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中之王与王者之钩
先圣先贤论说带钩,无不是以其小而言之,它确实是一类不起眼的小物件。不过就是这类小物件,本身也有大小之别,而且大小之间的差别还很大。大者为“王”,考古发现有钩中之王,自然也见到一些王者之钩。
带钩的大小,表现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一是等级特征。我们先来看带钩大小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由此也能看出带钩在体量上演变的脉络。
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玉带钩,大小差别虽不是很明显,但也有了一定差别。良渚玉带钩形体一般较小,最短3厘米,最长也不足10厘米,一般长5~7厘米上下。在良渚文化玉器中,带钩是形体较小的实用玉器之一。
春秋时代的带钩以小型为主,长度一般在2~8厘米,最长的略超过10厘米。到了战国早期,与春秋的情形相似,带钩仍以小型为主,多见水禽形。战国中期常见的带钩有水禽形和琵琶形,也有曲棒形和长牌形。带钩的长度出现较大变化,类型不同,规格也明显不同。水禽形带钩很小,有的仅长2厘米上下。琵琶形带钩大多属长钩类,它的大量出现使长带钩的比例有了增加,一般全钩长度都在10~14厘米左右。长牌形带钩集中在楚墓中出土,长度都在20厘米以上。战国晚期带钩常见的有水禽形、曲棒形,长牌形只见于三晋地区。小型带钩长度2~6厘米,中、大型带钩有的超过20厘米。
战国双钮大带钩
1、2. 长牌形带钩 3. 棒形带钩
战国长牌形带钩(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西汉早期带钩的种类与规格,同战国晚期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西汉中晚期的带钩有向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包括琵琶形钩在内,长度一般在2~8厘米,超过10厘米的不多。(www.xing528.com)
到了东汉时期,带钩的大小差别明显,既有长仅1.1厘米的小钩,也有长过20厘米的大钩,10~15厘米长的带钩比西汉时期在数量上有很大增加。这一时期最长的1件带钩出自河北定县中山简王刘焉墓,玉质,长21.8厘米,截面方形,中部方钮,龙首虎头形尾,琢磨光滑,是玉带钩中的精品。虽然长过20厘米,但放到战国晚期比较,也算不上是很大的带钩。
体量较大的带钩,表现出明显的高等级特征。虽然不能说大型带钩都属上流社会用品,但整体而言,恐怕应当是这样的。当然地位高的人也有可能用较小的带钩,不过这时带钩的等级又由它的质料或做工体现出来,金钩玉钩通常形体并不很大,却常常为高级贵族使用。春秋墓中见到这样的金钩玉钩,一般就是大型墓葬出土的。
上面提到的出自河北定县中山简王刘焉墓的带钩,算是一件高级别的带钩,是汉钩中的钩王,也是王者之钩。
战国时期的钩中之王,可以数出的也不只一件。说到这样的钩中之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1件特大型长牌形带钩。这件带钩置于死者棺内头左侧,全钩呈弓形,长46.2、宽6.5、厚0.5厘米,可算是一件少有的巨钩。钩体嵌金丝和金片为凤鸟纹,钩首为龙头形,用金丝金片作龙眼龙眉。为着更加稳固,钩背铸有两个错金钮[4]。这是考古所见最长最大的带钩。推测墓主当为楚王级,这件带钩为名副其实的钩中之王,也是毋庸置疑的王者之钩。
战国中山王鎏金钩(河北平山)
战国中山王镶金银钩(河北平山)
近年出现在拍卖市场的“九镶带钩”,引起过广泛关注,甚至被称作“第一钩”。主要是因为钩体既大且长,达到28厘米。带钩钩体为长牌形,正面镶嵌了五块纯金螭龙金块和四块和田玉,通体错金银,钩体为铸铁。有人推测此钩应为王者之钩,不过要称为钩中之王,还有些许勉强,它比起望山楚钩来,要短16厘米。
当然这件九镶带钩,可能也属楚钩。相同的带钩在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曾有出土,时代属战国中期,墓中出土的楚简有遣册记述随葬物品,其中有两枚简文就直呼带钩为钩,而且指明是铁钩。这件楚钩也是长牌形,与那件九镶带钩的造型与工艺相同,如出同一工匠之手。九镶带钩拍卖时的定年比较模糊,是因为人们忘记了长台关楚墓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