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分析及在区域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征分析
现代物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运业,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纵观国际上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难发现,现代物流业已成为21世纪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王之泰教授将现代物流业的构成描述为:现代物流业是由物流基础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货主物流业所构成的新兴的产业形态(王之泰,2001)。汪鸣先生认为,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形态(汪鸣,2002)。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存在,已是客观事实,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及货主物流业等都承担着社会化或企业自身物流服务。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市场的规模较小,但毕竟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在我国目前现代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下,或从产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处于物流产业的萌芽和成长阶段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如何通过构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及制定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政策,迅速提高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及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同时,由于物流业特殊的产业性质,使得构建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政策体系与其他产业有所不同,若不能从理论上完善物流业产业政策导向和产业政策体系,结合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制定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结果势必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对现代物流活动的认识,是对现代物流业产业特征理解的基础。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只要有商品交换,就有物品(货物)的流动;物流又是一个现代的概念,现代物流概念强调物流组织或部门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功能特点。这其中除了独立性的物流企业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外,还有非独立的经济组织和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从事的生产配送、产成品储运等物流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为企业完成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目标。企业物流服务部门和组织是企业所属的相关部门,而非独立的经济组织,通常称之为企业物流。汪鸣先生将这一特点称之为物流业的复合产业特点。然而,不论是独立的经济组织,还是非独立的经济组织,他们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规模巨大的产业活动。
(2)可以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考察。所谓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简新华,2001)。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现代物流之所以已具备了产业的形态和特征,主要在于存在众多的为社会和物流市场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组织。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于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达到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5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高达80%。这足以说明,物流业已经具有了相对独立的产业形态。尽管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组织所能提供的社会化物流服务的规模仅占整个物流规模的20%左右,但随着社会分工及专业化发展,这一比例将会迅速提高。目前,许多企业物流(货主物流)如海尔物流等,已经开始从原来的企业物流部门转向为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因此,现代物流的产业化进程是逐渐发展的,伴随这一发展进程,物流产业的特点也将越来越明显。
(3)从产业的分类看,以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D/T4754-94)的基本分类为依据,按产业作用划分形成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及邮电(主要是邮政)业,属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范围。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企业组织,故在1994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未被划入分类体系,但这并不能否认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市场的重要作用,而只能说明分类标准的建立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尤其对新兴产业更是如此。
(4)从产业联系来看,与物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或行业,主要有物流基础设施业(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物流装备制造业(如货运汽车、火车、轮船、管道、集装箱等相关制造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与现代物流业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及服务的市场范围和规模有着直接的产业关联,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
(5)从物流业服务的对象看,工业、农业、商贸业等产业之间的物品流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物品流动等,都离不开物流服务。因此,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性产业。
(6)从产业技术基础来看,物流产业技术主要是由与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有关的信息技术、系统技术、管理技术等组成的技术群。不论技术应用的对象是经济组织,还是企业的物流部门,其技术应用的目的是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物流技术的应用基础并无差异。
(7)从可以衡量的、界面清晰的投入和产业经济特征要求来看,物流活动在工业、商业、运输业、仓储业、第三方物流业等企业经营活动领域中,对物流活动均有明确的投入—产出效果,只不过在产出的特点上有所差异。独立性的物流经济组织的投入和产业是清晰和明确的,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服务物流市场的能力,并获得相应利益;而非独立的物流部门投入的目的是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但按目前的会计科目分级体系,其产出难以完全准确地衡量确定,这也体现了物流的复合型产业特点。
(8)从产业布局角度来看,产业发展必然要落实在一定的空间上,物流产业也不例外。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场、港口、交易市场等物流活动集散地的规划和建设是物流产业在不同地区、城市的空间布局。我国大中型城市和沿海中心城市,在规划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把物流业的空间规划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内容。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具备了产业形态的主要特征。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一样,有其自身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现代物流业的产业主体是专门从事为市场提供物流服务的经济组织,或对物流活动提供支持的部门及其物流活动的集合。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各产业有着密切的产业关联,是有效实现社会再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具有复合型产业形态的、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物流活动及资源在区域及国家层次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目标。
二、现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
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各产业有着密切的产业关联。它是有效实现社会再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的具有复合型产业形态的基础性产业。现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与工业关联形成工业物流,与农业关联形成农业物流,与商贸业关联形成商贸业物流。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像物流业这样与其他产业有如此密切的产业联系。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现代物流业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1]
