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诗人批评家眼中现实之痛

诗人批评家眼中现实之痛

时间:2024-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疼痛,让一个诗人以批评家的目光审视现实诗人蒋楠印象野松温文尔雅中带着几分幽默,温和沉稳中又带着几许忧郁;在笔耕不辍中,去触摸美学的醇度和生活的浓度,戮力践行疼痛诗学观,重构精神元素与诗歌文本。作为一名诗人,他已以批评家的目光去审视现实,以医生的手段去诊断现实了;而作为一名批评家,他仍以诗人的浪漫情怀去抒写生活,仍以医生的天职去把脉现实。

诗人批评家眼中现实之痛

疼痛,让一个诗人以批评家的目光审视现实

诗人蒋楠印象

野松

温文尔雅中带着几分幽默,温和沉稳中又带着几许忧郁;在笔耕不辍中,去触摸美学的醇度和生活的浓度,戮力践行疼痛诗学观,重构精神元素与诗歌文本。这是我对诗人蒋楠及其诗歌的总体印象。

认识诗人蒋楠,缘于我在2004年底接触网络诗歌,开始在一些诗歌论坛行走,其时,口水诗似正泛滥成灾,而蒋楠坚持以意象语言咏唱,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甚浓、闪烁着智者批判思想光芒的诗歌,很快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首《虚拟一块菜地》:

城市的心脏仿佛停止了搏动

钢筋混凝土枕着我的脊骨

我在里尔克的秋日

里睡着了

都市立交桥下面

搁浅一艘古船

桅杆上梳理羽毛的孤雁

鸟瞰故土深处的幽谷

谷底綄纱的少女

迷失在一幅油画

东莞,在七宝一居侧面的稻花村

我有一块菜地

那荷锄而作的青衣女子

是我柏拉图式的情人

我在我的菜园里,用忧郁元素

构筑现实主义的蓝图

一枚坚果的种子在石头上

罂粟般羞涩地绽放

神魂颠倒的醉猫,锋利的瓜子

伸了过去。来不及欣赏

这场尘世间脱胎换骨的美

梦幻的软件

沉淀在浮躁的东莞。

在蒋楠的生命中,似乎总有一种承受不住的痛。诗人以他内心诸种“忧郁元素”去虚拟一块心灵菜地,诗意地表现了他在现代工业化城市里,对中国传统诗学所推崇“自然境界”的一种向往,对柏拉图式情人、精神家园的追寻。真正的诗人总在为人类灵魂守夜,在众人醉了的时候,他必须异常清醒。所以,在喧嚣浮躁的“钢筋混凝土”里,蒋楠十分怀恋那种正在或已经远逝的“田园”格调,灵魂深处对“美”的追求更加执著。诗人在绿色田野渐失、高楼大厦遍生的新兴工业都市里,嗅到了附着其上的躁动与不安气息,深感灵魂的脊骨正被庸常生活纠缠着。他被一种几近窒息的疼痛感击中,仿佛戴上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无法不跟随如蚁的漂泊者穿行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欲要隐遁,只能梦幻般徜徉在近似天堂的“玫瑰宴席”上;欲要放逐,只能无奈地选择到“里尔克的秋日里”睡一觉,只能在睡梦中去构想他完美的精神王国,去塑造他心仪的青衣女子。而在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之时,唯将“梦幻的软件/沉淀在浮躁的东莞。”在这首作品里,已初现浪漫主义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意绪了。

