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革带用钩:死者骨殖位置初步论定方式

革带用钩:死者骨殖位置初步论定方式

时间:2024-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我们将此种用途的带钩称为“革带用钩”。判断出土带钩是否为革带用钩,一般看它在死者骨殖上的位置便可初步论定。否认带钩用于束系革带,而一概称之为衣钩,显然是不对的。

革带用钩:死者骨殖位置初步论定方式

二、 革 带 用 钩

要确定带钩的用途,一是利用文献记载,二是凭借直观材料,如古代塑像和画像等,三是根据带钩在墓葬中出土的位置以及共存物关系。有关带钩的古文献记载很少,专述其用途的文字更无一见,所以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考古材料。

现在通称的带钩,用途较多,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它也正是由此而得名。因此我们将此种用途的带钩称为“革带用钩”。《梁书·夏侯详传》记“役万人浚仗库防火池,得金革带钩”,可见古人亦称此钩为革带钩。

判断出土带钩是否为革带用钩,一般看它在死者骨殖上的位置便可初步论定。这种带钩一般横向置在死者腰腹部,如洛阳烧沟发现在墓主腹部的有七枚[27]。同类带钩在安阳大司空发现两枚[28];河北易县燕下都发现数枚[29],西安半坡发现四枚[30];邯郸百家村3号墓一人骨腰部横置两枚长带钩,同出一玉环,另一人腰部也横置两枚长带钩,57号墓殉人腰部也横置并列的两枚带钩[31];河南辉县褚邱2号墓人骨腰部也见并列的两枚带钩[32]。以上均属战国时代。在河南洛阳、辽宁旅顺、山西浑源、四川西昌、成都、山西孝义、甘肃武威贵州威宁等地的汉墓中也见到很多放置在死者腰部的带钩[33]

考古所见上述人架腰腹部出土带钩的例子,有一些明确报道带钩横置在腰部,为革带钩无疑。但从现有资料看,墓葬中发现的带钩大部并不是放置在人架腰腹部,不少是出在头、 颈、肩、胸、腿、足和身侧部位,也有远离人骨的,与其他随葬品混置在一起。这些带钩,有的可能是革带钩,由于某些丧葬习俗的关系,钩与带没有系于死者腰部,而是解开置于近旁。《荀子·礼论》谈到当时人死敛的情形说:“设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证明死者未必束腰钩带。不过很多人还是要将带钩用于随葬,带到冥间备用,《三国典略》就记有借钩随葬的事。必须说明的是,放置在死者附近或墓室其他部位的带钩,并不全是革带钩,其中一部分另有用途,这正是后文所要讨论的。

革带钩究竟如何使用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方法。

1. 比较普遍的用法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一般为右手端),钩弦向外,与腰腹弧度贴合,钩首钩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1975年出自河南三门峡上村岭5号战国墓的跽坐人漆绘铜灯的俑人(图一),还有传出洛阳金村战国墓的“六畜神”铜造像(图二,2),以及河北易县燕下都发现的战国铜人造像(图二,1),都有采用此法钩挂的带与带钩[34]。同样的例子还有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所出短褐俑,腰腹束带,以钩穿连(图三)[35];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所出男舞俑和男坐俑,都是长袍束带,横向挂钩,俑腹带钩钩系的革带还长出一截,吊荡腹前,写实生动(图四)。另外,洛阳还出土过一尊拱手屈膝的铜人造像,系带挂钩,腰带似为一环套形,钩钮与钩首分挂在环套南端(图二,3)[36],我们把它也归入以上一种用法。这种用法可称为“单钩法”,束带时只用一枚带钩。

图一 跽坐人漆绘铜灯

图二 战国时代使用带钩的铜造像

2. 将两个或更多相同规格的带钩并联起来使用。考古发现有两件及以上的带钩并排在人架腰腹部的例子,如上述邯郸百家村战国墓有三具人架腰横双钩,辉县褚邱2号战国墓人架腹部有并列的两枚带钩。山西长治分水岭25号战国墓发现四枚并列的等长带钩,钩背除钮以外,中部还有一方环形鼻穿(图五,1),它们显然是并联使用的[37]。日人长广敏雄所著《带钩的研究》一书中也收录了一件附加方环形鼻穿的带钩(图五,2),该书还著录了一件连体带钩,钩首有三,钩体合一[38]。并用带钩与连体带钩是为了改进带钩的张力,增强负荷。此法可称为“并钩法”。(www.xing528.com)

3. 带钩并不直接穿钩在革带上,而是在革带一端先置一环,钩首挂在环上。钩环有铜、玉、骨、玛瑙等几种。河南汲县山彪镇6号战国墓铜带钩与玉环同出,5号墓铁带钩与骨环同出,郭宝钧先生曾断定钩与环是组配使用的[39]。洛阳烧沟战国墓有一人架腹部的钩与环相接,安阳大司空131号战国墓人架腹部附近铜带钩压在一玉环上,山西孝义张家庄14号汉墓人架腰部玉带钩与玉环同出。这些带钩与共存的各种套环显然是配合使用的[40]。带钩的这种使用方法还未见造像一类的写实例子,湖北江陵望山楚墓遣册并载革带、玉钩和玉环,可以看作是这种用法的佐证。此法可称为“环钩法”。

图三 临潼秦始皇陵俑坑出土陶俑

图四 成都天回山东汉墓出土陶俑

图五 附加方环形鼻穿的带钩

1. 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

2. 长广敏雄《带钩的研究》著录

此外,也有的墓主人兼采并钩、环钩两法,如邯郸百家村3号墓的两具人骨,都是两钩配一环(一为玉环,一为铜环)。如果细分的话,这可以列为第四种用法,是一种派生用法。

部分带钩用于钩系革带,这已是没有疑问的了。《淮南子·说林训》所云“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 的汉代景象,那是可信的。否认带钩用于束系革带,而一概称之为衣钩,显然是不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