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一、武汉市现代物流企业主体发展与培育
(一)武汉市物流企业的培育与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武汉市现有的运输、仓储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发达,物流市场空间广阔、物流服务企业多等潜在优势,以整合、改造为主线,重点培育、重点发展、重点引进。
2005~2010年期间,重点培育本市50家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其功能,到2010年,打造10~15家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促进本市5~8家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同时,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实行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到2010年,力争实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达到60%以上;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武汉市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
(二)武汉市物流企业的培育与发展
目前,困扰武汉市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功能相对单一和市场需求不足。一方面物流企业服务功能较单一,需要投入;另一方面,市场上物流外包的需求仍未真正启动,产出规模不足。
发展武汉市物流企业,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结合起来。即一方面扩大物流社会化需求,规范物流市场;另一方面提升企业功能和规模,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
1.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将物流业务剥离,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国家经贸委等8部委联合下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中的扶持政策。
2.引导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建立联盟
各地要创造条件,在武汉市产业基地建立向企业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引导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联盟,促进部分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对原辅材料、特别是大宗原辅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3.引导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改变传统运输、货代、仓储、加工、整理、装卸、配送各个环节分割运作的观念,促进物流基本功能的有机整合,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尤其推动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代理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建立重点物流企业、物流项目认定机制,发挥典型示范和项目带动作用。对于领头的物流企业要给予特别的关心、扶持和培育。
4.鼓励、引导物流企业之间重组或建立联盟,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网络,从而提升武汉市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
首先鼓励市内相同业务的企业结成联盟,比如将仓储企业联合组建数个大中型企业集团,运输企业联合组建数个物流企业集团,货代企业组建数个大中型货代企业集团,然后将这些企业集团按照核心业务能力侧重点的不同组建数个物流企业集团,这样的物流企业集团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
对现在规模较大,技术装备也较为先进的企业,可以首先与国外大中型物流企业组建合资企业联盟,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物流组织方法和物流技术,提升物流企业的运作水平,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与国内小企业联合以扩大联盟。
5.通过实施人才战略,打造物流行业人才优势
(1)政府与高校、研究院所、企业联合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培育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
(2)制定优惠政策,放宽限制政策,吸引人才落户。
(3)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储备人才后备力量。
6.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物流管理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二、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布局规划
(一)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结构
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是武汉市现代物流业运营和发展的基础,是武汉市建立高效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业网络体系,应该是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结合各种交通网络所构建的多功能、多层次、现代化、合理化的物流网络结构。根据武汉市物流需求状况和交通基础设施情况,规划了以六大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为核心的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二)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
1.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功能定位
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重点在于网络节点的区位和功能定位。网络节点的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根据武汉市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的规模、发展趋势和产业布局的状况,根据武汉市市内和进出物流的流量、流向、流程数据以及现有物流资源、交通基础条件来确定。因此,武汉市现代物流业的网络体系构建,要以武汉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和物流需求状况、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为基础,结合武汉城市经济圈以及中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链规划,按前面论述的城市及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五种物流节点类型,分别针对产业链、产业集聚区、货物转运枢纽(港口、机场、货场等)、专业交易市场、城市商贸业的物流需求规模和物品流动范围,确定不同类型、功能的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功能定位和空间分布,构建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见图9-1。
