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州刺史黄晟
黄德富 鲍贤昌
黄晟,字明远,唐大中十三年(859),生于鄞县鄞塘乡九房村(今鄞州区姜山镇上张村九房自然村),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同安县新墟镇金柄村。黄晟少年聪颖,好弄刀舞枪,武艺精湛。年轻时先后投奔于明州刺史羊僎、钟季文,几次于危难中受命平定群寇,屡战屡胜,战功卓绝。后迁奉化都护防遇使,兼佽飞都副兵马使。明州刺史钟季文卒后,被众将力推为明州刺史。在任18年,他发动民众采石筑罗城、疏浚城内河道、营建坊巷、设君子营、重建东津浮桥等。后梁开平三年(909),黄晟在建城疏江中殉职,时年50岁。卒后葬于东钱湖隐学山。乾化二年(912),墓由其孙从隐学山迁葬至象山珠溪常乐寺之山麓。
乱世英雄 敕封刺史
唐末大乱,群雄纷起。中和元年(881),台州守将刘文率兵攻打明州,遣杜宗自宁海入占奉化。时任明州刺史羊僎部将的黄晟,奉命率兵攻打奉化,双方经一番激战,黄晟擒获杜宗,将其驱逐到台州,所获战利品全归官府。羊僎死后,钟季文任明州刺史,黄晟即投身为钟的部下,后迁奉化都护防遇使,兼佽飞都副兵马使。余姚镇将相嘉攻打越州,越州告急,钟季文命黄晟领兵支援。黄晟与相嘉交战,擒杀相嘉,解越州之急,并授任散骑常侍、浙东道东面副指挥使。景福元年(892)钟季文死,众推黄晟摄守明州,遂为明州刺史。黄晟任刺史后,用武力保护郡境,境内得以安宁。又广招文士,充其幕下。当时浙江割据势力首领董昌、钱镠依次更换,黄晟在政治上,始拥董后反董助钱,讨平邻寇,保护乡井,作出了正确的抉择。董昌节越时,黄晟能善事之,但在乾宁二年(895)正月,越州义胜军节度使董昌称帝,国号罗平,黄晟“移书谕之”,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钱镠素有吞并浙东的野心,乘机发兵讨伐董昌。乾宁三年(896)二月,钱镠手下名将顾全武(余姚人)、王球发动攻击,扫除了越州城的外围势力。但顾全武并没有立即进攻越州,而是先派兵进攻越州东面的余姚袁邠。明州刺史黄晟审时度势。遣指挥使梁从蛭率兵响应,使余姚受到两面夹击。董昌派出的增援部队被顾全武手下的刘彦章击溃,其将徐章被擒。四月,余姚失陷。钱镠的军队包围了越州,八月董昌无奈地交出牌印投降,结果被杀,传首京城。
钱镠因讨伐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拥有两浙十三州之地。但当越州事平之后,浙江各地又卷入了战乱,直到天祐四年(907),两浙才全部掌握在钱镠手中。同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都于杭州。但明、越两州的局势自董昌自取灭亡之后,一直比较平稳。明州刺史黄晟在“讨平邻寇”之后,州内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由于政绩突出,唐昭宗敕封黄晟为佐忠去伪功臣节度副使检校太傅刺史。
为民造福 创建城郭
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至三江口以现在中山广场到鼓楼一带为中心,建立了官署,立木栅为城,后又拆除木栅,以大块砖石筑城墙,历史上称为“子城”。
明州的子城建成后,直到迁治77年之后的唐乾宁五年(898),明州才有了一座比较坚固又壮观的罗城(又称外城),发起建造罗城的人是唐代明州第31任刺史黄晟。黄晟墓记载“此郡先无罗城,郭民苦野居。晟筑金汤壮其海峤,绝外冠窥觎之患,保一州生聚之安”。
唐代明州为何在州治迁到三江口77年后才筑罗城?戴骅先生在《宁波古城墙探秘》中分析,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黄晟能体恤百姓之苦,重视家乡建设。黄晟是明州所辖的鄞县人,是一个从农民到下级官员,再因军功当上浙东道东面副指挥的军人。他的上司、明州刺史钟季文病死任上后,明州百姓齐声拥戴他代理刺史,后由朝廷命为明州刺史,这个土生土长的州官,不像由朝廷委派来做官的其他人,他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还是有长远目光的,在任18年,为明州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确保了一方平安。
二是防御兵祸。自大中元年(859)开始,浙东政局动荡,明州多次遭受兵祸。先是嵊县人裘甫率农民起义军攻打明州城。因当时还没有坚固的城墙,靠全城百姓组织起来,用土石和树木构筑简易城防工事,才抵挡住裘甫的进攻。后来又有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攻入明州、浙东观察使刘汉宏进攻明州、台州守将刘文占据明州等战事,明州百姓迫切需要城墙来防御战乱。(www.xing528.com)
