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声
江良规(1914-1967)是甬籍著名体育教育家。他毕生从事体育事业,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乐育英才,为祖国体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热心致力于海峡两岸的奥林匹克运动,自1936至1964年先后参加过四届奥运会,为实现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作出了重大贡献。
光溪桥畔
1914年4月1日,江良规出生于风景秀丽的鄞县鄞江镇。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的山口上,是鄞西平原西部边缘的大镇。鄞江镇内连四明山,外通三江口,为历史上著名的商埠,曾经是古时明州今日宁波的发祥地。北宋舒亶有题鄞江诗云:“地吞越绝海分深,渺渺平流万马骎。早晚渡船潮有信,往来鸥鸟客无心。寒空倒影千山动,暖日澄波万籁沉。安用鱼龙闲养鬣,平时春雨自成霖。”
江良规的曾祖父为前清御史,祖父亦擅长诗词歌赋。他的父亲江宗宪,1867年出生在奉化棠岙村(现属奉化萧王庙街道),生肖属兔。江家为棠岙望族,藏书颇丰,江宗宪深得祖父和父亲的亲授,勤奋好学,学业日进。因学识丰富,曾被杭州一家教馆聘为教师。不久他知悉宁波华美医院正在招男护士,有感于棠岙老家缺医少药,不少亲人因此早年夭亡,他觉得救命比教书更重要,故下决心弃文从医,到宁波应考并被录取。江宗宪在宁波华美医院美籍医师的指导下,发奋攻读,勤学苦练,较好地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不论是内科、外科,还是五官科、妇产科,他都认真去学习钻研,虚心求教,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都得到显著提升。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花了三年时间,他就升为医师,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不久江宗宪与鄞江镇的丁氏喜结良缘。在岳父的资助和支持下,江宗宪在鄞江镇开设了第一家私人医院和药店,当时出宁波南门到鄞江、章水一带尚无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刚开办时,江宗宪不辞劳苦,集医师、药剂师、护士于一身,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疑难险症应手而治者,颇不乏人。加上他所开办的私人西医诊所门科齐全,服务周到,因而深受病家的欢迎和赞扬。
不久,江宗宪斥资在鄞江镇光溪桥畔建造了4幢楼房。光溪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桥孔两边上端有石匾额,分别书有“光溪桥”和“四明首镇”。光溪桥有一长条柱联,上联是“环溪分月影长涵蕙水文澜”,下联为“虹桥联古道贯通百里舟车”。江宗宪和第一位夫人丁氏均信基督教,共生育了10个子女。丁夫人仁慈多产,后因身体虚弱多病,在江良规7岁时离开人世。尔后江宗宪娶镇海人邬玉英为妻,又生育1儿1女。因此江家共有12个兄弟姐妹,八子四女均由江宗宪亲自接生,江良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
江良规有5个哥哥2个弟弟。长兄江鼎,二哥江声,三哥江良荣,四哥江良华,五哥江良孚,七弟江良能,八弟江良栋。其中江鼎在北伐战争期间在德清县县长任上去世。江良孚是航海界名人,担任过甬港引水员、江亚轮船船主。江良栋曾就读宁波一中,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建设部,后为照顾家庭才调到南京,担任过江苏省建设厅高级工程师。
江良规有3个姐姐1个妹妹,均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工作。大姐江珊英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到舟山任教。1926年,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先生发起创办私立定海女子初级中学,为学校题写校训“仁恕”,独立捐助学校常年经费银元7000元,并聘请江姗英为首任校长。学校建在明德女子小学(今舟嵊小学)旧址,并附设完全小学。是年秋,始招初中一年级女学生20余名。当年学校制订了《教室规则》《运动规则》《图书室规则》等,还订立了《好学生修养之标准》,对学生生活制度作出具体要求。次年,定海女子初级中学着重进行体操和球类训练,组织体操队、篮排球队参加各种比赛,被誉为“定海女子运动之先声”。同时在生理卫生课中增加女子青春期卫生常识和生育知识教育,并配备生活指导教师1人,指导和管理女生卫生保健工作。