之青春的这一史诗般的宏大创意,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评论家夏康达则认为它“是一部一般史家所不为、一般作家所不能为的国人百年情感史”[9]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岫称“谷应是个善于揭示人类心灵的作家”,她“以缜密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在《青春百年巡》中努力挖掘的恰恰是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深层的东西[10]

出于儿童文学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谷应创作出版了12万字的长篇小说《一个孩子的大地震》。作者以时光隧道的科幻表现手法,将相隔32年的唐山、汶川两次大地震进行了情节对接,大难余生的主人公二蛮不但经历了外部世界的大地震,更经历了内心世界的大地震,并在军队和人民的抗震救灾战斗中,在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中获得新生。谷应还用自己的一万元积蓄,购买了一千册书,赠送给四川、甘肃等地震灾区的儿童,用文学作品鼓励他们坚强面对,勇敢奋进。

谷应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经三十余年,她的创作与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作为一位擅长撰写“成长文学”的作家,谷应的写作始终贯穿着现实主义文学理念和创作原则,她的作品从题材、主题、人物到艺术手法、美学风格方面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但贯穿创作始终的是创新意识和对当代社会中少年问题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谷应具有纯净、透明的童心和爱心,“她善于理解孩童的心,善于发现和寻觅孩童身上应有的美感,如:自由自在的想象,天真活泼的童趣,还有天然的纯真、善良与同情。她把它们编织为美丽的书,赠送给孩子们[11]”。

感情的真挚是谷应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作品用感情的因素和抒情的力量去拨动孩童的心弦,使之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品性和品格[12]

追索和表现童趣,是谷应儿童文学作品的又一特点。她是童情童趣的探求者。在谷应看来,“童趣”绝不是一种写作手段,一种点缀,“它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她能够理解和把握孩子们的好恶与要求,能够理解和把握孩子们在评价生活时所采用的独特的标准和方式。她不仅熟悉当代少年,而且,对当代少年的心理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分析与研究。

谷应的语言风格也别具特色,加上她所特有的幽默感和色彩感,无论虚构作品,还是纪实作品,都能够以语言的简洁、描写的准确和人物对话机智风趣而显示出作家深厚的功底,也切合儿童的阅读需求。

詹岱尔,儿童文学作家,本名詹黛尔,笔名吴娜,浙江宁海人,1947年7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70年后,历任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天津文艺》编辑部小说散文组编辑、组长。1979年调入天津市作家协会工作,曾任办公室副主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少年小说》杂志主编、编审,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编辑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家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国少儿文学艺术类报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妇联第五届候补委员,天津市妇联第六届执行委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等。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詹岱尔在童年时代就萌发了当作家的愿望。她九岁时写的一篇作文,曾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阅读,并把它推荐给别的班级,使她成为小学生中的佼佼者。良好的自我感觉使她萌生了当作家的愿望。她说:“我最终也没当成作家,我做了一个编辑。准确地说,我是一个专业团体里的业余作者,主业和副业都是不为人重视的儿童文学。”心甘情愿地“静静地坐在喧嚣的文坛的一角,从事儿童文学的编辑与创作:白天在别人的稿件上大裁大剪,为他人做嫁衣;晚上,在自己想写的时候,就着橘黄色的灯光,伴着拂过窗棂的夜风,开始经营自留地”。她说:“我很喜欢‘业余作者’这个角色,它让我的写作处于一种随意而轻松的状态。我很喜欢我的专业和副业,它常让我有一种充实感,它带给我的是恬静、平宁的好心情。这真的很对我的脾气。”[13]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詹岱尔是高产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她已经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出版了中篇小说《石底的小草》《胡同里的小棚子》,中篇小说集《“男子汉”虎虎》《六年级学生》《快快长大》,短篇小说集《石蛋、泉妮和大灰狼》《蓝背心》,散文集《给你一个世界》,长篇报告文学《有灵性的泥巴》,童话故事《世界经典历险童话读本》,编著了“经典文学人物百态”故事集《势利眼》以及传记小说《穷小子迪斯尼》等。还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与人合作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怪音》,撰写了电视剧剧本《小棚屋》《呼救信号》等4部,并为《消防大本营》和《青青号》两个大型系列动画故事片任总编剧,其中119集系列动画故事片《消防大本营》已于2007年2月24日起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连播。

