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甬上耆硕之楷模张申之-风范千秋

甬上耆硕之楷模张申之-风范千秋

时间:2024-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甬上耆硕之楷模张申之袁元龙我认识申之先生是60多年前的事了,他是我的父执辈,又是我姐夫(姚杏棠)的姑父,所以我与他有点亲戚关系。他学识渊博,德行高洁,阅历丰富,贡献卓越,爱国爱乡,急公好义,恂恂儒雅,和蔼可亲,是宁波人民素所敬爱的“乡邦耆硕之楷模”。然而寻根追源,他是属于甬上望族槎湖张氏的一支。三人中慧僧先生最长,衡山先生次之,申之先生年龄最小,每人相差二岁。凭着申之先生的信誉和威望,海关答应了。

甬上耆硕之楷模张申之-风范千秋

甬上耆硕之楷模张申之

袁元龙

我认识申之先生是60多年前的事了,他是我的父执辈,又是我姐夫(姚杏棠)的姑父,所以我与他有点亲戚关系。

他学识渊博,德行高洁,阅历丰富,贡献卓越,爱国爱乡,急公好义,恂恂儒雅,和蔼可亲,是宁波人民素所敬爱的“乡邦耆硕之楷模”。

我与他年龄相距较大,他长期在政府和群众团体任要职,我则是在甬、沪两地读书求学,平时极少有见面的机会。到了1945年我们订婚以及1947年春季假甬江女子中学礼堂举行婚礼时,他都亲临致贺,并为我们证婚。那天参加婚礼的还有李庆坤先生(我在效实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又是我的结婚介绍人)和沈贻芗先生(甬江女中校长)等。庆坤老师今年高寿99岁,对此记忆尚清晰。61年前那份绢本彩色精印的龙凤结婚证书,我至今仍珍藏着,上面有申之先生的签名与钤印,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纪念品。

我所知道他老人家的一些情况,除史志及政协文史资料等记载外,其余是听我姐夫生前口述的,亦有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1)我在工商界时亲见亲闻的。因为申之先生兼任通运汽车公司董事长(该公司经营鄞慈镇公路及鄞奉公路的客货运业务)。

申之先生——我们都习惯于这样尊称他,其名张传保(1877-1952),字申之,号继望,以字行。鄞栎社乡里仁堂村人。

然而寻根追源,他是属于甬上望族槎湖张氏的一支。他的祖上在明代显赫得很,出过两位兵部尚书:张邦奇和张时彻,还有一位光禄寺少卿张子瑫,三个人的官声都不错,全祖望先生在他所著《甬上族望表》中将他们列为“槎湖张氏三望。”

不久前,袁慧(天一阁研究员)写过《鄞槎湖张氏谱系考证》一文,提到“张申之先生虽是栎社乡里仁堂村人,有人称是从鄞西张家潭迁来,而且传至辈份恰好是槎湖张氏的第十九代。……但不知何故,槎湖张氏族谱的《世传》中竟未收这样一位重要人物。”我现在可以进一步提供补充佐证:张传保之父名守澜,业商并重儒,这可能是浙东人文的一个传统吧。《鄞县志·人物传》(中华书局1996年版)称他“为人豪爽好义,乐为乡里公益,影响所嗣,遂开三代善举家风”。《族谱》又称,自第十二世起,亦即自明嘉靖年代起,槎湖张氏辈份排行为:“子应尚孝德 永守传其则 高厚必滋培 远大嗣荣锡”。先生之父守澜,在族中是第十八代“守”字辈;本人传保,恰好是第十九代“传”字辈;其侄其昀为 “其”字辈。这完全符合《族谱》排行的顺序,说明他确是槎湖张氏的一支。

申之先生自幼聪颖勤学,课余之暇,参加农田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刻苦务实的作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第三十九名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省城考中举人,其同科举人还有范贤方(辛亥革命宁波光复主要领导人之一)、忻江明(董沛之婿,《续甬上清诗略》作者)等。而《宁波市志》与《鄞县志》均作二十七年中举,今以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选举》的记载为准(详见《鄞县通志·文献志》第1077页)。其所选策论为《大学》第二十四节“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先生因心仪新学,文中多处论及欧美政体,其识见为应试诸生中之少见者,遂中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应当时宁波知府之邀,先后创建宁波师范学堂、宁波中学堂,成立教育会。宣统元年(1909),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又继任省预算审查委员会委员长。次年,在甬创办《四明日报》,自任经理。辛亥宁波光复后,任宁波军政分府财政部长,复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国会众议院议员。