私立定海女子初级中学是舟山历史上第一所女子中学,江姗英作为首任校长,在强化学籍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均有所建树,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二姐江桂英曾在绍兴一所中学执教,二姐夫时任该校校长。三姐江晓因(1902-1957)也是一位教师,1924年与著名爱国教育家、诗人吴研因(1886-1975)结婚。婚后不久夫妇俩同赴菲律宾执教,吴研因时任菲律宾华侨中学教员、教导主任兼《公理报》总编辑。吴研因先生是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先驱者,著有《新法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小学国语新读本》《基本教育》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司长、中学教育司司长。他对中国现代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作出过杰出贡献。吴研因、江晓因夫妇共同生活了30多年,伉俪情深,感情甚笃。1957年江晓因病逝后,吴研因先生为舒散心头的郁积,于1962年11月自费出版了诗集《凤吹》,收录有500多首诗词,内容主要是怀念夫人,悼亡伤逝,及新中国成立前亡命海外的坎坷经历。吴研因特意把吟咏两人恋爱结婚时的诗题“凤吹”作为书名,由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写书名,诗集中收有赵朴初、郭沫若、马叙伦等人的题词。著名学者俞平伯为《凤吹》题诗两首:“昔谐俪泳鸾萧集,此日凄怀凤吹吟。愿与苍生共忧乐,何妨一往自情深。”“旗亭佳句早流传,歌颂新帮更妙妍。尘露讵增山海重,敢持芹味致君前。”江良规教授的妹妹江良谦生于1926年,乳名秀慧,取秀外慧中之意。后其父又给学名良谦,意在要谦虚谨慎。笔名寒梅。1945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中学。江良谦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诗歌、音乐、英语,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抗战胜利后报考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时,老师们对她的琴技大加赞赏,只因被检查出患有肺结核,才未能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继续深造,最终留守故土,以代课维持生活。她在章水镇、鄞江镇多所小学执教语文、音乐,后应聘在鄞江中学担任英语教师10年,悉心教学,桃李满园。江良谦老师一生坎坷,遭遇过诸多的不公和曲折,但她对生活的热爱一如既往。2008年,她在所著《寒梅尽吐香》一书中用心写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求学生涯
江良规的父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使他自幼耳濡目染。江良规童年时代酷爱学习,聪明活泼,反应敏捷,喜欢体育运动。他家就住在鄞江镇光溪边,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曾诗赞光溪:“光溪山水甲明州,花竹禽鱼事事幽。阅尽西南行乐处,无如此地日狂游。”江良规和兄弟姐妹们常在绿水涟漪、碧波荡漾的光溪玩耍,很早学会并喜欢上了游泳。不远处有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山西郑国渠、广西灵渠齐名。它山堰也是江良规年幼时常去的地方之一。
江良规7岁时因母亲丁氏去世,便跟随大姐江珊英去定海的小学求读。后到杭州就读私立蕙兰中学初中一年级。1925年至上海私立昌世中学学习。1927年考入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上海水产大学前身),该校是在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和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蔡元培等人鼎力相助下,于1912年发起创立的,占地面积约4公顷。因校址在上海吴淞镇,故俗称吴淞水产学校。校训为“勤朴忠实”,在首任校长张镠的主持下,学校大力倡导“勤奋敬业、质朴大方、爱国诚信、务实创新”之精神,逐渐成为一所理、工、管理结合的学校,培养出了大批水产人才,蜚声国内外,被誉为是“中国现代水产教育的摇篮”。1930年,江良规毕业于吴淞水产学校,因成绩优异,获得保送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深造的机会。