之后,我开始在各种诗歌网站和博客上大量地阅读蒋楠的诗歌,还经常跑到东莞去与他一起喝酒,常被他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所感染。在醉意微熏中,蒋楠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他的一种源自现实社会的疼痛,一种对人生世相的悲悯感喟。由于蒋楠的诗歌总是力求“贴近现实、走向大地”,故厚重、深沉的气息常氤氲其间,读者如深情咀嚼之,必会有共鸣的眼泪。这是因为,他总是不自觉地伸出中医学硕士的手,去给现实之病体把脉,并作出诗人的诊断,试图用另外一种语言来治疗这个社会病体之痛。然而,作为一名驱使形象化语言表达内心情状的诗人,他的感性思维又多多少少地纠缠着他的理性判断,这就无形中形成了诗人与医生两种身份合一的尴尬与矛盾。这种尴尬与矛盾催迫着他在一个时期沉下心来,大量、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史哲典籍,各种诗学、美学名著、各种流派大家的诗歌作品,尔后,再杀个回马枪,携带着他充满雄辩激情和闪耀批判思想光芒的十四行诗卷《城市的灰色记忆》,长诗《黑铁时代的碎屑》、《贼风》和数篇诗歌评论鸿文再次闯荡“诗江湖”,赢得了众多受众的喝彩声。而此时的蒋楠,最真实的身份除了诗人、医生之外,还是一名诗歌批评家。作为一名诗人,他已以批评家的目光去审视现实,以医生的手段去诊断现实了;而作为一名批评家,他仍以诗人的浪漫情怀去抒写生活,仍以医生的天职去把脉现实。这种特殊却又浑然天成的气质在蒋楠的身上,散发出颇富人性色彩的光芒:在冷峻的理性认知里,总有浓浓的温情;在深沉的感性体验中,总有直面生活的睿智。当这三种身份合并一体,熨帖在诗人的肌肤深处之时,一个人秉其天然的道德操守就让他发出了良知呐喊!这呐喊的背后,是诗人的“为人”精神在诗性天空的真诚流露!尽管这种良知呐喊在诗坛之外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是,相对于那些只会一味追求个人名利地位的所谓“纯粹诗人”,所谓“专业评论家”,他的勇于担承,他的悲天悯人,他的真诚抒唱,已令他无愧于诗人和诗歌批评家的称号了。

当我获得他惠赠的诗评与诗歌合集《在灵与肉的钢丝上滑翔》之后,更真切地感受到他濡满心灵之血的诗歌及评论,所呈现出来的强烈的疼痛感受和感悟。这些具有一定震撼力的诗文,也是他与诗人龙克共同倡导、创建“疼痛诗学”的有效践行。所谓“疼痛诗学”,蒋楠如此认为:“任何时代,公众对某一社会群体都怀有特定的人格期待。在商品、消费主义考问人类生存欲求的‘后物欲时代’,诗人集体的‘还乡意识’淡薄、‘疼痛感’丧失,正是公众对诗歌这类文本缺乏信心的根本原因。”“‘痛感’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承载它的是不断的创造。面对变幻无常的生活与生存空间,我们的“痛感”每一天都在不停地被刷新,诗化语言始终凝结在我们的思想与血肉中。我坚持认为,有什么样的‘痛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语言,在诗写者的笔端流淌。”(见蒋楠所著《“诗歌之乡”与“疼痛之上”》一文)他还不断地将之挖深拓宽延伸:“‘疼痛’是通过身体说出来的话语,是一种用来戏剧性地表达内心情状的语言,是一种自我精神与灵魂的凸现与倾诉。”一言蔽之,就是“在身体与城市、梦寐与现实冲突的范式里,寻求精神救赎与终极诉求的支点。”(见蒋楠所著《在灵与肉的钢丝上滑翔》一文。)蒋楠认为,“疼痛”是与“救赎”、“终极”、“诉求”密不分割的。纵观蒋楠近年来的诗作,都是他带有“救赎”性质的思考,忘却“疼痛”之后的诗意地“诉求”——让语言在心灵的沙滩上温存之后,丰盈地站立起来,诗化地铺开另外一个世界,这可使他在彷徨、不知归路的途中诗意地“还乡”,诗意地栖居。

尽管在物欲占据了人们心灵大部分领土的今天,诗歌在大众的主流视野“缺场”,在边缘地带踯躅,其所承负的教化功能正在隐退,但这仍无法阻碍具有社会道德良知的诗人,通过诗歌针砭时弊与呈示悲悯。蒋楠从四川大巴山腹地来到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广东东莞生活和工作,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但由于他又一直自觉地将自己与城市拉开一定的距离,以独立者的姿态去观察和思考,故他对都市繁华景象背后的种种诟病,有着直入本质的思考,也因直入本质的思考而令他倍感疼痛。这种直入本质的思考所引发的疼痛,应看作是作为“医者”的蒋楠对社会精神诟病直入骨髓的把握而产生的不安、恐慌与忧虑。于是,“不平则鸣”的心理促使诗人“不愤不悱”,不发不足以吐胸中块垒,终以一组十四行诗《城市的灰色记忆》尽情倾泻。在这组诗作中,诗人蒋楠以敏锐犀利的言语、极具意义的象征手法来表达他深沉的理性思考。在这组诗作中,诗人蒋楠以敏锐犀利的言语、极具意义的象征手法来表达他深沉的理性思考。蒋楠以城市为象征体,以城市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为楔入口,去剖析存在的矛盾本质,以及让人痛心疾首的病根:情变、婚变、抢匪、盗贼、暴徒、政客、鸨儿、艺伎,以及畸形的医患关系、劳资关系……等等,这些“绽放”在社会病体上的“恶之花”,让诗人的心隐隐作痛——在欲望的魔掌伸向城市肌理之时,诗人除了无限哀伤和慨叹,又能做些什么呢?

