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与三个代表思想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与三个代表思想

时间:2024-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何俊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与三个代表思想

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何俊生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一重要观点值得深思。

一、工业化道路的简要历史考察

工业化一般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而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一直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工业化是个历史范畴,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化的内涵和道路是不同的。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来看,无不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间跨度长。欧美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大体上用了二三百年时间,日本也用了近百年时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相继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走上工业化道路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但绝大多数国家也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二是技术水平低。欧美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实现的工业化以机械化为主要标志;日本、前苏联东欧等国家后来实现的工业化则以电气化为主要标志;二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所实现的工业化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化,但仍然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主要标志,我国在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如此。三是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无论是欧美、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二战后亚洲、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所实现的工业化,无不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为代价,资源密集、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广泛发展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伴随着人力、物力、才力的巨大浪费,我国在改革开放前走的工业化道路也大体如此。四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不相协调,从而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普遍走过的老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口膨胀是发展中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通病。

由上可见,我国今后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决不能再走这条老路,应另辟蹊径,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事实上,199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所提出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国内外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世界范围来讲,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速度加快,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国内来讲,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既要加快速度,又要讲求经济效益;既要完成传统产业革命赋予的历史任务,又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使信息化和工业化双向互动,相互促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达、社会全面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为此,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更好地利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工业化的先进经验,缩短实现工业化的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将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所完成的工业化历史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www.xing528.com)

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当今世界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其核心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必须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搞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十年之后他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以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整个工业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切实走出一条产品质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新路子。

第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确处理好工业化的推进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处于世界的低水平,资源短缺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因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还必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使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治理污染,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所面对的现实国情。一方面,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生产和就业形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人口的持续增长又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工业化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正如邓小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因此,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正确处理好老龄化社会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是中外工业化道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而且是开创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为我国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第三步战略目标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