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 蝴蝶夫人
吉亚卡摩·普契尼(意大利1858~1924)
★一部东西结合的音乐经典
★普契尼平生三大巨作之一
人们常常把普契尼称为“意大利的马斯涅”,他和善于创造歌剧气氛的马斯涅一样,善于创造诗一般的意境。这部《蝴蝶夫人》堪称为最能表现普契尼精神的代表作。旋律大师普契尼创作的这部歌剧的咏叹调和重唱,都是那样优美动听,可见他搜集的若干日本旋律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增添了作品的魅力。
——世界著名指挥家 祖宾·梅塔
1924年11月29日,世界歌剧界陨落了一颗巨星,他就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他是继歌剧艺术巨匠威尔第之后的意大利歌剧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普契尼的音乐以甜美、轻柔著称,他采用了一些老式规则中绝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并使它们听起来令人激动。但是,普契尼从来不把一部“真正伟大”的戏剧配成音乐,他的作品中,绝大多数如《蝴蝶夫人》那样,若不是普契尼的音乐,也许原来的故事早已经被人们忘记了。
人们常说,普契尼最善于巧妙地杀害女人。当然,这是指他作曲的歌剧中的人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事。著名普契尼研究家莫斯科·卡纳在他的著作中说,普契尼的作品中有一种倾向:总是使剧中的女主人公饱受折磨。他那部最流行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为她所爱的人受苦而死。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坚贞、“美得超凡脱俗”的蝴蝶夫人的形象。作为一个女性崇拜主义者,普契尼将剧中的女主角作为一种典范来塑造,她具有崇高坚贞的信仰,并且生活中一切行为均围绕这一信仰。她纯洁而又胆怯,既柔弱又刚强,含蓄的感情中交织着对平克尔顿强烈的爱恋,而最后的自杀则让人感到极大的震撼,这是一个超乎常理的人物,也是一个典型的希腊古典式悲剧人物。这种悲剧是超脱于社会、伦理之上的,因此这个歌剧舞台上的人物是富有无穷魅力的,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蝴蝶夫人》成为传世的不朽经典,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歌剧《蝴蝶夫人》共分为两幕,故事发生在日本明治初年的长崎。第一幕开始展示的是一个美丽的庭院,这里将是平克尔顿和巧巧桑(巧巧桑是日语蝴蝶夫人的音译)今后的甜蜜家庭。庭院里樱花盛开,从那里能够清楚地望见长崎港。美国远东舰队海军中尉平克尔顿在拉皮条的哥罗的带领下出场,美国领事夏普列斯随后出场,平克尔顿就要和艺伎巧巧桑结婚。一会儿,巧巧桑一行人登场。巧巧桑家本是士族,父亲因受某案牵连而剖腹自杀,家道中落,沦为艺伎。当巧巧桑和平克尔顿举行婚礼时,从门外忽然闯进一名僧侣,怒斥巧巧桑叛教。这一意外的场面惊散了在座所有的客人,舞台上只剩下泪人儿巧巧桑和平克尔顿,巧巧桑感到自己被大家抛弃了,但是她觉得自己很幸福。
第二幕第一场:3年以后,在巧巧桑的家里。新婚生活像蜜一样甜,但是,不久平克尔顿必须回到美国,临行之前,他答应巧巧桑在知更鸟筑巢之前就回来,然而却一去不回,并且和美国人凯特正式结婚。巧巧桑对平克尔顿的背叛一无所知,她抚养着她和平克尔顿生育的孩子,她和忠实的女仆铃木等待平克尔顿归来。这时,拉皮条的哥罗带公爵上,他想说服巧巧桑改弦易辙,但巧巧桑毫不动摇。夏普列斯劝她为将来着想,嫁给公爵,巧巧桑怒火冲天。知道内情的夏普列斯凄然而去。忽然传来炮声,军舰驶入长崎港,那正是平克尔顿搭乘的林肯号。她匆忙在屋里遍插鲜花,盛装打扮,连打个盹儿也不肯地静等丈夫的到来。
第二场:第二天。一夜未眠的巧巧桑迎来了清晨,铃木劝她到卧室休息。这时,平克尔顿和夏普列斯登场。铃木向他俩诉说巧巧桑期盼之苦,并说明她彻夜未眠等待主人,平克尔顿无地自容,走到门外。凯特进来。一会儿,巧巧桑出场,她看见夏普列斯和凯特,意识到他们来索要孩子。她哀叹道:“要从我身边把一切都拿走吗?多么可怜的母亲啊!”凯特限她半小时之内交出孩子。孤独的巧巧桑跪在佛龛前,拿出父亲的遗物——短剑,抽出刀鞘。她刚要刺进咽喉,孩子跑过来。巧巧桑拥抱孩子,唱咏叹调《可爱的宝贝》,痛哭告别。她把孩子交给铃木,走进屏风,用短剑刺入喉咙。这时,平克尔顿和夏普列斯奔来,巧巧桑向平克尔顿示意,请他照顾孩子,便溘然长逝。
如果以单纯写实手法来表现便会降低它的悲剧价值,使之流于一般的家庭社会及道德观念戏。而《蝴蝶夫人》的戏剧内涵远大于此,正如英国皇家剧院导演帕特里克·杨所说,他试图表现西方是如何侮辱了东方,而东方又如何以高尚的境界使西方无地自容。
——歌剧评论家 刘建伟
普契尼三幕经典歌剧《蝴蝶夫人》以独具匠心的写意手法将观众带入一段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中。歌剧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衬托巧巧桑的艺伎身份,描摹其天真无邪的性格,使这部西洋歌剧充满着东方情致。樱花带雨式的抒情意境,伴随着凄美的音乐,强化着这部悲剧的感染力,使巧巧桑的悲剧命运更为揪心。