物流产业的前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物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促进物流产业优化,潜在地增加经济和社会机会;物流产业的后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及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管道、仓储、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拉动对钢铁、煤炭、水泥和制造业的需求;物流产业的旁侧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的商业、粮食、外贸等行业乃至区域内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各类经济活动的效率。
三、物流业发展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为了揭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可以采用SPSS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货物周转量作为解释变量,表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根据1989~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如下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见表3-1。
表3-1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
续表
图3-1 国内生产总值与货物周转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
根据统计数据做出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与解释变量(货物周转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见图3-1),从散点图可以初步判断国内生产总值与货物周转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采用典型宏观经济问题分析方法:二段最小平方法,得出GDP用货物周转量表示的系数为0.3797,因此,可以验证GDP随着货物周转量的增长而增长,而货物周转量又反映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从实证研究上可以发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结合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况和上面对国内物流业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业不仅对一国的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物流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物流直接决定着生产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决定着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否得以顺利实现。
(1)现代物流是社会生产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社会生产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连续性。伴随着连续不断的“再生产之流”始终是物流,而且现代社会生产的总体效益和效率已不再依赖于生产过程本身,而是依赖于与生产过程相伴的物流的有效性、准时性、合理性。因此,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地有效进行和有效地创造社会财富的前提条件。
(2)现代物流是保证商流畅通,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商品流通中,是先有商流才有物流,商流首先解决交换商品的所有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交换过程的最后的具体体现。没有物流过程,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没有有效的物流,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流通。
(二)现代物流业产生的微观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物流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企业而言,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完成原材料的采购,优化库存结构,减少占压资金,合理规划配送路线,降低运输费用,利用先进的运输方式以减少商品转移过程中的消耗等,从整体上优化企业的流通环节,以追求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成本最小,达到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创造新利润的目的,从而增强市场反应能力,强化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而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使企业对市场上供求信息的变化及时把握,迅速做出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决策,降低因供给不平衡所造成的过剩损失和风险。最后,发展现代物流将使传统的物流企业以及新兴物流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并积累组织和管理现代物流服务的经验与实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www.xing528.com)
(三)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宏观贡献
(1)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要保持一个产业内部和各产业之间的正常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各企业和各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在各产业和企业之间进行物资、资金、人员、信息等资源的一系列交流。物流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流通服务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按照现代物流观念,现有的物流资源已相当丰富,关键在于统一思想,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协作整合,系统化地将各企业组合起来。现代物流业通过重新整合物流资源,发挥物流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相关的金融业、餐饮业、旅游业、信息业等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提高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促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资源的配置。
(2)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厂商的市场范围,改变了厂商以前的投资决策。传统的生产布局更多因为受到自然条件、要素禀赋和区域市场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做出选择,而现代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信息的迅速获得,物流业各项功能的重新组合,使交易费用降低,企业及产业的选址布局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产业的选址布局不再仅仅依靠原料产地或者消费市场,一切投资决策将根据经营战略及最经济的物流方案决定。
(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结构是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即由一次产业逐渐向二、三次产业演进,就业人口也随着产业发展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物流业是由包装、装卸、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功能集合而成的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从业人数基数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德国的不来梅物流园区,就能提供约5000个就业岗位,其投入产出比为1∶6,并且引导城市货运由无序变有序,缓解了城市交通,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与污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某些主导产业或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城市集中,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从而对周边地区产生着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作用,而这一区域或城市就成了经济增长中心(在经济生活中更多地表现为城市或城市群)即增长极。经济增长中心有着强大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物流的发展尤其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极化效应首先使迅速增长的推动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断向其集中,导致地理上的极化。城市是商品集散地、加工中心和消费中心,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外辐射,而物流是城市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子系统,物流系统质量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城市经济水平、竞争能力的高低。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因城市物流设施齐全,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利于城市整体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城市的极化效应更加凸显。