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蓝色多瑙河:音乐经典,旷世杰作

蓝色多瑙河:音乐经典,旷世杰作

时间:2024-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旷世杰作KUANGSHI JIEZUO《蓝色多瑙河》作于1866年。直到1868年2月,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54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音乐经典,旷世杰作

第17部 蓝色多瑙河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1825~1899)

★约翰·施特劳斯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被视为奥地利第二国歌音乐名曲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必奏的曲目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支圆舞曲能够像《蓝色多瑙河》这样充分表现出欧洲人的细腻情感人文关怀精神,而且古典维也纳舞曲在这里也得到忠实的演绎和诠释。乐曲时而庄严稳重,时而轻松活泼,时而又激情澎湃,是一支颇能反映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代表作品。

——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乐团首席指挥 戈特佛·瑞德拉贝尔

约翰·施特劳斯的一生完全在创作和演出中度过,他的指挥和演奏光彩焕发,能使听众为之心旷神怡。他的作品也赢得了许多作曲家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封·彪罗和瓦格纳的高度评价,封·彪罗曾称他为“绝妙的魔术家”,并说“他亲自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使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音乐享受”。从施特劳斯诞生时起,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的主人公以世俗成功的面目,处于辉煌的境地中。时至今日,印有施特劳斯家族徽记的神话不仅没有坍塌,相反有飙升之势。毕其一生,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可以看成是维也纳风情的音乐读本。

约翰·施特劳斯生活在19世纪中期至1899年的维也纳,他的作品《蓝色多瑙河》、《南方的玫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皇帝圆舞曲》、《维也纳气质》等,本身就是一部维也纳风情的编年史。在一年一度的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响起,像圣诞过后,又来了一位新的神祇。当欧洲音乐从起初的群体圣咏转入对个人心灵的关照时,那个属于音乐的基本的东西丢失了。约翰·施特劳斯的神话恰恰弥补了这种缺失。

莱茵河是庄严、肃穆的,而多瑙河则有着太多的浪漫与希冀。然而,多瑙河从不曾沉睡,它的美丽在于它的沉稳与宁静,以及一些浮萍的流动。从一出生,约翰·施特劳斯身上流的音乐家的血液就注定了他一生要与音乐为伴。在世界音乐史上,约翰·施特劳斯的名字早已随着《蓝色多瑙河》的流淌不息而成为一个永恒的记忆。蓝色的多瑙河水早已随着每个新年的第一声钟响流进了世界上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的心中。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蓝色多瑙河》作于1866年。当时,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这时的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54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已经成了保留曲目。

这支乐曲由序奏、5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像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巧妙而富于变化地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天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琴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

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经典赏析

JING DIAN SHANG XI

迷恋《蓝色多瑙河》

人生的美丽应该怎样体现才最完美?在夜色里仔细倾听蓝色多瑙河的声音,沉稳、细腻却又令人不自觉陶醉其中。在那多瑙河边,在那条因为蓝色而美丽的多瑙河边,你是否想起了什么?静静地躺在多瑙河温暖的怀抱里,我感觉到了,蓝色多瑙河有一种最深沉的美丽,我欣赏这样的一种蓝色的美丽,于是我想起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我爱湛蓝的天空,爱她的晴朗,爱她的明快;我也爱蔚蓝的海洋,爱她的广阔、爱她的深沉;我更爱那条常在我心中奔腾流淌的蓝色的多瑙河。那还是几年前,我曾告诉过一位同学,我喜欢蓝色,他当时便警告我说,蓝色代表着忧伤,你可得当心点,我还没来得及当心,忧伤便找到了我。高考揭榜,打破我最甜美的梦,难道温馨的梦就这样结束了,匆忙得连一个完美的句号都来不及画上?望着满天星斗的夜空我哭了,尽管还是仲夏夜,可我却感到透心地凉。没有了蝉鸣,没有了喧嚣,夜静得让人压抑,让人感到窒息。

远处隐约地传来了约翰·施特劳斯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它,是这首曾在心中荡起层层波澜的乐曲,使我的眼前又呈现出一片蓝色,继而化成一条蓝色的河。我抬头仰望长空,发现有很美的月光,轻柔的乐曲伴着静静的夜,可以让人遐想得很远、很远。这本是一个让人心酸的夜,却又让人心醉,我依然爱着蓝色,爱着那条蓝色的多瑙河。

以后,每当我感到孤寂和失意的时候,我就会倾听多瑙河的诉说,去寻找约翰·施特劳斯那颗与我同样年轻的心。呵,我听到了多瑙河讲的动人的故事,我感觉到了有颗炽热的心在和我一起跳动。我真想告诉约翰·施特劳斯,多瑙河本身并不是奇迹,但从他心里流出的《蓝色多瑙河》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当残冬寒风喘完最后一口气,潺潺而来的多瑙河水便欣喜地告诉我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仲夏夜,我头枕着多瑙河的碧波入睡,重新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蓝色的梦,就连秋风细雨的凄凉也不再使我悲哀,因为,我又找到了蓝色世界。(www.xing528.com)