——《解放日报》记者 罗 强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小说是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素材写的。小说发表后两年,剧作家大卫·贝拉斯科因在纽约上演自己的作品失败,想换一个剧目。他看到小说《蝴蝶夫人》很受欢迎,销售量破了发行纪录甚至还出了单行本,就将其改写成剧本搬上舞台,果然获得极大成功。话剧在伦敦上演时,时任伦敦科文特花园歌剧院舞台监督的尼尔森认为普契尼也许会喜欢这一素材,就专程把普契尼从米兰请到伦敦来观看演出。普契尼虽然不懂英语,但他立即看中了这一剧目,决定将它改编成歌剧,让伊利卡和贾科萨两人合作改写脚本。脚本创作在1902年春完成,但由于普契尼因车祸骨折,歌剧《蝴蝶夫人》一直拖到1904年2月17日才在米兰首演。普契尼对这部作品充满信心,虽然他历来都不让自己的家属观看自己作品的首演,但这次一反常态,让妻子和姐姐去观看演出。出人意料的是演出情况非常糟糕,口哨声、喝倒彩声连绵不断,以致女主角都泣不成声。即便这样,普契尼仍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信心,他对朋友说,《蝴蝶夫人》是真实的,是会活在人们心中的,不久它将受人欢迎。3个多月后,《蝴蝶夫人》在布雷西亚上演,1905年在伦敦上演,后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不久,该剧即成为世界各国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经典赏析
JING DIAN SHANG XI(www.xing528.com)
蓝色蝴蝶
婉约的日本,纯洁的蝴蝶,爱情激荡的岁月,凄艳动人的结局,巧巧桑在观众的视线中结束了生命,结束了爱情,结束了一切不该结束的美丽。这是一部在东西方的结合点上演绎出来的悲情故事。为了爱情而献身,为了爱情而痛苦,为了爱情而绝望,普契尼用歌剧的形式、唯美的品位,仿佛深情的一指,就这么触动到了每一个观众敏感柔弱的神经。在歌剧中,《蝴蝶夫人》和作曲家普契尼是相得益彰的,提起哪一个,都会带出另一个,这是作曲家与作品之间最完美、最和谐的统一。青春、梦幻、浪漫、悲情,欢愉中的倾诉、绝望中的呐喊,爱情与死亡的搏杀,终结成就的永恒,所有被人们关注的主题,都在这部歌剧里一一呈现。
《蝴蝶夫人》是一个十足的悲剧,悲剧却又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力量。普契尼以敏锐非凡的音乐视角,勾勒出巧巧桑的柔情与绝望。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蝴蝶夫人》的故事显得更加超拔决然。普契尼排山倒海般地写出了《有一个良辰佳日》等著名咏叹调,把整部歌剧推向了一个不可企及的艺术巅峰。
《蝴蝶夫人》故事的场景给予写意手法以极大的创作理由和表现空间,它的大部分场景发生在日本式的房屋里,这种场景本身就能让点、线、面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这种发挥可以使布景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参与在整体表演中,从而与演员一起创造出整体舞台效果。而且,这一手段本身也符合东方文化的特点。
歌剧的主旨,总是要讲一个故事,而这个讲故事的方法就是音乐。音乐成了情节、脉络、冲突的载体,甚至人物的爱恨情仇,一颦一笑都要通过音乐来表达。音乐以从未有过的力量,酣畅淋漓地展现着巨大的魅力。这是一个曾经不墨守成规的音乐家安安静静地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来的组曲。也许看上去,这是为一部歌剧写成的音乐,但是它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歌剧本身,而是充分凸显了音乐的魅力。终于,人们走进剧场,不再只是想要看一看舞台上美丽的女主角巧巧桑,也想感受一下那音乐中的震撼与感动。悲剧爱情,在这个作曲家与众不同的才思中,重新焕发了昔日的光彩。
(佚 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在1858年6月22日生于意大利的路卡城,他也是一个在很小的年龄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的孩子。在家乡时,他跟随私人音乐教师安杰罗尼学习。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米兰皇家音乐学院。普契尼在音乐学院的授业恩师,是作有歌剧《歌女焦空妲》的意大利作曲家彭奇埃利。彭奇埃利曾对意大利现代歌剧的教学和具体创作都起到过极大的影响。普契尼原来对交响乐更有兴趣,但是他的老师彭奇埃利认为他更具备歌剧创作的潜质,更应该学习歌剧。将来想做的事恐怕并非自己所长,这次老师的选择对了。