催生爱情的魔法舞步

像陌生的词语走出身体

凌乱地踏进速爱时代的城门

纤体和丰胸广告幻生错觉

郁闷的霓虹灯掩盖了城市的病容

——《城市动漫

欲望的街车轧得城市快感般呻吟(www.xing528.com)

一部野史粗粝的音符在巨大的和声中相遇

我们穷尽一生的心性在别人的梦中舞蹈

没有土地的伴舞更够不着城市的腰身

——《城市欲望在线》

诗者与医者合一的身份,让蒋楠比一般诗人更感性,也更理性地或探窥反刍历史,或抚摸审视现实。但由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灵魂高蹈的诗学批评家,较之一般的社会批评家,有着更为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神,真、善、美、假、恶、丑在其美学道德标准里,有着更为细致和敏感的规范。这催使他总是对社会诸种不文明现象,或是裹挟在文明外衣下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进行冷峻审视,鞭辟入里地批判——

爱神死了。死于房价,死于香车宝马

男人们穿上合法婚姻的围裙

轻抚神祗上几粒郁闷的灰尘

情爱饥饿的尖峰时刻

灶台上燃起深蓝的火苗

在触碰到社会的诸种痛症之后,“普济众生”的职业宗旨又让蒋楠对我们当下悲剧性的社会产生怜悯之情,忍不住要“盘腿打坐在线装的《内经》上/试图因袭拯救心灵天堂的处方”。可是,那也只能是诗人的一厢情愿而已。但无论如何,作为诗人,作为医生,蒋楠已尽职尽责了。他向我们捧上的以浪漫主义激情抒写现实的组诗《城市的灰色记忆》,由30首十四行诗组成,如一部低沉而又高昂的乐章,以感性与理性兼融并蓄的冲击力,震撼着处于现实生活漩流中的人们的心灵鼓膜;又如黑夜中的一颗孤星,以哲者的思想光芒,照亮和启迪了那些在庸常生活中混沌灰暗的灵魂。也可以说,《城市的灰色记忆》是一部中国现代城市史诗,它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明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佐证的人文资料。我更相信,这组批判性较强的吟唱诗作,其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高山流水般的热抒情,已给当今中国推崇冷抒情的诗坛,带来一股强劲的冲击波!

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强烈的忧患悲悯意识,是中国传统诗道的重要内涵,也是一名优秀诗人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和人格力量。一个诗人如果只站在人间苦难的“场外”,作残酷“竞技赛”上冷漠的看客,而没有体贴入微的洞察、充满友好的关怀、博爱和对超越存在的终极诉求,欲让其诗作具有青铜之质,达到时代人文思想的高峰,只能说是一种奢望。我发现,颇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诗人蒋楠,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催使他不断地追问社会存在的本质,追问众生苦难的根源,像屈原那样,背负苍天厚土赋予的精神使命,悬崖而歌,临江而唱。然而,他的吟唱并没有像屈原那样直白地表露心怀,而是在失去象征的时代,运用大量极具现代象征意义的意象,将社会的种种怪相,经过思想的过滤、理性的沉淀和感情的熔铸后,亦即,经过心灵的炮烙煎熬后,用十分隐喻却又不失酣畅的笔法将其表现出来,在诗歌艺术的高峰展现他飞扬的神采。如长诗《黑铁时代的碎屑》,就是诗人通过对社会华丽表象下的丑恶的揭示,将批判的投枪刺向世界灰暗的心脏:

人们在啃食祖先的骨头

猛怪的目光掠过悬浮的生命意识

人要歼灭人性

男人们滴血的刀尖上

溅落亲生骨肉的魂魄

女人把碎尸后的男人

当成了花草的肥料

人在人的领地霸占财产

鸟在鸟的天际争夺食物

这种裸露的、血淋淋的、泯灭人性的社会现实,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不同的是,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所批判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而蒋楠所批判的是工业化时代的浮躁与迷惘。这首诗句犀利尖锐,语感坚硬粗砺,诗意旷远的长诗,其凝重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相融相洽,堪称中国当代诗歌竞技场上的一大奇绝。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蒋楠的诗歌世界里,诗不仅仅是感性的、审美的,也是睿智的、理性的,诗的自由灵动表现因有思的凝重深刻,更显其深度、厚度和力度。这种包孕着深浓感情又透射着智性光辉的诗歌,已将艺术的美学真谛发挥到出神入化之境,那么,其所拥有的恒久生命力也是必然的。

