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流连于学校计算机房的时候,我遇到了几个贵人,当时我只是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一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好像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碰到了一个技术性的难题,于是向周围的人请教),我认识了一个在旁边上机的高我几届的师兄,他并不是我的同门师长,而是管理科学系的高手——他叫田剑云。我当时对他的崇拜单纯而简单,就是一个菜鸟对于一个真正的计算机高手的敬仰,知识在他的手中散发着魅力,我就看他特别顺眼。而他也确有大哥的风范,经常指点我,不厌其烦。毕业后,他分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为重要的是,他无意中的一番话对我日后的求职和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约是在我大三暑假实习的时候,当我第一次拿着一份简历诚惶诚恐地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还在复兴路老的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大楼里办公)去投石问路的时候,田剑云接待了我,他拿到了我只有一两页纸的简历后,不由眉头一皱:“怎么这么薄?”他拿手一比画,“我们单位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子一沓子的求职简历,这种一两页纸的简历根本就没有人看。”
我一看他的手势,心头就凉下半截,他接着说,“你不是以前发表过一些文章吗?全都复印下来,装订到一起,能放上去的资料和证书全都要放上去,别管有没有人看……等重新做好了再把简历拿给我。”
虽然,最终我没有能够去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过,田师兄的一番教导,还是使我茅塞顿开。简而概之,就是“简历一定要厚,证书一定要多”。难以置信的是,这条简单而淳朴的法则,竟然真的帮我敲开了职业的大门,虽然那是后话。(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每个用人单位对简历的标准和认识是不一样的,这一招如果是去应聘外企,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外企的简历自有一套标准的模式。)(www.xing528.com)
听了田师兄的高论之后,我回到学校开始秣马厉兵,准备弹药。每天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能再给我的简历增加一点料。我那时已经在一些报纸发表了一点文章,有了一些社会实践的经验,取得了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证书,几届学校学生会的干部证书。有了非计算机专业的等级证书,成为了预备党员,后来又通过了国家和北京市的公务员资格考试,我还去考了一个驾照(虽然几乎是四年之后,它才发挥上用处)。
最后,我把它们一古脑儿地复印下来,充塞进我的简历之中,是的,现在,简历看起来足够厚了,我要用它去敲门了。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并不是一个形式主义的倡导者,而从某种程度而言,简历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人四年大学生活积累下来的总结,因此,这个积累越早开始就越好。然而,如果你已经来不及从头积累了,那你就得想点出奇制胜的点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