图9-1 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
2.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空间布局的选择
(1)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由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拥有多种物流设施的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场所,是服务领域广泛,物流辐射的范围广阔(涵盖城市范围、区域范围、国际范围),能够提供规模化、集约化的大规模物流服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节点和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相交汇的区域。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及经济开发区等概念相类似,物流园区具有物流产业的一致性或相关性,具有经济开发的功能。
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为了服务于进出武汉和经武汉中转的社会化物流需求。在空间规划上,应该以传统的大型铁路编组站、公路货运站和港口为基础,考虑到交通条件和土地、运营成本,物流园区在武汉的中环以外、外环附近的交通枢纽处。
根据武汉市物流需求和交通状况,规划了六大物流园区: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武汉非集中型港口物流园区、关山物流园区、常福物流园区、郑店物流园区、武汉空港物流园区。
(2)物流中心。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的含义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物流中心的规模小于物流园区,物流服务领域的专业化特点突出,相对于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要靠近城市。其功能定位主要为了服务于武汉市汽车、钢铁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和汉正街服装小商品批发市场、汉西建材市场等专业交易市场。在空间规划上,物流中心主要位于武汉的中环附近。
根据武汉市产业集群布局和规划以及专业交易市场物流需求状况,规划了六个物流中心:丹水池-后湖物流中心、汉正街(汉西)物流中心、沌口物流中心、北湖物流中心、白沙洲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
(3)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以服务城市商贸,以小批量、多批次物品配送物流活动为特点的专业化物流活动节点。配送中心以仓储、配送为其主要物流服务功能,服务领域以城市商贸业为主,服务范围以城市为主。在空间规划上,配送中心在武汉的中环附近。
在配送中心布局上,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政策,引导相关企业在交通条件良好的恰当位置,如黄金口、七里庙、徐东路等地区规划建立配送中心;在建设上主要由企业进行具体的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
3.六大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的空间分布图
以六大物流园区(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武汉非集中型港口物流园区、关山物流园区、常福物流园区、郑店物流园区、武汉空港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丹水池-后湖物流中心、汉正街(汉西)物流中心、沌口物流中心、北湖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白沙洲物流中心)为基础的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可以有效地支持武汉市现代四大支柱产业、五大产业板块、15个产业链制造业的供应链整合和精益物流运作,促进武汉市现代制造业做大、做强;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是区域商品交易最活跃的城市,以六大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为基础的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可以有效地帮助武汉市传统交易市场的功能升级,帮助武汉进一步确立区域交易中心的地位;以六大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为基础的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配送能力,可以帮助武汉市发达的城市商贸业进一步加快周转、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而以六大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为基础的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最重要的功能在于配合和充分发挥武汉市规划的成为全国铁路货运中心、航空货运中心、公路货运主枢纽和最重要的内陆港口的优势,帮助武汉市成为中部物流中心城市,促进武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物流区和物流中心的分布,见图9-2。
三、武汉市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和建设模式
如图9-2所示,六大物流园区分别以空运、水运和公路运输枢纽为依托,成环形位于武汉市外围,构成了武汉市现代物流网络的基础。六大物流园区的构建,将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进出和经武汉中转的物流需求,支持武汉市现代物流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一)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
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以武汉市八大公路货运主枢纽的吴家山货运中心和舵落口货运中心为依托,为从西部进出和经武汉中转的货物提供仓储、分拨服务,为国家级舵落口大市场、汉正街市场等农产品、汽车配件、服装、小商品大宗交易市场提供仓储、配送等服务,为区内迅速发展的食品加工等制造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1.区位
该综合物流园区位于东西湖区,从舵落口起沿107国道至京珠高速公路立交为止,与五环路、东吴大道、汉丹铁路相会,靠近汉江,在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范围,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运几种运输方式结合,是武汉市西部交通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具体包含两个园区:舵落口园区和高桥园区和两个中心: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和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这是武汉市现代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区域之一。
2.服务范围与对象
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作为武汉市连接西、北部区域的重要区域物流节点,其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及国内范围的物流服务圈。服务对象包括: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区以及东西湖区现代制造业和区内国家级武汉舵落口大市场等专业市场,以及从西、北方向进出武汉市或通过舵落口物流园区中转的货物。
