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退民进”的理性思考
唐小惠
一、“国退民进”的提出
“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在如期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之时,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国有经济应该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领域、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集中在关系到国防安全的军事工业领域及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并具有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个体经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
目前,国有企业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抑制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在看到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更要看到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优秀人才流失越来越成为危及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改革国有经济,大力推行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加快了国内产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而所有对外开放的领域也必然对内资开放。在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非国有资本希望进入到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同时在那些领域,由于产权制度不合理而产生的低效率现象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所以,国有经济应该引入新鲜血液、民间资本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有资料显示:我国民间资本,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已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种种原因,民间资本缺乏创值能力,民间资本的运用效率从总体上看还比较低、持续发展的后劲堪忧。但是民间资本增量空间巨大,尤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整合民间资本。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收缩,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速的递增,要求来自民间资本投资的比率有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新生代民营经济形成于我国经济从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的时期,是靠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开发和创造而发展的,它的创业者基本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在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上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在技术及体制创新上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退民进”的理念便应运而生。
关于“国退民进”,中央有明确的规定,即国有资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让其他成分置换国有资产,置换的资产,政府可投到公共设施上,间接为企业搞好服务,而不直接经营企业资产。因为企业的国有资产是大家的,这个大家太客观、太模糊,不可能让大家都对这些负责任,最后会出现“老板缺位”,是大家的谁也不管。从这点上讲,凡是国有资产能置换成个人的必须全部置换。不能依次置换的,也可以逐渐分期分批置换,逐步达到资产的人格化。
二、“国退民进”的实践
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约占15%,而我国则占70%左右。亏损企业、传统的制造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进不去大型国有企业,在政府手中是包袱,而在民营企业家眼中却是金矿;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虽然是一条途径,但更主要的是要靠非国有企业来兼并,因为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自顾不暇,而且以前流行的国有企业以强并弱、扶贫式企业兼并的案例中,绝大多数效果并不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企业地位的日益提高,其实力也不断加强。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积累和积极参与国企改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民营经济正式确定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作为有益的补充,使民营企业的腰杆更直。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催生了一大批大规模的民营企业集团和国内超级富翁。如希望集团家族的刘氏兄弟、托普集团的宋如华、复兴集团的郭广昌、新疆德隆的唐氏兄弟等。
1992年,希望集团首次尝试兼并了绵阳一家乡镇饲料厂。1993年,希望集团出资550万现金、220万无形资产,与上海一家乡政府养猪场的几十亩地和饲料车间设备作价200万元,合资组建一家投资额为1000万的饲料场,该厂生产的饲料1993年打不开销路,采取免费赠送的促销手段后,1994年开始供不应求,一年赚回2000多万元,接下来的几年赚了一个多亿。
2001年6月6日,总部位于温州柳市的人民电气集团出资1.3亿元兼并了江西变电设备总厂;与此同时,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第6,同处温州柳市的德力西集团,于2001年5月18日斥资1.5亿元兼并了乌鲁木齐宾馆、饭店。乌鲁木齐宾馆、饭店拥有员工500多名,由于经营困难,负债高达6500万元,2000年亏损400多万。两企业被得力西集团兼并后,当年扭亏为盈,到2001年底实现利润300万元。此前,得力西集团于2000年1月以承债2.5亿元的方式,零资产兼并了杭州西子集团。
然而,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即“国退民进”不全是充满鲜花。1998年2月,私营企业河南洛阳中泰房地产职业有限公司与洛阳水泥制品厂开始接触谈判,准备兼并后者。1998年7月21日发文批准兼并。但在企业改制正常经营两个月后,由于部分原有职工的不满和反对,甚至组建监管会接管工厂,导致工厂于10月8日停产。在市政府出面协调解决无果的情况下,市政府在批复兼并的140天后,只好再次下发文件,终止该项兼并,至此,两公司的兼并中途流产。
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性问题。如将国有企业简单的演绎为:“国退民进”,笼统地说,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有的把国有资本置换成集体资产,将国有资产无偿或变相无偿量化给个人;有的搞半买半送、一卖了之、一送了之等等。这些是完全违背中央精神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制止这种错误倾向蔓延。(www.xing528.com)
三、“国退民进”的理性思考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国有经济的“退”比“进”在某种意义上难度更大。几十年来,由于国有企业只生不死,积累了一大批早已失去竞争能力的企业。建立和健全企业退出通道,使这些企业退出市场,是近几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并且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继续压缩生产能力,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企要实施破产关闭;与此同时,竞争性领域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吸收多方投资,加快发展;对产品有市场、但负担过重,经营困难的企业,要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盘活国有资产。根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减持国有股等方式,使国有企业的某些行业或企业部门主动退出,以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素质,或用于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
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国退民进”这一观点进行理性的思考。有效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就是把实物资产变为现金流,实现企业的变现。而变现后的现金可以作公益,可以建立社保基金、破产基金,建立人力资本再造的机会。因此,目前情况下,国有经济单纯的“进”与“退”,都不能解决搞活国有经济的问题。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应遵循:“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进”是指:在高科技风险领域,对这些领域,民营经济资本不足或不愿意承担过大风险,而这些产业的设立对国家发展又很重要,这就需要国有资本进入,度过风险期后,再通过转让的方式实现股权社会化;有“退”是指:可能在相当的领域,主要是在点多、面广的、为消费者服务的领域中逐渐退出来。
首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针对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其次,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再次,国有经济布局“有进有退”的调整,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在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独立法人,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要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最后,对国有经济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只讲“退”不讲“进”,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理解为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越好,是片面的;只讲“进”不讲“退”,把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理解为国有经济比重越低越好,也是不正确的。
所以,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中央的方针,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很好的结合起来,做到有进有退、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吴邦国:《国企战略重组并非国退民进》,国际金融报,2001年5月17日。
《民营企业家赶赴国企大餐》,《东方企业家》,2002年4月1日。
国际经贸委研究室:《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2002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