三是形成一座完整的城垣。古代,城墙、护城河等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有了城墙不仅可以防兵匪,还可以防洪水、台风。另外在唐景福二年(893)七月,离明州140多公里远的杭州已筑起了周长70里的罗城,也促使明州筑罗城。
黄晟发动广大民众建筑的唐代明州罗城空间是什么模样,唐代没有文献资料记载,通过宁波地方史志和考古发掘资料,我们得知明州唐城建于894年至898年间,罗城周长2527丈,计18里(即原环城马路址),城高2.2丈,宽1.5丈,上设3564个雉堞,46个瞭望高楼,65个警铺,罗城设十门:东灵门、东渡门、来安门、鄞江门(东南)、渔浦门(东北)、甬水门(南)、望京门(西)、盐化门(北,南宋时改为和义门)、达信门(北)、郑堰门(北,南宋时改为永丰门)。城内按形成的纵横轴线沿河筑路,成为城内的交通要道。城外北滨姚江为天堑,东临奉化江,西面与南面挖护城河环绕之。明州奉化军系军政合一机构,因而罗城的建造亦重军事方面。罗城大约在南宋末废鄞江门、来安门、渔浦门、达信门四门后存六门,经宋、元、明、清修缮至1929年拆除时,基本保持原来的风貌。
罗城的始建者黄晟,在任明州刺史18年,保境安民,政绩斐然,浚挖城内河道,营建坊巷,设君子营,重置东津浮桥等,后梁开平三年(909),黄晟在建城疏江中殉职时,时年50岁。临终时他嘱托家人将财产封存上交国家,其子不能世袭担任朝廷命官,要凭真才实学考取功名等。清代全祖望在《黄太傅庙碑阴》中,对黄晟在唐末的作为,给予了很高评价:“太傅既守郡之后,保固乡里,不随董昌之乱,筑君子营,以居避兵之士,建雉堞,置浮梁,临终封上仓库,不令其子袭守。其于兹土,固有深仁厚泽。”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佛教自唐起就发展迅速。其中阿育王以律寺闻名,天童禅寺以禅林著称,梅山护圣寺、杖锡山延胜寺、金峨山真松院、青山惠安寺及县城天宁寺、七塔寺等也相继建成。时任明州刺史的黄晟,不但对众多的寺院和名僧关怀备至,而且自己还成为阿育王寺南山律僧的“八戒弟子”。他常请慈溪伏龙山惟靖和尚至州“供施繁委”。景福元年(892)常通主持雪窦寺,得黄晟施田1300亩赡供僧众,遂置宝丰庄,并修寺宇数百楹,成为著名禅院。
为繁荣佛教事业,黄晟还在鄞县、象山、慈溪、镇海、奉化等地施田新建一批寺院:如唐天复元年(901),在鄞东南二十五里鄞塘乡(今鄞州姜山镇上张村)置田350亩建四明院,后改名四明讲寺;唐乾宁中(894-898),在象山东北四十里置田330亩建常乐寺;唐乾宁五年(898),在慈溪县西南三十五里建云溪教寺(今划归余姚市);唐景福元年(892),在镇海县东南九十里置田380亩建瑞岩寺;唐天复元年(901),在奉化东北四里建岳林寺等。由于明州刺史黄晟和官吏的重视和关怀,明州地区佛教寺庵大批建立。
端午菖蒲 宁波习俗
一般流传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源自纪念屈原的活动。而在宁波,端午除了纪念屈原外,还与纪念唐明州刺史黄晟有关:相传1100多年前,明州有个桃花渡(今宁波新江桥),南来北往的交通靠渡船摆渡,很不方便。据传当时桃花渡有两条蛟龙,经常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为了祈求平安,百姓每年以鸡、鹅、猪、羊祭之,每三年还要以童男童女祭之,过江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年,部分百姓在桃花渡口正用童男童女祭蛟龙时,武艺非凡、年少气盛的黄晟刚好路过,他见许多男女老少号啕大哭,就问这是为什么。一妇人哭着说,我只有一女,却要将她送给蛟龙吃掉,我将无女了,说毕,痛哭不止,黄晟听了怒不可遏,决心要斩杀蛟龙为民除害。那天正值五月初五端午节,他告诉岸上的百姓,准备好红米、白米,并告诉他们,他下江后如果江水泛红,就撒白米;江水没变化就撒红米,以米的颜色作为上岸的标志,交待完后,黄晟持宝剑跃入江中,与蛟龙进行了生死搏斗。蛟龙生性凶猛,奋力攻击,黄晟勇猛无比,将宝剑刺向蛟龙,因用力过猛,宝剑被蛟龙折断。在这生死关头,黄晟奋不顾身,一把拔来江边的菖蒲刺向蛟龙。可能是黄晟的英雄行为感动了上苍,蛟龙终于被刺死。百姓见江水泛红,立即把白米撒向江中,只见黄晟手持蛟头从江中出来。此事轰动兰江两岸,千古传颂。宋欧阳修赞《黄晟公像》诗曰:
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鳞推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百姓为纪念黄晟斩蛟龙为民除害、建罗城为民造福的丰功伟绩,在桃花渡南岸横河街建造了佽飞庙(旧址在原市体育场北侧,因建中山广场而拆除),在鄞州姜山镇黄晟故里九房村附近和奉化城内也建了佽飞庙。每年端午节,鄞县家家户户用菖蒲做成宝剑,把菖蒲根部雕成佽飞模样并染上雄黄,和艾草(代表马鞭子)扎在一起挂在门前,祈求神灵保护。千百年来,此举成为鄞州等地的风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