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一点阳光:分类带钩

分一点阳光:分类带钩

时间:2024-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质料方面的分类以钩体采用的原料为准。因保存不易,在数量上没有铜带钩见到的多。大多数铁带钩锈蚀严重,目前还无法作深入全面的研究。以上三式带钩形体都不大,均属小型类。

分一点阳光:分类带钩

二、 带 钩 的 分 类

大多数带钩造型简单,但都有钩首、钩体和钩钮三个部分,也有个别的异形带钩无钩或无钮。钩首与钩体的连接部位可称为钩颈,与钩首相对的另一端为钩尾。钩体正面为钩面,常饰以各种纹饰或者铭文。钩体反面为钩背,背上作钮,钮由钮柱与钩体相连接。钩钮表面称为钮面,有时饰纹。带钩各个部位过去没有确定的名称,研究不便,现在这样定名,也不一定完全合理,以后还可以进行修改(图一)。

带钩的分类,可从质料、工艺、造型几方面进行,这里侧重于质料和造型。

图一 带钩各部位的名称

1. 钩首 2. 钩颈 3. 钩体 4. 钩面 5. 钩尾 6. 钮柱 7. 钩钮 8. 钮面 9. 钩背

制作带钩的原料以铜、铁为主,也有金、银、玉、石等。关于质料方面的分类以钩体采用的原料为准。

金质带钩 春秋晚期的秦国(彩图一)和齐国已经使用黄金制作的带钩,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出土2件[21](图二,3),陕西凤翔高庄10号墓出土1件[22]战国早期的随县曾侯乙墓出有金带钩4件[23](彩图三)。西汉时期也有金带钩,江苏涟水三里墩(图二,1、2)和铜山小龟山(图二,4)就有出土,制作十分精美[24][25]

图二 金带钩

1、2. 江苏涟水三里墩 3. 山东临淄郎家庄 4. 江苏铜山小龟山 5. 广东广州

银质带钩 战国早期的山东曲阜鲁墓就有出土,其中一件作猿猴攀枝的造型,十分生动,还有一件为琵琶形,首尾均作兽头形[26](图三,3~5)。银带钩在战国中期的中山国墓葬中也有出土,作浮雕禽兽形[27](彩图一二)。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晚期墓出土一件包金嵌玉银带钩,浮雕有兽首、夔龙、鹦鹉,嵌玉玦和料珠,为鸭头形玉钩首,无钮,长18.4厘米,制作精良[28](图三,2;彩图一三)。南方的新莽墓和东汉墓也有个别银带钩出土[29][30],但工艺不及西汉以前(图三,1)。

图三 银带钩

1. 长沙五里牌 2. 河南辉县固围村 3~5. 山东曲阜鲁城

铜质带钩 出土最多,从春秋中晚期流行到魏晋时期,以后还有零星发现(彩图四)。

铁质带钩 战国早期的秦墓中开始见到[31],与铜带钩大致相始终(彩图八)。因保存不易,在数量上没有铜带钩见到的多。大多数铁带钩锈蚀严重,目前还无法作深入全面的研究。

玉质带钩 玉带钩始见于春秋秦墓[32],春秋晚到战国初的宋国勾敔夫人墓也有出土[33]。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和曲阜鲁墓(图四,12、13;彩图二)也有发现[34][35],汉墓中时常也有制作精美的玉带钩出土[36~42](图四,2~3,5~11;彩图二一~二六),东晋墓葬中偶尔也有发现[43]。河南泌阳官庄北岗3号秦墓所出的一件玉带钩,首尾为龙头形,体饰勾连雷纹,长19厘米,分10节做成,中穿一条金属扁柱,每节都可以活动[44],这种玉作双料工艺品实属罕见。

图四 玉带钩

1. 广东肇庆松山 2、3、8~10. 河北满城 4. 湖北汉阳蔡甸 5~7. 江苏铜山小龟山 11. 河北定县北庄子 12、13. 山东曲阜鲁城

石质带钩 出土很少,最早的是陕西凤翔八旗屯战国早期秦墓出土的两件[45]。湖南长沙砂子塘和南门外西汉墓曾出土滑石带钩,显然是专制的明器[46][47]。西晋时还能见到石带钩出土[48],制作粗俗,工艺价值不高。