詹岱尔的多部作品在全国获奖。如童话作品《风的故事》获得1983年“儿童文学园丁奖”;中篇小说《“男子汉”虎虎》获得1984年天津市优秀作品奖,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后,1990年获得“飞天奖”单本剧二等奖,1991年获得广电部儿童电视剧评奖一等奖;散文集《给你一个世界》作为“寄小读者散文丛书”中的一册,2001年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2002年获得文化部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奖”优秀作品奖;作为艺术顾问的《蓝猫淘气3000问——航天系列》,获得2005年中国国际音像制品(动画类)金奖、被广电部推荐为2005年第二批优秀国产动画片、2006年第八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等奖项。2010年初,《消防大本营》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唯一的“电视科普节目大奖”。天津电视台拍摄的《呼救信号》荣获华北地区第七届电视艺术优秀儿童剧奖。

詹岱尔的作品被选收到《中国新文艺大系——儿童文学集》《当代儿童文学名作赏析》《中国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当代童话精品》《河北省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中华儿童文学精选》《中国儿童文学50年精品库》《新潮儿童文学丛书》《校园小说》等30多种作品集中。

詹岱尔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传记文学,都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成长的快乐。1999年1月,作为“寄小读者散文丛书”之一,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给你一个世界》是詹岱尔的一部以写人为主的散文集,作品的小主人公就是作者的儿子。作者回忆了儿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期间的成长过程,记录了不同阶段的趣事和问题,笔触涉及到了当代家庭中的子女教育问题。她通过儿子的成长,近距离了解了儿童世界,她说:“别小看这帮孩子,他们也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有他们的爱憎、取舍;他们的欢乐、忧愁;他们的理想、追求。他们的内心世界,远比一些作家想象的要丰富,要生动。”她说:“因为儿子,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时,也增添了几分信心与热情。儿子上小学期间,是我写作最勤的时候。我的许多作品,比如中篇小说《“男子汉”虎虎》《盛夏》《六年级学生》,都是直接以他和他的同学为模特儿写的。儿子上初中后,就开始住校,我也因为主办一个儿童文学杂志常忙得心浮气躁,小说便也写得少了。”[14]散文集《给你一个世界》描述了作者亲身体验的生活,饱含着作者的生活阅历与感受,文笔优雅,语言简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家张之路在为詹岱尔的儿童小说《埋在树下的笔》所写的《赏析》中说:“我以为儿童的这个世界,成年人是很不容易看得到的。尽管我们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但猛地想起来却恍若隔世。”而儿童文学作家詹岱尔却能够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富有童心,能够真实、准确地展示出儿童世界的生活,使该作品具有“单纯的真实美”。他说:“小说中的贾力和林老师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纠葛。师生之间和谐友爱的气氛相当浓烈。我以为这是得益于作者对生活对人物的熟悉和对分寸感的把握。”[15]

詹岱尔的儿童中篇小说《初秋》《六年级学生》《“男子汉”虎虎》《胡同深处》《早春》《盛夏》《和平新村的伢儿们》和《石底的小草》等,也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尊重童年,让人类在童年时代就体会爱的温暖,感受成长的快乐,品味生命的靓丽”的创作原则。

