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在北京拿到留京名额|前途:机会和工作的本质

如何在北京拿到留京名额|前途:机会和工作的本质

时间:2024-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正的难点是要拿到社会单位的留京名额。一般来说,只有国家的部委及直属单位每年才会有一些这样的进京指标。像cctv这样的用人单位,虽然规模庞大,但是因为级别隶属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之下,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进京指标,对于外地生源,等于这条正常的分配之路已经堵死。虽然事实证明,很多漂在北京的人一样混得不错。突然有一天,《中华英才》通知我去笔试。突然有一天接到了电话,说是去《中华英才》参加面试。

如何在北京拿到留京名额|前途:机会和工作的本质

你能在应者如蝇,强者如云,摩肩接踵的人才招聘会上找到真正的工作机会吗?一般来说在这种招聘会上应聘成功的概率不大,因为很多单位都采取内部人推荐的方式,即便有一些适合你的岗位,竞争也是空前的激烈。还有些单位根本就是把招聘会当成了企业形象的推展会。

不过,世事无绝对,我的第一份工作,还真的就是在人才招聘会上寻觅到的。

我是1997年毕业,因为种种原因,毕业后考虑留在北京,不过,本科生要想正式留在北京有一个关键性的条件,就是要分别拿到学院社会单位的留京指标(研究生只需要社会单位的留京指标)。学院的留京名额相对容易一些,毕竟对于学校来说,首要的是毕业生的分配率,校方也希望能有多一些的学生留在北京工作。真正的难点是要拿到社会单位的留京名额。一般来说,只有国家的部委及直属单位每年才会有一些这样的进京指标。像cctv这样的用人单位,虽然规模庞大,但是因为级别隶属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之下,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进京指标,对于外地生源,等于这条正常的分配之路已经堵死。

留校当然也是一条出路,而且学校可以解决户口的问题,但是,能留校的一般也都是总评分数第一第二的学生。要想正经八百地留在北京(不是所谓的“漂在北京”),对于绝大多数出身于一般家庭,且无权无势的学生来说,真是有登天之难。

虽然事实证明,很多漂在北京的人一样混得不错。不过,当时对于涉世未深的我们来说,户口依然有如一道巨大的沟壑,谁也不想自己的户口被发回原籍,打回街道。

我是从同学那里听说国际展览中心正在办一个招聘会,就和宿舍的几个同学相约而去,去的时候才发现,招聘会已经举行了一两天,我们去晚了。一进招聘现场,闷热污浊的空气就扑面而来。很快你就会发现劳动力在等待选择时的可怜,偌大一个展览中心,人挨人,人挤人,挤得水泄不通,挤得就像上班高峰时的公共汽车。这里看不出知识的尊严,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士、硕士 博士们,在这里沦为人肉。很快我和同学就挤散了。

我已经记不起来那一天自己带着几份简历,投出去的并不太多。因为去晚了,很多招聘展位早已经人去摊空,不过这并不能削弱大家的热情,更多焦渴的目光更加倍地集中在了剩余不多的职位中,每家还在招聘的展位前都聚集着一层层的人,比人还多的是摞起来的简历。

不只如此,很多单位则在桌子上立上了一块牌子,明确地写上了各种条件,比如“只招收男生”、“不能解决户口”,好不容易我挤进了一个和自己的专业多少相关的媒体单位的招聘展位——《中华英才》杂志社正在此招聘记者,一问说是可以解决户口,但是只接收硕士以上学历。

混乱之中,我把简历递了上去,招聘人员也没多看,就收了。

回到宿舍,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应聘得失,有的同学一份简历也没有能够递出去,他们准备得也确实不是很充分,简历大都只是一张纸。

当时有一个同学知道我把简历投进了《中华英才》显得有些吃惊,他说他也注意到了这家单位,可是人家明确说了只收研究生。他帮我总结:就是因为简历做得厚,才得到的机会。

几个月后,当我已经到《中华英才》报到了,当时招聘我的人还在说:“咦,当初我们是只准备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怎么把你这个本科的简历收了?想起来了,你简历做得那么厚,还以为你是研究生呢。那天人多也没来得及细看,就让你漏进来了。”