3.功能定位
货物集散、中转功能,针对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为其提供专业化的仓储、运输服务,针对制造业提供原材料配送,向其他物流园区或下一级物流节点实施日常配送及商品展示的商流功能。
4.物品种类
工业产品、原材料、商贸产品、农产品、建材等综合物品。
5.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水路和铁路。
6.园区建设及运作模式
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模式,应采用经济开发区模式,即将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由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双重特性,因此,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模式基础之上的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全新的经济开发区项目,而且以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趋势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无疑是构筑高效率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的新的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主要是由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政府部门以基础运输、仓储等设施的投资支持园区的建设,以及政府以土地优惠,既有设施资源整合和置换等方式支持物流园区的建设,并通常由具有政府授权的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此种模式在国内均有相应案例,如京港合作开发的北京物流基地、湖南浏阳医药物流园区、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合肥新站开发区物流园区、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等。
(二)常福物流园区
1.区位
常福位于武汉市汉阳区西南方向,距武汉中心城区20公里,位于京珠、沪蓉高速公路、318国道互通立交处,是我国公路交通的“金十字架”。由常福这一轴心区域出发,在10小时内可以抵达北京(途经:信阳、郑州、安阳、邯郸、石家庄、保定等)、珠海(途经:咸宁、岳阳、长沙、衡阳、郴州、韶关、广州等)、上海(途经:黄石、合肥、南京等)、成都(途经:宜昌、重庆、南充等)、拉萨(途经:宜昌、重庆、南充、成都、雅安、康定等)等城市。
2.服务范围与对象
常福物流园区位于我国公路交通的“金十字架”,其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国内的物流服务圈。服务对象包括:常福新城内汽车零部件、家电、机电工业、小商品加工等产业,以及从西、北方向进出武汉市的货物和通过常福物流园区中转的货物。
3.功能定位
常福物流园区以武汉国内货物转运分拨中心项目为主体,大力发展仓储转运、商品分拨、加工及转口贸易等,建设华中地区以公路、铁路直达为主的物流中心和货物集散基地;针对常福新城,提供专业化的仓储、运输、信息、原材料配送服务;向其他物流园区或下一级物流节点实施日常配送、商品展示等功能。
4.物品种类
汽车零部件、家电、机电产品、原材料;工业产品、商贸产品、农产品、建材等综合类物品。
5.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公路。
6.常福物流园区建设及运作模式
常福物流园区的建设及运作可以采用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目前,冠华实业已在常福新城着手构建“万商云集”物流商贸园。
(三)武汉非集中型港口物流园区
非集中型物流园区是指在空间上是数个被分开的区域的联合体,通过信息网络化的手段将这些相对分散的个体相互连接起来。就武汉非集中型港口物流园区而言,它是以相对分散的多个水运港(杨泗、阳逻、青山、沌口,本规划主要针对杨泗和阳逻两个港口)为依托,建设的物流服务区域的松散联合体,通过信息网络的实体将它们组织在一起,以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优势。武汉非集中型港口物流园区主要服务于矿石、煤炭等大宗材料运输和内河集装箱运输,将逐步成为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以及国际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
1.区位
杨泗港东临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处附近;杨泗港位于汉阳,汉阳区内318国道、汉阳大道、鹦鹉大道、琴台路和正在动工兴建的墨水湖北路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阳逻开发区濒临长江,而长江是联系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天然纽带,是国际资本沿江西进的主通道,也是西部地区沿江走向国际市场和东部地区的主通道。开发区与106、318国道紧密相连,穿越开发区的武汉绕城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线贯通;京广、京九铁路自北而南夹境而过,且京广铁路专用线已延伸到正在建设中的阳逻国际集装箱港区内,水路、铁路联运更为便捷;迁至阳逻开发区的汉口机场(原王家墩机场)正在动工建设之中,天河国际机场距开发区仅31公里,半小时车程即可登机。在阳逻开发区35平方公里范围内,正在形成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2.服务范围与对象
服务范围:覆盖武汉市、长江中上游区域、中西南地区和国际范围。杨泗港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主要是“两区一园”(武汉经济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园)的相关企业,从沿长江流域进出武汉市的货物和经杨泗港中转的集装箱进出口装卸业务。阳逻港的服务对象包括:阳逻开发区产业及东西湖区经济,从东、北方向进出武汉市的货物和通过阳逻物流园区中转的货物及煤炭中转业务和集装箱进出口装卸业务。
3.功能定位
以港口为交通枢纽连接公路、铁路,实现货物进出中转的物流活动,提供仓储、多式联运、集装箱进出口装卸等物流服务功能和报关报检等口岸功能。其中杨泗港主要承担武汉地区的集装箱进出口装卸,将原来的煤炭中转业务逐渐转向阳逻港,使其逐渐成为环境优美的物流园区。逐步扩充阳逻港的集装箱业务服务能力,以补充杨泗港因地域限制而造成的能力不足。扩建其煤炭港区,做好煤炭港区搬迁的工作,使武汉非集中型港口物流园区逐步成为武汉地区西南经济带国际集装箱大中转基地,现代化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集仓储、多式联运、集装箱进出口装卸、货物中转等物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港口型物流园区。
4.物品种类
主要是煤炭、汽车零部件、钢材、矿石等其他中转货物。
5.交通运输方式
主要是水路、公路和铁路专用线。
6.建设及运作模式
武汉非集中型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及运作模式,可采用主体企业引导的物流中心开发模式。即由武汉港口集团率先在物流中心进行开发和发展,从利用市场进行物流资源和产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通过发挥其在物流技术、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的目的。
(四)关山物流园区
1.区位
关山物流园区以武汉八大公路货运主枢纽之一的关山货运站为依托,位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中心区内,武(汉)黄(石)高速公路入口处,北靠武汉市中心城区,南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东邻京九铁路和武黄高速公路,与外环线、沪蓉国家干线相连,西邻京广铁路主动脉,经白沙洲大桥通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光谷对外交通、向外辐射的主要通道,同时又将南湖高新科技农业园与流芳高新科技园连接起来。