到南京后,由于江良规对体育有浓厚兴趣,且认为提倡体育有利于健全体魄,使国家强盛,故宁愿放弃保送,而去投考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并以优等成绩被录取。江良规富有民族正义感,在校发奋努力学习,十分注重体育锻炼。1931年就代表中央大学参加过江南八大学运动会。“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南京学生抗日运动,曾被拘。后任中央大学越野赛跑队队长,率队员10人赴上海,参加1932年复旦大学主办的江南八大学越野赛跑,荣获冠军。从而在运动场上初露头角,当年他刚好19岁。他在中央大学体育系求学时,因工作认真负责,处事公正果断,组织能力特强,曾协办学校各项体育比赛,并赴安庆任安徽全省运动大会裁判。
1936年,已任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教务主任的江良规赴德国留学。先入德国国立柏林体育研究院,次年6月毕业并获德国体育教师合格证书。10月又到德国莱比锡大学继续深造,1938年12月28日,他荣获哲学博士学位,时年25岁,成为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人。留学期间,江良规结识了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正在德国留学的周崇淑,两人于1938年2月19日在柏林结婚。姻联校友,盟缔他邦,一时传为佳话。周崇淑女士人如其名,禀性贤淑。既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音乐家,又是贤妻良母。她毕生献身教育事业,曾任中央大学音乐系教授、系主任,桃李遍天下。而且善于治家,教育子女,其二子江辅仁、江辅昌和一女江辅庭均学有专长。周崇淑教授为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帮助丈夫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而付出了许多心血,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重。2009年5月,现旅居美国的周崇淑教授来江苏、浙江探亲旅游。在鄞江镇光溪村江良规先生的老家,她与江良谦老师亲切会面交谈。亲人相见,又抱又亲,场面十分感人。共进午餐后,95岁高龄的周崇淑教授在34℃度高温的情况下,执意为江良规的父母亲扫墓。回到美国后,她仔细阅读了《寒梅尽吐香》一书,不由热泪盈眶,并给鄞江中学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徐惠银校长和学校师生对江良谦老师的关心和照顾。
悉心教学
1934年6月,江良规毕业于中央大学体育系。因成绩优异,且在上海体育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年21岁的他就被聘为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教务主任。上海东亚体专是一所以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和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为宗旨的体育专科学校,由庞醒跃、傅球、史忍、宗鄂、陈熊等人发起,创办于1918年8月,首任校长为环球中国学会会长朱少屏。校址初在上海方斜路庆安里体育传习所旧址,后迁往南市草塘街(鲁班路)。东亚体专设有本科和专科,开设的专业理论课有人体生理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卫生学、运动(力)学、体育史、体育原理、体育行政、体育统计学、体育建筑与设备等;术课有田径、体操、球类(包括篮、排、足,以篮球为主)、国术和游戏。东亚体专办学30余载,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体育人才。江良规在东亚体专执教期间,认真传授知识技能,还负责训练上海女子篮球队。尔后成为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理论教授的吴子彬、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授的董承良、国家一级田径裁判的周宝璋和体育教育家、曾任云南省足球协会主席的芮浩然等,当时均在该校就读。1935年10月,在新落成的上海市江湾体育场举行了旧中国第6届全运会,江良规任全运会男子篮球赛裁判员,由他训练的上海女篮荣获冠军。
江良规在德国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后,美国爱俄华大学体育系主任(曾任中央大学体育系教授)麦克乐博士聘请他去执教。当时正值日寇全面侵华,国难当头,他辞去麦克乐博士之聘,与夫人一起毅然回国。1939年10月抵达昆明。应湖南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体育科主任金兆钧先生之邀,11月到该校任教,先后任体育科副教授、教授。设在湖南蓝田的国立师范学院,诞生于1938年抗日烽火之中,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本科学制5年,设国文、英文、教育、数学、理化、史地、公民训育等系。