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人生之气”更了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当众放屁,被认为是极为不雅和不礼貌,不论是被闻到或听到都令人嗤之以鼻。“响屁引人侧目,臭屁防不胜防”,然而放屁是人之必须,一旦放屁过量或臭气难闻都需要引起重视。
据肠内细菌分类的创始人——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光冈知足说,在大肠内,特别是大肠到直肠这一段,居住着大约lOO种(100万亿个)细菌,这些细菌使食物容易分解,在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也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集中起来排出体外就成了屁。若是肠的活动比较激烈,压缩肠内气体自肛门排出,就称为放屁,医学上称之为排气,若排气的动作加速,就会放个响屁。
在医学上,屁常作为衡量胃肠功能好坏的“测试气球”。正常人每天约排出600毫升气体,相当于装满一个玻璃制啤酒瓶。若以次数计算,一般人每天约放屁14个。无屁或异常的屁常是体内疾病的反映。
“放屁的道理之一”——无屁
无屁属于肠子蠕动障碍,有屁放不出来。如有腹痛、腹胀、便秘、呕吐、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气过水声或听到金属音等情况,则以“肠梗阻”的可能居多。
肠梗阻患者,肠局部麻痹不能蠕动,或机械性阻塞肠内容物不畅通,都会导致肠内积气愈来愈多,产生顽固的鼓肠,患者一肚子气。直到肠恢复蠕动,肛门能够排气,患者有屁可放,不再有满腹闷气,真可谓“一屁值千金”。
“放屁”也可以被视为恢复健康的象征,特别是动了腹腔手术后,医生会视察病人是否排气,也就是问病人是否放屁了。如果数天内病人不放屁,表示病人的肠蠕动尚未恢复,病人还不能进食;若有放屁,意谓病人的胃肠已恢复蠕动,可以进食。
昭和五年,日本首相滨口幸雄遇刺,外间一直想要知道首相“是否放屁”?因为那颗子弹把首相的肠子穿了几个洞,引起腹膜炎,经过手术后如果有屁出来,就代表肠上的洞口已经封闭住了,麻痹了的肠也恢复了活动。好不容易首相有屁了,一传出去就成了报上的头条新闻,当时的标题写着“首相一屁惊天下”、“首相一屁,响震全球”等。可见,除情非得已须忍屁之外,有屁能“通行无阻”顺利放出,乃一大快事,还是健康的表现。
“放屁的道理之二”——多屁
肠内气体过多,放屁接二连三,排气量大大地超过平时,即为多屁。多屁可能是摄入过多淀粉类与蛋白质类的食物(如豆类、蛋类等),或进食时狼吞虎咽,以及习惯性吞咽动作过多,经常吞咽口水,而摄入较多的空气所造成。(www.xing528.com)
放屁与精神状态也有密切关联。例如:人在紧张时,可能就会多放几个屁,当心情放松后,放屁的问题自然即获得解决。
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精神紧张、焦虑,往往会加速肠的蠕动,原本在体腔内与粪便一起排队的气体,就因肠的蠕动量增加,硬是挤出不少屁来。
另外,多屁还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不良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患,或肝、胆、胰疾病,不容忽视。
“放屁的道理之三”——臭屁
屁的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氢、甲烷,这些气体占了屁的99%,都是没有气味的,当然也就是不臭的。
屁之所以发臭,令人不忍多闻,是因于屁气内有极少量的硫化氢、氨、靛基质、粪臭质与挥发性胺类等。
能让屁产生臭味,其主因来自食物,例如肉类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能产生大量的硫化氢(腐蛋的味道),让人的粪便发出刺鼻气味,连带产生的屁,也就臭不可言,闻到屁者必定直呼吃了“暗亏”。
在疾病方面,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在肠腔内滞积,或肠道内发生炎症,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因细菌的分解,排出的气体往往比较腥臭。
其次,患有晚期肠道恶性肿瘤时,由于癌肿组织糜烂、细菌作用、蛋白质腐败,经肛门排出的气体也会出现腐肉样奇臭,须多留意。
放屁可把那些杂污浊气排出体外,是有益身体健康,只要不是过量的放屁、过臭的响屁和胃肠积气有屁放不出来,每天能够放屁都是健康幸福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