2.服务范围与对象
关山物流园区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及国内范围的物流服务圈。服务对象包括: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关东、关南及汤逊湖等主要产业园区,包括:日本NEC、三井、德国西门子、美国施乐等三资企业和邮科院、红桃K集团等国有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以及从东部方向进入武汉和经武汉中转分拨的货物。
3.功能定位
依托中国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针对各产业园区,提供专业化的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加工、信息、商品展示、保税等服务。商品进出中转功能有区域商品分拨、货运代理。
4.物品种类
主要是高新技术产品和工业产品。
5.交通运输方式
主要是公路。
6.关山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
鉴于关山物流中心处于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所在地,部分企业资金、技术力量都比较强大,因而可以采用主体企业引导的开发模式或者企业合资、合作开发的模式。具体开发和运作可参照沌口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模式。
(五)郑店物流园区
1.区位
郑店街位于江夏区中西部,东与纸坊街相邻,南与乌龙泉街相连,西与金口街接壤,北抵武汉市区。境内107国道、京广铁路纵穿南北,武汉南环线横贯东西,京珠、沪蓉两条高速公路互通盘踞郑店腹地,从郑店出发,前往北京、上海、天津、珠海等各大城市均只需9个小时。
2.服务范围与对象
郑店物流园区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国内的物流服务圈。服务对象:主要为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春天集团、武汉中联等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医药科技产业服务,并为武钢等大型企业炼钢生产的原料生产商,以及水泥制品、采石、炼灰为主导的建材工业体系服务。
3.功能定位
为当地的医药科技产业、建材工业体系、农业产业等提供运输、储存、配送、信息处理、商品展示等现代物流服务;为经过郑店的国内、华中货物提供中转服务。
4.物品种类
医药科技产品、建材、农产品、炼钢用的原材料等。
5.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为主。
6.郑店物流园区建设及运作模式
郑店物流园区采用的是经济开发区模式,即将郑店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由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双重特性,因此,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模式基础之上的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全新的经济开发区项目,而且以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趋势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郑店物流园区无疑是构筑高效率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的新的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店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主要是由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政府部门以基础运输、仓储等设施的投资支持园区的建设,以及政府以土地优惠、既有设施资源整合和置换等方式支持物流园区的建设,并通常由具有政府授权的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此种模式在国内均有相应案例,如京港合作开发的北京物流基地、湖南浏阳医药物流园区、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合肥新站开发区物流园区、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等。
7.郑店物流园区的规模
已在建的郑店物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
(六)武汉空港物流园区
武汉空港物流园区以天河机场和投资21亿元建设的武汉北编组站为依托,为从北部进出武汉和经武汉中转的货物提供仓储、分拨、中转服务,为航空快递和航空货运提供集货、集装、仓储、配送等服务,为该区域的现代制造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最终将发展成为武汉市北部最重要的物流基地。
1.区位
武汉空港物流园区拟建于武汉市黄陂区天河镇,在武汉市将来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盘龙城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良好,以武汉天河机场为依托,向右8公里左右有武汉三大铁路编组站之一的横店铁路编组站,通过汉飞高速公路、楚天大道、盘龙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和市区相连,结合武汉市外环公路,通过汉十高速、宜黄高速、各条省道以及京珠、沪蓉和各条国道,形成了借助机场连接国内外,通过公路、铁路网辐射武汉及华中地区的交通格局。
2.服务范围与对象
武汉空港物流园区是武汉市北部的重要物流节点,其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到国内、国际范围的物流服务。服务对象包括: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航空快递和空运货物,盘龙经济开发区和以盘龙城为核心、以机场路为中轴、条状布局的机场经济带综合物流服务,从北方到武汉或经武汉中转公路货运集散服务。
3.功能定位
针对迅速发展的武汉市航空快递和航空货运业务,发展作为其后勤基地的包裹、空运货物分拣配送业务;针对该地区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提供专业化建材仓储、运输服务;针对该区域发展中的现代制造业,提供一体化的综合供应链物流服务;作为武汉市北方重要物流节点,提供北方到武汉或经武汉中转公路运输货物仓储、转运、分拨、交易中心和信息服务。
4.物品种类
快递信函、包裹、工业原材料、产成品、大宗建材、商贸产品、农产品和各种大宗中转货物。
5.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航空、公路、铁路运输。
6.武汉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及运作模式
武汉空港物流园区的建设模式,应采用主体企业引导的综合开发模式。以首都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帮助其进行武汉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引进国内外一流快递企业共同开发,逐步建设。
武汉空港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主要是由首都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不同服务对象分别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在各区域分别引进一家有行业优势的主体企业进行各种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运作。(www.xing528.com)
四、六个物流中心功能规划和建设模式