1939年增设3年制的体育科,1940年又开设音乐科。据江良规博士的学生、浙江大学体育系朱方东教授介绍:“当年江良规博士26岁,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事业心强,朝气蓬勃,他不但给体育科带来一股清新空气,也使国立师范学院对体育科更加重视。他学识广博,对体育原理、教材教法、运动裁判、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方面都有研究,教法上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多用启发式,生动活泼,极受学生的敬爱。平日大家都愿接近他,球类比赛时,如他不到场参加,大家的情绪就不高。”江良规博士还将在国外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热心地传授给学生。如在体育场地设计建造中新介绍了“篮曲式”跑道的设计,在田径教学中教学生滚式跳高,并制订了十节课学会自由泳的教学计划,曾创设音乐专修科。他训练的师范学院篮球队于1940年赴耒阳(抗战时湖南省会)参加湖南全省运动会,荣获冠军。1942年率湖南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篮球队远征桂林,取得六战六胜的战绩,轰动了当时的桂林。
1943年,江良规博士应母校中央大学之聘,到重庆任中央大学教授兼总务长,次年兼体育系主任及体育专修科主任。曾当选为中央大学教授会主席。1945年兼任国立江津体专校长。西迁重庆后的中央大学课外体育活动,因受场地限制,能够经常持久进行的主要项目是单双杠、太极拳和环绕松林坡马路的跑步、竞走等。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成立复员委员会,由吴有训校长任主任,江良规任复员委员会副主任兼交通组主任,留在重庆办理复员事宜。当时经费和交通工具均十分紧缺,江良规博士为此花费许多心血,精心谋划,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他与同事们一起,一面设法多方筹措经费,联系运输工具;一面测量校舍面积,清点校产,调查统计复员人数。1946年5月,全校师生分8批,有条不紊地分乘水陆空各种交通工具返回南京。图书、仪器设备则在10月中旬陆续到达。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后,江良规教授首先在体育馆楼上新修了两个灯光篮球场,并安装上吊环、单双杠。
应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之聘,江良规博士全家于1949年4月30日到台北。在该院体育系主任任内,他非常重视教师进修和学术研讨,想方设法在院内建成了设备完善的体育馆,并多次奔走呼吁要求设立体育研究所。在台北,他训练大鹏篮球队,举办篮球国际裁判考试,参与兴建可容纳万人的篮球场地,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他发起筹设体育专科学校(现为台中体育学院),设计并促成台北市运动场的兴建,创办青年体育奖章检定制度,举办暑期青年夏令营和体育教师讲习会,设计初中入学加考体能测验,资助亚洲铁人杨传广(1960年在罗马奥运会获田径十项全能银牌,是首个获奥运奖牌的中国人)赴美训练,对体育的建树和贡献确实不胜枚举。此外他曾任正中书局总经理、全国体协总干事等职,创办过远东旅行社和音乐社。
著书立说(www.xing528.com)
江良规教授著述甚丰,是一位著名的体育理论家。他无论在体育的学术领域或实务方面,都有相当高的地位和贡献。早在中央大学求学时,他就多方面地学习吸收国内外体育理论和术科知识,并着手翻译体育著述。1934年,江良规大学刚毕业,上海勤奋书局就出版了其译著《女子游泳训练法》。由其同学所写的序言全文为:“游泳乃富有兴趣、而最切于实用的全身运动。于体育上占有重要之地位。我国素乏此项运动,而尤以女子为最。现正风行提倡,而于指导方面,颇感缺乏。同学江君平时酷爱游泳,深多心得。近译女子游泳训练法一书,为美国纽约体育会游泳指导海特莱君(I.D.E.B.Handley)原著,内容丰富,于方法姿势均详明无遗,洵游泳书籍之创作。此册为江君生平初译,而有此成绩,殊足敬佩,故乐为之序。”《女子游泳训练法》共分13章,具体为游泳在体育上之价值、最有效之游泳方法、游泳之初步练习、游泳陆上练习法、美国式爬泳、仰泳术、俯泳术、游泳竞赛、竞赛之训练、竞赛员成功要诀、浮水术、救生术和花式跃水术。该书详细介绍了游泳知识、技能和注意事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极富指导价值。次年,江良规所译《田径训练图解》(美国罗勃逊·沙琪氏著)也由勤奋书局出版,全书共分标枪、跳高、铁饼、铅球、撑竿跳高、急行跳远、短距离跑、中距离跑、长距离跑、高栏、低栏和接力赛跑12章。《女子游泳训练法》和《田径训练图解》均列入该书局所出的体育丛书。勤奋书局由《申报》记者马崇淦于1929年创立,是当时出版体育书籍的重要阵地,也是上海最早出现的专业体育书店。至1949年勤奋书局结束,共出版发行过近代体育书籍70余种,产生过较为广泛的影响。