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弋夫人:荣辱系一钩
古代带钩一般为男子所佩,不过有一个与带钩相关的故事,却发生在一位少女身上,而且故事还非常悲情,这悲情也写就了一段重要的历史篇章。
这一段历史与汉武帝有关。武帝驾崩前一年,他预感到自己来日已经不多,于是命画工画了“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将这图画送给了霍光,希望霍光一帮大臣辅佐他最小的儿子刘弗陵当皇帝。因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身亡,太子位虚悬未定,武帝在三个儿子中选定只有七岁的小儿子弗陵为太子,这也是很无奈的决策。可是那局面是“子幼母壮”,为着防备太子的不过20多岁的年轻母亲钩弋夫人重演祖上吕后称制的历史,武帝找借口狠下心处死了这未来的皇太后。
就在这血腥的背景下,小小的太子刘弗陵继承了皇位,成为西汉第八位皇帝,就是汉昭帝。
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本为河间人氏,赵姓。当年武帝巡狩经过河间,有望气者说此地有奇女子。武帝急令寻找,使者带来一个美貌非凡却一手握拳的二八女子。女子这收起的拳头从来就不曾打开过,武帝并未费力就为她展开了指掌,女子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又传说女子拳开后掌中握有一枚玉带钩,因此又称“钩弋夫人”。拳夫人入宫进为婕妤,称赵婕妤,居钩弋宫,大受武帝宠爱。大约是因拳夫人也称为钩弋夫人,所以就有了钩弋宫这个怪异的宫名。
太始三年钩弋夫人生皇子刘弗陵,又号“钩弋子”,说是怀孕足有十四个月。武帝说古时帝尧也是十四个月才出生,钩弋子同帝尧一样,于是决意将钩弋宫的宫门改名为“尧母门”。这后世的尧母钩弋夫人,因子而贵,那会儿一定是风光无限。
一次意外的相遇,几年专情的宠爱,可是在生死抉择关头,一切都烟消云散。拳夫人掌中的带钩,给她带来钩弋夫人的名号,带来了堂皇的钩弋宫,也给她带来了皇儿钩弋子,还带来了这意想不到的悲情结局。
钩弋夫人死于云阳宫,传说“殡之而尸香一日”,在夜色中被草草安葬。武帝虽是作出了这残忍的决定,心中却依然思念钩弋夫人,还为她在甘泉宫修筑了一座通灵台。有一只青鸟常常往来台上,人说是钩弋夫人来看望她的小儿来了。
小小的刘弗陵即皇位后,追尊生母钩弋夫人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为太后修云陵重葬,并拨三千户守护陵墓。唐人张祜有诗说:“惆怅云陵事不回,万金重更筑仙台。莫言天上无消息,犹是夫人作鸟来。”所咏史实,正是被追尊为皇太后的钩弋夫人的遭际。
《史记·外戚世家》、《汉书·外戚传》和《汉书·孝武钩弋赵婕妤传》对这一段历史都有记载,不过详略不一。在《列仙传》中明言钩弋夫人是因武帝“发手得一玉钩,故号焉”,钩弋之称,一定是因为手中那枚玉带钩的缘故,只是正史中没有明文。《括地志》提及因钩弋夫人命名的钩弋宫,说“钩弋宫在长安城中,门名尧母门也”。
在《括地志》中也提及钩弋陵,说“云阳陵,汉钩弋夫人陵也,在云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孝武帝钩弋赵婕妤,昭帝之母,齐人,姓赵。少好清静,六年卧病,右手卷,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佳。武帝持其手伸之,得玉钩,后生昭帝。武帝末年杀夫人,殡之而尸香一日。昭帝更葬之,棺但存丝履也”。这是比较全面的记述,特别提到了钩弋夫人手中的玉带钩。(www.xing528.com)
对于钩弋夫人来说,真的是荣辱系于一钩。是拳中的那枚带钩,使她获得武帝的宠爱,也使她过早地走上了不归路。爱恨交加,一个莫名的“子幼母壮”的理由,就褫夺了她年轻的生命,有谁能理解她那一刻的复杂心境?
依《列仙传》和《括地志》所述,钩弋夫人拳中所握的是一枚玉带钩。西汉时代通用的带钩,依然是以铜制为多,也有不少是玉钩。两汉玉带钩的使用地域比战国时已有明显扩大,除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外,华北、西北和岭南地区也都有出土。
西汉玉带钩出土数量较多,形体变化多样,制作工艺也比较精致。除了数量不少的体现明显战国传统的方体形和琵琶形素钩,也有一些类同战国及秦时的曲棒形钩。还有相当多的异形钩,钩体变化多端,附加雕饰非常精美。
汉代玉带钩的钩首较之战国多数大且长,也是以龙首和禽首为主。钩体装饰除阴刻几何纹饰,开始出现浅浮雕与透雕蟠螭和凤鸟等纹饰。在广州南越王墓和河北满城汉墓这样的王级墓葬中,都发现多件精致的玉带钩,都是汉代玉钩中的上品。
东汉时玉带钩发现不多,曲棒形和琵琶形钩与西汉时期没有明显区别,精致的带钩极少见到。
玉带钩中有一种体方有棱,有四棱形,也有少数为多棱形,多数为方钮,归为方体形钩。这类带钩工艺相对较为简省,一般不加琢其他纹饰。方体形玉钩从战国早期开始见到,战国至两汉多见。战国时期的方体玉钩,在河南、湖北和浙江都有发现,形体较小,一般长度在4~6厘米之间。汉代的方体玉钩,造型与战国相去不远。安徽巢湖放王岗墓葬出土多棱体青白玉钩,龙首,钩体窄长。广东肇庆松山出土四棱方体灰白玉钩,鸭首,极似战国同类玉钩风格,长仅4.4厘米。
玉体金钩(南越王墓出土)
琵琶形玉带钩
棒形和异形玉带钩(西汉)
战国早期已有素体琵琶形玉钩,两汉琵琶形素钩各地均有发现。属于西汉时期的有出自江苏铜山小龟山的青白玉质鹅首形钩,有陕西长安杜陵陪葬墓的青白玉质龙首形钩。琵琶形玉带钩形制仿自铜带钩,也是汉代玉钩中见到的较多的一类。
玉带钩有时与玉环配套使用,有时考古能见到与带钩同时出土的玉环,我们称之为“钩环配”。
玉带钩中的琵琶形钩一般形体不大,钩弋夫人所在拳中的带钩,也一定是较小的那种,也许长不超过5厘米。
仔细想一想,没有钩弋夫人,没有那一枚带钩,还会有那一段流血的宫廷史么?没有钩弋夫人没有昭帝,武帝之后的那一段汉史又会怎么写成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