普契尼的第一部歌剧是为参加比赛而作的独幕剧《群妖围舞》,虽然没有得奖,却得到意大利著名诗人、剧作家、作曲家博伊托的青睐。这部歌剧于1884年在米兰上演。1893年上演的歌剧《玛侬·莱斯科》获得成功,1896年他又推出《艺术家的生涯》。有趣的是,《艺术家的生涯》开始时并不受欢迎,但很快就以其人物塑造鲜明、感情表现到位、技巧娴熟而成为一部最流行、最受人喜爱的杰作。1904年的《蝴蝶夫人》开始时也并不像事前想象的那样成功,但在普契尼将它改编为三幕歌剧后,得到社会的广泛推崇,作曲家本人也像一个大英雄一样,获得无尽的掌声和喝彩。1926年普契尼根据戈齐的剧本创作《图兰朵》,但是,尚未完成,癌症就夺去了他的生命。后来歌剧《图兰朵》的第三幕由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出色地续写完成。1998年9月,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来到了故事发生地——中国,由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执导,世界著名的歌剧艺术家与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的艺术家们及我国300余名群众演员联袂,在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的指挥下,以北京紫禁城太庙为背景,向全世界演绎了歌剧《图兰朵》。此次演出也为普契尼的《图兰朵》增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的新版本。
普契尼性情多愁善感,但是气度很大。他的每一部新作问世,总会招致一些人的大肆攻击,而每当此时,他总是若无其事,上床蒙头呼呼大睡。他和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是好朋友,但也时常小有摩擦。一次,普契尼按照意大利家乡的习惯寄给托斯卡尼尼一个圣诞节面包,但是刚一寄出就想起不久前才和对方大吵一架,心中后悔,唯恐托斯卡尼尼认为他是以此承认错误,又担心托斯卡尼尼把面包原封不动地寄回,那将难堪之极。左思右想之下,他急忙跑到电报局,给托斯卡尼尼发去一封电报:“我错寄了圣诞节面包。”很快,普契尼收到了对方的回电:“我已将圣诞节面包误食尽矣。”看到这份电报,普契尼会心地大笑起来。
普契尼(1858~1924)
普契尼是19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因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普契尼的音乐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他的歌剧创作,在性格塑造、音乐配器、情感表达、戏剧性冲突和技巧方面都表现出其他人所少有的才能。他的12部歌剧和其他一些合唱作品,为他奠定了在歌剧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应当说,他是20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威尔第之后的意大利歌剧界的又一高峰。其作品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余部。在歌剧《图兰朵》中他还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1924年11月19日,普契尼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只留下他的音乐供我们悼念。
悠扬清音
YOUYANG QINGYIN
《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并称为普契尼的三大歌剧。《托斯卡》的剧本是伊利卡和佳科萨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都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中讲述的是1800年6月发生在意大利罗马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至真至纯的女歌唱家,被包围在黑暗的政治和警察当中,但她敢作敢为,让须眉男儿为之感叹流泪。歌剧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贪婪和奸诈,歌颂了被压迫者的高尚情操。其中《星光灿烂》是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是卡伐拉多西在第三幕中所唱。由于作者把最丰富的感情融会于完美的形式中,这首咏叹调成为永传后世的音乐经典。
※ ※ ※ ※
1920年,普契尼着手创作根据威尼斯作家戈齐的剧本改编的歌剧《图兰朵》。该剧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元朝时的一个传奇故事。这是普契尼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作品。普契尼在剧中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曲调,赋予该剧浓郁的东方韵味,但又不失意大利歌剧的传统风格,因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