而为勤奋书局体育丛书作序的就是我国最早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教育家、体育活动家张伯苓先生。张伯苓先生时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和南开大学校长,他在序言中就改进体育工作、增强国民体质提出治标治本两法,序言全文为:“中国称病夫,久矣!近年国人始知推求吾族致病之原,与夫其他民族所以健全之由来,思设法而为救药,实一绝好现象。鄙人前此赴日参与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事,目睹彼族对体育进步,真足惊人,迥非吾族一蹴可能几及。但有志者事竟成,故不揣冒昧,当为今后吾国体育改进,拟有治标治本二法。治本即自中小学起施行强迫体育教育、养成青年体育之爱好;治标即常与本国或外国队作长时间多次数之比赛,借增经验,而免怯阵。二者并进,再益以精良训练,将来自不无成效可言。兹之体育丛书所载,皆不啻吾药笼中物,治标治本,随在可以取材者也。有功于体育前途之发达,之改进,为益甚大,故乐为之序,一为吾国关心体育者正告焉。”张伯苓先生为了民族的强盛,为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被称为“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他钟爱体育,倾心体育,精通体育,从序言中可见一斑。
年前笔者曾从旧书摊购得一本江良规教授所著的《体育原理》,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45年11月,32开,204页。《体育原理》是反映江良规教授体育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分十章:1.绪论;2.体育之史的考察;3-5.体育之生理学基础(上、中、下);6.体育之心理学基础;7.体育之社会学基础;8.体育之哲学;9.德美两国体育概况;10.理想之中国体育行政系统。他强调“体育乃以身体活动为方式的教育”,提出的体育定义包括了体育的内容、实施方法和教育目的,具体为:体育是教育,以经过选择组织的大肌肉活动为方法,以特有的场地设备为环境,以有机体固有的身心需要为依据,使个人在实践力行中,使体格获得完美的发展,行为加以理性的控制,动机能有正当的满足,动作富于和谐的协调,进而扩展经验范围,提高适应能力,改变行为方式,传递固有文化,一方面繁荣生活,一方面发扬生命意义。他所提“体育即教育”的概念成为其后相当长时间里体育学界的共识。
江良规博士还著有《体育场》(1936年出版)、《从体育中培养品德》(1941)、《德意志体育概况》(1942)、《足球裁判法》(1942)、《新体育原理》(1951)、《篮球》(1951)、《篮球指引》(1954)、《体育行政》(1958)和《体育学原理新论》(1965年开始撰写,1968年出版),译有《劳工康乐活动》(1959)、《运动生理学》(1963)、《奥林匹克哲学》(1964)等书。主编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二月刊》(1941)、《中华体育》(1945)双月刊,他在其经典著作《体育学原理新论》中,对运动竞赛提出了精辟的看法:“团体活动要求合作,而比赛活动讲究胜利,从表面看来,两者似乎矛盾而不能并存,其实不然。假若个人可以独善其身,教育内容就可以不需要注意团体活动。相反的,如果个人像工蜂一样,其生存目的纯为合作,则比赛活动在教育领域中也无立足余地。然而,基于天性,人人愿意竞争,希望压倒他人,但又不得不与他人共同生活,因此,合作和比赛两种互相冲突的特质,同时成为主要之教育课题,使个人和团体同受其益。幸而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合作意愿,情况转变时又富有比赛兴趣,所以,体育活动一方面要设法增进团体意识,一方面要培养比赛精神。”
致力奥运
1924年5月22日,旧中国第3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举行。赛会期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选举张伯苓、王正廷为名誉会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是中国体育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人自己组织体育赛事,自己管理体育运动由此开始。国际奥委会于1931年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从此奥林匹克运动更有了在中国发展的雄厚组织基础,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