2007年9月,作为“创业故事丛书”之一,由新蕾出版社出版的传记小说《穷小子迪斯尼》,记述了沃尔特·迪斯尼(1901—1966)由穷小子到世界著名动画大师的成长故事,他领导创造了以米老鼠、唐老鸭为代表的经典卡通形象,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动画影片,创造了迪斯尼主题公园,给数以亿计的小朋友带来了欢乐。该书不仅吸引了小读者的兴趣,而且,对小读者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詹岱尔的儿童文学创作,始终以塑造高尚品质和完美人格为己任。如短篇小说《蓝背心》,就是寓高尚品质的教育于故事之中的一例。作品讲述了蓝背心大哥每月捐款300元,资助失学儿童的故事。小男生曾昊在蓝背心大哥的教育下,不再乱花钱,并悄悄把自己的压岁钱一千多元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这个故事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不言而喻的。

2006年3月,新蕾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文学人物百态”《势利眼》,是作者詹岱尔从中外文学名著中提炼出的各种各样的“势利眼”形象,如《红楼梦》中忘恩负义的贾雨村,《水浒传》中助纣为虐的小人陆谦,《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巴尔扎克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势利小人查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男孩约瑟夫的势利父母,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变脸警官以及《三国演义》中的“三姓家奴”吕布等。作者告诉小读者:“如果用一句话来给‘势利眼’下定义,那就是‘看人下菜碟’。为了个人私利,他们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的自私、虚伪、冷酷、丑恶……实在令人讨厌、鄙视、不齿。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能让你们对这些人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该书引领小读者步入文学经典著作的殿堂,鉴赏栩栩如生的文学众生相,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启发他们学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和认识人性,烛照人生之路。该书对于帮助小读者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识别能力,提升品质素养,塑造完美人格,都是十分有益的。(www.xing528.com)

詹岱尔的语言文字功底十分扎实,作品中的语言准确、流畅而又十分干练,即使是成人阅读,也同样是一种享受。

作为儿童文学杂志的编辑,詹岱尔是优秀的。1984年10月,她创办了天津的儿童文学杂志《儿童小说》(后更名为《少年小说》,2009年4月,经天津市新闻出版管理局批准,又更名为《作文升级》)并任主编至今。1987年她被评为副编审,1995年评为编审,1996年起担任天津市编辑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家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曾任中国少儿文学艺术类报刊专业委员会主任。

詹岱尔遵循着“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精神,用健康充实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向青少年传授全新的学习方法,开发青少年潜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的办刊宗旨,带领编辑部同仁兢兢业业主编儿童文学杂志二十余年,以鲜明的办刊特色赢得了众多小读者的喜爱。由于坚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编辑态度,她所主编刊物的作品曾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儿童文学选刊》《文摘周报》等全国性报刊选载,有些作品被收入《全国优秀儿童小说选》,有些作品还被改编成广播剧、电视剧及连环画等。詹岱尔认为,成年人有责任办好儿童杂志,为孩子们提供优秀的课余读物,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她认为,孩子们看书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对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都有很大益处,而影视作品则因为太直观了,反而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詹岱尔的作品

在詹岱尔任《少年小说》主编期间,《少年小说》1987年受到中宣部表扬;1989年获得“天津市鲁迅文艺奖”特别奖;1990年获得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首届少儿报刊评奖”三项奖,詹岱尔本人获得编辑一等奖。在历届“中国少儿报刊好作品评奖”中,均有作品获得一、二等奖。《少年小说》为天津市一级期刊、优秀期刊,曾获得“编校质量奖”、“整体设计奖”;1998年,詹岱尔被评为“全国少儿报刊优秀工作者”;2002年获得天津市作家协会第三届“未来之约杯”文学园丁奖。

此外,她主编、编写普及读物近一千五百万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旗飘飘》丛书、《小学生阅读大视野》和《九年义务教育精彩阅读丛书》等。

