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六大报告对群众史观的新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樊小贤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如何认识和确定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范围、地位与作用,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作用。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基本阶级、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体给予明确的定位,对他们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创新,同时,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在人类认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把这一原理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乃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党的活动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之上,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依靠力量。
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新兴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开始形成并日益壮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睿智英明的指出: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十六大报告中的这些精辟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伟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历史的范畴,它是质和量的统一。从质的方面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性看,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范畴,它所包含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这一范畴包含着不同的社会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人民群众的范围扩展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当然还包括一切热爱祖国、促进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人士)。这样的定位,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主体的思想,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对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内容以扩展,使之更加具体,更符合“人民群众是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们”这一本质含义。
在十六大报告和修改后的党章中,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规定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把一个先进政党的定位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又是对群众史观的具体运用和理论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www.xing528.com)
十六大报告对群众史观的发展,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创造着巨大的生产力;对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言,要体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对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讲,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由此可见,只有正确的划定人民群众的范围,他们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才能得以实现,“三个代表”的思想才能落到实处。党的十六大针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宽广的眼界将一切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划归到人民群众的范畴之列,对他们以合理的定位和充分的尊重,这实际上也就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一种实践。第二,对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名正则言顺,言顺则政通,政通则干劲足。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十六大对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地位与作用的肯定,使他们的政治地位得以体现,经济利益有了政策和法律的保护,劳动的积极和创造性必将空前高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将更为强大,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将成为现实。第三,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使社会各方面力量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复杂化趋势,一些新兴阶层和群体对自己的地位和前途心存疑虑,事业心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把社会新兴力量归纳到人民群众的行列之中,尊重和保护他们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就会使这股新生力量潜力的发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一心一意发展自己的事业,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第四,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没有理由不代表他们的利益,对于他们当中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符合入党条件的,党组织就向他们敞开大门,并通过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这样就使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地增强,执政党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总之,党的十六大报告既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对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有新的发展,又有很强的时代意识和现实指导性,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指引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党建》2002年9、10、11期。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4.《探索与争鸣》,2002年20~2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