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会使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加大,使商品、技术、信息流动到更远和更偏僻的地区,有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5)现代物流能够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现代物流的有效性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高效、畅通的物流系统会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用户,库存更合理,流通和生产成本更低,物资周转时间更短,流动资金占用更少,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互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不能独立于其依托产业之外的,只有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物流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物流业才可能随之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既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配套,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在制造业上游为其组织采购原材料,又为其在生产下游提供良好的销售环境,现代制造企业要依赖现代物流为其将产品运往世界各地。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在发展区域制造业的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进一步提高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支撑区域制造业的发展。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区域及城市群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
物流产业涵盖面极为广泛,包括物流基础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第三方物流业、货主物流业等,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交通体系和信息体系的支撑,物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据预测,全球物流业最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同样,我国各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如前所述的物流产业的前向效应、后向效应及旁侧效应)必然会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区域内物流活动的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物流产业是产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具有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区域的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并对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物流产业发展带来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物流产业是对分散的货物流动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素质高度化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完善的物流产业体系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六、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业的“极化效应”
“增长极”理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一般会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聚集的现象,从而使这一地区形成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现代物流作为一个“关联效应”显著的复合产业,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已为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
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物流成本
国际社会通常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作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运作效率。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物流成本都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美国是现代物流的发源地,在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两倍,2000年,美国前20名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净收入达93.4亿美元。同样是在美国,由于服务费高涨,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而与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活动耗费的时间相比,产品的加工时间只有这些活动耗时的1/20,可见降低物流成本潜力很大。
(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经营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物流设备制造和经营业;不仅涉及工业制造业、货代、仓储、包装、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消费者等生产经营和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用户,还涉及政府、税收、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业涵盖的范围非产广泛,其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所在区域其他产业的经营成本,而且有利于促进商业、交通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并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
(三)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按照“三力体系”,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主要有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生产增加值的竞争力,其中就包括企业的竞争力。发展现代物流可以提高区域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属于核心竞争力的范畴。基础竞争力是指支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而物流投入的加大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提高了区域的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包括市场竞争环境与政府提供的社会组织和结构环境。现阶段,国内各区域基础设施状况逐步改善和以优惠政策为代表的各地区投资环境差异的日益缩小,原有的政策、环境劣势正在不断削弱,各地区正迫切寻找新的切入点。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是区域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各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区域的环境竞争力。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业的“扩散效应”
(一)发展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
在物流业成为推进型产业及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成长极”的初级阶段时,区域中心城市与区域周边地区的差距会拉大,但从长远看,区域中心城市是交通、信息、产品、物资、金融等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汇集和扩散中心,中心城市的物流业发展必然会对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起一个很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物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也会向整个区域辐射,使周边地区的经济、管理、技术水平等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提升。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累积性集中成长并不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一旦当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达到高度发展阶段时,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成长极”地区不断扩大和聚集,将会产生“聚集不经济”,促使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向整个区域分散,从而促进整个地区协调发展和繁荣。也就是说,物流产业的发展,在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同时,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区域各地地方经济的竞争能力。结合资源开发利用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比较优势,由此来促进产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布局,通过比较优势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形成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最终形成区域内各城市间功能分工明确、互为依托、共同繁荣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群网络体系,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和共同发展。
【注释】
[1]第一个利润源: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而获取利润;第二个利润源:通过节约人力资源消耗而增加利润。发达国家发现第一个利润源和第二个利润源潜力已经越来越小,越来越有限,但通过降低物流费用以增加利润的潜力却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