六个物流中心主要以武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以及重要的交易市场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高水平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从而促进武汉市工业和商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丹水池-后湖物流中心
1.区位和交通条件
“丹水池—后湖”物流中心位于武汉市北大门,紧邻京广铁路腹地、长江岸边,处于长江二桥和即将兴建的长江四桥之间,距武汉天河机场、阳逻港20公里,集水、陆、空于一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其境内,铁路运输线有20余条,有被称为三条黄金通道的107国道、汉渝铁路、汉江航线纵贯全境,另有机场路、市中环线、金桥大道、京珠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轻轨一号线和“贯穿东西”的后湖路、井南路,共同构建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2.服务范围与对象
丹水池-后湖作为中环内一个重要的物流节点,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及中南地区。服务对象包括:武汉市商贸企业、省内外大中型物资企业等。
3.功能定位
市场交易、加工配送、信息发布、物资储运功能。为相关制造企业提供市场化交易平台以及专业化的仓储、加工、运输一体化服务等,为商贸企业提供高效的配送等服务。
4.物品种类
食品生鲜、生活资料;汽车;钢材、化工、塑料工业生产资料。
5.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和公路。
6.丹水池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
丹水池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已相对完善,目前拥有20万平方米的货场,仓库6万平方米,4条专用铁路线,7个市场交易大厅。目前,已经有众多物流企业在此提供多种物流服务,许多经销商也已入驻丹水池交易市场。为进一步完善丹水池-后湖的物流服务功能和硬件设施条件,完成丹水池-后湖专业市场朝功能更全、服务范围更广的物流中心的升级转型,结合丹水池物流中心目前的发展状况,丹水池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可将主体企业引导和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结合起来。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通过培育和发展现有该物流中心内的重点物流企业(如世通物流、中国物资储运汉口公司),由其率先在园区内开发和发展,独立完成或通过招商引资共同开发和建设,然后吸收社会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运输及仓储服务企业、专业化物流企业加盟。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和依托物流环境进行工业、商业企业的引进,达到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开发、建设和运营的目的。
工业地产商模式——采用工业地产商建设模式进一步完善该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完成丹水池-后湖专业市场向物流中心的升级,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应工业项目开发的适宜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该物流中心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二)沌口物流中心
1.区位
沌口物流中心以武汉公路主枢纽八大货运站之一的武汉郭徐岭货运中心为依托,位于汉阳东部,在武汉经济开发区内,318国道从区内穿过,东南不远是常福镇,即京珠、沪蓉“黄金十字架”交汇处。
2.服务范围与对象
沌口物流中心作为武汉市连接西部区域的重要区域物流节点,其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及国内范围的物流服务圈。以沌口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包括:东风公司—神龙公司,汽车产业链、化工产业、食品等产业,及与西部方向进出武汉市的货物和通过沌口物流中心中转的货物。
3.功能定位
货物集散、中转功能,以汽车为核心,为其提供专业化的仓储、运输服务,针对制造业提供原材料配送,向其他物流园区或下一级物流节点实施物品配送、商品展示的商流功能及口岸功能。
4.物品种类
汽车产成品、零部件、原材料、化工产业、食品等原材料及产成品。
5.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公路和水路。
6.沌口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
沌口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采用企业合资、合作的建设模式或主体企业引导的物流中心开发模式。
企业合资、合作的模式在目前的物流园区建设中是较为普遍的模式,通常由商贸流通控股企业、大型工业制造企业、骨干交通运输与储运企业发起,独立完成或通过招商引资共同开发和建设,然后吸收社会商贸流通企业、零配件供应企业、运输及仓储服务企业、专业化物流企业加盟。国内典型物流园区如深圳市港口物流园区、广州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园区、深圳IT产品物流基地、广东西樵纺织品物流基地、成都中汽西南汽配物流基地、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深圳航空物流园区等均采用该模式。
主体企业引导的物流中心开发模式,即从利用市场进行物流资源和产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通过利用在物流技术、经营管理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物流企业,由其率先在物流中心进行开发和发展,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达到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的目的。
(三)汉正街物流中心
汉正街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于桥口区汉正街建材、服装、小商品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传统的交易、仓储、运输都在汉正街市场进行的模式已经成为汉正街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阻碍。汉正街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将汉正街市场交易与物流分离开来,有力地支持汉正街市场的升级,促进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高水平、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易量的增长。
1.区位
汉正街物流中心南毗318国道,北邻107国道,处武汉市西大门,居京广铁路线之中贯通南北,位汉丹铁路线之首通达西南。位于桥口区繁华的建材商品交易区腹地,拥有国家一等甲级大型综合性铁路货运站——汉西站,连接武汉市东西延伸的四条干道(沿江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京汉大道)。
2.服务范围与对象
汉正街物流中心作为武汉市连接西部区域的重要区域物流节点,其服务范围为: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及国内范围的建材市场物流服务圈。汉正街物流中心应发挥背靠汉西铁路、紧挨汉西货场的优势,服务于“中国建材第一市”——西汉正街建材市场的28个专业市场,以及汉正街服装、小商品市场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的到达、发送和中转业务,以及水陆联运、国际联运等代理业务。
3.功能定位
