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新培养目标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新培养目标

时间:2024-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彭湘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师德建设为龙头,促进学校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新培养目标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四有”新人

彭湘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到2020年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教育而言,主要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广大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党的十六大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为中国特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家要振兴,教育要先行。教育具有基础地位,教育搞好了,其他工作才可能搞好。教育不仅在科技兴国、物质文明建设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承担起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按“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教书育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量。教育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本。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师资队伍是第一资源,高尚的师德是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要求。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师德素养宛如一株不断自我更新的常青之树。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都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为我们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课题。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教师要更好地自我定位,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少一点物欲,多一点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严于律己、诲人不倦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赢得社会的尊师重教。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www.xing528.com)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高尚的师德也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根本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首要环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首先要把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摆到首位,以师德带动教师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师德建设为龙头,促进学校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讲政治。他“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1。所以,师德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教师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是搞好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要以自身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思想道德品质为基础。因此,加强师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要把教师道德建设的各项活动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做出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

通过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和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教师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其次,一定要坚持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勤奋工作,严谨治学,严格执教,追踪学科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再次,是教师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高校教师要坚持教学中渗透德育,尊重、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主动关心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是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教师要坚持教育公正,平等对待学生,模范地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作风正派、严于律己、语言健康、仪表端庄。教师做到为人师表,才能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作用。

总之,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师德建设是一项重点工程,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教育系统的广大教职工一定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按照党的十六大的精神,细化实施方案,狠抓落实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全面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开创教育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