浑水摸鱼将简历投给了《中华英才》,其实心中并没抱什么指望。回来之后,每日还是忙着四处找单位,甚至监狱的看守工作我也考虑过,因为说是可以解决户口(很自然,在最初找工作的时候,人是很难避免投机心理的)。

突然有一天,《中华英才》通知我去笔试。题目是当场写一篇你最熟悉的人物的二三事。我记得我写的是我尊敬的师长 路宝 君,因为有真情实感,自己觉得写得还不错。

写完之后,当日无事便回去了,等了两个礼拜没有下文,心中觉得没什么戏了。(www.xing528.com)

突然有一天接到了电话,说是去《中华英才》参加面试。当日的情景,迄今印象深刻,本来以为闯到了第三关,应该把握颇大了,去了才发现竟然有上百号应聘者在等待老总一一面试(这已经是经过筛选了,据说那次应聘一共收到了上千份的简历)。我亲眼看到应聘现场的上百号人不是人大的研究生,就是北大双学位,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女孩的话:“我是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国际政治专业,后来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的北大国际经济专业的双学位……”

本来我还觉得自己颇有实力,现在才觉得卧虎藏龙,如此人才济济,一问用人单位一共能招几个人,结果心中凉了大半截,工作人员说,一共只招4个应届毕业生,其中只给两个解决户口。

也就是说,机会只属于百里挑一的幸运儿了。

这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帮了我的忙。

前面说过,应聘者要注意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而且态度要诚恳而谦虚。一位姓彭的工作人员,对我印象还不错,就一起聊了几句,当时旁边还有两个人大学经济的女研究生,有意无意地,彭说道:“在咱们单位,工作干得怎么样很重要,但是,让领导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一刹那,我知道了这场游戏的规则。这是我那一天所听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如果要想把握住这一次机会,彭的话就是对我最重要的一次点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由局内人说出来的“标底”。

我看了一眼那两个人大的同学,她们眨着眼睛,也许并没有在意彭所说的这句话,我开始知道自己的竞争策略了。

面试的时候,我和总编说了很多,总编也问了我很多关于杂志的看法。不过,最重要的应该是下面的这一句,这是我当时有意说的,所以直到今天还记得。“我相信今天来应聘的人,每一个人的才能都足以胜任这份工作,只是看谁更加幸运。我不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我会是最合适的一个。您知道,优秀和合适是两回事。优秀的人很多,但是优秀的并不一定就是合适的……”

说这话的时候,我注意到总编眼镜背后的目光一亮,心里知道已经离成功不远了,因为我知道我看到了总编的底牌,而我手里的牌是以实力当后盾的。

当我工作了几年之后,我常常在想,那一天如果没有彭的那句话,也许我的人生走向就会完全不同。彭是对我生命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后来当我和彭成为同事的时候,我也依然对彭相当的尊敬和尊重。因为他曾经是我的“贵人”,所谓的“贵人相助”,其实往往就是一句话,虽然彭本人可能早已忘了那天他说的那句话了。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应聘之日,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处于知己而不知彼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谁能先于所有的竞争对手,知道总编手中握有的牌,谁就赢得了竞争的先机。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个解决户口的应聘者,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毫不出众,但以勤奋给总编留下深刻印象的社科院的研究生。

我的应聘成功固然有幸运的因素(比如更优秀者有了更好的机会,从而将这个机会让给了我),但是,其实也有必然。竞争中的成功,几乎少有侥幸。随着涉世日深,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很多时候都不是大人物,而是关键时刻的局内人。应聘有如一场战争,有时候一条信息就足以使人占据巨大的优势,而情报,是所有战争获胜的关键。

请记住:如果你在为寻找工作而焦头烂额、身心疲惫、手足无措之时,一定不要忽视或轻视用人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也许你所需要知道的最要命的一句信息,就含在他们的口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