主要是大宗建材、服装和小商品的进出和周转功能,集专业化商品批发、配送、运输、储存、展示与交易于一体。将广东、福建等地的陶瓷,东北、四川等地的板材汇集于汉西,再发往兰州、乌鲁木齐、哈尔滨、北京等大半个中国,并针对全国厂商在汉西开设的分销网点提供专业化的仓储、运输服务;辅以办公、商务、金融、信息发布、居住、娱乐等相关配套设施,与现代化仓储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建成区域性的以建材为主的与建筑工程活动相关联的电器、五金、涂料及服装和小商品等商贸产品的集商品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交易、物流中心。
4.物品种类
陶瓷、瓷砖、板材、玻璃、灯饰、新型门窗等上万种建材商品,汽配、服装、农副产品批发等交易市场。
5.交通运输方式
主要为铁路、公路和水路。
6.汉正街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可以采用物流中心开发的工业地产商模式。将汉西物流中心作为工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应工业项目开发的适宜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汉西物流中心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汉西物流中心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均有此种开发模式的范例。
7.规模
汉西车站的日吞吐建材商品在15000吨,西汉正街建材市场现辖范围5.8万平方公里,经营面积100多万平方米,专业市场28余个,商户4000余户,从业人员6万多人。汉西物流中心的规模可据此在具体调查后匡算确定。
(四)北湖物流中心
1.区位
北湖属于青山区范围,位于青山区东北部长江黄金水道旁,武汉市外环线(绕城公路)上,西部紧挨武钢,距青山码头和武钢工业港码头约6公里;东北面与阳逻经济开发区和阳逻港隔江相望,经过阳逻大桥到阳逻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和阳逻物流园区仅5公里。武汉市外环线上的大型互通(北湖互通)坐落于北湖境内,“北湖”互通东西方向的高速公路出口,东至鄂州,西达市内中环,与市内外交通融为一体。
2.服务范围与对象
北湖物流中心作为武汉市连接东部区域的重要区域物流节点,其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及国内范围的物流服务圈。服务对象包括: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核心的钢铁产业及鄂州——黄石冶金工业走廊产业链、新材料产业基地、化工产业、环境保护设备制造及与东部方向进出武汉市的货物和通过北湖物流中心中转的货物。
3.功能定位
货物集散、中转功能、仓储、加工、信息、市场交易。以武钢为核心,为其提供专业化的仓储、流通加工、运输服务,向其他物流园区、下一级物流节点或用户提供物品配送、交易、商品展示及口岸功能等。
4.物品种类
矿石等原材料、钢材、化工和环境保护设备制造的原材料、化工产品等。
5.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公路和水路。
6.北湖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
北湖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采用主体企业引导的物流中心开发模式。即从利用市场进行物流资源和产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通过利用在物流技术、经营管理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物流企业,由其率先在物流中心进行开发和发展,如武钢北湖经济开发公司等。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达到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的目的,这就是主体企业引导下的物流中心开发模式。
该模式要求武汉市在经济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制度方面有大的改革和创新,要求能从中心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培育物流中心发展所需要的龙头企业或引入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白沙洲物流中心
1.区位
白沙洲工业区与107国道(武咸公路)、武金堤公路和白沙洲大桥紧紧相连,西临长江水道,拥有长江上万吨级专用码头4个,有长达22公里的供区域内大型企业使用的16条铁路专用线,形成了便利的水陆交通体系和独有的运输基础设施,非常适合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服务范围与对象
白沙洲物流中心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及国内范围的物流服务圈。服务对象主要是工业园区内制造企业。
3.功能分区及定位
区内铁路专用线以西至武金堤公路为钢材深加工区,面积约78公顷,为区内消耗钢材企业提供钢材的仓储和加工服务;区内铁路专用线以东至107国道,为服务工业园区的物流配送区,面积约62公顷,主要为区内制造业企业提供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配送。
4.物品种类
钢材、机电产品、粮油食品、生物制品、新型材料等。
5.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公路和水路。
6.白沙洲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
采取以工业园区区内企业为主体,引进有一定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联合的企业自主投资运作模式。
(六)武汉保税物流中心
2003年年底,海关总署出台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提出建立“以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基本功能为基础,打破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之间界限的保税物流中心”,发挥其“在加工贸易进出口物流中‘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的作用,促进加工贸易、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是国家为适应加工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和国际现代物流广泛兴起的需要,在政策面上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这一新型监管模式的推广,为湖北省和武汉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契机。
1.区位
武汉保税物流中心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武汉西部综合物流园区内。
2.服务范围与对象
武汉保税物流中心服务范围包括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区域和华中地区。服务对象包括服务范围内的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3.功能定位
吸引相关物流企业在该中心内进行货物仓储、物流配送、集装箱作业、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等国际物流业务。
4.物品种类
武汉及周边区域进出口的钢材、电器、轿车、服装等产品。
5.交通运输方式
依托天河机场和阳逻等集装箱港,实现跨国水陆空联运,提供门到门服务。
6.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及运作模式
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可采用经济开发区模式,即由政府部门将武汉保税物流中心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吸引进出口物流企业入驻武汉保税物流中心,购买土地建设仓库等物流设施。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主要是由海关等政府部门以就近便利的服务支持中心的发展,由符合要求、资质条件得到政府认可的企业入驻园区进行具体建设,并提供高水平的一体化物流服务。