除了编刊编书外,詹岱尔还策划、主持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活动。如1992年,她策划并主持在天津召开了首次“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会”,邀请了林海音、林良等15位台湾资深儿童文学作家与天津市儿童文学作家进行对话交流;策划并主持了四届全市的少儿书画大赛,1995年那一届,还特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为获奖儿童颁奖;策划并主持国内13家少儿报刊联合举办“新世纪公民”征文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策划并主持国内19家少儿报刊联合举办了“我与电视”征文活动。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市作家协会、《少年小说》杂志社、天津津英中学联合举办的“津英杯”天津市少儿作文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并为获奖者举办了三次夏令营活动,让小作者与名作家进行近距离交流,对少年儿童身心的发育、成长,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秦文虎,儿童文学作家,河北胜芳人,1938年出生。1954年参加教育工作,曾任中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天津市和平区少年宫副主任、天津市教育局干部等。因为长期从事少年儿童工作,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和捕捉灵感的能力,遂于1981年初被借调到天津市作家协会,成为老作家袁静的助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85年正式调入天津市作家协会,成为专职作家。1990年10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

1958年,秦文虎担任天津59中学大队辅导员时,曾带领“十五个小八路突击队”搞科研,并将实践的结果,与《人民日报》记者合写了儿童报告文学《在劳动中成长》,发表在当年《辅导员》杂志第12期。这是他发表的处女作。随后,他应约为河北人民出版社撰写《辅导员日记》一书,未及出版,便因在“文革”运动中遭受迫害,书稿被毁。

秦文虎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由资深作家袁静培养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至90年代,进入21世纪前后,由于儿童生活的匮乏,他不得不转入成人文学创作。

秦文虎的儿童文学创作分为两个时期。1981年至1988年,是他在老作家袁静的指导下,与之合著儿童文学作品的时期。作家袁静(1914—1999)原是天津59中学的校外辅导员,从1958年就看中秦文虎是个搞文学的好苗子,想培养他当作家。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直到1981年初,才将秦文虎调到天津市作家协会,做自己的助手。同年3月,袁静与秦文虎到南开中学和天津一中深入生活,采访、创作。同年5月,他们合作完成了第一部中篇儿童小说《金钥匙》,发表在大型少儿杂志《未来》上,并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该作品曾引起较大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天津日报》《智慧树》等报刊选载了部分章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为孩子们连续播讲了全书。接着,师生二人又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剧本《雾中蓓蕾》,由陕西电视台拍摄后,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播映,报刊也接连刊发了评论文章,师生二人的合著一炮打响。

从此,袁静与秦文虎的合作进入了最佳状态。他们合著的中篇小说《水乡晨曲》《幸福的小舍哥》《琼琳仙洞》,长篇童话《叮叮和当当》《死湖的秘密》,长篇小说《怪人木罗汉》以及百余篇短篇小说、童话、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接连问世。1988年4月,他们创作的16集儿童电视连续剧剧本《精豆子外传》,获得了天津市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同年9月,在华北地区“王朝奖”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儿童电视剧。短篇小说《雁群高高飞翔》获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十年代少年形象”小说全国征文一等奖。

袁静与秦文虎在合作创作儿童文学的过程中,结成了忘年交。袁静曾说:“我的暮年能有这样一位比我年轻24岁的战友接过我的接力棒,继续攀登,心里非常高兴。祝愿他为孩子们写出更多的好作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即使我生命结束了,也等于活着!”袁静与秦文虎合作创作儿童文学的模式,不仅使年轻作家秦文虎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也使老作家袁静焕发了青春,创造了晚年创作优质高产的奇迹;同时,也得到了文坛的认可与赞赏。作家林希在《精豆子外传》讨论会上曾说:“我们儿童文学正是一个出大作家、出大作品的好时代,我们天津有潜力,在全国站住脚了。老前辈在前面挂帅,中青年实力也很雄厚,我为天津文学界感到振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评价袁静与秦文虎的合作时说:“两人年龄不是一个层次,各有所长,合作得挺好,确有一种珠联璧合的感觉。”

