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李 昕 焦泰平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的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理论指导,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党的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纲,铸造了新中国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六大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纲,这是建党80余年,执政50多载,有着6600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一
回顾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小资产阶级力量极大的特殊国情和革命所选择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特殊道路,毛泽东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建党原则。从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到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标志着这一建党原则的提出与确立。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一切在民主革命和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担负党在各方面的工作。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农民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常常在党内占大多数。但这丝毫也不减弱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地位。……社会成分是应当注意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思想建党使“物质上的非无产阶级”通过各种思想教育方式,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具有无产阶级的觉悟,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转变成为“精神上的无产阶级”,创造性地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成功形式。
思想建设是为了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使命。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及方针、政策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党建的关键是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在经历了以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王明“毕其功于一役”的“左”右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挫折后,终于确立了“两步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之间的矛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的方法”。“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虽然面对新形势下党建的特殊性我党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性,但是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由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问题上囿于某种框框的束缚,使党在对国情的认识和制定建设方针时发生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党内的官僚主义与腐败现象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事实证明,作为执政党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建设,保证自己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作风的健康正确,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真正的福祉。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反复强调党建问题的重要性。在1978年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能不能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在1979年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强调:“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曾多次在讲话中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也有所加强改进,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www.xing528.com)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从国际形势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同时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矛盾日益暴露尚未得到彻底解决;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接近40%;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和悄然壮大使中国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动。能否从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取得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历史性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对这一系列挑战的及时回应。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兴国道路上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作出的科学回答。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发展创新,永葆生机活力。只有坚持以改革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才能承担起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力量,实践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第一次把党的先进性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只有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才能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才能体现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惟一的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工作路线和生命线。而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是腐败堕落。“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只有在美好的现实面前,才会凝聚起坚实的信心,衷心拥护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创新,我们党将焕发无穷的生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