1923年,因曹锟贿选总统(投他一票,即送银元5000元巨额贿款),张传保坚决抵制,毅然辞去议员之职,赴广东投奔孙中山先生,任广东政府国会议员。

据我所知,他与另外两位浙江嘉兴籍国会议员——褚辅成先生(慧僧)和沈钧儒先生(衡山),志趣相投,心意相合,共同抵制曹锟贿选,又同赴广东投奔孙中山先生,遂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兄弟。三人中慧僧先生最长,衡山先生次之,申之先生年龄最小,每人相差二岁。新中国成立前,我就读于上海学院,褚辅成先生是我们的校长,沈钧儒先生是教务长;后又向我姐夫询问,证实确有此事。

申之先生一生的主要业绩,除早期对教育工作作出过贡献外,可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表述:(www.xing528.com)

一是长期坚持不懈,为民主革命作出尽己之力的贡献。1911年11月5日,宁波民间的革命武装——民团、商团和尚武会会员千余人,为响应武昌辛亥革命首义,在同盟会骨干范贤方(仰乔)、魏炯(伯桢)等率领下,占领了宁绍台道道署,道台文溥闻风先行逃逸,当晚就成立宁波军政分府。其时陈训正(屺怀)被推举为军政分府财政部长。屺怀先生“自以不娴计政,辞不受”。于是众推申之先生继之。当时的财政部长是一个任务非常艰巨、工作非常棘手的角色,如何解决军政分府急需的日常开支问题,谁都没有现成的答案。申之先生建议,为济燃眉之急,军政分府暂时自行发行纸币。但当地商民,对这种纸币将信将疑,心存观望。申之先生就会同赵家荪先生(同盟会会员,宁波光复领导成员之一)共赴浙海关协商,请求海关在收取关税时,让军政分府的纸币顶用,10天之后,军政府负责将海关所收的纸币赎回,折兑银元。凭着申之先生的信誉和威望,海关答应了。市民们见海关已经通用刚发行的纸币,遂对临时纸币深信不疑,终于上市流通,暂时缓和了财政困难。那时,浙江军政府宣布全省豁免田赋一年,并撤除原有厘卡税局。宁波为浙东重镇,旧军陆军协统、防军统领均率部驻扎于此,协统刘洵、防军统领常荣清均表态拥护光复,分任军政分府正、副都督,军饷所需浩繁,还有军政府职员的工薪支出……这些都是问题,需要一一认真解决。军政分府开会商议,决定从三个方面寻求对策:一是向巨商富户募捐。但当时富商大户多已迁往上海,在宁波仅募得捐款118000多元(银元)。第二个办法是变卖官营产业和公有土地,这方面倒筹措了不少费用。三是接收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华银行,由赵家荪出任行长。稍后全省光复,政令统一,各地军政分府先后完成历史使命。

1927年3月,北伐军已驱逐军阀孙传芳盘踞在浙江的残余势力,因原知县逃离,曾一度代理县知事,后又被公推为宁波市临时政府筹备委员会主席。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又积极参与营救被捕共产党人的活动。

其间,曾一度出任浙海关监督(当时的浙海关设在宁波)。当时的海关,积弊甚深,先生深入调查,剔除陋规,堵塞漏洞。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深得商民与劳工赞扬,称其为“处脂不润,家无余财,而岁增国税十余万金”。直至1936年先生60华诞时,宁波工会、八闽渔商还分别送了“硕德耆年”、“万家生佛”两方金字匾额,以颂扬他从政时为民办了好事(请参见宁波市政协编纂的《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第121页)。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宁波,首先是庄禹梅先生遭到逮捕;他与革命志士王鲲、杨眉山以及工商界知名人士俞佐廷,甘冒风险,前去宁波警备司令部向司令王俊提出严正交涉。稍后,王鲲、杨眉山两同志亦遭逮捕,他又去打听消息并商讨营救之策。不久,蒋介石之兄蒋介卿挤入政界,继任浙海关监督,调先生为国民政府财政部参事,未就,遂辞政回里。

