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 命运交响曲
★交响曲之冠
★世界交响曲中无可争议的顶峰
崇高、伟大、神圣,用尽所有这样的语汇都不足以形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这是一个音乐巨人登峰造极的呕心之作,是世界交响曲中无可争议的顶峰。虽然我知道席勒的诗很好,但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就无足轻重了。聆听时,心中涌动的是庄严肃穆的神圣,是慷慨激昂的澎湃。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帕瓦罗蒂
1787年4月,一位年轻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扎特。此人其貌不扬,矮小精明,在莫扎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为神童的莫扎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轻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莫扎特的预言不到10年即应验了,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朴实鲜明,他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他主张“应给世界以和平和完善的法律,不要再进行侵略”,音乐“要表现外界和内部的和平”。在音乐形式方面,他开拓了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四重奏的范围。贝多芬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提高了音乐的地位:音乐在18世纪曾被认为是低于文学和绘画的艺术,在他之后,再也不能说音乐只不过是“悦耳的艺术”了。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命运交响曲》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凭借着自己的坚毅与命运抗争并走向成功与辉煌的明证。无产阶级伟大导师恩格斯在给他妹妹的信里曾谈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听过。”据说,《命运交响曲》的首场演奏空前成功,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当贝多芬出场时,群众5次热烈鼓掌欢迎,而习惯上对皇族出场也只用3次鼓掌表示敬意,直到警察出来干预,欢呼声才得以停息下来。
人生短暂,短得让人不寒而栗。对生命的挚爱,没有使英雄成为生命的奴仆——除开神的因素,贝多芬始终是命运的主人。他明知命运险恶,但却拒不向它屈服,即使打到头破血流,也要拼个你死我活。贝多芬为了自己的命运不懈地抗争,甚至与神对决,这种坚毅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一样,同属于英雄性艺术的最崇高作品,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开始创作《第五交响曲》是在《第四交响曲》之前,完成却是在《第四交响曲》之后。他在这部作品中所提出的主题与《英雄交响曲》一样,那就是英雄斗争的意义和目的,所不同的是《第五交响曲》描写的是英雄除自己以外联合人民,共同去斗争,共同完成神圣的使命。“从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思想。《第五交响曲》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它结构严谨,手法精练,形象准确生动,层次清晰,各乐章有内涵的联系使整部作品气宇轩昂,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第三交响曲》到《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在承袭古典音乐先师的基础上,进行了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使庞大的交响乐队服务于一个独立的思想主题,因此也可以说是贝多芬起到了近代交响乐的先锋作用。
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5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精练、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全曲共4个乐章,例如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和奏鸣曲式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命运”奏响起震撼人心的音响,威严而有力地叩响了我们的心扉。接着,“命运”的音型开始由弦乐器和单簧管强奏出来,然后这个音阶在大管和大提琴的长音衬托下,在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第一小提琴之间迅速轮换模仿,突然管乐进来了,乐声结束在有力的金属和弦上。在轮回模仿后,弦乐出现尖锐的二度摸进,增强了音乐的气势。连接部:圆号吹奏出富有号角性的曲调,号角声的节奏来自主部主题。连接部之后引出了一个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旋律,抒发了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便是呈示部的副部。副部主题是在连接部——号角声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以小提琴与木管乐器(黑管)“对答”表现出善良的品格和丰富的情感,在优美的主题下面,低音部分不时出现主部主题的音型。然后,两个主题会合在一起,形成充满着蓬勃、豪放气质的结束部。展开部首先仍以圆号的“命运”主题开始,弦乐做了回响,象征着命运的“风暴”卷土重来,声嘶力竭呼啸而来,连续不断地冲击着生活。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模仿、对比、复调等手法,频繁地转调,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性。再现部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在第一乐章的结尾中,两个主题再次会合,音乐的气势宏大,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
经典赏析
JING DIAN SHANG XI
生命之乐
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了,但是每次听,都会被其中悲壮的音符所激动,依然会为其中如火如荼的热情所震撼。就如舒曼认为的那样:“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像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奏鸣曲式构成。乐曲一开始,弦乐器和单簧管就共同强奏出四个富有动力的音型。这就是整部作品的庄严的主题,有评论说“它是古今交响曲中最短小有力也是最著名的主题”。第二乐章是稍快的行板,双主题变奏曲。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快板。恩格斯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在第三、第四乐章里听到了“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生命因为有了音乐而充满激情,音乐因为生命而显得如此动听。生命是音乐的源泉,音乐是生命的灵魂。贝多芬抒写的不仅仅是音乐,也是生命,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他那雄浑的乐章似乎把万物都看透彻了,贯穿了整个世界。他谱写的乐章必须用心去听,才能感悟其中的灵性,才能感悟生命的本质与磅礴。
除了精神内容以外,这部交响曲还在结构和发展形式上做出了典范,我们可以据此体会交响音乐的本质。《命运交响曲》是交响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看作交响乐理想的结晶,是“交响思维”最集中、最有说服力的体现。它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从而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全部意义。在它短短的四个音符里,浓缩了整个乐章(乃至全曲)的能量和精髓。它本身无比简练,精悍锐利,充满内在的紧张度,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精力,在不断的扩展里发挥出令人震惊的能量和迷人的动感。后来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中,就再也见不到这样凝练的主题了。
《命运交响曲》是一曲集中表现活力、斗争和胜利的音乐,是一部热望未来的作品,也是演出次数、声誉最高的交响曲之一。乐曲体现了与命运搏斗、战胜命运、迎接光明的思想,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斗争的勇气。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赵正华