五、武汉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一)武汉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基本框架
武汉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可以概括为“一个机制、两化、三个子平台建设”。见图9-3。
“一个机制”,指物流信息协调机制,协调机制的建设则重点在于建设政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监督机构,建立物流信息化标准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建立物流行业内的企业协调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IT厂商、物流设备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作机制。
“两化”指工商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简称企业物流的信息化。
“三个子平台建设”,指物流公共服务运营平台、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和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统称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公共服务运营平台为企业提供公共运营服务;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为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则是信息连接的纽带,它上连物流公共服务运营平台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下接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图9-3 武汉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基本框架
(二)武汉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武汉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总体目标为:以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为支撑,以企业、产业的信息需求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最终建立以物流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和信息使用为核心的标准化、多功能、一体化物流信息处理平台,使武汉不单是中部地区物流分拨中心,同时也是中部的物流信息集散中心,并逐步建立与国际物流服务网络的衔接和融合,为武汉物流“立足武汉、背靠湖北、面向中部、连接世界”的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网络信息化支持和功能支持,使武汉市物流圈得以逐步延伸和扩大。
2.阶段目标
物流信息化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武汉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宏大美好的蓝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伟大蓝图必须遵循全面协调、重点推进、逐步实施的基本原则,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通过制定相应的物流信息化规划的阶段目标来逐步推进和实施。
考虑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复杂性、长期性及政府建设物流服务信息化平台对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促进作用,因此,对于物流信息化的阶段发展目标考虑分三步走,政府物流服务信息化先行,最终实现整个武汉市物流信息化整体协调推进的目标。
(1)2006~2010年,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提出并完善武汉市物流编码标准;规划建设的园区和中心基本的物流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商贸物流业的信息平台。
(2)2010~2015年,以行业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工商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基本建立各自的物流信息系统;整合武汉市物流信息资源,建立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第一阶段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建设经验为基础,全面铺开物流园区(中心)信息系统建设。
(3)2015~2020年,工商企业、物流服务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专用或公用的网络平台,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进行互联,形成综合的物流信息化运营平台,使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工商、物流企业能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并实现相关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最终为物流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功能支持。
六、武汉市物流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规划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在科学预测各类物流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超前设计和建设武汉市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是发展武汉市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根据武汉市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基础实施平台建设主要从加强各种基础交通设施和物流节点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货运干道系统和配送道路系统两方面进行。
1.加强各种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武汉是内陆城市中各类物流运输方式最为齐全的城市之一,港口、航空港、公路、铁路是武汉及其经济圈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也是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物流枢纽发挥中转作用的基础。
(1)航空港建设。航空货运是支持快速反应物流体系的基础。2004年天河机场客运量超过400万人,是武汉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武汉天河机场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应本着“科学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筹措资金,严格管理,按期保质地完成天河机场二号候机大楼、航空货运中心和配套站坪建设。