骨质带钩 见于报道的几件骨带钩几乎都属战国时代。河北石家庄市庄村遗址出土两件骨带钩,兽头形钩首,刻叶片纹和对三角纹,还有曾作过镶嵌的小凹坑(图五,2、3)[49]洛阳西郊M1所出的一件骨带钩,制作和纹饰与前两件基本相同,只是钩首处无钩,两侧刻有斜槽代钩(图五,1)[50]。在洛阳古粮仓还出土一件属于战国的牛角质带钩,可惜首尾均已残断[51]。(www.xing528.com)

木质带钩 目前仅发现二三件,一件出土于江西贵溪战国早期的越人崖墓,长22厘米,系用一木棒前凿一槽后加一柱钮作成[52]。此墓包括佩剑在内的随葬品均为木质明器,可能是葬俗关系,所出木带钩似无实用价值。北京明定陵出土过木质和藤质带钩,恐怕只是一种玩赏品,也不一定会是实用器[53]

图五 骨带钩(1~4)和琉璃带钩(5)

1.洛阳西郊 2、3.河北石家庄市庄村 4.山西侯马牛村 5.广东广州

其他质料的带钩还见到少数的琉璃带钩和陶质带钩[54][55],它们也应排除在实用器之外。

从造型上看,带钩有型式之分。长广敏雄将他所见的带钩划分为大、中、小九型,即:大型:琴形、棒形、络龙形;中型:匙形、鸟形、琵琶形;小型:虎形、小钩及其他。他的一些分法已为人们接受[56][57],本文采取了其中比较合理的一些意见,作了重新分类,大体区分为以下八式:

Ⅰ式—水禽形。钩体似鸭腹形,鸭嘴形钩首,钮近尾端。大多素面无纹,有的仅在钩首处饰以眼目图形。另外有一些飞禽形带钩也可归入此类,有展翅与合翅两种。

Ⅱ式—兽面形。钩体以浮雕和镂雕的兽面为特征,背面与钩钮相对,钩颈一部分为杆状。

Ⅲ式—耜形。本文归入耜形的带钩过去常称作匙形,钩体连接钩颈的一边一般略为平直,其他三面呈椭圆弧形或多边形,钩颈为略长的杆状。钩体大多有镶嵌镂错的几何纹饰。

以上三式带钩形体都不大,均属小型类。

Ⅳ式—曲棒形。钩体为比较均匀的棒形,一般都不太粗壮,呈明显的弓形弯曲,大都素体无纹。

Ⅴ式—琵琶形。全钩呈反琵琶形,钩体大小不拘,横截面以半圆形多见,过去被笼统称为琴形,有长有短,以长钩为主。

Ⅵ式—长牌形。钩体呈长方或圆角长方形,一般都比较长大,钩颈钩首细小。

以上三式多数形体较大,属大型类,少数较小的例外

Ⅶ式—全兽形。钩体满饰雕镂的整体兽形纹饰,有的为神话动物。常见的有蟠龙、卧虎、犀牛,还有兔、鱼、鳖、蜥蜴、鹿、蛇、猿猴、狐狸等。除兽形外,另有蜻蜓蜜蜂昆虫形,取材很广。有些带钩一器饰数兽,制作考究。

Ⅷ式—异形。凡在钩体、钩首、钩钮方面不同于上述七式的带钩都归入此类。主要有人形、牛首形、双体形、双钮形、无钮形、无钩形、环钮形、反勺形、双钩形多种。

以上两式带钩在工艺上有较高的价值,其中相当一部分或者纯是一种艺术品,实用价值不高,有的原来就不是实用器。

在八类带钩中,比较常见的是Ⅰ~Ⅴ式,其中又以水禽形、曲棒形和琵琶形最为流行,数量最多。

从工艺制作上分类,带钩又有错、镂、鎏、嵌、刻之别,本文不拟细作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