《命运交响曲》融入了贝多芬对人生历程的感悟,也是对自身理想境界的构筑,这一切使得他的音乐拥有了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就如冯骥才先生说的那样:“世界上神秘的事物,一半是生命,一半是美。你是否知道美使艺术成立,使它难以忘怀,并变为永恒?”(www.xing528.com)
听,那远处,生命之乐已经奏响……
(佚 名)
用灵魂谱写的命运之曲
古典音乐,特别是规模宏大的交响乐,被许多人认为是高深莫测的,我也曾经如此认为。虽然觉得听古典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事情,但又担心听不懂,所以只是听一些比较流行的现代器乐作品,如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而对古典音乐始终怀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真正与古典音乐结缘是结识贝多芬以后。当我第一次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突然觉得整个身心都被那种古典的悲剧美和庞大的英雄气魄所震撼了。这首交响曲我听了许多遍,每听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感受,特别是第二乐章,常常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这部作品,但我觉得自己的确在其中感受到了一种摄人心魄的美,这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贝多芬这首明朗欢快的《命运交响曲》,也许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是“保存了他一生中最明朗的香味的”。对这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甚至这样说道:“这样的音乐使我脱离了刻板的现实生活,以至听久了你会不相信世间还存在着战争、疾病和贫困。”这不仅是指第一个乐章那个经过摸索突然迎来阳光灿烂的开头处,更是指第二乐章中那不断出现的关于美好回忆的旋律,这旋律反复吟唱所达到的令人陶醉的程度,即使在贝多芬的全部作品中也是很少有的。
——《音乐时空》首席记者 李 雨
古典音乐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思想历程的折光,是理性和秩序的体现。作曲家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他的思想认识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这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也就是说特定的社会环境对作曲家风格的塑造是有着重要影响的。那富有神秘、飘逸的音律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回旋,也悠悠扬扬、大起大落地穿过了庭院里的绿树红花,使许多人的心灵为之震颤。一股富有魅力的吸引力使他们身不由己地循着袅袅升腾着的乐曲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在乐曲旋起的上空,是贝多芬那永远不死的灵魂。在乐曲腾起的地方,是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身影。一曲终了,我们被那用音乐深深浸泡过而富有感染力的灵魂所感动。
耳边回荡着那悠扬的乐声,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从听觉完全失聪到成为举世公认的乐圣,有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啊!然而,贝多芬没有向厄运低头,而是以其与厄运搏击的非凡人生奏响了气势恢弘、石破天惊的《命运交响曲》。它向世人昭示:人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命运的挑战,只有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敢于作出战胜自我的抉择,才能走上通向强者之路。
流连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眼前仿佛呈现了贝多芬彻夜练琴的情景,耳边仿佛响起贝多芬手下迸发出的刚劲有力、饱含内在热情的音乐旋律。它时而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时而悲愤低沉,像在倾诉着人间的不平;时而似细流潺潺,悠扬流畅。听说,世界范围内人们演奏贝多芬乐曲,没有一分钟间断过,这简直是奇迹。
(佚 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在静静的波恩,有个去了一次就会让人留下拂之不去的记忆的地方,那就是莱茵河西岸大桥下波恩小巷20号——举世公认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居。1770年12月16日,莱茵河畔的波恩诞生了一位音乐巨匠——贝多芬,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这座靠近法国的城市,在政治、文化上都比较活跃开放,法国的启蒙主义、德国的狂飙运动及当时德奥实行的“开明专制”在这里都很有影响。
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性情暴躁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用打骂的手段让他一连几个小时地练习钢琴。但是,不幸的童年生活养成了他顽强自立的性格,他钻研音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学、哲学都抱有广泛的兴趣。12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目的的理解。贝多芬所受到的正规学习和系统的教育,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求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的称谓,开始频繁地出入上流社会。资产阶级的平等意识和他倔强的性格,贵族们的恩赐和他们的任性无知,时时激怒着他,他和贵族小姐的恋爱也从不成功。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的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日臻成熟,而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
贝多芬(1770~1827)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了不朽的九部交响曲。1796年他发现自己患有耳疾,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一切使贝多芬非常痛苦,强烈地感到“命运”的残酷和不公正。1798年后,他走向了民众,开始了他辉煌的创作生涯,这一时期的作品都表现了他的痛苦和热情,他作品中的反抗精神的风格也逐渐成熟。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10年当中,他在耳朵全聋、健康状况恶化、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椁,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悠扬清音
YOUYANG QINGYIN
或许贝多芬的这部《第二交响曲》是他所有九部交响曲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忽略它的艺术价值,其实只要仔细聆听,就能意识到它对贝多芬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但也有人认为,《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四乐章才是真正的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他们称这部作品走了两个极端。无论如何,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它更富有内涵和哲理。
※ ※ ※ ※
《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独一无二的标题性交响曲,描写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此曲共有5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称为“到达乡村时的感受”。第二乐章,奏鸣曲式,称为“溪畔景色”。本章最为著名,属于行板,主副部两个主题之间没有明显的对比,也没有戏剧性的展开,运用了田园曲的体裁,主题旋律常常模拟牧人吹的角笛,结束时,出现了夜莺(长笛)、鹌鹑(双簧管)和杜鹃(单簧管)的三重唱,充满诗情画意。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称为“乡民欢乐的集会”,三拍子乡村舞蹈的写实场面。第四乐章,自由结构,称为“暴风雨”。第五乐章,奏鸣曲式,称为“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暴风雨过后又恢复了宁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