1989年袁静离休后,秦文虎进入了独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时期。直至1996年,他在不断创新的儿童文学道路上,走入了新的创作高峰期,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球迷小总统》《泳王》(与王振智合著),报告文学集《闪光的小星星》《播种希望的人》,电视连续剧《绿太阳》《希望之歌》《燃烧的晚霞》《爱之花》《裸根》等作品,创作了《晶核》《石头主任》《她找到了金钥匙》《把爱和笑留给孩子》《银发巧织女》《松魂》《拓荒者》《吉鸿昌将军和他的女儿》以及《童星启示录》等200余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和50多部(集)儿童电视剧。

1989年9月,秦文虎的第一部儿童长篇小说《球迷小总统》出版,得到了文艺理论家蒋孔阳、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张长弓和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李满天的好评。天津市作家协会、天津团市委、市少年宫曾联合召开作品研讨会。该书被称为“一部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称作者是在“向儿童文学的新境界开拓”。有评论家指出:“秦文虎是一位有着三十年教龄的儿童文学作家。他长期置身于孩子们的生活之中,对儿童的心灵隐秘、思想感情、心理机制、生理特征、兴趣爱好……乃至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相当熟悉。这为他的儿童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生活基础。因此,他写起孩子们的生活,显得那么得心应手;他笔下的儿童形象是那么活灵活现、童趣盎然、稚气可爱。童心的单纯无邪与稚趣的奇特朴拙,构成了鲜明的儿童性格特征。”同时,他也尖锐地指出了作品中的缺点,即“秦的笔法太像袁老太太了!若不署名,或可乱真。这‘太像’,对于作者来说,优点中就包含着缺点;对于评论者来说,赞赏中就隐寓着批评”[16]。秦文虎由此意识到:作为一位有个性的作家,只沿袭师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造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才不辜负老作家的殷切期望。

秦文虎的作品

秦文虎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

(一)写真话、讲真情,以真诚感动小读者

儿童文学的受众是孩子,对孩子真诚与尊重是儿童文学作家的基本准则。能够说真话、讲真情,既是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秦文虎认为儿童文学作家不是说教者,但作家有责任使现实世界成为真实可信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1989年,为向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0周年献礼,秦文虎独立创作了儿童电视剧《绿太阳》。这是他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迈出的崭新的一步,也是他走出袁静模式的代表作,是在现实生活中呼唤真诚和真实的自我,呼唤强悍勇毅的民族性格的代表作。

《绿太阳》中塑造了两位教师的形象。一位是劳动模范,她辛苦勤奋令人钦佩,但她活得沉重。她是一位牺牲自我,用“慈母”眼泪感化和扼杀孩子自我意识的“优秀教师”。荣耀和名声把她的个性藏在了光环里。“做劳模不做自己”的悲哀,使她的内心始终处于矛盾与痛苦之中。另一位青年教师则勇敢地克服双重人格,她与孩子们在一起,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呼唤着真诚与自我。

《绿太阳》也诠释了秦文虎儿童文学观中对“爱”的理解。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光芒是“爱”,这“爱”的光芒有如红太阳,是光和热的辐射,是烧烤、驯化、灌输与模铸。而孩子需要绿荫,需要七彩阳光,需要柔和、真诚、自然的光和热。他们在大自然绿的底色中,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孩子心中的绿太阳,把成人世界对新一代的真诚关怀给予孩子们。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受强光辐射有的已经模化变形了。由于长期训练有素,我们常常遇事会条件反射地做出掩饰反应。这种不真诚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虽然是不得已,却是‘合理’的。我讲过违心话,做过违心事,我人生一些悲剧就是在自己追求着某种崇高而盲目导演出来的,为此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不让下一代重演悲剧,我动笔创作了电视剧《绿太阳》。我把爱的内涵中‘给予、关怀、温暖、保护以及不得已的虚伪……’与‘爱的理解与真诚’放在孩子心理天平两边,让孩子自己判断选择。”[17]