又据其堂侄女张萍女士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夕,因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中共党员叶曙声、贺思真(以上两位均为女性)、忻伟锷等五人被捕,受严刑拷打,但他们坚贞不屈。叶曙声是张萍的挚友,故请求伯父转托鄞县县党部书记长汪焕章、《宁波日报》社长沈友梅(国民党鄞县党部内亦居要职,后继任书记长)设法保释,这五位同志终于先后获释(详见宁波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十辑《风雨见真情》一书)。

二是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服务。1924年,先生辞政回里后,即投入鄞西七乡浚河事宜,任总持。鉴于鄞西水利百年失修,淤塞严重,不少桥梁倾圮,先生乃亲率修河群众,浚南塘河60余里,修桥梁、路亭数十座;后又主持全鄞县水利,为鄞县的农业灌溉及河网交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9年赴沪,任宁波旅沪同乡会办事处主任。宁波旅沪同乡会在上海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团结着许多热爱祖国、热爱桑梓的各界人士,为家乡公益捐资出力,多有贡献。1931年,申之先生与乡贤乐振葆等共同发起建造灵桥,至1936年落成。这座建筑质量上乘、饱经沧桑、傲然屹立的灵桥,经人民政府出资整修后,至今仍英姿焕发,雄立在奉化江上,继续在为人民服务。1932年,日本军国主义发起“一·二八”淞沪侵略战争,大批甬籍同乡亟待返乡避难,先生千方百计调度轮船,多次遣送同乡回鄞。种种爱国爱乡善举,为鄞人赞扬称道。

另一件在文化建设上的公益善举是重修民国《鄞县通志》。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起,在他的倡议下,组织力量,筹措经费,建立鄞县通志馆,新修《鄞县通志》。他亲任馆长,聘陈训正为总纂,方志专家马涯民为主编,历时十八载(其间因抗日战争爆发延缓较长时间),几经周折,终于编修完成一部材料丰富详实、分类细致、卷帙浩繁、校勘精良的民国《鄞县通志》,计36册,并另附巨幅地图26幅,为市县地方志中佼佼者,被誉为“古今方志第一”。

此外,诸如抗日战争中的难民救济,赞助圆瑛法师兴办四明佛教孤儿院等慈善事业,先生总是率先捐资,带头号召,并兼名誉职务,对甬上公益事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三是积极投入宁波交通运输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他鉴于宁波的公路的交通运输与港口商埠很不适应,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又无力投资,乃筹组民营通用汽车运输公司,出资修建并经营鄞慈镇与鄞奉公路的客货运业务,成为解放前直至解放初期宁波公路营运的主力军。

附带叙述一下其哲嗣伯觐先生的情况。张伯觐(1902-1973),乳名七三,因出生时,适逢祖父守澜公73岁,故取此名。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后入上海大同学院肄业,1921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山口高等商业学校,1923年回国,转入日人开设的东亚同文书院。1931年毕业后,短期留校任讲师,后即经营纺织企业与纺织交易所。不久回甬,协助父亲创办通运长途汽车公司,任副经理、经理等职;其间,还尽力协助父亲兴修家乡水利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鄞县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县农林局、水利局副局长,鄞县副县长。1959年,任宁波市水利局副局长;1962年,当选为宁波市政协副主席。他长期与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工作任劳任怨,经常深入农村,了解水利工程及技术、经费等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位爱国敬业的民主人士。

申之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历任浙江省和宁波市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2年去世,享年七十有六。

当时正值“三反”、“五反”运动,这个运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对防止和惩治贪污腐化,抵制资产阶级的进攻与侵蚀,都有重要意义。在具体贯彻执行中,有一些过头的地方亦是在所难免。但社会上流言较多,工商界中亦有极个别意外事情发生,这些对申之先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刺激与压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都有“士不可辱”的传统观念,先生一时想不开,周围的人又没有深入细致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因此他以不正常的方法终结了自己的一生,实在令人悲痛和遗憾。据闻,市领导得知此噩耗后,亦深感意外,惋惜悲悼不已。关于此事,本人惟恐年深日久,衰朽之人记忆或有出入,最近特询问一位张氏族人,其记忆与我一致,故记上一笔。

缅怀先生一生:光明磊落,硕学盛德,爱国爱乡,身体力行,严以律己,乐于助人,公益为先,桑梓是重。为政不图名,处肥不谋私,称之为“甬上耆硕之楷模”,是名副其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