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董浚仪大梁氏带钩,带您领略汉时风雅

古董浚仪大梁氏带钩,带您领略汉时风雅

时间:2024-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浚仪的仿品大梁氏带钩,其中一定会有高仿,虽然并不能确定是什么样式,但一定精美无比,不能太过于光素。记入《陈留风俗传》的浚仪大梁式带钩,没准就是像辉县固围村那样的带钩。汉代时那些仿制的大梁式带钩,说不准某一天也会发现,兴许也会确认一二件,当然这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此也只是立此存证而已。

古董浚仪大梁氏带钩,带您领略汉时风雅

汉时仿古董:浚仪大梁氏带钩

当古董鉴赏和收藏成为时尚,仿古董也就有了大行其道的机会。现代社会的现阶段,正是古董风刮得非常强劲的时刻,仿古董风行也是很自然的了。这个道理放在古代,也大致出不了多大的圈,古人也喜好更古老的古董,仿造出的更古老的古董也会受青睐,仿制古董的行业也就自然会蒸蒸日上。

爱好古董在中国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国人素有好古的雅风,喜收藏,兴赏鉴。还有些记忆的青铜时代文物收藏已成传统,殷商大量埋藏占卜用的甲骨档案,周代王室显贵以名器重宝传之子孙,这就是两类收藏之法。据《尚书·顾命》所述,周康王即位时,有宝器陈列,其中有武王诛讨用的赤刀、胤之舞衣、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等,作用是壮威吧?周王室还设有宝器管理机构,称为王府和大府,东周洛阳设立的宝器专藏机构名为守藏室,有簿录登记,其功能已经有点类似于国家博物馆了。此外在王室宗庙和其他府库,也有文物重器收藏,可以看作是保存传统的所在。

这样的传统在秦汉以后各代得到弘扬,帝王宫室都有收藏古物的机构,汉代的天禄石渠二阁和兰台,都是文物和图书宝藏处所,《史记·封禅书》说武帝时宫中就收藏有齐桓公铜器。晋代宫中收藏古物的场所称为武库,史载武库因一次意外火灾,烧毁了不少历朝的珍宝,其中包括汉武帝刘邦斩杀白蛇用过的宝剑,还有孔子穿过的鞋子等。由此看来,武库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一定非常丰富。

大概从南朝时起,除王室以外,私人收藏也蔚为风气。《梁书·刘之遴传》说刘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藏品中有一器似瓯,上有金错文字,时人不识,也许就是战国铜器。他还挑选古器四种献于东宫太子,器上多铭有作器年代,三件为秦汉时物,一件居然是“外国澡灌”,铭“元封二年,龟兹国献”字样。这个澡灌可不是平常的物件,本是佛教僧侣的洗濯用具,汉武帝元封时,龟兹国进献澡灌,显然等同于说彼时彼地佛教已经传入。由这一器具这一记述追寻佛教的早期传播,更可领略文物赏鉴的意义。

传世古物真品,数量总是有限,为着弥补这个缺憾,于是仿品应运而生。以往我们依据文献记述,得知至迟隋代时社会上就兴起了仿作古器之风,而且仿制技术也已经相当不错。史载有个叫何稠的人巧思过人,他不仅博识古物,同时也精于仿制,作品居然与真品无异(《隋书·何稠传》)。到了唐代,文物鉴赏水平又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古物辨伪的专家,如一个叫刘蜕的就曾辨识出伪造的齐桓公铁盎。

那个何稠,其父善于斫玉,因为家传的原因,“稠性绝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有一次波斯国献来织造殊丽的金绵锦袍,隋帝命何稠仿制,结果他织出的锦居然比波斯国的还要美。当时国中琉璃技术几近失传,一般匠人都不敢用这个心思,可是何稠用绿瓷进行仿制,仿品与真品无异。

近读相关文献,发现在何稠以前,中原一带古董的仿制技术已相当成熟。比如汉代,在好古之风的吹拂中,假古董也成批涌现,古董仿制显然已经产业化了。读《太平御览》录《陈留风俗传》一则佚文曰:“浚仪,周时梁伯所居国都。多池沼,时池中出神带钩,到今其民象而作之,号曰大梁氏钩焉。”这是说在俊仪之地,这个曾作为周时梁国国都的地方,水池中常发现古时精致的带钩,当地人到现在还在仿制这种带钩,人们称之为“大梁氏钩”。

浚仪,西汉置县,地当今河南开封,属陈留郡,所以《陈留风俗传》记录了这件事。《陈留风俗传》早佚,为汉人圈称所著,是一部早期的地理著作,所以一些内容在《水经注》的引述中得以保留。(www.xing528.com)

圈称这个名字有点特别,姓圈名称字幼举,东汉末陈留郡人,《隋书·经籍志》著录汉议郎圈称撰《陈留耆旧传》二卷,又《元和姓纂》引录圈称撰《陈留风俗传》,二传均亡佚,郦道元《水经注》等书中有佚文凡四十余条。关于浚仪的得名,圈称就留下了解释,《水经注·渠水注》引《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这真是有些味道,这个地名也是因“仿造”而得,那会儿古董的仿制蔚为风气,也就很好理解了。

汉代浚仪的仿品大梁氏带钩,其中一定会有高仿,虽然并不能确定是什么样式,但一定精美无比,不能太过于光素。既然要仿制,一定不会是汉代常见的样式,或许属中原战国式带钩,而且是精中之精者。圈称特地提到那里曾是周代梁国的都城所在地,都人曾经拥有的带钩,品质应当是上乘居多吧。

查河南开封城中及附近出土之战国带钩,未见出色精品。而迄今所见魏国带钩最美者,当属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魏国贵族墓出土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带钩用白银制作,通体鎏金,钩身铸兽首和凤鸟,钩身正面嵌3枚白玉玦,玉玦中心都镶有半球形琉璃彩珠,钩首用白玉琢成雁首形。这是少见的战国带钩精品,同时采用多种工艺,取用多种材质制成。战国中期以前魏国列为七强之一,甚至于与秦国抗衡,曾经攻占秦河西之地,也有过灭中山、大败齐军、攻占楚国大梁的战绩。魏国后来迁都于大梁,地即今河南开封,王侯们进入新都时一定都束系着华美的带钩,像辉县固围村那样的带钩也一定被带到了大梁。

记入《陈留风俗传》的浚仪大梁式带钩,没准就是像辉县固围村那样的带钩。汉代极少见到那种极品带钩,所以一当有了发现,真有可能萌出仿制的念头。汉代时那些仿制的大梁式带钩,说不准某一天也会发现,兴许也会确认一二件,当然这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此也只是立此存证而已。如果仿品的品质超过了原品,我们恐怕就很难加以区别了。

另外还要提到的是,汉时浚仪出水(因为发现在池沼中)的古董并不只是带钩一种,还有所谓“大梁式剑”也名噪一时。《水经注》说,“梁国多沼,时池中出神剑,至令其民像而作之,号大梁氏剑”。那时的仿品,除了带钩,还有长剑,这仿大梁氏剑说不定也风靡一时。南朝时梁武帝萧衍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也称是“大梁氏剑”,正如《剑记》所记,“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以象闰月”。一剑象征一个月,这不是作武器用了,象征季候而已。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线图(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魏国贵族墓出土)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魏国贵族墓出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