此前,秦文虎与袁静合著的电视连续剧《精豆子外传》是替孩子向成人世界呼唤理解的一部作品。该作品获奖之后,北京少儿工作专家曾提出:“仅仅呼唤理解就够了吗?《精豆子外传》呼唤爱的真诚了吗?”秦文虎由此意识到:“理解”和“爱的真诚”是不能画等号的。从《精豆子外传》的替孩子向成人世界呼唤“理解”,到《绿太阳》的为孩子的人格尊严向成人世界发出呐喊,可以说秦文虎的儿童文学观得到了升华。

(二)把教育性、知识性、思想性融入趣味之中

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秦文虎的儿童文学作品富有较强的趣味性,他十分注重把教育性、知识性和思想性融入趣味之中,因此深受小读者的欢迎。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蕴涵着浓厚的“童趣”、“理趣”和“野趣”。

“童趣”即是展示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特有的快乐。儿童的天性是快乐的。他们总是希望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在戏耍中宣泄快乐。童趣往往产生于儿童们天真烂漫的幻想。文学评论家邢广域在评论《球迷小总统》的文章中,指出:“‘球’体本身就是个不安于静止状态的‘动’物。活泼好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儿童对于球的喜爱至迷,正是一种天成的契合。幼稚却又不安分的个性,面对老成稳重的这个地球,总想挑逗嬉戏一番——这就难免捅娄子。小的溜儿地总捅娄子,即被誉为‘小总统’!——真是孩子气十足的幽默。一个‘球迷小总统’,在与球的迷恋过程中自编自导自演出无穷无尽精彩绝妙的话剧。可见,作者在选材上就别具匠心——抓住了一个最能展现儿童性格的题材。”

在人物语言运用上他的多部作品都具有新鲜、明快,富有童趣色彩。在中篇小说《金钥匙》中塑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两个男孩子的形象——又精又嘎的小涛和又淘又尥的小飞。尤其是他俩捉蟋蟀的一段对话,作者运用了“擩”、“斗”、“泚”、“扑”、“追”等动词,把两个野小子捉蟋蟀的有趣情景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凸显出童趣语言的生动性。

秦文虎的《有趣的觅踪行军》《弹弓子和窗户勾》《太阳伞下的失窃案》和《死湖的秘密》等都是充满童趣和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让小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快乐。

“理趣”则是表现儿童个人志向、爱好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如在获得“80年代少年形象”全国征文一等奖的小说《雁群高高飞翔》中,作者就塑造出一个具有独立创造思维的新少年李晶的形象,并把思想性和人生哲理融入意趣盎然的人物情节中。

小说描写教导主任苏波带领初二1班同学跑步,跑得很慢,同学们有劲使不出来,跑得无精打采。苏主任看见一队大雁飞过来,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你们看这些大雁飞得多齐,你们要向大雁学习啊!”此时中学生李晶却反问道:“大雁有什么了不起?天一冷就往南方逃跑;暖和了,它又飞回来,一点克服困难的精神也没有。这是集体逃跑,有什么值得学习的?”“飞在最前面的头雁,不一定飞得最快;排在最后的那只大雁不一定飞得最慢。如果让大雁自由飞,准比排队飞快得多,您信不信?”李晶的逆向思维,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学生的聪慧、机智、爱动脑筋和善于思考。当天下午,学校团委书记针对李晶的发问,做了有益的思想引导:“听说你早晨发了一番高论,主张大雁自由飞,爱飞多快飞多快。如果大雁乐意听你的指挥,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一次,李晶又有了高见:“我想,一只孤雁不管飞得多快,也是很难飞到目的地的。我还想到登山运动员,如果一个人攀登,是不能把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