(古月雪)

永远的《蓝色多瑙河》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2005年新年音乐会上,《蓝色多瑙河》那美妙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蓝色的背景,使人联想到《蓝色多瑙河》的旋律。那流畅曼妙的浪漫,带给人们的是那无尽的幸福回忆。

19世纪中叶,音乐之都维也纳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圆舞曲之王,这就是约翰·施特劳斯。1866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写了一首歌唱多瑙河的合唱曲,演出后反响平平。可当他将其改写为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并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演奏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倾倒了无数音乐听众,还惊动了小仲马、屠格涅夫等社会名流,并纷纷以与他交友为荣。从此,《蓝色多瑙河》美妙的旋律,翩翩然飘向了世界各地。《蓝色多瑙河》那充满激情和浪漫的旋律令人一直在苦苦琢磨,多瑙河这个激起无数艺术家灵感、孕育了欧洲深厚文明的河流有着怎样神奇的色彩?走过沿河那些充满浪漫情调的民族地域,看过那些历经沧桑风雨的名城,我们找到的或许只是美丽多瑙河那稍纵即逝的侧影,听到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那浪漫的乐声。

在所有给人带来欢乐的天才中,我认为约翰·施特劳斯是最令人喜爱的。我特别敬重约翰·施特劳斯的独创性,即他的天赋。他周围的整个世界都倾向于增加复杂性,增加反思性,在这个时候,他的天赋却使他能从“整体”出发去创作。在我看来,在靠自发的灵感工作的人中,他是最后一位。

——奥地利作曲家 理查·施特劳斯

音乐能够做到这种揪人心魄的程度,确实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演奏,而是一种浓郁感情的表达。那抑扬顿挫的旋律仿佛在空中游荡,优美绵长。人们都在悠扬婉转的乐声中体会着多瑙河的浪漫风情,并被它的美丽所吸引。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白 玲

《蓝色多瑙河》的引子,犹如朦胧晨曦,美丽的大自然、多瑙河渐渐从睡梦中苏醒,顿时大地一片灿烂。接下来的5支圆舞曲,时而如鳞光闪烁,清秀绮丽;时而似水声潺潺,晶莹剔透;时而像碧波荡漾,明彻沁心;时而如浪花飞溅,欢腾雀跃;时而又似怒涛拍岸,雄浑壮阔。啊,这条欧洲的母亲河流淌在人们心间。它幽蓝、清澈、舒缓、温婉、激越,轻轻地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人们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像多瑙河一样永远奔流不息。正因如此,《蓝色多瑙河》也成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必奏的曲目。

(佚 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约翰·施特劳斯,在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他是维也纳著名音乐作曲家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王”,6岁即写成一首圆舞曲。1844年约翰·施特劳斯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49年,老约翰去世后,小约翰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自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1855年至1865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10年。1863年至1870年,他又担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67年,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时,他曾受到当时在巴黎的一些著名文学艺术家,包括福楼拜、托玛、戈蒂耶、小仲马和屠格涅夫等人的热诚欢迎,但是他演出活动的最高潮,却是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

1899年6月3日,约翰·施特劳斯因患肺炎在维也纳逝世,时年74岁。维也纳人民为他举行了据说有10万人参加的盛大葬礼。他的遗体被安放在维也纳公墓里,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施特劳斯(1825~1899)

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总共有500首左右,主要是一些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以及一些轻歌剧等。他创作的核心是圆舞曲,他创造的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具有真正艺术性的特点。他善于将维也纳圆舞曲发展为音乐会乐曲。他的创作紧密结合奥地利民间音乐和日常生活的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活泼、配器华丽、通俗动人,堪称维也纳的交响音诗。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圆舞曲,包括《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美酒、爱情和歌曲》等,都是在他婚后创作上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写出的,它们旋律流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座城市在寻找它的代言人。维也纳几百年找来的不是一位高深莫测的智者,它要的是民间的神祇。约翰·施特劳斯就是今天维也纳的民间神灵。莫扎特、舒伯特的维也纳还不算真的维也纳——他们把音乐放在了超越维也纳的地方,约翰·施特劳斯却走入街巷,与整座城市共存。

悠扬清音

YOUYANG QINGYIN

《春之声圆舞曲》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本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本曲的,因此本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而成为流行一时的声乐曲。作为一首圆舞曲,本曲与作者其他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体裁,其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本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 ※ ※ ※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写过不少轻歌剧,其中以歌剧《蝙蝠》序曲最为有名,不仅如此,这部轻歌剧还是施特劳斯所有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按照西方惯例,“轻歌剧”历来属于通俗音乐范畴,一般不允许在大歌剧院上演,但《蝙蝠》却以其不凡的艺术造诣打破了这一陈规,不但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大歌剧院,而且100多年来,一直是许多国家第一流歌剧院的保留节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