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茹
党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13年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并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实施这一战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时尚正日益深入人心,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显著提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并再次号召全党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
一、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和应用规律保护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每次飞跃与发展,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与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的重大发现与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愈加迅猛,应用更加广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愈加紧密,对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加巨大,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推动人类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发展与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跨入新的世纪,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知识经济趋势日益明显,全球经济结构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加速调整与重组。如果说在工业化时代,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争夺工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工业产品及工业资本输出的市场,那么,在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则是科技与人才。谁能把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人才资源,谁就可在
竞争与合作中把握主动权和优势地位。中国作为机遇,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是关系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是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当代国际竞争合作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只能走一条依靠科技,合理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人、社会与资源生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认知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逐步实现人口的零增长;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排放的零增长,不仅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必须充分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培养、吸引创新与创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事实越来越证明,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还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十六大明确指出:一定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这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号召,是发展科学事业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为先进文化提供了知识基础和物质支撑。发展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是先进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科技界的历史使命。
二、改革、创新是发展科教事业的动力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近几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性进展,“十六大”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改革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建立起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加强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的配置。建立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要切实解决科教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加强政府对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合作,科研机构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政府要进一步发挥组织、引导、推动作用,提供信息、建立平台,大力协作、形成合力,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中介机构,形成高效运作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使技术创新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开发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投入回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形成可持续的以企业(www.xing528.com)
为主体,政府为重点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组织企业共建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基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共建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共同培养人才。企业要建立吸引、留住、用好创新人才的制度。这是当前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是科技界的第一任务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要使科技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目光远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要注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合理配置,协调发展,确立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标。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推进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要立足国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方针。我们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雄心壮志,增强创新意识。要虚心学习国外一切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同时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进步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艰苦奋斗,迎头赶上,立志攀登科技高峰,占领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同时要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做出创新性贡献。
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五、以人为本,开发人才资源是发展科技事业的关键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使所有人心中涌动一股暖流。这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人们建功立业,发展生产力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这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鼓舞,科技人员的地位、作用、知识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广大科技人员的收入,将符合他们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这些方针和政策的实施一定会极大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蕴藏在他们中的巨大潜能定会迸发出来,从而促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职责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个国家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成果都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工作者应该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先锋队,因此我们要响应“十六大”号召,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满足人们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激发人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提高群众的科学素质,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觉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识别伪科学的能力。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工作者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的科技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