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部区域经济现状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案例

中部区域经济现状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案例

时间:2024-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特点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指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六个省份。但是中部地区存在投资拉动不足的问题,固定资本形成占全国比重持续走低,这是导致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经济发展受制的主要因素。

中部区域经济现状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案例

第六章 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特点

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指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六个省份。中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7%(约102.7万平方公里),拥有全国人口的28.1%(约3.6亿人),2004年创造了占全国23.5%的经济总量(GDP 3.21万亿元),人均GDP约为720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总计1441.4亿元,占31个省区市地方财政收入总计的14.6%。

在沿海繁荣、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的形势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繁荣使地区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中部地区面临着资本、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产业升级、发展创新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

(一)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状况

通过收集中部六省1979~2002年的数据,整理出中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图(见图6-1)。从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GDP都是逐年增长的,1996年GDP为13135.1亿元,2002年增长到了21504.9亿元,增长了8369.8亿元。其中1994年增速最高为33.6%,1999年增速最低为5.3%,近年来GDP增速趋于稳定,在8%左右摆动。

图6-1 中部地区GDP增速图

数据来源:1979~1998年的数据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有关数据整理,1999~2002年数据由1999~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但是中部GDP仅占全国近20%,而且比重不断下降(见图6-2)。1996年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9.23%,到1997年略有增加,但是自1998年开始这个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每年下降近0.2个百分点。可见,中部地区与我国重要区域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加大,见表6-1。

图6-2 中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图

表6-1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

数据来源:(1)表中数据由1996~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2)以上数据采用当年价格计算。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消费和投资。总体上讲,中部经济增长的97.7%由消费和投资拉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轮驱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60%以上,是拉动中部经济的主导因素。安徽、河南形成典型的消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格局,但河南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湖北次之,湖南、江西的消费是拉动自身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经济增长的74%以上是消费拉动的),湖北介于上述两种经济拉动模式之间,消费的拉动作用为60.5%,投资对经济拉动也在38%左右。但是中部地区存在投资拉动不足的问题,固定资本形成占全国比重持续走低,这是导致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经济发展受制的主要因素。

(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及整体布局

1.产业结构

我们引入第一、二、三产业比重这项指标来分析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2002年,中部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9.3%、45%、35.7%,全国GDP构成为15.4∶51.1∶33.5(见表6-2),尽管这一时期中部与全国的产业结构均是“二、三、一”结构。通过比较发现,中部产业结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异,2002年,中部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而中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比全国高6.8个百分点;全国第二产业占其GDP的比重比中部高6.1个百分点,而就业比重比中部仅高4.1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说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中部的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是第三产业发展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6-2 中部地区和全国GDP构成单位:%

数据来源:1978年、1985年、1990年、1995年的数据由《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有关数据整理;2002年的数据由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2.产业布局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需求结构、投资结构、资源结构、科学技术进步、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要素国际流动)、不同时期的重大经济政策等。

综合以上的各个要素,结合中部地区各要素的情况,可以把中部地区的产业整体布局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也就是“一个城市群、两个经济带、三个农业平原区、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和五大支柱产业”。

“一个城市群”——中部六省大中小城市共158个,里面分布着6个城市轴,城市圈或者叫做城市三角,它确实构成了一个领导我们整个中部经济的群体,就是中部城市群,构成一个整体。

“两个经济带”——中部有鲜明的经济布局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沿长江沿线构成了一个东西走向的经济带,沿京广铁路也构成了一个经济带,东西向和南北向构成了一个“十”字形的中部经济带。(www.xing528.com)

“三大平原农业区”——中部有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也就是从古至今就形成了两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第二个平原是黄淮平原——黄河和淮河之间的这段平原,第三个是江西的鄱阳湖平原。这三大平原支撑着我们整个中部六省的农业,养育着六大特色农产品,为全国人民提供丰富的粮食和蔬菜,并会在积极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基础作用。