(2)港口和航道建设。武汉曾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但随着其综合立体交通的长足发展,武汉在全国内河航运的地位近年来反而有所下降,已被南京、南通、张家港、重庆等城市抛在后面,其水运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已不足1/5。有数据表明,1986~2003年,武汉水运运量仅从2859万吨增加到3097万吨。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水运经济的复苏,武汉水运的增长幅度也在逐步提高,但其现有港口吞吐能力、水运运力规模与结构、航道条件等,甚至无法满足3年内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快港口建设迫在眉睫。
杨泗港是武汉主要的集装箱港口,年吞吐量超过15万标准箱,是武汉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基地。要配合杨泗港正在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加强其装卸搬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吞吐能力。
阳逻港作为深水港,是杨泗港的后备和补充,结合天兴洲长江大桥,是对阳逻物流园区、北湖物流中心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持。因此,在前期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应该加快阳逻多用途通用码头、煤码头的建设,迅速完善其配套的装卸搬运和交通设施,实现阳逻港口的“大通关”和保税能力,清理周边收费站,改善交通管理环境。按期完成汉阳集装箱港区、沌口多功能滚装码头、大件通用码头的建设,支持沌口物流中心和汉阳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增、扩、改建红钢城港和青山外贸码头,支持武钢发展。
另外,重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按照国家对于长江水道的统一规划,上下游配合进行长江水道的疏浚和清理工作,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实现长江干线及水系各主要支流航道全部达到规划标准。长江干线及江南水网率先实现内河水运现代化,形成以三级航道为骨架,四、五级航道为基础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航道体系。长江干线南京以下可通航5万吨级海轮,铜陵至南京可通航5000~10000吨级海船,武汉至铜陵可通航5000吨级海船,城陵矶至武汉可通航3000吨级海船,重庆至城陵矶可通航万吨级船队,水富至重庆可通航千吨级船舶。水运码头基本实现机械化,长江集装箱、石油及液化气、矿石、煤炭、汽车滚装等专业化运输系统已形成,干线主要港口实现装卸、仓储、配送一体化,并成为地区综合物流中心节点。
运输船舶要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满足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性能及主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载重吨达1200吨,船舶运输成本降低30%以上。
(3)铁路建设。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武汉将有京广线、京广客运专线贯通南北,武九线、汉丹线和沪汉蓉客运通道承东启西,形成“米”字形加“井”字形铁路枢纽,武汉将成为四大全国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和全国六大路网客运中心之一。按照“提升客运、畅通货运”的总体思路,未来武汉有京广线、京广客运专线、武九线、汉丹线和沪汉蓉客运通道衔接北京、广州、上海、成都、九江、襄樊等6个线路方向,建设成为全国特大型环形铁路枢纽,南北向结合京广客运专线新建武汉站,主要承担南北向客流运输。东西向配合沪汉蓉大能力通道扩建汉口站,主要承担东西向客流运输。形成武汉、汉口、武昌三站鼎立的客运中心格局。已确定以武汉为中心,布局建设1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约为2100亿元,其中在湖北省内的投资约为880亿元,投资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近期主要工程有“一纵、二横、三点”:一纵是武广高速客运专线。二横是沪汉蓉大能力通道的合武段和武九线、汉丹线铁路扩能提速工程。三点是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铁道部在全国规划建设的15个集装箱节点站之一;江岸北编组站,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机车编组站;武汉高速客运站,建成后将形成武汉铁路三个车站鼎立的格局。另外,还有相关的武汉天兴洲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武汉机客车检修中心工程和规划中的郑武客运专线、汉宜铁路等工程建设。目前,武汉铁路局已经正式成立。
就武汉市来说,应该抓住这个重要契机,根据武汉市城市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合理调整武汉市铁路货运布局,提高其通过能力和速度,降低铁路货运对城市交通和土地占用的影响。同时,将丹水池、后湖和白沙洲等现有的诸多散、小、乱、运作水平落后的编组、客货运站关、停、并、转,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几个交通便利、装卸搬运设施和物流信息管理先进、吞吐能力强的大型铁路集散货场、铁路货站站台设施,提高其货物接纳装卸能力。
目前,武汉市应该配合武汉铁路局按时完成武汉北编组站工程和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引导现代物流企业在该区域的聚集和发展,提高武汉铁路物流服务水平。
(4)公路和货运枢纽建设。依托已建成的沪蓉高速公路和在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加快其连接线建设和外环线北段、东段、天兴洲长江大桥建设,争取在“十五”期间建成武汉市大外环公路。同时,推进武汉至孝感、武汉至洪湖等多条快速出口通道建设,强化武汉市经济区域辐射能力和经济的互补发展。
加快全长88公里的中环线建设,保证江汉五桥、天兴洲公路、铁路两用桥等重点工程按期完工,力争在2006年前完成武汉市中环线建设。结合市区主要交通干道的新建和扩建,完善武汉市主城区公路交通体系,构建武汉国道、省道、外环、中环、内环大交通格局。
同时,根据国家公路交通主枢纽规划和武汉货运站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八大货运站的建设,按期完成郭徐岭、关山、蔡甸货运中心的各项工程,以支持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运作。
2.建设完善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吸引物流企业入驻
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吸引物流企业入驻的关键。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物流园区的“六通一平”,建设物流园区内部主通道和连接物流园区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城市主干道的物流货运干道进行合理的物流园区功能区域规划,提供高水平的生活、通信、维修等支持性服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招商、合资等资本运作,促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顺利开发建设。
3.建设物流配送道路系统
在实现物流口岸、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各配送中心的干道交通基础上,要加快建设、改造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点,为各连锁店、超市、大型卖场、街道和生活住宅区配送服务的配送通道,形成快速配送道路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