奥林匹克格言为“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融体育、教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持续性、世界性的活动。江良规博士曾先后4次参加奥运会这一国际大型综合性盛会。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正式开幕的第11届奥运会,第一次开创了现代奥运会传送奥林匹克火炬的传统,约有3000人参加了将火炬从希腊的奥林匹亚山传递到体育场的仪式。这届运动会还首次在电视中播出比赛,约有20万观众在柏林各处的闭路电视中观看了奥运会比赛。为迎接柏林奥运会,1935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就开始选拔和训练运动员。我国共派出69名运动员组成中华体育代表团去柏林,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六个大项的比赛。江良规作为助理教练与其他甬籍人士王正廷(中华体育代表团总领队)、沈嗣良(总干事)、舒鸿(助理教练)、周余愚(竞走运动员)一起参加了这次体育盛会。1947年初,江良规任中国运动员遴选委员会成员和篮球遴选委员会主任,负责办理选拔和训练选手事宜。次年中国代表团由王正廷为总领队赴伦敦参加第14届奥运会,共有33名运动员,参赛项目有足球、篮球、田径、游泳。江良规作为领队率中国篮球队参加了伦敦奥运会比赛。1956年,江良规博士作为台湾代表团总干事,率领21名运动员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第16届奥运会田径、举重、射击、篮球、拳击项目的比赛。1964年,他以台湾代表团副团长身份,与55名选手一起去日本东京,参加第18届奥运会田径、篮球、举重、自行车、拳击等8个项目的比赛。
江良规教授晚年身患多种疾病,曾因糖尿病锯去一小腿,但他仍坚持一拐一拐地去学校,将其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1967年7月8日,江良规博士因猝发心脏病在台北宏恩医院与世长辞。7月18日,在台北市立殡仪馆景行厅为江良规博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有千余人冒着酷暑前来悼念。湖南国立蓝田师范学生们赠送的挽联:“体坛称巨擘,侠义豪迈,扬名中外;教界尊良师,仁慈亲切,媲美古今。”代表了青年学生们对他的仰慕和推崇。叶时修先生的挽联为:“为民族促进健康,尽瘁一生,精神不死;替国家争取荣誉,奔波四海,浩气长存。”周至柔将军赠送挽联:“是体坛奇才勋绩难忘当日大鹏争七虎;痛英年早逝令名不朽等身宏著焕三台。”香港《华侨日报》专门为江良规博士出了纪念特刊,台湾媒体均加以报道。
为纪念这位一生尽瘁体育,对国家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体育家,本书编委会和台湾师范大学于1968年7月联合编印出版了《江良规博士纪念集》,由钱大钧将军题写书名。纪念集为16开本,347页。目录为:1.蒋介石、严家淦等政要题挽;2.遗像;3.生平集影;4.身后哀荣;5.遗墨;6.事略;7.大事年表;8.治丧大事;9.祭文;10-11.挽联;12.致送挽幛、赙仪台衔;13.致送花圈、花篮台衔;14.诗词家赋及其他;15-16.纪念文录;17.遗著;18.奖学金;19.悼唁文电;20.周年纪念;21.外文文电。蒋中正题挽:“良规教授千古,教绩孔彰。”严家淦题挽:“良规吾兄千古,遽失英才。”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罗家伦题词“忠贞豪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海光博士题词“体坛良规”。蒋纬国撰写的诔词为“致力体艺,竭智殚精。毕生尽瘁,劳怨几经。贡献深远,启迪后昆。功在社会,向往群伦。胡天不吊,遽夺斯文。哲人虽逝,精神永生。”
江良规先生为发展祖国体育事业和培养体育人才付出许多心血,贡献卓著,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
本文撰写过程中,承蒙江良规教授的妹妹江良谦老师和浙江大学体育系朱方东教授提供资料并以指导,谨此致谢。
【注释】
[1]谢恩光主编:《浙江教育名人》,第1007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龚祖遂:《中外名人传·江良规》,载台北《中外杂志》第62卷第1期79-83。
[3]江良规:《体育原理》,商务印书馆1945年11月初版。
[4]邬烈辉:《一位教育家的来信》,载《宁波晚报》2009年9月15日。
[5]《江良规博士纪念集》编委会:《江良规博士纪念集》,1968年7月在台北印行。
[6]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教育·体育),第661-685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7]朱方东:《江良规博士在湖南蓝田》,载《浙江体育史料》总第25期,第46-49页。
[8]袁征道:《江良规老师与台湾体育》(附江良规博士大事年表),载《浙江体育史料》总第25期,第39-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