秦文虎通过《雁群高高飞翔》这部作品,既表现出80年代的中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集体本位的思想方法,又辩证地引导当代中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评论家夏康达在作品研讨会中谈道:“我感到大雁的启示是很深刻的,中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集体主义和发展个人的能动性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正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儿童特色与人生哲理结合得挺好。”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秦文虎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内心的奥秘。在他创作的《童星启示录》中,就凸显了他深入挖掘小童星不为人知的闪光点的那一面。如津门童星王小楠获得了1988年第二届全国华罗庚数学金杯赛天津小学组第一名,然而,他又是个有名的“淘气包”。秦文虎巧妙地找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着重写出了这个数学小天才浓厚的好奇心、喜欢动脑筋以及绝顶聪明的特点。如小楠在家里见什么拆什么,新玩具、钢笔、手表、电动剃须刀、手电筒等,什么都敢拆。爸爸要揍他,他说是“研究研究”。又如,他好奇自行车胎里的气是从哪儿打进去的,胎里的气为什么跑不出来,什么东西有这么大本事,能把气关在车胎里。于是,便出现了他拧老师自行车气门箍的事。王小楠又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听说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能背下圆周率小数点后边一百位,他也要练。爸爸说他背不下来,他说:“茅爷爷做得到,我也敢做。”没过三天,小楠给父母一口气背完了圆周率小数点后边的一百位,一个数也没错。在读者眼里,这样的数学小天才,才是可爱、可信、可学的真实的童星形象。秦文虎善于从许多所谓“坏孩子”身上,寻找到超乎寻常的美。这种探宝式的采掘贯穿了他儿童文学创作的全过程。

“野趣”就是野外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孩子们喜欢到野外去郊游,向往接触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秦文虎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溢着孩子们渴求的新奇的野趣。野趣题材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野趣”题材的文学作品弥补了学校课堂教育的不足,通过阅读,把儿童放归大自然,让他们体味探险的艰难滋味。儿童文学的“野”味也有益于塑造勇敢、强悍的民族性格。如秦文虎创作的《癞蛤蟆蛋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夜间冒险到野外洼地里观察癞蛤蟆的习性,研究出一种治猪喘病的特效药的故事;《神秘之夜》讲述了几个孩子森林探险的故事;《琼琳仙洞》讲的是孩子深入溶洞,发现史前文明,并发现玛瑙矿的故事;《水乡晨曲》讲了改革开放初期孩子们研究并饲养珍珠贝的故事;《叮叮当当海底探险记》写的是惊心动魄的深海探险奇遇;《死湖的秘密》讲了几个孩子为印证史书记载的巨大陨石曾坠落在原始森林,他们便去森林探险,发现黑色的死湖,四周树木被烧焦,岩石也是黑色的,湖水里没有鱼虾,他们得出结论,死湖就是400年前巨大陨石坠落所造成的。故事中写出了旷野的壮美,生命的震撼,自然的魅力,道德的力量,历史的沉重,时代的精神,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神奇、瑰丽的自然世界。作品中记述了孩子们在大自然探险中的奇遇、奇趣、奇思与奇想。每一个新发现都蕴藏着作者灵感的火花。他带着孩子们在新奇的世界里遨游,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中享受到“野趣”带来的愉悦,以此铸造孩子们勇敢顽强的身心。

1996年,秦文虎与王振智合著的长篇小说《泳王》获得中国文化部全国第三届“蒲公英”优秀作品奖之后,58岁的秦文虎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由于脱离教育岗位多年,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已经缺乏足够的了解了。此后,他便转入了成人文学创作。

1997年后,秦文虎开始用戢斋、戥人、钟洁、史明等笔名发表作品。十多年来,他发表了长篇传记文学《作家袁静隐蔽战线革命传奇》和以原中共中央警卫部长、中共北方特科创始人、吉鸿昌将军入党介绍人吴成方为传主的《戢光忆语》,完成了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真玉》三部曲:《趋光》《赤地》和《血泉》的初稿,其中35万字的长篇小说《赤地》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度荒时期,以佟笑冬为代表的几个革命知识分子抵制“浮夸风”、“共产风”的坎坷经历以及错综复杂的爱情传奇故事。小说情节跌宕,催人泪下。书中塑造了佟笑冬、陆偕元、郑小芙、梅英等追求真理,顽强维护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形象。有评论家称该书是真实历史的再现[18],称作者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19]。秦文虎也在数十年的文学创作中,享受到了创作生活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