曾几何时,因一些无知国人受某种利益蛊惑或驱使,而对我国传统中医学发出否定甚至极尽诋毁之声音,并上演了一场“告别中医”的闹剧后,作为中医学硕士的诗人,心灵之膜备受击打,倍感疼痛,忍不住挺身而出,为捍卫国学国粹而摇旗呐喊,奋然写出了捍卫中医的诗歌文本——近200行的长诗《贼风》。诗中所批指的“贼风”,实为既叛逆良心又不忠于辩证唯物主义,在追求名利至上、数典忘祖、拚弃科学、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偷袭剽窃的人群中盛行一时的一股学术歪风,一股淫斜之风。正如蒋楠在《贼风》的前言所说的:“中医学理论是人类长期同病魔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用古代哲学思维方法解释人体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是阐释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共存的理论。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会被一股蓄谋已久的‘贼风’刮倒吗?!”在这股“贼风”狂刮,哗众取宠,试图“诱时代中风”,侵害社会、国家、民族的精神肌体之时,我们的热血诗人蒋楠,

唯有:

顺手取下神农氏挂在

悬崖上的药锄和背篼

煎好麻沸散,举起

华佗开颅的斧头

我为欺世盗名的时代

望闻问切

是的,那些佩戴着各种光环的所谓“学术权威”们,为了获得个人最大的利益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哪里还记得作为一个国人应有的良知和责任?哪里还记得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对国家和民族尊严的维护?哪里还记得作为一位“学术权威”对挺起脊梁做学问应持的风范和气度?在别有用心的人正导演着“一场思想的瘟疫”,“还要高举化学成分的火炬/烧毁整个民族的信仰”之时,医生“坚守对天下苍生无疆的大爱”的天职,让诗人蒋楠伸出了他行医的右手,去把脉那些病体,去救赎那些患了沉疴重疾的灵魂。在这首长诗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诗人之剑所指向的,则正是躲藏在这股“贼风”背后的种种丑恶,以及深层次的社会道德机制。他那不卑不亢、不媚不俗之英雄主义气概在诗的结尾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力排众议,从杏林奇葩里

摘下天地的大美,裹藏

安宫牛黄丸的锦囊,走进了

这帮高烧不退的人

也许,这首长诗的力量和作用有限,未必能阻止那场“思想的瘟疫”的漫延,甚至无法让取缔中医的“贼风”静息,但是,诗中直刺时代肿瘤的思想锋芒,则将长久地辉耀在读者的心灵上空。在我的阅读范围内,这首以雄奇的想象、深邃的思索、渊博的学识、密集的意象、纯净的诗句、纯美的语感、高洁的意境铸就的长诗,至今仍是捍卫国学中医、捍卫道德良知、捍卫信仰责任、捍卫真善美的惟一具有无限诗性张力的诗歌文本。

近年来,蒋楠还凭他深厚的理论功底,为蓝紫、龙克、周瑟瑟、野松、杨然、雨散、百定安、楚中剑、陈自川、蒋明、胡有琪、江雪、熊隆重、侯平章、青鸟、林兰英等诗人的诗歌文本写了大量评论,并为胡海洋、谢莲秀、李盛昌、马云洪、陶青林、映铮、黄良鉴、王锡文等作家的散文、小说作品写了不少评论,甚至为画家李再喜先生写了画评,并在这些评论文章中逐渐形成了他的“疼痛诗学精神”。通过对诗人心灵的探究把握,去拓展诗歌作品的诗性空间;从人类社会自身存在的种种现象,去触及事物的本质,并用诗的语言,深层次地表现自己对社会存在的悲悯情怀。他的评论文章同样激情磅礴,纵横捭阖,大气沉稳。

萨特说:“艺术家就是他作品的总和。”海德格尔说:“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本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家的本源。”因此,也可以说,诗人就是他诗歌作品的总和,诗歌作品就是诗人情感本真和诗人本质的体现。在批判性的诗歌和诗歌评论写作中,蒋楠已自觉地构建或塑造独具个性的诗歌品格和批评品位。愿他在继承我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基础上,不断吸纳世界现代诗学美学,继续努力践行他的诗观:“在精神领袖的流放地,探究疼痛诗学的奥义,挑战诗与思的极限,将诗写给百年后的读者”,继续在“灵与肉的钢丝上”高蹈地滑翔,而且滑翔得更高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