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带钩名称及来源解析,详尽文献证明

带钩名称及来源解析,详尽文献证明

时间:2024-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带钩的名称,依文献的记述可知,最初单称为“钩”,见于《左传》、《国语》、《管子》等书。钩或带钩,不论在古文献、出土遣册、钩铭等方面看,名称是比较明确的。带钩带钩,束带之钩,带上之钩,带钩应当是个很正式很贴切的名字。带钩的古称,有研究者认为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所以有些学者据此认定,因为用于胡服,带钩又从胡名,有犀比、鲜卑、饰比、犀毗、胥纰等名称。

带钩名称及来源解析,详尽文献证明

带 钩 的 名 称

古物的研究,常常会涉及古物的名称,而且首先就需要给研究的对象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是一个代号,但又不是一个简单的代码,应当包含应有的信息。古物如有自铭,那问题就比较简单了。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叫不出名头的器物,实在没法了可能就按器物特征取一个含糊的名称了事,这对史前研究而言,一般是可以如此处理的。但对历史时期的器物,应当尽可能确定一个恰当的名称,当然最好的名称就是它本来的名称,即历史名称。

得到器物的古称,可以有几个途径,一是古物的自铭,二是文献记述。文献记述可能要费一些考订,那是纯文本的记载,与实物比照时要避免错讹。我们在这里说到的带钩的名称,好在既有自铭作依据,也有文献作参照,所以比较容易确定。但也并不是说研究者的意见就非常一致了,也还有一些纷争。

带钩的名称,依文献的记述可知,最初单称为“钩”,见于《左传》、《国语》、《管子》等书。在出土带钩中,也有自铭称为钩的,如江苏丹阳东汉墓出土带钩,自铭“永元十三年五月丙午日钩”[2]

“带钩”的全称,似始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记鲁“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这是说的管仲箭射齐桓公的事,也是春秋史上的一件大事。本系列有专文说此事,说“一枚带钩写定了一段春秋史”,可以参照阅读。

因为有些研究者认为带钩最早是用于胡服的,所以带钩又从胡名,有犀比、鲜卑、饰比、犀毗、胥纰等名称,这些名称分见于《楚辞》、《战国策》、《史记》和《汉书》。带钩及其相关器物名称之争,与研究带钩的起源和消亡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有必要作些探讨。

确定带钩的名称,考论它有没有别称异名,觉得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认定这种束系革带的有钮钩状物原来就称为“钩”,它应当是带钩的省称。值得注意的是,“钩”的名称不仅早于“犀比”,而且早于“鲜卑”,有关记述见于《国语》、《左传》及《庄子》,如《国语·齐语》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又如《庄子·胠箧》记:“窃国者侯,窃钩者诛”所云“钩”。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时代属战国中期,墓中出土的楚简有遣册记述随葬物品,其中有两枚简文就直呼带钩为钩,如简202记:“一组带,一革,皆有钩。”又见湖北江陵望山2号楚墓遣册文字,第2简文为“一缂带……一玉钩,一环”。这里的钩,都是指带钩。与带钩并提的环,是用于带钩勾挂的配套用具。

在稍晚一些的文献中,也可以经常见到径称带钩为钩的例子,例如《淮南子·说林训》记:“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又《泰族训》说:“带不厌新,钩不厌旧。”

当然文献所指,有时也不便与实物相吻合,可能也会生出新的争议。因为单称为“钩”,有时难免会有歧义。考定带钩名称的最直接的证据,当然还是带钩的自铭,我们确实见到出土铭文带钩也自铭为“钩”的。如前引江苏丹阳东汉墓出土的错金铜带钩,镌铭为“永元十三年五月丙午日钩”。又见江苏泰州新庄东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铜带钩,用金丝为铭曰“五月丙午钩”。吉林省榆树县刘家乡出土东汉错金银铜带钩,腹面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新近在湖北郧县李营出土的三国时期神人抱鱼铜带钩,钩背中部钮前有篆书“丙午神钩位至公侯”八字。在传世的自铭带钩中,也见到称“钩”的例证。如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著录二件铭文带钩,一件铭“丙午神钩君高迁”,另一件铭“丙午钩君高迁”,都是确定不移的证据。(www.xing528.com)

作为一个器名,“钩”在单独出现时,确实会引起一些误读。我们过去在阅读“双钩”、吴钩、巴蜀之钩这样的名称时,确实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好在古人并不总是将带钩省称为“钩”,至迟从司马迁的时代起,“带钩”一名的全称就已出现。东汉及两晋,都有全称“带钩”的书写文字,如:

《史记·齐太公世家》:“射中小白带钩,……桓公中钩佯死,以误管仲。”

《列子·力命》:“射中小白带钩。”

《新序》:“管仲射小白中其带钩。”

《祥异记》:“长安民有鸠飞入怀中,化为金带钩。”

梁书·夏侯详传》:“得金革带钩。”

钩或带钩,不论在古文献、出土遣册、钩铭等方面看,名称是比较明确的。这样的名称大致起于东周中期,迄于隋唐,基本上伴随了整个带钩在中国历史上的使用时代。当然,魏晋以后文献中提及带钩都只是一种历史的回顾,实际上带钩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带钩带钩,束带之钩,带上之钩,带钩应当是个很正式很贴切的名字。学界在考古发掘和研究中,一般都取带钩一名描述束带之钩。

带钩的古称,有研究者认为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唐人注犀毗,认犀毗为“革带钩”。犀毗见于《汉书·匈奴传》,唐颜师古注“黄金犀毗”,以犀毗为“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所以有些学者据此认定,因为用于胡服,带钩又从胡名,有犀比、鲜卑、饰比、犀毗、胥纰等名称。其实这一系列的名称,所指并非是带钩,关于这些特别的名称,我想留待下一文中再细作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