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革带佩钩之法
带钩是带上所用之钩,古时主要用于束带。战国经秦至两汉时代,带钩使用非常普遍,而且多用于束系革带,这一类属于腰带用钩。虽然在其他场合也会使用带钩,但在革带上却是最常使用,而且用法也比较固定。我们来看看古代革带采用怎样的方式佩钩,也看看不同时代在使用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带钩在革带上的佩用方法,如果没有直接的图像资料,我们想要探出究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也许会通过推测替古人设计出许多的方法来,但很难会有确定的答案。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从出土的许多古代雕塑品中,还有一些如墓室壁画等古代绘画作品中,我们就能直接观察到革带佩钩之法。当然也须得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观察,不然也会是视而不见,因为带钩出现在雕塑品和绘画上的目标实在是太小,很容易被忽视。
战国艺术品中见到的带钩束带造像
从战国时代的一些雕塑艺术品上,我们发现了可以了解带钩使用方式的一些细节。当时普遍的做法应当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多数都是在右手端,钩弦向外,与腰腹弧度贴合,钩首勾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河南三门峡上村岭5号战国墓出土跽坐人擎灯铜灯,洛阳金村出土战国畜神铜造像,河北易县出土战国铜人造像,都是采用同样的方法用带钩束系革带,造像上勾挂腰带的带钩有细致的刻画。
秦俑佩钩示意
佩钩束带的秦俑
秦俑佩钩细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秦俑,则有佩钩的更集中的发现,对了解秦时带钩的用法,提供了大量直观的材料。秦俑以军士俑为主,军士俑都束革带,一般有革带必有带钩。秦俑腰际都塑出腰带,带头和带尾在前腹位置用带钩勾挂。带钩置于带头,带尾上有带孔,带孔一般为三个,也有的为两个或四个。带钩勾挂的方向是带头居右,带尾居左,钩首从左侧带尾孔中由内向外穿出。(www.xing528.com)
秦俑所饰带钩样式丰富,有的以动物为题材,有的以器具为题材,还有的以乐器为题材。动物题材带钩有鱼尾形、飞鸟形、鸭形、蝌蚪形等,乐器题材带钩有琵琶形和琴形等。有一带钩作武士奔刺状,雕一勇士身体前倾,双手握长矛作刺杀状。这些带钩都以同样方式勾挂,钩体固定在右手端的带头上,钩首从左手端的革带穿孔中钩出。这是秦俑带钩的普遍使用方法,勾挂时有比较固定的方向,大多是钩首向左,系带时以右手执钩,左手执带头,将钩首纳入孔中。秦俑所示带钩大部分为右手端固定钩钮,钩钮在左手端仅见个别例子。
佩钩束带武士俑(徐州汉墓出土)
带钩束带汉俑(成都出土)
汉代时革带佩用带钩,形式与方法与秦俑并无不同。如江苏徐州发现的汉代武士俑,腰间绘出带钩束带,与秦俑束带样式相同,也是右手端为钩钮,钩首向左勾挂。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上的束带官吏像,也用同样方式以带钩束带。四川成都东汉崖墓出土男舞俑和男坐俑,都是长袍束带,带钩横在腰间,与秦俑所见带钩勾挂方法相同,钩首无一例外是向着左手方向。
另外在洛阳出土一尊战国时代拱手人铜造像,虽然也是系带挂钩,不过腰带为一环套形,钩钮与钩首都是勾挂在环套两端,这也许表现的是丝带的勾挂方法,不像革带是用孔勾挂。不论是孔挂还是套挂,带钩使用时都非常便利。
我们见到的这些例证,都是一人一带一钩。其实带钩束带有单钩法,也有并钩法,有时会双钩并用。如河北邯郸百家村3号战国墓中,两具骨架都有配钩的带环,而且都是双钩并挂一环,是少见的例证。河南辉县褚邱2号战国墓中,人骨腰部出并列的2枚带钩。又在山西长治分水岭25号战国墓中,发现4枚并列放置的等长带钩,钩背还有鼻穿,4钩并联使用。传世和出土带钩中还见到双钩或三钩连体铸造的宽体型,这也是对那些单体多钩并用法可能存在的一个最好的说明。
带钩的钩面一般都有精美的纹饰,不过再精美的带钩,在钩入革带孔中后显露得并不多,但庄子说“满堂之座,视钩各异”,勾挂在革带上的带钩的样式,也一定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应当也是主人身份的一个象征。
从大量出土资料观察,带钩的使用方法在东周秦汉时代并无明显变化,大概是因为带钩的构造变化不大,它的作用没有变化,所以用法也没有什么改变。当然也还有特例存在,古代带钩勾系革带,还采用一种钩挂圆环的方法,我将这方法称为“钩环配”,让我们在后面的文字中再作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