“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以武汉光谷为龙头的光电子产业、先进的制造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这些在中部六省都表现出很强的发展势头。

“五大支柱产业”——以汽车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业,以钢铁为龙头的材料制造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轻纺工业,以水电煤为特色的能源工业,以商贸、旅游、物流、市场为内容的第三产业,这五大支柱产业占中部六省经济规模的50%以上。

(三)中部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关联

中部地区是协调东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部地区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能源、电力及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支持,是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的腹地,同时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的关键。

中部地区将从农业、工业、能源、原材料产业支撑以及市场吸纳、产业转移等各个方面为东部发展提供支持。比如中部地区的湘、鄂、皖、赣4省既属于长江流域又连接珠三角,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核心区的主要腹地,这些区域的继续发展对中部地区4省的依赖日益增强。例如,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和农副产品产区,而东部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供应大部分来自中部各省;中部的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环渤海地区以及华东经济发达地区提供重要的煤炭、电力等能源供给。因此,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再看看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关联,西部地区背靠中部地区,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必须是东部率先发展,如果西部地区越过中部地区直接拉动西部发展,其效果是不够理想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部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二、中部地区区域物流业的现状

(一)物流市场需求规模

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看,1991年,社会总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24%,2003年这一比例缩小到21.4%。 2003年,中部6省GDP达26941.9亿元,以全国的平均水平算,中部的总物流成本为5765.57亿元,即中部6省的货物运输成本、保管成本、管理成本的总成本。

据统计数据,目前,中部地区货运量约占全国的23.7%,达到了36亿吨,其中铁路占21%,为7.5亿吨;公路占73.5%,为26.6亿吨;水路占5.1%,为1.8亿吨。但货运周转量却只有全国的14.5%,约为7811.1亿吨公里,其中铁路占65.8%,为5137.6亿吨公里;公路占23.3%,为1901.3亿吨公里;水路占9.9%,为772.3亿吨公里。可见中部地区货运主要是以公路为主,其次为铁路,水路极少。见表6-3、表6-4。

表6-3  2003年中部地区货物量和客运量表单位:万吨

表6-4 2003年中部地区货物周转量与全国的比较表

数据来源:由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二)物流企业状况

目前,中部地区物流企业大多数都是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的或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沿用了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职能单一,仅限于简单的运输送货、仓储保管,而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品配送乃至物流方案设计、全过程供应链管理等可提供增值服务尚未全面展开。各类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妨碍了物流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资金占用过多,影响经济运行质量。

由于缺乏统一而又先进的管理思想,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意识也没有实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客户数据库。尽管已经开发了GP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但是考虑到对原有管理模式的转换,对设备、人员培训的投入,许多企业都没有采用,物流企业运作缺乏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制造加工企业正考虑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如武汉市的工业企业中,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的原材料物流比率分别为36%和46%,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各个省市正在规划扶持培养若干个规模大、资金雄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物流基础设施及投资状况

中部6省位于我国腹地和长江流域的中部,交通四通八达,横贯东西,纵横南北,而且又具有天然的长江水运优势,已形成了以“三纵三横”干线为骨架的综合运输网络,为加快物质流通速度、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物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部6省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三纵”由北京-广州铁路、北京-九龙铁路、北京-珠海高速公路构成;“三横”由连云港兰州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长江等路航构成。东西方向的陇海线、长江与沪蓉高速横跨中部,京珠高速公路、京广线和京九线纵向穿越,使得各省市之间构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中部6省的铁路占全国的50.3%,公路和内河航运占38.3%,借助于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区位优势,2003年中部6省铁路货运量和客运量占全国的1/3以上,其中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比例协调,有利于多式联运的实现,成为联系东西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重要节点,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的联系和我国经济中心战略西移目标的早日实现。

同时,经过多年经济的发展,华中地区的仓储设施、信息通信、货物包装与运输等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华中地区商业、物资、粮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仓储设施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6省投资超过了1053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